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12篇)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共建的实 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共建的基本形式,分析了结对共建工作存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1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共建的实
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共建的基本形式,分析了结对共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为高校积极融入驻地城市党建提供了路径参考。
关键词:高校;党建;结对共建;实践
基金项目:2019年度保山学院党建工作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基层党建结对共建研究”(项目编号:DJYB201912)
作者简介:符翠丽,女,云南保山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高校党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共建是高校服务地方的新方式、新道路。通过结对共建,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可以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从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一、校地开展结对共建的基本形式
经过梳理国内地方高校与驻地城市党建结对情况,并结合所在高校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发现,结对共建主要有以下形式:
1.政治理论联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是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载体,频次多、方式多、内容多,为提高支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结对共建单位通过共同举办主题党日、过“政治生日”、学党史党规、观红色影视、听优秀党课、促进校地党员之间共同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对支部而言通过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能为做好自身党建
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强化规范支部建设,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1]。
2.优势资源共享。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场地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拥有众多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通过整合校地资源双方师资队伍“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对单位在党员教育培训、党性锻炼、专业技能提升、工作经验交流、专业技术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共育、职前强化、就业帮扶等方面开展结对共建,有利于挖掘资源,拓展空间,不断推动双方党建工作的规范与创新[2]。
3.实践活动联办。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双报到双服务”工作要求,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区治理和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地方高校师生党员同志积极投身社区志愿者服务,在“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工作中履职尽责,把高校师生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驻地发展上。同时,在帮扶困难党员、群众,春节慰问、中秋慰问活动中,将学校与共建单位的结对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既提高了高校师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发挥学校服务社会、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拉近学校与驻地社区彼此的距离。
4.中心工作联动。高校与结对单位“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发展”,坚持产教融合,在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方面开展合作,同时搭建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实现”联创、联学、联建”,通过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双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实现党建工作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合作共赢。同时高校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充分将特色与专长与共建单位所在地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送教下乡”“送文下乡”“送艺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当地文化艺术水平,助力乡村建设,推动了中心工作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党建校地共建形式单一,效果尚未突显
总体上看校地结对共建工作多以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主,在“人才交流”“资源共享”“队伍共建”等方面合作较少,或尚未进入到深层次的合作阶段。高校党委未能从大党建格局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更高位置、更宽视野去
认识校地党建结对共建问题[3],未形成“党建业务一盘棋的思想”,从而使得结对共建工作推进缓慢,共建促进双方中心工作的效果不明显,共建促进中心工作的格局尚未形成。
2.共建工作开展没有形成常态
表现为结对共建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因各基层党支部重视程度不同,推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从而使得共建工作开展不平衡[4],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反映出部分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尚未形成常态,党务工作者反映存在需要时,短时间内开展多场活动,有时又会出现一段时间内没有开展活动的情况,相关工作没有形成常态化长效化。
3.缺少共建活动经费支持和保障
在调查中,问及“结对共建工作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时,一半以上的党务工作者指出“缺少活动经费”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活动经费有严格的支出范围,为了避免不合理支出活动经费,受到追责问责,部分党组织负责人“不敢用”,“不会用”活动经费。而另一方面因经费数量有限,使用经费的地方较多,结对单位多联合开展室内的、免费参展类学习培训活动,外出实践类活动较少,致使活动吸引力不足,特色不鲜明,影响党员参与的热情。
三、党建工作结对共建的措施对策
1.找准结对共建切入点,实现共建共享
在选择结对共建单位时,要结合自身需求,充分了解驻地城市基层党组织自身职能特点和实际优势,找准结对共建切入点,增强结对共建的针对性,尽量使结对共建工作能够满足双方利益,从而提高双方结对共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技能、人才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结对共建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5],使参与“结对子”活动的学校在党建开展协作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学生、群团、教学、科研、和谐校园建设等更为广泛的领域[5],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2.将党建共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统筹谋划,形成党建常态化工作
明确结对共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共建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共建双方应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扎实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6]。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将共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加大对二级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督促和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加强对党务工作者关于合理使用活动经费的指导,强化沟通与协调,实现双方资源的整合、优势的结合、力量的融合,开启双方新时代发展新局面。
3.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专刊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结对共建”活动,及时挖掘提炼和总结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切实营造“结对共建”工作的良好氛围,提升高校师生为驻地城市党建和区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党建结对共建对于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探索富有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具有特别意义,为实现高质量党建促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高校与驻地城市结对共建工作的机制,促进高校中心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骥.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4-25
[2]张开江,王家芝,王祖芳,周宗旭.高校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结对共建的实践与探索.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17-122.
