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Rv)伴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近2年住院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肠炎并发心肌损伤86例患儿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但对照组CK-MB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伤;参麦注射液;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R725.7;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488-02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近年来,轮状病毒会侵犯心肌导致心肌损害已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如何合理治疗,报道甚少。现将本院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的86患儿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院时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且抽血查心肌酶谱有异常者8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86例中男52例,女34例1年龄6~35个月,院前病程(1±4)d,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呕吐、腹泻、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两组临床资料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尸>0.05)。均无先天性心脏病,肝、肾、肌肉疾病及中毒性脑病、心肌炎(按照1999年9月昆明会议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排除心肌炎)病史。
1.2检测指标
于发病2~5d时,采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值:CK 25~192 U/L,CK—MB O~24 U/L,LDHI14~240U/L,AST O~40 U/L。治疗4~5 d后复查CK、CK-MB、LDH、AST。
1.3心肌损害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CK-MB升高(>30 U/L),且CK-MB/CK大于0.06,表明存在心肌损害。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胃肠粘膜,改善肠道微生态等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第1组予能量合剂(ATPlomg,辅酶A 50U,维生素C 0.10g,10%氯化钾2m1),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第2组予参麦注射液(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5~1ml.kg-1·d-1,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维生素C200mg·kg·d-1,加入5%葡萄糖液50ml中静脉滴注,1次/d。
1.5统计与处理
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统计。
2 结 果
常规治疗组与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见表1。
3 讨 论
轮状病毒引起肠道感染时,心肌也可同时受损,出现心肌酶谱异常,已得到普遍认可。其发病机制为:①轮状病毒经过破损的胃肠道粘膜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直接侵犯心肌或继发免疫损伤。②肠炎伴脱水时,循环血量不足,血压降低,冠脉流量不足,缺氧缺血,酸中毒,损伤心肌细胞。⑧氧自由基造成心肌损害。④肠道平滑肌中可能存在CK、CK-MB,在轮状病毒肠炎时肠粘膜破损,进入血循环。参麦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黄酶及微量人参多糖和麦冬多糖。其主要作用为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抗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清除氧自由基,减轻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速损伤心肌细胞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同时具有激活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形成,升高血清补体C3水平。大剂量维生索c静脉滴注能对心肌细胞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抑制心肌内氧化过程,清除氧自由基。另外大剂量维生素c对肠粘膜屏障保护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组织损伤,促进机体修复。CK-MB几乎只存在于心肌内,CK-MB是人们公认的心肌特异性酶学指标,CK-MB升高,提示心肌受损。CK存在于许多组织中,主要是骨骼肌,心肌约为骨过骼肌的一半,肌损伤、肌肉注射都会引起CK升高。AST特异性低,正常变异幅度大,假阳性率较高。LDH主要存在于肾,骨骼肌、红细胞中亦含大量LDH,只要部分骨胳肌受损,大量酶从细胞中逸出,血清酶就会增高。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CK和CK-MB多数恢复正常,与文献结果一致。两组间CK、LDH、AST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对照组CK-MB明显高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对于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RV)伴心肌损害,参麦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C-MB水平下降和受损心肌的恢复,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 王慧瑾 高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