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伊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伊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0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全会的要求和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财政预算的决议,加强财源建设,狠抓增收节支,强化支出管理,深化财税改革,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任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10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20305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71.2%,增长38.3%。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88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98.3%,增长45.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2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60.7%,增长42%。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1744万元,增长38.5%;非税收入完成21460 万元,增长52.8%。
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80248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4125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1.9%,增长(可比口径,下同)24.2%;基金支出61232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17.1%,增长165.1%。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680万元,增长8.6%;公共安全支出60611万元,增长25.7%;教育支出104458万元,增长27.8%;科学技术支出3432万元,增长25.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601万元,增长28.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52502万元,增长30.9%;医疗卫生支出46808万元,增长26.5%;农林水事务支出122151万元,增长24.8%。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加减与省各结算项目,全市财政滚存结余为256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070万元,净赤字为4506万元。其中:市本级滚存结余字为2564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070万元,净赤字为4506万元。
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577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201%,增长46.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6555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62.3%,增长46%。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1209万元,增长40.2%;非税收入15346万元,增长69.2%。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完成62799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7318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10.6%,增长25.1%;基金支出548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66.4%,增长259.3%。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508万元,增长7.9%;公共安全支出51268万元,增长26.6%;教育支出84055万元,增长27.8%;科学技术支出2866万元,增长27.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305万元,增长26.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33268万元,增长31.3%;医疗卫生支出34875万元,增长26.5%,农林水事务支出75849万元,增长25.9%。
各位代表,2010年我市的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实现了历史性新突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达到20.3亿元,财政总支出超过80.2亿元,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争取到国家资源枯竭转移支付资金、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及各类专项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环境保护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财政收支继续实现了收支平衡,应该说我市财政的预算执行结果为“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依法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行业、各部门密切配合、财税部门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一年来,财政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征收、促管理、挖潜力,财政收入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38.2%,增收56019万元,财政收入总量创历史新高,增幅之高和增收额度之大居历年之首。为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重点做了五项工作:一是圆满完成省下达的财政收入目标。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GDP超一万亿,地方财政收入超一千亿的“双一”目标,并将指标分解下达到市县,对此,市政府召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根据省下达的财政收入目标,多次研究分析部署财政收入工作,三次调增并下达了各项收入计划,各收入部门进行了层层落实分解,强化征收工作,到年底,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7882万元,完成省千亿元目标的123.5%。二是完善财政工作制度。建立了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主持,召集人由市财政局长担任,成员单位分别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12个部门,定期召开会议,对经济运行情况、财税收入情况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行了财政通报制度。为了增强各县(市)、区抓财政收入的自觉性,市财政局每月对各区财政收入按照同比增幅排出名次,以简报的形式下发给有关部门及各区,并以此作为考核各区目标完成情况的主要依据。强化了考核力度。对县(市)、区财政收入指标考核办法进行了修改,对完不成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收入目标的实行一票否决。改革区级财政体制。调增区级增值税、营业税分成比例,把资源税纳入市区共享税收入,有效地调动了区级增收积极性。三是加大工商税收征管工作力度。税务部门采取 “一户式”管理的办法,税收管理措施不断得到完善,堵塞了征管漏洞,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税收流失;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强化了征管工作力度;对重点税源企业组织税收专项检查,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四是强化财政两税征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房地产税收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最低计税价格体系,规范了房屋交易流程;对两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积极清理回收欠税;对大项目税收实施跟踪征缴;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契税征收工作力度。五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力度。制定了《伊春市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办法》,开展基本建设投资项目政府非税收入一站式集中收缴工作,全年一站式非税收入达1.3亿元;同时市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门工作组,对2007至2009年全市基本建设和投资项目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进行了清理,共清理非税收入1.1亿元。
(二)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优势,有效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战略部署,市财政局组成专门调研组,赴外地市进行学习考察后,吸收先进城市财政部门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大力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科学制定并实施了税收、土地、收费等财政支持招商引资的政策20项,为招商引资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使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有了充分的政策依托和支撑,全市上下形成了学习、宣传招商引资财政优惠政策的热潮,同时,这些优惠政策也极大地吸引了外来投资商的注意力,激发了到我市投资兴业的热情。2010年,全市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21个,计划投资122亿元,实际到位投资76亿元。其中市本级招商引资项目中(不含房地产项目),在建项目37个,已建设完工项目29个,2011年预计可新增产值25亿元。
