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心脏彩超诊断,依次测量患者的LVEF、LAD、LVDD等各项指标,根据LVEF的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的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LVEF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EF,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LVEF指标没有特异性,不能单一的被当作确诊的标准,但是其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时监测的指标,应该将其重视起来。
关键词:心脏彩超;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种疾病是由于身体疾病所引发的心肌收缩减弱,而导致患者的心搏血液满足不了静脉回流与身体代谢的需求。而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临床上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没引起此种疾病的病因有心瓣膜疾病、冠脉硬化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因此,在临床上诊断时有着一定的难度。心脏彩超是目前唯一能够直观的显示出心脏瓣膜病变情况的诊断仪器,其为临床上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1]。为了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人选取了86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均采用了心脏彩超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6例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诊断被确诊为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7d以上。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心脏彩超诊断,依次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各项指标。根据LVEF的检查结果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正常,40例)和观察组(降低,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7.2±3.1)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在54~82岁,平均年龄(67.5±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显示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诊断,采PhilipsiE3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诊断仪的探头频率调整在为2.0~4.0 MHz。医疗人员指导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将探头置于患者心脏尖端的搏动处,尽量将心尖的四腔切面显示出来,仔细观察患者的膜瓣结构与血流情况,并做好记录。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室间隔与各个房室内径进行测量,并结合M型测量及simpson法两种方法以此来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确定。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前后均用此种检查方法进行检查,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在检查中都需要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2]。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的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把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的数据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差异显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的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前LVEF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EF,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LVEF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种疾病严重的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就需要患者坚持长时间的治疗。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有可能引发患者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医疗人员将此种疾病给予更多的重视。临床上,根据患者衰竭的部位将心力衰竭分成了左心衰、右心衰以及全心衰等,而最为常见的就是左心衰,有相关研究人员认为左心衰的病理有肺循环淤血以及肺气肿等,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很可能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全心衰,这也就加重了患者的病情[3]。并且此种形式的心力衰竭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如果没有及时给予治疗,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在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时,大多数都采用病因、症状、病史等一些综合性的诊断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此种诊断方法都会获得不错的诊断结果。但是对于一些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采用此种诊断方法并不能得到好的诊断效果。随着我国医疗医疗水平的进步,近几年来,心脏彩超被应用在了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上,有相关研究人员发现,此种诊断方式对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着一定的诊断价值[4]。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86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均采用了心脏彩超进行诊断后,依次测量患者的LVEF、LAD、LVDD等各项指标,根据所确定的LVEF的分数情况将本组患者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LVEF分数降低,对照组患者的LVEF分数正常,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LVEF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LVEF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EF,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LVEF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伏冰[5]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与同类的研究结果来看,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时,并没有特异性,这也就是说,心脏彩超并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方式来判定临床治疗的进展情况以及预后的指标。心脏彩超是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显示出患者心脏膜瓣、血液流动以及心脏搏动情况的仪器,其不会对患者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此种诊断方式可以对患者房室内径的大小进行判定,与此同时还可以测定出患者的室间隔与室壁的厚度,能够让医疗人员更加明确患者心脏膜瓣结构、相关的能够以及心脏内部出现的异常结构等情况。因此,此种诊断方式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的心臟室间隔、室壁的厚度、房室内径、心肌病变以及心脏瓣膜的结构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在诊断左心衰患者时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采用心脏彩超来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此种诊断方法虽然不能作为单一的确诊标准,但是能够将患者的LVEF分数明显的显示出来,虽然LVEF指标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是其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监测指标。另外,心脏彩超还可以对患者的左心衰舒缩功能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所以,其在临床上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志惠,周杨,章平升.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9):20-21.
[2]邵越,赵燕.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4):194.
[3]曹丰.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5):120-121.
[4]苏玉鑫.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9):126.
[5]伏冰.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