[3]上海经贸大学调研课题组.关于高校融入城市基层党建的调研[J].上海党史与党建,2020(02):59-62.
[4]王春祥.结对共建:构建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益探索[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4):112-114.
[5]曾志娟,刘首昌,邓佳.高校“党建+”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20,21(5):91-96.
[6]陈晏辉,苏白茹,卢进民.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结对共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0(5).
篇二: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XXXXX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共创实施方案
根据XXXXXX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办公室《关于推进“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相关工作的通知》(X组通〔2012〕32号)文件精神。为认真组织抓好我X各村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加强效能建设,不断提高XXXXX党建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任务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激发党建工作内在活动活力的需要,
是提升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的需要,是创建文明行业、推动各项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我X机关党建工作和党员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X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以结对共建为载体,来拉动本X党建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要不断巩固,发挥本X过去的一些特色做法,拓宽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主动联系和交流,经常磋商活动内容,并经常开展活动不断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推动我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双方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和作风保证。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
要积极带头参与,认真负责,使结对共建活动取得真正实效。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X委要求,在X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村党支部在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双向互动,彼此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推动全X工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统一思想,营造深厚的活动氛围,把结对共建活动
作为我X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举措,作为贯穿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个体行动,作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党员思想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促进城X发展的共同活动,认真加以组织实施。同时要广泛宣传结对共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结对共建活动真正深入人心,促进党员宗旨意识的增强和机关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三、具体措施1、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成立XXXXX基层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由
X主任XXX、驻村干部以及各村村委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二是将党支部结对共建工作摆上XXXXX工委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目标一起量化考核。三是把结对共建内容分解到各相关人员,层层抓落实。为结对共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大宣传力度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挖掘社会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搞好“大合唱”,大力营造有利于XXXXX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通过与各村结对共建创活动进程。要把“共建活动”与我X机关作风建设相结合。动员全体干部定期深入群众共建第一线,从群众中不断汲取政治营养,用实际行动展示每一个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推动基层建设不断跨上新台阶。四、活动形式和范围(一)“结对共建共创”活动采取XXXXX机关党员与XX村、XX村、XX村和XX村贫困党员、贫困群众结对共建、结对帮扶的形式进行。(二)“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对象是XX乡XX村、XX村和XX乡XX村、XX村。五、“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基本任务1、帮助抓好X个村农村党支部建设。一是X工委机关支部要结合该X村实际,以巩固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帮助村支部按照“五个好”标准,进一步抓好自
身建设、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二是帮助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协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每个支部每个至少培养2-3名入党极积分子,努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开展“双培双带”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切实发挥好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帮助两村党支部建立建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总结和完善好经验、好做法;四是帮助X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抓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落实民主管理决策、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村级民主管理水平。
2、帮助做好X村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XXXXX机关支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X村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学习教育工作。一是“十八大”前夕,由X委副书记亲自给三村全体党员上一堂党课。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全体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帮助制定学习计划。重点围绕提高“两委”班子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和带领群众发展教育培训活动。每年要举办至少1期畜牧科技知识培训班,安排畜牧科技术人员,向X村广大农牧民群众讲授现代畜牧科技新知识,逐步增强X村农牧民发展现代畜牧养殖理念,提高整村畜牧养殖水平。