(三)大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构筑财源支撑体系。围绕巩固基础财源、培植新兴财源,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支持财源项目的落实推进力度。全市工业开工69个项目,完成投资58.7亿元,同比增长95%,完成投资目标的154.5%,有力地促进了我市财源体系的形成。一是在绿色能源开发方面,先后引进带岭、金山屯生物质燃能等清洁项目。重点引入预计投资280亿元的华仪风电大项目落户伊春,已完成签约。大力促进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推动了金山屯区、新青区等风电项目的建设。二是在冶金建材方面,西钢技术改造工程计划总投资13亿元,已完成投资7亿元,项目竣工达产后,新增炼铁102万吨、烧结矿140万吨、建筑钢材70万吨。浩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7.8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6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将新增熟料产能155万吨、水泥产能230万吨,年销售收入7.2亿元,年均销售税金2,100万元。三是在矿产开发、化工纺织方面,伊春中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林区的金林矿业、友好区的翔和纺织厂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四是在特色种养及加工方面,鑫宇牧业有限公司翔宇肉制品深加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436万元,已完成投资5,562万元, 其中市财政争取专项补助资金421万元,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4.1亿元,税金1,300万元。天隆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生态食用菌种植及加工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4,800万元,投产后年加工森林食品1,000吨,产值2.4亿元,利润2,400万元,税金800多万元。另外,葵花药业集团(伊春)分公司等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全市特色种养及加工新格局。五是在森林生态旅游业方面,大力推进了五星级酒店、滑雪狩猎、高档次的娱乐中心、会展中心及生态主题公园等项目,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2010年引进了6家五星级酒店,这些项目的运营必将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积极对上争取财力和资金,支持大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财政部门领导带头全员出击,多次跑省进京拜会财政部、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先后邀请上级领导400余人次来我市考察调研。通过沟通协调,不断介绍伊春财政困难情况,赢得了上级财政对我市到期拖欠工资匹配资金1.5亿元借款的缓扣,极大缓解了我市财政资金压力。财政部门通过深入研究中央、省有关我市的各项财政政策,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争取各类政策性和专项性资金。争取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补助29057万元,比上年增加10257万元,支持了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事业发展及项目建设;争取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20969万元,比上年增加7556万元,用于涉及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支出;争取扩大内需、基本建设及其他专项资金32亿元,比上年增加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了政法系统装备,补充了办案费,支持了教育、文化、交通、企业改造等各类大项目建设,促进了我市中心城市功能区的建设。
(五)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民生。一是突出夯实“一个基础”保民生。大力支持“三农”。 争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项目资金2892万元;以一折通发放粮食补贴资金、综合补贴资金、良种补贴资金、退耕还林、五保户供养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17157万元,实际补贴户(人)数达90580户;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294万元。二是突出抓好“两个根本”保民生。大力支持教育和就业。筹资1.8亿元,实施14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建设市公共实训基地,建成伊春职业学院教学主楼、教师进修学院教学楼,完善市一中和市二中的教学附属设施,搞好南岔铁路中小学等市直学校校舍的维修建设。投入1500万元,更新教育教学设备。将我市四馆建设纳入省财政厅项目库,争取建设资金8,000万元。三是突出关注“三类弱势群体”保民生。突出强化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下岗职工社会保险补贴足额发放;为“五七工”、“家属工”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360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9,837万元;支付大学生就业资金539万元;支持414名大学生开发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岗位,发放生活费、社会保险补贴 257万元;确定资助标准,资助了200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和300名考入二表以上本科贫困大学生。
(六)注重强化监督,推进财政改革。树立财政精细化管理理念,坚持强化财政监督,推进财政各项改革,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制定《伊春林业财务同步监督管理办法》、《伊春市财政局各科室财政同步监督职责》,对全市2010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围绕公共投资监督开展7项专项检查,查出违纪资金1892万元。二是深入推进三项财政改革。积极推进公务卡改革。按照省财政厅公务卡改革的总体部署,第一批在建行办理授权支付业务的64个预算单位公务卡改革工作已经完成,全年开通公务卡6776张,办理结算业务655笔,累计金额90万元。进一步创新政府采购方法。通过实行企业债券投资采购和招标采购,体现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优势,节约财政支出,市本级采购金额为17811万元,实际成交金额为15792万元,节约额为2019万元,节约率为11.3%。实施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制定了《伊春市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推行了“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为核心的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达到了“以票控费”的目的,从源头上避免了小金库等违纪问题的出现。三是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利用好《伊春产权交易分中心》平台,做好国资转让、产权交易监管工作;努力做好森工院墙企业剩余待报废资产的再处置工作,对3户森工企业剩余待报废资产分别进行了再处置;制定下发了《伊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更新工作用车审核标准》,完善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用车审批程序。
2010年,我市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分析当前市财政面临的形势,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为落实国家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我市需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对“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大量配套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我市一次性增收因素较多,财政增收不稳定,反映出经济发展基础不巩固、不牢靠。三是各区(局)财源建设发展不均衡,虽然今年财源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但短时期内投入与效益关系无法平衡。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通过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和强化监管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全市财政工作既面临着有利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困难。有利的方面是:全国经济奖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全省“八大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加速全省财政经济发展步伐,这些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扩大延伸、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政策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历史机遇。2011年全市宏观经济预计增长15%,为财政增收提供有利条件。通过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市工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大项目建设的实施,财政收入将进一步增加。不利的方面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总量小,在全省经济发展位置落后,差距不断拉大;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财力不足;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产业项目不多,发展能力不强;实施停止主伐后,全市木材产量减少110万米,影响财政收入近2亿元;上年财政收入中存在一次性收入因素,财政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面对上述形势,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同时也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做好新一年的财政各项工作。
