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癌术后缺损两种舌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舌癌术后缺损两种舌再造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0-29 16:35: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观察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和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对舌癌术后缺损进行舌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因舌癌术后缺损需进行舌再造术的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和治疗组75例,分别进行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和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舌再造术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舌再造术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85.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和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均为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有效方法,两类方法疗效相似,效果显著,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关键词】 颈阔肌转瓣; 带血管前臂皮瓣; 舌再造术; 有效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4.065

舌癌以舌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舌前2/3部位,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治疗。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舌癌手术已趋于成熟,但术后易造成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受限及语言障碍等诸多不便[1]。笔者为进一步研究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和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修复治疗舌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需进行舌再造术的150例患者,其中75例患者采用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进行修复治疗,并与同期进行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修复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因舌癌术后缺损需进行舌再造术的150例患者,男83例,女67例,年龄30~80岁,平均61.9岁。将其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62.1岁,治疗组男41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5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且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修复情况确定切取包含蒂部皮瓣的范围,进行制备皮瓣,切取皮瓣后将颈阔肌与周围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皮瓣制备完成后将其修补于缺损区,分层对位进行缝合;治疗组根据患者修复长度制定皮瓣及血管蒂长度,修复过程中以静脉到动脉顺序将血管吻合,同时用清洗液冲洗管腔,待血管通畅后以缝合线缝合皮瓣。

1.3 疗效标准 显效:术后观察患者吞咽、进食等功能性活动恢复正常,语言清晰且舌体外形、色泽较满意;有效:术后观察患者吞咽、进食等功能性活动有所改善,语言较为清晰且舌体外形、色泽有所恢复;无效:术后观察仍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受限及语言障碍等功能活动异常情况。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33%,对照组为8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的对比分析组别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

治疗组(n=75)44(58.67)23(30.67)2(10.67)89.33

对照组(n=75)40(53.33)24(32.00)11(14.67)85.33

3 讨论

舌癌属于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慢性损伤、热损伤及放射线物质伤害有关,以舌发生溃疡或浸润块、疼痛明显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经诊断,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症状将进一步加重,甚则危及生命健康。由于舌的特殊解剖位置,单纯应用药物等非手术治疗产生效果不明显,故多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采用原发灶切除加淋巴结清除[2]。但手术治疗后易造成舌不同程度缺损,影响患者进食、吞咽及语言表达能力,失去神经支配、失去附着点以及瘢痕牵拉直接影响舌体功能性运动,尤其术后患者的语言功能与舌剩余大小有密切关系[3]。因此通过组织将其进行填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舌体再造术要求越来越高,恢复舌头活动功能同时要符合美学的要求[4-5]。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由于皮瓣薄而细腻,且与面部皮肤色泽相近的优势,常被作为组织供体用于修复缺损部位。颈阔肌皮瓣位于颈前部,起于胸大肌,斜向内向上,过锁骨后直达面部[6],是颈部重要的带有血管蒂肌瓣。当切取颈阔肌皮瓣,应注意其长度,并对富有血液供应的部位加以保护。颈阔肌皮瓣以各类血管为蒂,易于向上方转移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7],适合用于舌再造术。其具有居于表浅之位,存在丰富血管,易于手术中造型且手术难度小、易于控制掌握,成功率较高之优势,但应注意在缝合伤口时,缝合口不可过宽,避免伤口不易缝合。此类手术方式适用于小范围缺损,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易于患者恢复。带血管前臂皮瓣由于厚度适中,制备过程简单的优势,已成为进行舌再造术理想方法。其血管较粗,易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解剖过程稳定安全[8]。舌再造术后很快适应口腔内环境,顺应口腔生理功能需要。前臂皮瓣自身存在感觉功能,修复后可一定程度提高感觉灵敏度。术中伤口缝合可较宽,有效修复缺损部位,如洞穿性缺损等,对于大面积缺损患者效果明显[9]。但此类手术易于前臂留下瘢痕,且手术有一定难度,不易操作[10]。本研究表明,通过对150例患者分别应用颈阔肌转瓣舌再造术和带血管前臂皮瓣舌再造术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情况,两组患者舌再造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两种舌再造术均具有显著疗效,效果稳定,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朝斌.组织瓣修复半侧舌缺损21例[J].广东牙病防治,2000,8(1):50.

[2]邱蔚六.颈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9-260.

[3]孙坚.舌癌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7(2):103-110.

[4]王朝晖.应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癌根治术后缺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4(11):89-91.

[5]李劲松.舌癌根治术后游离前臂皮瓣一期舌再造术的改进[J].癌症,2004,8(1):33-35.

[6]廖贵清.颈阔肌皮瓣的应用[J/CD].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1,5(2):205.

[7]卢新华.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舌癌术后缺损重建[J].实用临床医学,2006,8(9):39-40.

[8]赵德安.舌癌术后缺损修复方法的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4,7(9):75-76.

[9]邱雪,曾绮桥.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组织缺损2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9(14):73-74.

[10]朱以敏.舌癌联合根治术并行同期皮瓣修复术护理进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46-47.

(收稿日期:2012-12-14) (本文编辑:陈丹云)


推荐访问:舌癌 缺损 两种 术后 临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