3、帮助该X村农村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建立党内关怀机制,定期开展谈心活动。X机关党员每年至少两次
深入结对帮扶的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家中,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他们思想、生产和生活情况,并适当予以信息、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帮助谋划增收致富之路。二是力所能及地为这X村支部和贫困党员、贫困群众办一些实事好事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支部和党员、群众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
4、帮助机关党员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有效措施和良好机遇。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学习掌握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要领,树立X乡干部和党员的良好形象。“结对共建共创”活动要同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机关效能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习、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到“双结对”活动中,使作风建设取得新实效,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本领和能力得到新提高。
六、“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主要措施XXXXX作为机关党组织,应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扎实做好各项共建帮扶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一)制定工作计划,签订“结对共建共创”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和采取的措施。(二)制定“结对共建共创”工作实施方案。
(三)建立结对双方党组织定期交流沟通制度。(四)实行联系卡制度。(五)与定点扶贫工作相结合,共同推进。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结对共建共创”活动顺利开展XXXXX成立以X工委主任为组长,我X机关党员及驻村干部和X村村委会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事务,X工委机关党支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意识,切实把“结对共建共创”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来,把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到“结对共建共创”活动中。
XXXXX工委2012年10月18日
篇三: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结对共建”促进老年党支部建设--胜利油田石化总厂党支部建设的实践
高卫国
【摘要】TheElderPartyBranchisthekeypartofgrass-rootsPartyOrganizations,thereforeitisimportanttoenhancethebuildingoftheElderPartyBranch.Nowadays,themanagementoftheretiredpartymembersisgettingmoreandmoredif-ficult.Inaddition,theelderpartymembersdon'tplayaneffectiverole.Inordertostabilizetheretirees,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PartyBranchandinnovatethemechanismforthemanagementoftheelderpartymembers,consideringtheOrganPartyBranch'scharacteristicsofhighquality,politicalstrengthandfunctionaladvantages,theapproachof"twinning&jointconstruc-tion"isusedtoenhancethebuildingoftheElderPartyBranchandtheHeadquartersPartyBranch,improvetheHeadquartersstyleandhelptheelderpartymembersplayanimportantpart.%老年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党支部建设意义重大。随着离退休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加大、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的出现,为了做好离退休群体稳定、提高党支部活动效果和创新离退休党员管理机制,结合机关党支部党员综合素质较高、政治优势和职能优势明显的特点,通过结对共建,同时促进老年党支部和机关党支部的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有效发挥老年党员作用。
【期刊名称】《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6(029)002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党的建设;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企业
【作者】高卫国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7.1
离退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为企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老年党支部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实践老年党建工作新思想、新方法,充分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老同志发挥余热、传递正能量,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胜利油田石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总厂)积极探索建立机关党支部与老年党支部结对共建,互促互帮,共同提高,成为一个加强老年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方法。1.离退休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加大。离退休党员高龄高发病,生活自理能力在不断下降,空巢、独居党员越来越多。同时,离退休党员流动性增大,随子女居住的越来越多,离组织越来越远。另外,部分老党员受社会因素影响多,受组织的约束管理少,出现少数党员信奉宗教、甚至极个别信奉邪教现象,这都增大了离退休党员队伍管理难度。2.离退休党员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党员退休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放松了自身的思想改造,宗旨意识淡化,具体表现在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交党费不主动;有的党员对自己的收入待遇和生活不满意,牢骚满腹;有的党员随波逐流、信谣传谣,传递负能量;有的党员甚至贪小便宜,与邻里闹矛盾,放纵子女等,严重损毁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党员总是以种种借口长
