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

2022-10-26 18: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学生党员的发展与管理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抓手,以完善管理机制为基础,不断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高职院校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未来,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根据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和发展需要,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统筹协调,综合平衡,抓好学生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一)坚持政治标准,注重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应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着眼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学生的特点,着重考察发展对象是否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努力奋斗,是否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

(二)突破学制困境,提早发现培养

高职院校学制一般为三年,而且至少还有半年以上在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在校期间培养考察的时间较紧。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一年级党员数几乎为零,二年级开始发展,三年级达到高峰,但三年级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或毕业离校后,在校生党员的比例又急速降低。为避免学生党员发展不平衡,数量不稳定,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辐射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和参与学生党建工作的协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应把党员发展关口前移,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注重把那些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纲领、品学兼优、群众基础好,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表现突出的学生作为重点推优对象,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

(三)制度建设保障,严格发展程序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应把制度建设摆在首位,在学生入党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供遵循,使得党员发展呈现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党支部讨论接收预备党员前,对发展对象的条件、培养教育情况和入党手续进行全面审查,并报组织部门预审,组织部门对照党支部发展党员年度计划,在发展预审环节实施实时监控,强化监督检查,有效确保规划执行到位,规避突击发展、攀比发展等不正常情况。

二、遵循发展要求,加强教育培养

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十八大新党章的要求,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把“四关”,即选苗关、党校培训关、培养考察关和党员教育关,将教育、培养和考察贯穿于党员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早期教育,建立四级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按照在校期间各个阶段培养教育的特点,建立从新生入学教育、班级学习小组、院(系)学习班、学校党校培训的四级培养模式。在新生入学阶段便大力加强党的知识的普及宣传,早摸底,早播种,加强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教育,将考察关口前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党的基本知识讲解,加深新生对党的性质、任务、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对党的了解和向往,启发和帮助新生主动、自愿地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通过自己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争取早日成为推优培养对象。

(二)中期考察,依托全方位载体

对于已经成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的学生,高职院校应设立严格的考察制度,党支部有意识地对其压担子,下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并接受培养和锻炼。因为中期考察既能锻炼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又可以使组织对其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有所了解,以便更加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完善自我。中期考察不仅要考察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是否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还要考察其是否能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志愿者活动,是否争取在院系学生组织、班级或社团中担任一定的职务,积极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服务。

(三)后期监督,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由于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大部分预备党员的学生很快就会进入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学校与企业都是学生教育管理主体,创新党员发展工作机制,探索双主体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向联系通道,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委托企业党组织协助对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和考察。将学生顶岗实习的表现纳入到学生党员发展考核体系中,发挥校企的双重管理,避免出现管理真空,使得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工作的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党组织也经常到顶岗实习场所,配合企业做好对预备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随时跟踪了解他们在实习单位的表现情况,从而实现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条件下,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组织发展工作的全覆盖。

总之,面对学生党员发展这一繁重而又迫切的任务,高职院校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使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刘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9):173176

[2]吴刚.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9(8):4648

[3]刘德锋.高职院校加快学生党员发展进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123-126

[4]王舒.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15):124125

作者简介:

陈昌翠(1983-),女,经济学硕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讲师。


推荐访问:浅析 学生党员 高职院校 发展 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