关于虹口区2012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虹口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做201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虹口区2012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虹口区2012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我受虹口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做201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和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围绕年初区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12年财政预算任务,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收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区级财政收入提前实现“双过半”目标,完成年度预算的58.40%;财政支出聚焦重点、压缩一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保障力度,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一、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本区完成中央、市、区三级税收收入 800925 万元,同比增收50987万元,增长6.80 %,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8902 万元,同比增收9202 万元,增长2.79 %。
区级各项收入完成情况:增值税40597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99.93%;营业税96800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5.40%;企业所得税50771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65.51%;个人所得税19831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 53.66 %;城建税 14319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53.73 %;房产税20652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 58.43%;印花税 6262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62.62%;土地增值税43554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89.25%;城镇土地使用税1025万元,按市与区50:50比例分享;车船使用税按税收征管办法规定,先征收入市级国库,年末再统一调入区级国库;契税26947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2.10%;专项收入 20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 57.1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4388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58.51%;其他收入13736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 93.67%。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数为39715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7.14 %,各类主要支出的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773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9.36 %;国防支出279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7.86%;公共安全支出34750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61.93 %;教育支出63408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6.93 %(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58977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7.83 %);科学技术支出2933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11.9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112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8.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27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56.14 %;医疗卫生支出 13309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1.36 %(其中:卫生事业费支出10130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0.42 %);节能环保支出 596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50.2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71348 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73.23%;交通运输支出6196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5.9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934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15.01%;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2938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23.71%;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123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49.11%;住房保障支出9045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24.87 %;其他支出3681万元,完成该项预算的34.50%。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6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8127万元,完成预算的6.53%,主要是彩虹湾地块A块出让金收入8146万元,东大名路1060号地块出让金首付款35877万元;补缴的土地价款410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55495万元,完成预算的20.1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153678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420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支出1382万元,其他支出15万元。
1-6月份,财政收支执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财政收入提前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财税部门通过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大力清缴欠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等积极措施,提前完成了上半年的目标任务,为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打下了扎实基础。在收入进度完成较快的同时,由于受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减税政策、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较慢,且一度呈逐月回落态势,可喜的是6月份出现回升趋势。1-6月累计增幅2.79%,下半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二是收入结构趋于优化。上半年,与经济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有升有降,其中增值税增长明显,1-6月累计增长142.34%,“营改增”政策导向效应初步显现。与房地产相关的土地增值税和契税明显回落,显示区域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度逐步减少,房产行业同比下降30.66%,符合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要求,产业结构趋向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税收结构比重上升,完成区级税收138431万元,同比增长19.30%,占区级财政收入的40.85%。其中航运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24%、32.9%、10.8%、6.3%。三是本区财政预算支出执行进度快于全市各区县平均水平,预算支出执行聚焦民生投入,加大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科技等投入力度,统筹安排好还本付息支出,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和谐稳定发展。
二、1-6月份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情况
(一)推进“营改增”改革,落实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旨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企业税负。对于试点中可能出现的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等措施,同时市区两级财政设立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财政专项资金”,保证企业实际税负不因试点改革而增加。
从我区试点情况看,一是改革运行总体平稳,成效初显,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区共有6323户企业纳入了本次试点,当年度应纳税额比上年同期累计下降7441万元,税负率下降12.16%。在试点企业中税负不同程度减轻的企业共计5253户,约占试点企业的83%。同时,由于改革试点的实施,累计新增落户试点企业281户,行业内同比增加35.67%,促进了区域招商引资活力。二是配套扶持政策有效落实。对于因试点改革税负增加且符合扶持申请要求的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原则,采取按月跟踪分析、按季审核预拨、按年据实清算的办法,目前共计扶持相关企业43户,拨付财政扶持资金468万元,有效平衡了试点企业的税负。
(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大民生保障投入
