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企业员工的积极应激因素探索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零售业企业员工的积极应激因素探索

2022-10-24 1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7in`5۞ioiiIR㞻B2r,Țبv=##H<}Muoi9
}{םxo]i9�=#;iuӍ޽ߍݻo{R=$O*蝶发言权”、“能参与自己工作量的分配”;因子5命名为“工作认可度”,含题项“你乐于告诉别人你的工作的地点”、“你愿意以后一直留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你觉得工作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你能获得足够的信息以保证自己更好地工作”、“你的工作单位总是及时地通知你各种重要信息(如重要决定、变更、未来计划等)”;因子6命名为“工作自由度”,含以下题项:各自表示“你能决定在工作中何时稍作停歇”、“当你希望时,你能获得或长或短的休假”。

同时,我们保留了“总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活力”这三个维度中所有反映应激反应的6个题项:“我的健康状况非常好”、“我和我认识的所有人一样健康”、“我感到心平气和”、“我很快乐”、“我感到充满活力”、“我感到精力旺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积极应激源与积极应激反应之间做了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除工作自由度与总体健康不存在显著相关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

另外,各积极应激源与工作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如表3所示。可见,除了工作自由度外,其余因子均与工作总体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工作意义感、团队精神感、工作认可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强。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积极应激源是确实存在的。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良好的工作意义感、团队精神感、上下级关系、较高的工作控制度、工作认可度和工作自由度可引发较高的积极应激反应,这说明这些因素可能是积极应激源。

根据员工的积极应激反应,可以将积极应激源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工作意义感”、“团队精神感”、“与领导关系”和“工作认可度”四个因子。这四方面与积极应激反应的三方面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说积极应激源的这四方面对员工的积极应激反应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二等级是“工作控制度”,这一方面与积极应激反应的三个方面的相关程度虽然也呈显著的正相关,但与第一等级的三个因子相比,在总体健康和活力方面,相关程度稍弱。第三等级为“工作自由度”,它只与积极应激反应中的“精神健康”和“活力”这两方面有正相关,而与“总体健康”没有相关关系。

因此,在员工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赋予员工工作意义感、增强其团队精神感、改善上下级关系、提高工作控制度、提高其工作自由度,促发积极应激反应,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从而最终实现企业效益与员工管理水平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 Nelson D. , Simmons, B. Health psychology and work stress: a more positive approach[A]. J. Quick, L. Terrick. Handbook of Health Psychology[C].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3.

[2] 梁宝勇.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应激与应对的临床心理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 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8.

[4] Holmes T.,Rahe T.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1967, (11).

[5] 张亚林,杨德森.生活事件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1-106.

[6] 梁宝勇,黄盈,马丽莉. 中学生生活应激评定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5).

[7] 梁宝勇,郝志红. 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2).

[8] Kristensen, T., Hannerz, H., Hogh, A., et al. The Copenhagen Psychosocial Questionnaire: a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sychosocial work environment[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Work Environment Health, 2005.31(6),

[9] Borritz, M., Bultmann, U., Rugulies, R., et al. “Psychosocial work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for burnout: findings from 3-year follow up of the PUMA study[J]. Occup Environ Med, 2005,47(10).

[10] Ghaddar, A., Mateo, I., Sanchez, P.Occupational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correctional office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Occup Health, 2008. 50(1).

[11] 李磊,闵锐. 心理契约对工作压力管理的影响[J]. 企业经济,2007,(10).

[12] 尚莉等. 职业女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对健康状况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2).

[13] Theorell, T., Karasek, R.Current issues relating to psychosocial job stra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1996,(1).

[14] Quick, J. C., Quick, J., Nelson, J. & Hurrell, J. Stress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J].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s, 1997.


推荐访问:应激 零售业 探索 因素 员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