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SWOT分析的广东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10-28 14: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发展现代农业。本文概述了广东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基于SWOT分析进一步提出探索科技驱动、产业联动、要素拉动、装备带动、市场推动 “五大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广东;现代农业;SWOT分析;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6)04-0004-07

我国自1949年开始探索农业现代化问题。在近70年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现代化已进化为当今的建设现代农业问题[1]。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崭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2]认为,现代农业以现代工业装备为物质条件,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这个方向,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论述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3]。现代农业以整合各种金融资本、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农业装备、采用开放共享的创新发展理念、融合第二三产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延长农业价值链为标志,是集经济、生态、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4]。现代农业代表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业现代化的具体探索,没有现代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一、广东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建立了水稻、生猪、特色蔬菜、岭南水果、花卉等5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大协作、大攻关、大服务,农业科技贡献率从201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62.7%,高出全国约6.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二。

(一)农业良种选育水平

广东是我国传统的育种强省,建立了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选育了一批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市场应用前景好的优良新品种,优质稻、超级稻、鲜食玉米、生猪、家禽等育种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黄羽肉鸡种苗供应量占全国的65%,全省主要农作物、生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7%、95%、85%。广东引导种子企业在雷州半岛、粤东北等优势产区建立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全省有种子经营单位4000多家,其中14个种子企业成立了种业研究院/所并开展商业化育种,具备育种科研能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有17家。此外,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新良种的推广应用。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广东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产业平稳发展,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21亿元,其中粮食产量1357.34万吨(稻谷产量1091.60万吨,全国第九)、甘蔗产量1504.67万吨(全国第三)、蔬菜产量3274.75万吨(全国第九)、水果产量1438.49万吨(全国第五)[5]。水果、花卉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区域基本形成,香蕉、柑橘、荔枝、菠萝、龙眼等岭南特色佳果和花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畜牧水产业方面,201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429.43万吨,保持全国前列;家禽(9.51亿只)、水产(836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禽蛋(32.97万吨)、奶类(13.51万吨)产量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5]。全省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生猪、肉鸡、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1%、80%、95%。

(三)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沿海主要省份相比,广东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仍有待提高。2014年,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6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机电排灌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2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与沿海主要省份相比各指标均位居下游水平。而农业机械化水平,2014年全省单位耕地农机总动力(650瓦/亩)位居东部各省中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4.3%,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排全国20多位。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打造样板。江门开平、湛江垦区、河源灯塔盆地和韶关仁化等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效初现,其中河源灯塔盆地在国家组织的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二。目前,积极推进5个国家级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创业园和3个省级粤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全省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93个。

二、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探索。广东发展现代农业提出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创新融合、集约高效、开放合作、绿色精品”的发展目标,以充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需要,并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广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Strengths,S)

1.地方特色产业凸显活力

广东大力发展“质优、特色、高效”的优势农产品,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凸显“种植结构特色化,畜牧养殖规模化,水产养殖产业化”的特征[6]。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如湛江市的南亚热带园艺业,茂名市的优质荔枝、龙眼、香蕉,潮州市的优质单枞茶等。花卉、热带水果、特色水产等快速发展,推动全省农业产业结构日益与现有特色资源禀赋相匹配。持续实施的“一乡一品”工程,发展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数乡一品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带,推动着广东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2.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发展,广东成为闻名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和跨国采购中心。我国加入WTO进一步为广东农产品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空间和外部环境。2015年,全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近265亿美元,居全国第二,比2010年增长71.3%。近年广东通过加强珠三角、泛珠三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合作交流,促进市场与资源优势互补。目前通过泛珠三角合作平台构建,形成了以珠三角为枢纽的扇形跨省区立体交通新网络、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新格局、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新机制[7]。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广东的对外贸易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推荐访问:广东 农业发展 路径 分析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