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师德征文: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有人把教师称为先生有人称呼教师为教书匠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有人把教师当成慈母有人把教师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然而不管教师的称呼怎么变化不管时代怎么变迁也不管世界怎么布局他都有着永恒不变的历史使命责任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一、 教师印象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教师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一直以来都有着不同美称。有人把教师称为
先生,有人称呼教师为教书匠,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有人把教师当成慈
母,有人把教师当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然而,不管教师的称呼怎么变化,不管时代
怎么变迁,也不管世界怎么布局,他都有着永恒不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
继承者和传播者。当然,教师的职业性质和角色定位也并非一成不变。古人云:“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这大概是人们最熟悉的教师的职责。此外,教师的肩膀上还担负着民族兴衰、
国家成败的神圣任务。可见,为师者,时代和人民对其自身的要求也绝非一般。
二、勿忘初心,为爱远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育事业关系着民
族与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勿忘“教
书育人”的天职。有人认为,渊博的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的基础,是一名合
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其实,真正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并非传道受业解惑这么简单,也并非勤
勤恳恳,兢兢业业就能如愿以偿。不管我们有多美的称呼,有多美光荣的责任,归根结底都是为
了“育人”,这也是教师的根本。如果要分先后顺序或者是轻重程度,教师的天职应该是先“育
人”后“教书”,两者之重应该是“育人”其次是“教书”。
俗话说:
“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说教”。作为教师,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卢梭曾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教师的榜样
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为了最初的梦想,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育”,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这一两的身教,我们必须充满阳光才能够撒播温暖。那么我们的师
德应该有着怎样的重量,怎样的规范呢?我们的师德应该以什么为根据,靠什么来持续发展呢?
我们的师德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中该如何前行呢?本文将对一系列的疑问进行思考。
三、立德树人之“德”之我见
师德在每个人心中都没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定义。借助百度百科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书面来理
解师德。显然,百度百科的书面阐述是硬邦邦的定义,倘若没有认真去阅读其文字定义,我们尚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且说不出师德的标准和模样。这书面的师德,与一线上受人爱戴的德高望重的老师来说,并不形 象具体,更不会轻易化作教师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的师德应该体现在教师的生活中,是可见可触及的,它应该存在于每位教师深深的脑海 里。有些师德在著名的教育家或者教师身上令人瞩目,如:夸美纽斯、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 行知等中外闻名的教育者,他们的身上渊博的学识以及崇高的素养让世人敬仰,他们为教育事业 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及崇高而朴实的师德情怀是我们学习 和成长的奋斗目标。然而,这些赫赫有名的高尚师德毕竟只存在少数德高望重的教育者之中,普 通的教师难以取得如此显赫的成绩,那么,师德于普通的教师之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育人必以德为先,教师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而言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教师的道德修养应该是平易近人的,可触可及的,应该是存在 于教学中,生活的每一件事小事里。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师德可以是平凡的但绝非平 庸。立德树人之“德”既包括生之德也包含师之德,师德的培养和建设以及长效发展是每一位教 师应该终身关注的事情。
四、为师立德
师德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习惯等。它是教 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有的道德素质,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 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其实要先立 师德,要立长效发展的师德。
要树立师德,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和 价值。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 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师资队伍。这为我们教师立德修身建设明确了标准。我们应该坚 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及生活的小事当中,用“德”来培养教师,依“德” 来评价教师,以“德”来监督教师。
记得斯霍姆琳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建设的灵魂。爱学生是每一 位教师具备的根本素质,每一位教师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倾注其对学生的爱。这些都可以体现在教 育教学的小事上以及生活中的点滴里。每一位普通教师都可以感受得到,它或许是一个善意的眼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温馨的微笑,或者是一个关心的拥抱,也可能是一次严厉的批评,可 以说,师德之师爱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要真正的做好爱学生的工作并且坚持下去是我们师德的 重要体现。
五、师德在现代社会具体化的几点思考
一直以来,师德建设都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建设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 根本任务的核心。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师德建设必须承前启 后,去粗取精,紧紧融合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为此,笔者结合教育事业改革创新的契机做以下 几点思考:
(一)师德建设与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师德建设的一部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坚持量化管理制度。关于教师量化管理很 多市内的学校都出台了符合各自学校风土人情的量化管理手册。例如:林东小学的《教师工作量 化管理手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且认真执行规定的任务。日常的教学常规检查及工 作反馈都会一目了然,让每位教师都清楚自己不足之处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师德建设融入到教 学常规的量化管理体系中具有很好的监督约束作用。
(二)师德建设与信息化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很多事情的发展与创新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也促进了教育现代化。那么师德建设当然也可以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做好长足发展的准备。据了 解,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网上教师培训了及研修了,例如: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山教育信息港 的“中山教育新气象”等,几乎所有的市级教育局都有自主的网上教师研修平台和相关的课程。
有不少学校也有了自己的特色教师德育研修平台。可见,师德建设还可以继续借助信息化方便建 立具有特色的可量化管理的发展机制。
(三)师德建设与大数据
在做好了前面两部发展工作之后,我们的师德建设也可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五大发 展理念进行创新发展。当今社会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文化也在快速交融,利用大数据分析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状况,这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各种不适的部分并且改 进自身的发展情况。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四)师德建设的坚守与革新
有句话说,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世界在发展向前,很多东西也在跟着时代变 化,然而,在师德建设的过程中,师爱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没有爱,就 没有教育”,师德建设必须坚守的就是师爱。师德的革新也必须同步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 提出教育信息化,未来的师德建设也必将与信息化融合贯通。在时代新技术的发展面前,我们 坚守核心,勿忘初心,并且大胆拥抱新技术,我们的师德建设以及教育的发展一定会更上一层 楼。
五、结语
作为教育者,我们时刻牢记我们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 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正好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师德为范。从当前的形 势看,我们了解到,包括坦洲林东小学在内的很多学校已经把师生日常行为表现纳入考核目标。
越来越多学校也准备实施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规范是教师德育建设的保障。这要求 我们以理想信念教核心、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和监督 制度。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生 成长的引路人。只要我们坚守核心,稳抓本质,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时刻谨记“立德先立师, 树人先正己”的忠告,我们一定可以培养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一定可以当好祖国下一代的 引路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