年不参加支部组织的政治学习;还有的党员对组织的文体活动有好处才去,没好处就躲,甚至对积极参加活动的同志还说风凉话。离退休党员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1.做好离退休群体稳定的需要。离退休党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曾经为油田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而且他们一直都在关注油田的改革和发展。而油田的稳定发展,也需要老党员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老党员作用发挥好了,会带动整个离退休群体稳定,为油田事业发展传递正能量。通过结对共建,在职与非在职互通信息,加强了解,能够促进油田的和谐稳定。2.提高党支部活动效果的需要。一直以来,石化总厂的党建工作形成了“企业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纵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组织严密、纪律性强,但支部活动客观上存在相对的独立性,各党支部横向之间往往缺少交流与沟通,不能相互学习借鉴。为发挥好支部活动效果,启动机关党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结对共建,使得党支部、党员之间能够互动交流,既可以开阔视野和拓宽思路,又可以互相督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离退休党员管理机制创新的需要。目前,离退休党员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离退休党员不愿参加党组织活动,受许多因素影响,“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严格,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约束不到位,等等。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对老年党支部的密切关注、密切联系,防止离退休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通过结对共建,能够做到对老年党支部管理更到位。针对离退休党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真正把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生活上照顾落到实处,引导广大离退休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近几年,石化总厂探索推行机关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结对共建”,机关三个党支部分别与离退休管理中心三个党支部结对,定期召开座谈会、联合开展组织活动,帮助老年党支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资源共享、互动互学、共建共助,既进一步转
变了机关作风,又促进了老党员素质提高,实现了老年队伍的和谐稳定发展。1.精心组织运行,建立健全“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为了确保“结对共建”活动的顺利展开,石化总厂机关党委和老年党总支成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规划,一致认为,结对共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是要坚持定期联系制度。双方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交流会,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及时协调、解决结对共建活动中的有关问题。二是坚持考核评价制度。将结对共建、互帮互助活动列入党支部创建的重要内容,将活动成效作为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重要方面,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以此为中心制定了包括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结对方式、主要工作、工作运行、考核表彰六个方面内容的《机关党支部与离退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为共建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严格组织生活,把强化理想信念作为“结对共建”的主旋律。以“四强四优”活动作为保持先进性的主线,机关党委三个支部有计划地选派党员到离退休管理中心党支部了解离退休党员的实际情况,一起过组织生活,共同创建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在党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三严三实教育等,机关党支部与老年党支部一起安排,共同学习。对因高龄、瘫痪等原因确实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机关和老年支部就派专人上门送学,企业每一期形势任务教育材料都能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及时了解油田企业的发展前景。3.搭建交流平台,彰显离退休党员本色。机关和老年支部互派党员参加党课、交流会、专题辅导、党员参观考察,相互提供学习资源平台,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政治素质。支部之间、党员之间通过政策宣讲、思想交流、走访慰问等形式,形成做好党组织工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老年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机关党支部开展的活动受到老同志的监督,使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了执行力和战斗力。机关和老年党支部不定期开展党建工作联谊会,互相交流党建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面对面地谈心交流。老党员主动到机关向青年员工讲述艰难创业史,回忆当年激情燃
烧的会战场面、企业发展的艰苦岁月,勉励他们发扬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薪火永相传,为油田企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在“结对共建”中实施帮扶济困,共同谱写企业和谐曲。机关与老年搭建活动平台,开展了一对一老年帮扶救助活动,建立了离退休职工困难档案、开辟大病就医绿色通道,开展EAP老年心理咨询,组织了“幸福大讲堂”,给所有离退休职工和家属过生日等工作。近几年老同志离世的比较多,机关支部与老年支部及时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了章程,明确义务,指定骨干成员,一旦有老年同志去逝就马上靠上去处理丧事。“一家有难,大家来帮”。这项善举得到了老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为丰富老年文体活动,机关党支部与老年党支部联合举办乒乓球比赛等活动,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结对共建”活动,在机关和老年党支部之间、在职党员与非在职党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党课教育、思想交流、走访慰问等形式,形成了做好老年工作的长效机制,成效显著。1.通过“结对共建”,更好地发挥了老党员的作用。“结对共建”为离退休党员传递正能量、发挥余热搭建了平台,离退休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回报感又得到新的迸发。围绕油田“战寒冬、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课题,机关党支部与老年党支部认真开展“传递正能量、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机关党员与广大离退休党员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现身说法,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增强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自觉性。老党员们党性更强,带头作用更好。在单位,他们用实际行动当好单位“智囊团”、当好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当好基层干部的“指导员”、当好年轻员工的“引路人”。在家庭,他们就要做和亲睦邻的模范长辈和“阳光老人”,做点赞多彩胜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快乐老人”,做感受幸福晚年、教育好子女的“幸福老人”。2.通过“结对共建”,更好地开展老年工作。老年党支部活动更正常了,老党员模
