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2-10-30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yMOy7M{]4:Qzǚhz
ڶ*'躸
m学习交流。 另一方面是当地的学龄青年,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支持和支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用所学技能和技术来服务于家乡。

其次,引进外来人才。行业的发展需要先进的人才。通过制订优惠政策、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用人机制可以为当地引进所需人才[8],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目前旅游经济、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高素质导游和旅游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旅游管理理念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所以要创新人才引进的机制,制定人才引进的特殊政策,让更多的旅游人才加入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

最后,利用合作机制引进人才。采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与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向培训、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使旅游人力资源供给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适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人力和人才保障。

5.3 市场导向保障产业融合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文旅融合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在政府宏观的主导良性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

虽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高关联度,但是对于民族地区,重点还是在于依托本地,发挥市场的功能,寻找适合本地的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发展模式。同时,开发好的项目,引入有实力的企业,以项目为驱动,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形成较完整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无论是景区开发,还是新的旅游模式的打造,必须要依靠大的项目才能带动片区的发展,形成有序的市场氛围。而民族地区的地理区位决定了开发的难度和资金投入的规模,所以引进有大财力企业或集团才是文旅开发的保障,否则将出现未完成开发就被迫终止的局面,既浪费资源,也造成再次投入的困难。

5.4 创新发展保障产业融合

创新是产业融合的本质,通过不同类型的创新,如理念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

创新关键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的特点,通过“旅游+”模式与文化、体育、宗教、城建、环保、商务、会展等行业渗透融合,推动旅游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入融合。

同时,智慧旅游、自媒体时代的旅游宣传、营销等方式更需要颠覆传统的方式。面对不同的受众,通过民族节庆活动的推广、会展项目的举办、影视作品的呈现、各类微信微博的宣传,目的地营销系统的整合,加强整个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的推广力度。

6 结语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在正确的发展方向指引下,其发展前景必然广阔。由于民族地区文化各异,四川民族地区在推进文旅融合的道路上,还应立足当地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创新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打造文旅合作的大平台,不断创新特色文化,打造具有“旅游+产业+文化体验”深度旅游体验模式。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EB/OL].[2016-10-11].http:///hh/lygl/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9.

[2] 宋慧娟.基于CNKI的国内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广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8):27-29.

[3] 程晓丽,祝亚雯.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9):161-165.

[4] 杨颖.凉山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12(6):80-83.

[5] 张鸣,纪月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承德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23-227.

[6] 石艳.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3):20-25.

[7] 浙江省旅游局.浙江省旅游業“十二五”规划[EB/OL].(2012-07-21)[2016-10-11].http:///art/2012/7/21/art_5495_270887.html.

[8] 鲁明月.产业融合背景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推荐访问:文化产业 融合 民族地区 研究 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