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巩固扩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加速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行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入推进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改善民生,加大基础设施和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增加对生态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保障民生,统筹兼顾,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财力支撑。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一是积极稳妥保平衡。财政收入预算安排与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既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又合理把握收入规模;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的要求,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二是统筹兼顾保重点。重点保证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统筹整合资源,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支出。三是厉行节约控支出。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接待、出国(境)等支出实行严格控制。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47356万元,增长15.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9587万元,增长7.7%;基金预算收入57769万元,增长29.3%。
全市财政总支出52896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65280万元,比上年(可比口径,下同)预算增长5.5%;基金预算支出63680万元,增长147.9%。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5376万元,增长2.1%;公共安全支出35739元,增长6.8%;教育支出78258万元,增长7.2%;科学技术支出2668万元,增长6.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235万元,增长7.6%;医疗卫生支出28017万元,增长8.5%;农林水支出56203万元,增长6.1%。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121932万元,增长15.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1232万元,增长7%;基金预算收入50700万元,增长29.3%。一般预算收入项目安排是:税收收入58153万元,增长13.6%;非税收入13079万元,与上年持平。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432138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5527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1%;基金预算支出56611万元,增长130.2%。一般预算支出主要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550万元,增长1.9%;公共安全支出29008万元,增长4.7%;教育支出61365万元,增长4.4%;科学技术支出2120万元,增长5.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84万元,增长7.5%;医疗卫生支出19235万元,增长8.1%;农林水支出35525万元,增长5.9%。
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三、2011年全市财政重点工作
按照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部署和省财政厅的要求,2011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争取有关我市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把握国家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以及二期“天保”即将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与上级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及时捕捉和把握上级政策信息,力争将有关生态补偿、产业转移、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政策争取到位。要着力加强对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产业、特色种养加工业、木材精深加工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支持配合有关部门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强、示范作用大的企业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发展计划,为我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财力保障。
(二)做大做强政府投融资规模。经营城市、发展经济最主要的是解决好资金问题。为保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要把投融资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并举,上升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层面,举全市之力把融资做实、做大、做强。一方面,要把用于融资的资产做大。制定政府年度投融资计划,吸引效益好的企业用优质资产注入等方式扩大资产规模。另一方面,要将获取的融资投入到有潜力、回报高的项目经营中去。做好土地市场化运作,通过投融资把利润掌控在政府手中。形成城市建设靠融资,融资靠发展,发展靠经营的良性循环。
(三)大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一是加大资金统筹力度。统筹用于产业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投、贷款贴息、研发资助、跟进投资等多种手段,以支持产业项目引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促进达产达效为重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提高产业项目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县区政府以互利共赢机制吸引民间投资主体发起创建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科技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再担保体系,提升担保能力,做大贷款担保业务。三是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实施税费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创造性地落实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非公经济发展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财政政策的激励和引导效应。
(四)进一步提高对机构运转的保障能力。为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将新增专项业务费纳入预算,并对以前年度纳入预算的专项业务费进行清理,将不适用、已到期的专项业务费从预算中剔除。为了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政府在保工资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机构运转的保障能力,针对行政事业运行成本提高的实际情况,提高水电费支出标准,由年人均420元提高到500元;差旅费标准提高300元;由于油料价格上涨,交通费标准在上年的基础上每台车提高5000元。
(五)提高医疗保险标准和保障能力。提高医保标准是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市政府从保障民生的大局出发,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2011年起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待遇的标准,达到省要求的四项保险基金支付限额为年平均工资的4.5倍,体现了重点保民生的理念。城镇职工退休人员核销限额由2万元提高到4万元;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核销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7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核销限额为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
(六)进一步提高财政监管水平。加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力争将全部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并督促改革单位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加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执行招标制度,实行网上招标采购办法,提高公开招标比重。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鼓励采购地方产品,扶持本土品牌发展。强化财政同步监督。牢固树立监督理念,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构与预算管理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切实构建起“共同参与、统一协调、全程监督、规范管理”的财政同步监督格局;进一步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推进预算信息公开。逐步细化、规范和完善报送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的政府预算体系,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公布人大审议通过的政府预算收支、预算报告和决算情况,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锐意进取,努力拼搏,确保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