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坠落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高处坠落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2022-10-29 16: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得人体组织和器官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高处坠落伤大多都是多系统、多脏器的复合性伤情,具有复杂、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通过对98名高处坠落伤的病人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研究,从紧急处理、充分了解受伤情况、采取恰当的抢救措施、安全转运、途中监护等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希望能够通过院前急救来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机会。

【关键词】高处坠落伤;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37-02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层建筑逐渐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中,高处坠落的发生率也开始逐年上升,高处坠落伤已成为了继意外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意外事故、自杀、暴力犯罪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伤,引起多脏器的损伤,具有非常高的致死率。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如何快速有效地对高处坠落伤的病人进行院前急救,减少病人的致残率、致死率是抢救的重要因素。

1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从2010年8月到2013年8月,120急救共98名高处坠落伤病人,其中男性90名,女性7名,儿童1名。年龄在8岁-56岁,建筑工地67名,居民区12名,办公楼等9名。以头颅损伤为主有54名,颈椎脊柱伤为主有12名,以胸部损伤为主有23名,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有9名。其中有8例当场死亡,有5例在入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有3名入院抢救无效后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3.7%,这一较低的抢救成功率也表明了高处坠落伤对人生命质量的破坏性。

2院前救护体会

高处坠落伤的病人一般伤势严重,且多以多个脏器损伤的复合伤为主,针对不同程度伤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救护措施才能最佳程度地挽回病人的生命,降低病人的致残率。

2.1紧急处理

医护人员接到120指令后,迅速达到现场;对病人快速评估,了解病人的伤情,取出病人身上的污物,开展救治;对于昏迷、休克、窒息等患者采取人工呼吸、吸氧、止血等措施,并放置口咽管。总之按照院前处理原则:迅速评估伤情,开放气道有氧通气,快速有序的心肺脑复苏,快速控制致命的颅内及胸腹内脏出血并安全转送。

2.2充分了解受伤情况

坠落伤通常以头颅损伤、劲椎脊柱损伤、胸部损伤、骨盆及四肢骨折为主。因此,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该按“疑病从有”的原则。同时了解受伤时的坠落着地部位、姿势、坠落高度、地面情况、坠落过程中有无障碍物阻挡,从而来判断受伤情况。头颅损伤并伴有颅内压增高则应给与脱水剂;胸腹内脏出血则放置留置针以便能够及时的补液;脊柱损伤时则要留意脊神经的损伤情况;骨折时则应立即进行包扎止血、固定。根据不同的受伤情况,对病人进行初步急救护理。

2.3采取急救措施,防止损伤加重

根据不同部位损伤严重程度的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具体采取不同的急救护理措施,避免伤情的进一步加重。

2.3.1头颅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瞳孔大小、形态等的改变、生命体征改变。

急救护理措施:医师和护士到现场后应该立即评估伤情,将患者搬运到安全的场地,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判断病人是否为头颅损伤病人,并根据病人伤情的转变情况,及时对病人进行抢救,如病人已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般对于头颅损伤病人的急救措施包括:将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鼻、眼等污物,着重打开口腔,查看呼吸道内是否有血凝块、分泌物等,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头面部有开放性伤口及活动性出血时,则应用纱布、头套、绷带等包扎止血,观察是否有渗血。头颅损伤病人,颅内压会增高,此时应该进行循环脱水治疗,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液,配合以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来降低颅内压,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保证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做好相关急救护理后,在搬运的途中,应保证输液输氧正常,尽量安抚病人及家属,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

2.3.2颈椎脊柱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头部或者颈部剧烈疼痛,颈上部压缩、旋转活动受限,甚至会有感觉丧失和活动限制。

急救护理:对于颈椎脊柱病人来说,最主要的急救护理是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搬运时,搬运人员应同时进行搬运,保持身体平衡的一致性,避免颈部制动。

2.3.3胸部损伤病人

临床表现:肋骨骨折伴有的局部疼痛,呼吸困难,有骨摩擦音;血胸伴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出冷汗等,开放性血胸时血会沿着伤口流出。

急救护理:清理呼吸道污物,避免堵塞气道,引导病人吐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肋骨骨折病人,用7-8厘米的胶布条做胸壁固定。从侧脊柱越过胸骨,从胸骨下缘到腋窝反复重叠胶布条。如有多跟肋骨骨折,采用厚敷料覆盖胸壁软化区,再用胶布条进行固定。同时,如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情况,应按照医嘱进行血容量的补充。对于开放性胸壁损伤的病人,采取无菌辅料对创口进行处理。

2.3.4骨盆及四肢骨折病人

临床表现:局部剧烈疼痛、变形、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会伴有大量出血的情况。

急救护理:针对骨盆受伤病人,采用平卧硬板担架,四肢骨折病人,则采用适度的夹板固定后搬动。对于开放性骨折病人,根据出血严重与否,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或者止血带止血;对于大腿骨折的患者,应适度固定,每隔半个小时用手指测试固定程度,避免太紧引起神经麻痹;对于大出血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以确保血容量的正常。搬运过程中,保持车速平稳,切记不可太快。

2.4安全转运,途中监护

高处坠落伤病人最佳的急救时间为1小时,因此,在做院前急救时,应该尽快向有条件的医院转运,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另外,在搬运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高处坠落伤病人的受伤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担架进行搬运。在途中转运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具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

3讨论

3.1迅速出诊,准备充分物资

120急救中心接到急救电话后,相关医师和护士应立即出诊,并准备好氧气、吸引装置、心电监护、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各种急救药品、夹板、担架等。救护车单元配备的相关物资,应当用后及时补充,避免下次使用量的不足。

3.2加强救护人员综合素质,掌握各项急救技能

高处坠落伤病人的病情复杂且严重,设计到临床多个专业,因此,专业的急救医师应该掌握胸外科、骨外科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抢救经验,护理人员也应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强救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应进行全方位的反复培训,熟练使用各种抢救设备和仪器,了解抢救流程。

3.3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

“120”在接急救电话时,询问病情情况,医师和护士出诊后,应根据伤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预见性的护理分诊,同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手术准备,以免浪费病人救治时间。

3.4积极为病人争取抢救机会

高处坠落伤病人大多数都是急危重病,虽然有些在表面上看并不严重,但是很有可能是一名潜在的危重病人。因此,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该严肃对待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一丝的懈怠,行动无比准确无误,迅速及时,为每一个病人争取抢救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辛永祥.王建东.李杰等.30例高处坠落伤临床治疗探讨[J].中华医学院感染学杂志.2011(20)198957ya(14:18:4)

[2]李晋.徐朝霞.杨晓鲲等.84例坠落伤急诊救治分析[J].西南军医.2009(05)198957ya(14:18:49)

[3] 王卫芬.坠落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0):3888-38895

[4]王笠瑕.多发伤病人院前急救探讨[J].家庭护士:专业版,2008(4):336-337

[5] 李敏.高处坠楼伤院前急救的护理研究.医药前沿,2013(11):20-20


推荐访问:伤病 高处 急救 坠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