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酒精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及鉴别诊断

2022-10-23 1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N]Mmןv7AyiQ獶^δm5Mt߭4ijW(bqƫv*&ʖ 3]�#�ơ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7月收治的3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的全部资料,男21例,女9例,年龄25-46岁,平均(38.5±2.4)岁,患者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或反复大量酗酒史,长期大量饮酒一般指纯酒精125ml/d或白酒约150g/d或啤酒约4瓶/d以上,持续6-10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促、乏力及下肢浮肿等症状,排除心脏病史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做了记录。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安静环境中,均由同一医生操作,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使用日本东芝TOSHIBA-aplioXG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4-2MHZ,做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左室短轴切面及大动脉短轴切面等切面的探查,观察各房室腔大小及比例,左室壁厚度及回声,心内膜回声,测量左室收缩期射血分数及评估肺动脉收缩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 30例患者心脏均明显扩大,以左房、左室为主,心肌肥厚,平均厚度为(12.25±1.59),22例患者左室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腔室扩大,造成瓣膜关闭时伴有不同程度返流,尤以二尖瓣、主动脉瓣较多,二尖瓣前叶M提示E峰至室间隔间距离增大,呈现“大心腔、小瓣口”的征象,30例患者左室壁运动幅度均弥漫性减低,左室收缩功能较正常减低,EF值<50%。

2.2 ACM与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并心衰的鉴别 ACM与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并心衰在室壁运动、心肌钙化点状回声、心内膜加声增强、治疗后心脏缩小及病因方面有明显的区别,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成为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酒在加深人们之间的感情,增加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酗酒除了引起社会问题以外,还可导致心肌损伤,由此所导致的患者劳动力丧失和巨额医疗费用大大增加了患者和国家的负担,酒精性心肌病就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的,其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临床上以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其主要致病的原理为酒精干扰了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3-5],降低三羧酸循环中苹果酸脱氢酶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的活性,使心肌细胞对脂肪酸的利用产生障碍,致心肌细胞肥大、脂肪堆积、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坏死、细胞内大空泡形成以及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纤维化,其还对心肌细胞起明显的抑制作用,酒精性心肌病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及标准,酒精性心肌病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酷似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并心衰等疾病在临床鉴别中单靠临床表现及心脏彩色多普勒等常规检查难以区分,对难以鉴别的患者应仔细询问有无长期过量饮酒史从而加以区分,本文经过研究,汇总各项数据如下:30例患者心脏均明显扩大,以左房、左室为主,心肌肥厚,平均厚度为(12.25±1.59),22例患者左室心肌内出现异常散在斑点状强回声者,腔室扩大,造成瓣膜关闭时伴有不同程度返流,尤以二尖瓣、主动脉瓣较多,二尖瓣前叶M提示E峰至室间隔间距离增大,呈现“大心腔、小瓣口”的征象,30例患者左室壁运动幅度均弥漫性减低,左室收缩功能较正常减低,EF值<50%,总而言之,在临床上对酒精性心肌病要注意鉴别诊断,而且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酒精性心肌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欣.酒精性心肌病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13(11):231-232.

[2] 张苦,刘传玺,顾沂晖,等.急性酒精干预对长期嗜酒者左心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观察[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10(6):344-346.

[3] 阎军,郑敏.朱芳芳,等.超声心动图评价早期ACM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7):1057-1059.

[4] 刘淑婧,张瑞波,张超红.酒精性心肌病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5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28(14):92-94.

[5] 王鸣和,王伟良.酒精性心脏病[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19(1):56-57.


推荐访问:超声 鉴别 诊断 特征 心肌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