范带头作用更好了,老年工作开展更顺利了。老年党支部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老同志服务更加热情周到及时,老同志的各项待遇落实更加到位。老同志对单位多了理解和关心,满意度更高,幸福感更强,心情更加舒畅,心态更加积极,各项活动热心参加,老年群体实现了心齐气顺的良好局面。3.通过“结对共建”,转变了机关干部作风。机关党员干部与离退休党员之间接触更勤了,沟通更深了。老党员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责任心和对党的忠诚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到年青党员干部心坎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和践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中,机关党员干部自觉接受老党员的引导和监督,对照标准找差距,制定目标抓整改,向老党员学习,加强党性锻炼,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机关作风有了大转变,严细实成为机关干部的工作标准。机关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总之,机关党支部的优势和老年党支部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维护了和谐稳定大局。
篇四: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党支部共建活动具体方案
经济社会进展。三、活动主题
一、活动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历来高度重视机关党的建立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屡次强调,只有围绕中心、建立队伍、效劳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二、活动意义党支部结对共建,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制定的一项长效机制,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机关党的建立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强进展改革系统党建工作沟通互动,把推动党务、业务、队伍建立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圆满完成进展改革各项任务供给有力保障,更好地效劳全省
党建引领聚合力结对共建促进展或:传承雷锋精神共建典范支部四、活动目标通过组织共建、阵地共抓、人才共育、进展共谋,充分发挥党建共建的互融互促、指导实践作用,锻造学习型效劳型创新性机关和基层党组织,增加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效劳意识,实现同筹划、同学习、同活动、同监视、同提升,为基层工作提质增能。五、共建方式省发改委机关■个党支局部别与望城区直单位、乡镇街道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结对双方通过共上党课、共过组织生活、
共抓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实现组织建立互促、党员
省发改委■■■党支部(简称甲方)
干部互帮、优势资源共享,搭建沟通平台、创新活
望城区■■■■党支部(简称乙方)
动组织,确保共创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为深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机关党
六、共建时间
的建立和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以支部共建为
2022年■月至■年■月
载体,以走基层、送效劳、促进展为主线,充分发
七、共建活动
挥省直机关党支部的指导示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亲
结对双方结合实际,在充分沟通协商的根底上,热联系群众的优势,互融互促、共同提高,开创机
聚焦基层实际困难,聚焦工作重点任务,聚焦党员关党建与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以党的建立引领经
干部队伍建立需要,开展干部双向沟通熬炼、慰问济社会高质量进展。经甲、乙双方协商,打算开展
帮扶、志愿效劳等多层次的党支部共建活动,创新支部结对共建工作,并达成如下协议:
党建与业务融合新实践,真正把党旗插到高质量进
一、共建目标
展
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圆满完成进展改革各项任
(三)党建载体互用。发挥互联网+党建平台效能,
务供给有力保障,更好地效劳经济社会进展。
建立共建支部微信群,结对双方利用本单位的党建
二、共建原那么
资源,定期共同开展党建活动。
坚持“组织共建、阵地共抓、人才共育、进展
(四)科学进展共赢。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共建
共谋”的原那么。
支部不断完善沟通学习的方式方法,优势互补、工
三、共建内容
作互动,进一步增加支部的影响力、感召力,开创
(一)组织建立互促。拓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共同进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能,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形式,充分发挥结对双方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沟通党建工作阅历,共享
负责人(签名):负责人(签名):
党建工作信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党建
■年■月■日■年■月■日
工作水平。
结对共建活动筹划
(二)党员干部互动。组织党员定期开展干部双
★省发改委机关党员干部赴雷锋学院(望城区
向沟通熬炼、共享阅历等多层次的党支部共建活动,委党校)进展学习培训
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新实践,加强结对双方党员干
★干部双向沟通熬炼
部沟通沟通。
省发改委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望城基层单位挂
职熬炼,望城基层单位选调年轻干部到省发改委机进展困难慰问帮扶、组织助贫助学等公益活动
关培育熬炼,以促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实现推开
5、参与一次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共建活动具
工作和培育熬炼干部的“双赢”。
体方案
★支部结对共建“五个一”活动
依据学校党委《关子开展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
1、讲一次党课
活动的通知》楮神和学校组织部、机关党委的支配,
2、进展一次政策宣讲(政声传递)
XXX党支部将与xx学院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可组建省发改委机关宣讲队,下基层进展政策为更好地促进两个党支部之间的沟通,增加党支部
宣讲与解读
活力,提岛双方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建立水平,按学
3、开展一次专题调研
校党委耍求,特制订《XXX党支部、xx学院同学
支部联系帮扶重点工程,进展实地考察调研指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方案》.对下一步的结对共建活
导
动进行指导和汁划。
4、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
、指导思想
(“走基层送效劳促进展”学雷锋志愿效劳行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化贯彻落
动)