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扎实开展多种方式的服务工作,坚持加强政策引导、企业帮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抓转型促发展、调结构促提升、重民生促和谐为基调,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1、突出对现代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
一方面,安排区“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100000万元,安排北外滩航运和金融服务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安排产业投资引导基金5000万元,安排四川北路现代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安排科技发展专项资金7300万元,安排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有力支持了本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政府“三个十亿元”相关政策,安排区级财政配套资金,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推动本区企业改制上市进程。增强企业创业、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对启动改制上市程序的企业,分阶段给予相应扶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性融资担保公司。目前,区内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良好,六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取得了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
2、加大对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以坚持民生优先为导向,以不断化解民生难题为职责,充分体现政府公共职能,切实保证群众生活得到持续改善。一是上半年教育支出63408万元,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启动实施基础教育、学科建设、“电子书包”试点和“校安工程”建设等项目,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二是医疗卫生支出13309万元,同比增长22.58%,值得注意的是,预防保健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到今年已达到每万人口60万元的标准,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2倍,比“十五”末提高了3倍,有效保证了辖区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27万元,同比增长20.97%,其中:社会保障专项资金7000万元,促进就业专项资金3490万元。用于社会救助、就业保障等,完善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四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112万元,同比增长66.78%,主要投向群众文化体育建设等方面,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1、狠抓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效。合理安排公车改革补贴支出,严格收支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逐步完善车辆处置方案,列入改革处置范围的50个单位的349辆公务用车已完成二手车评估及委托拍卖程序。
二是国库单一账户和公务卡制度改革平稳推进。上半年以来,通过积极收集信息动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广泛组织交流学习等手段,充分论证实施意见和分析工作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公开招投标签约了8家商业银行作为虹口区国库集中支付的代理银行,并确定试点单位名单,组织召开了预算单位动员大会,改革工作得到稳步实施。
2、明确要求,预算资金管理逐步规范。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效果明显。根据《审计报告》(沪审行报[2011]385号)反映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专题研究整改方案,深刻分析问题根源,积极配合实施整改。会同各相关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分别就审计报告中涉及的4大方面25个问题逐个落实整改,协助、督促各预算单位整改相关资金10553万元,进一步建立各种资金管理办法和长效监督工作机制,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
二是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持续完善。按照上海市财政局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明确预算公开主体责任,进一步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预算信息公开内容。区级财政预决算草案细化公开到“款”级的科目增加至70个;上半年全区40余个一级预算单位在虹口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编制说明和收支总表。共计2795人次阅读了上述公开信息;继续落实“三公经费”从编制、执行至公开的预算执行责任制,预算公开性、透明度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是预算绩效评价管理稳步拓展。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不断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注重绩效评价项目的选择,结合社会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教育校安工程、防汛防台和居家养老服务专项等开展预算绩效监督工作;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以评价的结果作为财政部门编报部门预算和强化财政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依据。
(四)突破政府融资瓶颈,多方筹措旧改资金
今年以来,旧城区改造工作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平台亟需整合,在资金筹措上显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旧区改造任务重、体量大。2012年区的旧改投入资金总量将高达200多亿元,除开发商自行承担和市级联合开发投入的资金以外,区政府今年在旧区改造上要投入资金60多亿元。二是旧改融资要求高、难度大。根据银监会对政府融资平台“不新增、不展期、不借新还旧”的“三不”政策,区国资委融资平台受到融资限制。三是旧改事项调整多、变动大。考虑到开发整体性,部分旧改项目扩大征收范围,使旧区改造资金需求发生变动;市区联合实施项目比例重新调整,也增加了区级资金投入比例。
面临政府融资平台受限,旧区改造资金需求巨大的双重压力,从多途径、多方面、多元化筹措旧改资金。一是确保落实自筹资金。分别从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街道富余资金中筹集资金12.7亿元,专门用于2012年旧区改造项目,使得政府自筹资金确保落实。二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经多次专题研究和反复磋商,旧区改造融资工作取得突破。三是全力争取地方债券资金。区财政局积极加强同市财政局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到一定额度的上海市2012年地方政府债券,专项用于旧区改造项目,使得全年旧改资金需求中区政府投入的部分基本得以落实。
三、下阶段主要工作和措施
上半年,区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总体较好,综合分析全年的财政经济形势,我们认为财政收支压力依然很大。从收入方面看,财政收入的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从支出方面看,各种刚性支出压力加大,民生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大量财政资金保障,建设资金不足与现实需要矛盾较为突出。对于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的收支变化和调整,我们将适时提出调整年度财政收支方案。为了确保完成人代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下半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 强化财政收入征管,确保实现全年目标
财政部门将会同税务部门及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好各项财政政策,做好收入的组织与分析,及时掌握影响收入完成的重点税种、重点企业变动情况和收入结构;加强协作配合,加大税源监控和税收稽查力度,规范非税收入征缴入库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坚持增加财政收入总量与优化收入结构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改善收入结构,增强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二)细化财政信息公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做好公开2011年度本级财政总决算,进一步扩大公开的内容和范围,积极推动本级部门决算的公开,研究涉及重大民生专项资金的范围,明确公开的内容和方法,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本级2012年度各类财政信息的公开工作,同时,进一步树立厉行节约思想,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
(三)深化国库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效能
本区的国库管理改革方案,已经区府常务会批准,由区府办转发了《关于推进本区国库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下阶段将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进一步完善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保证按时间节点完成具体工作目标;做好试点单位改革过程中的辅导工作和全面推开实施公务卡制度管理改革的准备工作;加强提高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比重的制度完善工作,为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能,提供制度和机制的保障。
(四)加快旧区改造进度,拓宽筹资融资渠道
围绕加快旧区改造工作进程的总体思路,要在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思路和办法,寻求在政府融资、财力统筹和拓展财力来源等方面对旧区改造提升支持。通过完善管理办法方式,加大对各类资金的统筹使用,减少资金沉淀和使用成本;继续争取市级旧改支持力度。积极主动加强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上级单位的情况沟通和交流,争取各种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加强与各银行、银监局的沟通,一方面积极落实整改方案,另一方面开拓新的融资渠道筹措旧区改造资金的模式;加大对征收、动迁基地拔点收尾阶段工作的推进力度,提高资金效益,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实现,保证财政资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