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水生态修复及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的发言2001年以来,我省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发展水利经济,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成效十分明显。截止目前,我省已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利发言】副厅长在全国水生态修复及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发言,供大家参考。
在全国水生态修复及风景区建设
与管理工作会议的发言
2001年以来,我省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发展水利经济,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现代水利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成效十分明显。截止目前,我省已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35家,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12家,水利风景区(点)遍及全省14个市州,由此带动了更多的一般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不仅培育修复了水生态,维护了水工程安全,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人水和谐,树立了较好的社会形象,更因水利旅游的经济乘数效应,带动了水利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支撑了水管单位的生存、发展和改革,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2001-2006年全省水利系统接待游客年均增长17%,到2006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达200多万人次,实现水利旅游收入2亿元。水利风景区及水利旅游知名度逐渐为社会公众所认知,水利旅游已成为我省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主要抓好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抓认识。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搞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生态水利的有效措施;是进行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水利经济,打造水利产业的重要内容;是和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实践。为此,2002年以来,我厅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列为全省水利经济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布置和强调。同时,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利旅游开发纳入全省水利经济年度重要的考核指标,实行目标管理,经济责任更加明确。为进一步促进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省厅每年还组织召开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集中学习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时总结全省在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和大力发展水利旅游业的经验,不断提高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抓规划。水利风景区规划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的核心,是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必须放在重要位置。为此,我厅十分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规划工作,首先是严格按照水利部印发的有关水利风景区和水利旅游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台了《关于协调做好水利风景区规划工作的通知》,强调科学合理地规划对景区建设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各景区管理单位认真抓好景区规划工作,因地制宜地制定好景区发展规划。其次是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水平。积极组织景区管理单位参加水利部组织的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景区管理人员规划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考察强化了对景区规划的感性认识。再次是将水利风景区建设和水利旅游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编入了全省水利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从而突出了景区规划的重要性。通过采取这一系列的措施,各景区的规划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如长沙千龙湖度假村在景区开发建设初期,就非常注重项目的科学规划工作,2003年10月,聘请我国著名生态旅游规划专家进行策划指导和编制的《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由于科学规划,定位准确,措施得力,目前,该总体规划已得到全面实施。同时,景区未来六年(到2012年)的远期规划也已成型,即打造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完成建设投资7.4亿元(2003~2012年),把度假、旅游、农业综合开发融为一体,拟建成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3、抓特色。水利风景区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自然、和谐,而水利工程景观优势则是水利风景区的最大特色。因此,我省紧紧围绕水利风景区的特色做好文章,做活文章。 一是生态工程景区。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国家水利风景区,将水利工程建设与风光带、生态带、经济带建设相统一,发展生态工程水利风景区。不但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而且带动了沿线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的好去处。二是乡村休闲景区。长沙千龙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将自然生态与现代文明互补,发展乡村休闲水利风景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被列入“湖南休闲旅游八景”之一。2006年还被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先进集体。三是民族风情景区。怀化充分挖掘当地所具有的奇特山水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将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互融,发展民族风情水利风景区,将通道九龙潭大峡谷和中方县五龙溪开发建设成了“国家水利风景区”,溆浦县深子湖建设成了“省级水利风景区”。四是资源特色景区。邵阳市通过线上加点、圈内设点,将水利风景区融入旅游大市场,发展资源特色水利风景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崀山为龙头,以夫夷江为脉络的两个旅游圈,还将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城-郊-乡、点-线-面相结合的水利风景区主体开发利用模式。五是传统文化景区。湘西自治州大龙洞国家水利风景区紧紧围绕大龙洞“龙”文化和“巫傩”文化,把主打节目传统节日龙乡会办成传统特色节目,把原汁原味的“接龙舞”办成自己的主打节目,让游客在“天下第一洞瀑”风景中领略苗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较好地发展了传统文化水利风景区。如此等等,尽可能地彰显了地方特色和水利特色,促进了水利旅游业的发展。
4、抓投入。我们认真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水利经济的意见》(湘政发〔2002〕4号)的有关规定,争取在各级水利投资中切块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引导资金;结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争取项目实施中为水利风景区建设奠定基础;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引进社会民营资本参与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与建设。怀化五龙溪水利风景区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吸纳民营资本合作开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近400多万元,对景区进行了开发。先后修建了景区牌楼、接待中心、停车场、休闲山庄等设施,开发了多种水上娱乐项目、户外野营拓展基地等游乐活动,开通了景区移动信号基站,改扩建了怀黔高等级公路至景区5公里的水泥路面,强化了景区的区位优势;永州阳明山水利风景区原本是一条道路狭窄,路程遥远,崎岖不平的碎石路,旅客进出景区极不方便。为此,该景区通过坚持“政府推动、各方联动”的办法,争取引进林业、交通等部门的行业贷款建设项目,共筹资近6000万元,新建了永连公路至景区的水泥路面,大大改善了景区的可进入性,彻底改变了影响景区发展的交通瓶颈;湘西自治州大龙洞水利风景区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从水利经济收入中拿一部分,职工入股集一部分,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一部分,共筹资300余万元用于风景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休闲、观光探险、水利科普等方面初具接待规模。
5、抓管理。风景区建设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如果管理跟不上,即使规划再好,投入再多,也难以做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我厅高度重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强化政策引导。目前,我厅正在与省旅游局衔接,拟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水利旅游的意见》,利用旅游部门行业管理的优势,对我省水利风景区及水利旅游在规划编制、等级旅游区(点)评定、人员培训和市场促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水利部有关水利风景区及水利旅游的管理办法,团结一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省水利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二是严格景区评审。水利风景区是开发水利旅游的载体,而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则是衡量景区等级的一把尺,只有坚持评价标准,规范评审工作,才能确保水利风景区的等级质量。2001年,我省成立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以来,严格按照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水国科〔2004〕129号),以及水利部《水利旅游项目管理办法》(水综合〔2006〕102号)的规定,本着认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景区评审工作,每个申报评审的景区都必须经过标准化申报、材料初审、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计分、省级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无计名投票超三分之二票数通过的办法,严格标准,宁缺勿滥,确保景区评审质量。三是坚持景区后评价制度。今年8月,根据水利部有关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按照水利部景区评审标准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行了现场复查打分,共现场复查了7个国家级景区。通过这种形式,我们认真为景区查找建设与管理中不足,诚恳提出意见,帮助景区单位及时解决问题,对一时难于解决的困难和矛盾,我们也及时向省级评审委员会汇报,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四是狠抓景区安全生产。水利风景区的安全生产是水利旅游的生命线,忽视了景区的安全生产也就失去了水利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厅对水利风景区的安全生产高度重视,今年6月,厅安委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水利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湘水安〔2007〕3号),为配合这次安检工作,厅相关部门向全省各景区水利旅游单位发出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水利风景区及水利旅游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针对安检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督促各景区单位认真做好隐患排查的自查自纠工作。8月中旬,厅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安检小组,现场抽查了10多个景区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同时,针对景区及水利旅游的特点,用量化的标准设计了安全生产考核表,通过现场自查打分,最后由检查小组与其主管市州水利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综合评价的办法,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其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