实科学进展观.全而贯沏党的训练方针,围绕培育社
举办红色经典读书共享会、参观红色训练基地、会主义事业合格建立者和可銪接班人的根本H标,
充分发挥机关党员干部在促进同学成长成才中的
经与xx学院党委领导沟通联系.本次活动实行
重要作用.亲热机关党支部与同学党支部之间的联
基建处党支部与化环学院同学党支部结对的共建
系,不断提高机关效劳基层、效劳师生的紊质和力形式进展。
量,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不断促进新形势下基层
按学校党委要求,结对共建活动内容包括组织
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
共建、党员互动、共同提高三个方而:
一、结对共建活动的B的和工作原那么
1、结合党的群众路线训练丈践活动,实行联合
xxx党支部、xx学院党支部将以结对共建活动集中学习,联合过组织生活,联合开展
为载体,建立机关与院系党支部建立新途径,探究
党课训练等形式,沟通党建工作阅历.共孪党建
党支部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展的党建工作位息,加强组织建立,提商党建工作水平。
新思路.促进基建处和化环学院之间的工作联动,
2、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同时结合高校城校区
亲热合作关系:依据“以共建促党建.以共建促了解,提升方案、院系用房修理改造工作,加强沟通和倍
以共建促合作,以共建促进展的原那么,坚持效劳息沟通,就化环学院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实
篇五: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发挥结对共建作用
(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南广采油气作业区)
摘要:川中油气矿南广作业区结合自身实际,切实找准党建工作的共同点和发展的共赢点,以基层党建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创新党建结对载体,丰富党建结对内容,瞄准党建结对任务目标,扎实有序推进党建结对计划安排,切实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将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和石油传统“三基”工作有机融合,助力现场安全生产,为公司基层单位间探索创建“大党建”工作格局作出了一定的有益尝试,并取得了一定初步经验与成效。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结对共建,探索
1前言
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全面开启上产500亿发展新征程中,为了实现更安全、优质、高效、平稳发展,安研院HSE监督室与川中油气矿优化重组单位——南广采油气作业区,针对着力解决和提升重组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和老区现场安全管控难题,通过党建“搭台”,业务“唱戏”,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以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党建+”新模式,在跨单位、跨地域、跨行业上通过党建结对平台“1+1>2”的优势作用发挥,将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助力中心工作高效开展,形成了基层党组织互帮互促,整体提升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将基层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中心工作,推动“基层党建+安全管控”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切实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油气生产现场本质安全,具有非常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2结对共建具体做法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安全生产管控,通过党建平台和载体,推动“专业互助、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支撑和政治保障作用,全力构建“党建+N”特色模式,形成联合效力,确保结对活动取得预期成果。
2.1党建+机制,突出政治引领力
由双方党组织牵头,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组织领导,从源头上把方向,在行动上作指南,立足高点、围绕中心,共同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党建结对互助机制。一是快速制定党建结对方案并有序实施。双方党组织负责人带队多次开展接触和工作衔接,全面掌握双方单位的党组织架构、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特色党建、优势资源等内容,共同制定出了主题为“监督服务到一线党建结对促安全”结对共建方案,明确工作计划、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双方牵头部门和人头,内容包括党建经验交流、监督辅导服务、现场风险排查管控、安全知识培训、人员互动委培、主题教育活动等,不断开拓创新“N”的实践活动内涵,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建立定期交流互动机制。双方围绕党建及业务工作以座谈会、到对方工作场所参观等方式,开展深度互动交流,拓展视角,增加了解,相互取长补短。
2.2党建+业务,提升安全防控力
双方充分发挥QHSE监督服务功能,助力生产和作业现场安全管控有效提升。以“四个一”活动(开展一次安全培训、开展一次现场检查、开展一次识风险控风险、开展一次交流讨论)为依托,夯实现场管控力。一是开展专项培训。HSE监督室针对“两个现场”普遍突出和重点问题,专项开展脚手架施工、临时用电和移动吊装等员工培训,针对“三项工具”管理中存在的共性短板问题和实效运用认真讲解,量体裁衣着力解决现场安全管理短板问题。二是开展现场检查。组织在南广作业区青龙山输气站,现场帮扶查找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27项,全面分析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管理薄弱点和安全防范措施提出改进建议措施,切实将帮扶机制落到实处。三是联合现场办公。结合年终安全生产和平稳保供重点工作,组织在莲池中心井站站场工艺大修施工现场开展联合办公,现场查找问题21项,同时结合近年来检查发现的共性问题,与在场人员和承包商进行工作交流分析,开展安全知识培训,精准指导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着力提升“两个现场”管控水平。四是总结交流讨论。召开总结交流座谈会议,全面分析总结了历时一年四个月的整体结对活动取得的工作实效、存在问题和下步持续改进措施建议。双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互融交流,
共集中开展各项活动6次,助力了双方党建和中心工作共同提升,取得了结对实效。
2.3党建+载体,增强堡垒战斗力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安研院HSE监督室党支部与川中油气矿南广采油气作业区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不断创新党日活动以及其它主题活动载体和内容。双方联合开展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党建结对添活力”党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双方党组织负责人分别以微党课的形式,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责任担当和清正廉洁意识。与达州采输气作业区基层党委联合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服务基层到一线”主题党日活动,建立三方沟通协作机制,增强支部堡垒着力点,深延实践活动触角,为探索“党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3对下步党建结对工作的思考建议
3.1组织结对,筑坚强堡垒
