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参数,绿化布局,都应以节能、节材、隔热、防风、防躁为目标
(3)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废弃物的管理,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建筑材料的质量把关,应实现安全、环保、可再利用。
(4)运营管理
3、小区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自从我国推广实施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两项政策后,我国绿色建筑得到了实质性的飞跃发展, 但是绿色建筑的盲目推行严重影响了小区的整体质量。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建筑“节能”设计考虑不周。
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几何形状等一味的追求建筑外形美感,而对于其内在的直接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关注不够,如对建筑物的朝向方位、长与宽之比、体型系数、窗墙面积比等因素、造成建筑整体本身存在节能方面的不足。
3.2未综合考虑生产建造能耗。
绿色建筑的生产建造能耗表现在以下两方面:a.在建造过程中能耗。b.生产这些材料的能耗,这两方面都将对绿色建筑的节能指标产生重要影响。设计人员往往只综合考虑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节能 因素,却忽视了以上两方面的影响,选择施工工艺时,未优化考虑能耗较小的方案,造成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效果比较突出,但在前期建设过程中节能效果较差。
3.3设计“绿色”建筑时,未树立起很强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对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污水、有害液体及有害气体排放的处理方法不当,随意抛弃、掩埋、排放,都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增加周围的环境负荷,进而影响到人的居住环境。
4、问题解决对策
4.1绿色建筑设计的考虑
(1)规划层面 绿色建筑的重中之重是合理利用能源,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要做到这点,需要在小区开始规划之初就步步为营, 第一,节地,控制人均用地面积,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第二,保护原有生态,严格执行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基本农田,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第三,分析日照,住区布局保证室内外的采光要求,第四,改善小区通风效果,如小区通透设计、建筑朝向设计、建筑间距控制、建筑高度排列。
(2)在单体设计时,第一,控制建筑单体,建筑的体型系数即建筑物表面积与建筑的体积比,它与建筑的热工性能密不可分,设计时减少建筑外墙面积、控制层高,减少体形凹凸变化,尽量采用规则平面形式。第二、外墙设计要满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要求,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设计时采用明厅、明卧、明卫、明厨的设计,外墙设计要努力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第三、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
(3)构造设计,饰面砖采用浅色外墙砖,窗户综合考虑采用有效的外遮阳,外墙材料采用隔热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等。
(4)在园林设计上,a种植本土植物,如中山地区,香樟、木棉、秋枫、罗汉松、含笑、华南黄杨、黄金蓉、九里香、竹叶兰、海芋,选择具有药材性质的景观植物或果树,这样不但确保了上 述功能得以实现,还能为居民提供丰富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果实,从而让居民真正 受益于绿色建筑。b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以乔、灌、草、习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还要起到隔离噪音以及防尘、防沙的作用,充分利用园林绿化提供夏季遮阳,设置遮阳,避雨的走廊,雨棚。c住区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减少住区气温逐渐升高和气候干燥状况,降低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及强化天然降水的地下渗透能力,减轻排水系统负荷。
4.2绿色建筑设计前期对经济性的分析
为避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忽略建造、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项目的前期经济性分析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节能效益、节地效益、节水效益、节材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统筹考虑,实现效益最大化。
4.3 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绿色建筑的原型是生态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建筑要做到回归自然,因此绿色建筑要本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在设计时,不仅要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还要保持自然美观,尽量还原自然的原来面貌,让小区整体环境回归自然,务必做到景观绿化,使小区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做到与自然环境互为补充,而不是破坏,从而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环境。
5、结束语
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的普及,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李海虹关于小区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张玉菊,徐涛,王志红.小区绿色建筑设计的内涵与水续性[ J ].安徽农业科 学,2010
【3】潘柳.关于小区绿色建筑设计问题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0
【4】 伍倩仪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D]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生论文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