继续增强两个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上的契合度,通过结对共建实现优势互补和促进共赢,找准党建工作的共同点和发展的共赢点,完善党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阵地建设,保障推进生产经营、学习宣传、培训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组织活动互动,畅通渠道交流信息,打破交流、时间局限性,结合党建结对主题活动,有计划、有安排的开展轮流上党课、开展支部联合党日、党员联谊等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筑牢坚强战斗堡垒。
3.2党员结对,助成才成长
致力树立“党建+”的一面旗。深入开展结对互帮活动,从双方单位的面对面,下沉到党员的点对点,双方党员立足岗位,开展对位了解找“差距”,共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制定赶超措施,互帮思想。开展“结对体验”,搭建互学交流平台,继续抽派委培人员持续轮训驻学,参与对生产现场的设备设施、
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完整性及运维管理,生产管理规定和工艺纪律执行以及三项工具审核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拓宽视野增涨知识面,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对方工作的特点,体会对方工作的难点,学习挖掘对方工作的亮点,近距离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互学所长、共同提高。
3.3业务结对,促现场安全
找准结对工作与重点工作的结合点,坚持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结对双方纵深围绕“两个现场”安全受控、信息化运用、工艺纪律执行、老区隐患治理等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讨论交流。通过现场观摩的形式,直观了解问题所在,查找问题根源,提出整改指导意见和方法。以共同“找茬”方式助推安全环保工作提升,建造具有特色品牌的结对党建活动。继续组织开展监督辅导活动,由HSE监督室抽调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现场授课,提升南广作业区生产技术和HSE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
4结束语
此次“跨界”单位党建结对活动,作为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首例,是党建共建创新活动一次成功探索,双方党组织将紧紧围绕“健全机制、搭建平台、互帮互助、优势激发、共同提高”的原则,以共建深化为基调,通过党建“搭台”,业务“唱戏”,发挥双方各自优势资源和平台,着力生产现场的安全平稳受控,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党建+”新名片、新品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楚丰翼.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9(34).161-162
5
篇六: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关于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紧密围绕扶贫攻坚工作大局,按照“以城带乡、机关、农村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机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验,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联社机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切实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机关、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群众得实惠、城乡支部共促进、科学发展见成效”的工作目标。二、活动安排根据县委开展“挂包驻帮”活动安排,县工业合作联社机关支部与镇村党支部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三、工作任务按照“党建搭台、部门唱戏、机关、农村统筹、共建共享”的动作模式,结合驻村工作和扶贫攻坚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五帮五强”活动,逐步促进和实现支部优势互补、党建工作互动。1.帮助建强班子队伍,增强支部活力。结合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搞好宣传发动和党员群众思想引导,协助完成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两委换届后,要摸清村党支部班子状况,帮助其建立健全以支部为核心的配套组织。通过交心谈心、共过组织生活、开展联谊活
动、组织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养。通过组织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党员服务承诺”等活动,发挥共建支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机关抽调一名党员派驻联系村担任“
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帮助关爱弱势群体,增强党群关系。组织动员有条件、有意愿的党员干部与村的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结对的困难党员和群众制定脱贫致富的方案,并切实解决1-2个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自身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优势,对结的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三农”政策、农村实用技术、市场信息、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增强发展信心,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对期间,支部每季度集体到村不少于1批次,每批次不少于3名以上党员,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和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参与结对的党员要写1篇以上的心得体会上交单位党支部。
四、工作步骤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阶段(XX年3月至XX年4月)。召开专项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做好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2.全面推进阶段(XX年5月至XX年11月)。落实共建措施,全面开展共建活动,重点帮助共建单位党组织强化功能、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加快发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
3.深化拓展阶段(XX年12月至2018年2月)。深化结对共建成果,开展活动考核评比,总结工作经验,形成规范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五、工作要求开展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是充分依靠群众、抓好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是进一步转变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作风、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实践。1.加强组织领导。突出党建引领、党建带动,建立多方联动的领导机制,实现机关、农村一体联创共建由“单兵作战”到“多管齐下”的转变。具体负责联社机关、农村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实施,确保促进机关、农村支部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2.要丰富活动载体。要根据联社工作实际,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成效。要认真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机关党组织书记为共建村讲一次党课;聘请农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到共建村传授一次实用技术;参与结对的机关党员为结对户办一件实事;在农闲季节和“七一”等重大节日,采取科技下乡、义务劳动、文体活动等形式,组织共建支部的党员过一次集体生活,开展一次主题党建日活动。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到不吃请、不扰民、不增加基层负担。
3.要加强督促检查。按照“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原则,把支部共建活动纳入年底考核范围,单位制定考核细则,与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职务任免挂钩。完善工作台帐,要建立帮扶工作档案,详实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及开展结对工作的情况。党员每季度要向支部报告一次工作情况,机关支部每季度要向县联社党委办公室报告一次。
篇七: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在市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范文
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市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和旗县区委负责人参加的“结对共建〞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包党发〔2022〕2号〕和《关于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包组通字〔2022〕8号〕精神,安排部署“结对共建〞工作任务,通过在全市大力开展结对共建,到达共建全覆盖社区,共建方法创新,共建双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效劳群众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全面提升我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全市机关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完成自治区社区党建“三年纲要〞各工程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政治支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抓住机遇,凝聚力量,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结对共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底,也是党执政的重要根底,党执政能力建设水平的上下,直接反映在党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效果上来,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强弱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加大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社区党建的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街道社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在联系社区、效劳社区,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上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拥护。但是,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开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需要,存在较多问题,与自治区社区党建“三年纲要〞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活动载体不多,活动内容单一,社区党建
1/2
和社区建设欠账较多等。机关党建也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都与我市经济开展速度和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也与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际不相适应,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全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全面展开,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三个批次、三个阶段〞的要求,开展第一批活动范围的单位是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第二批是城市社区、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第三批是农村牧区和局部党政机关,历时一年半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涵盖了我市所有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我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是抓好机关党建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也是市直机关充分依靠群众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先进性具体要求,转变机关和党员作风,进一步关心群众生产、生活“三件大事〞的具体步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表达,是衡量党的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共学共帮共建,整合党建资源,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依靠群众、效劳群众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把党员建设成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模范。第二,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根底,社区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局部。新形势下,一些地区的经济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水平不相匹配,存在着“冷热不均〞的问题;局部城区在解决社区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上不能够统筹兼顾,影响和制约了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影响改革开展稳定的大局。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就是在工作导向上,形成城市社区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社会工作同步开展,形成你追我赶,不断创新的工作机制,从整体上提升社区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档次,到达经济社会均衡开展的科学开展观的要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证。
2/2
篇八: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城乡互动促发展结对共建现活力
城乡互动促发展结对共建现活力万州区XX乡党委自“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乡沱基村、长柏村、泉水
村党支部先后与区卫生局、海事处、邮政局等三个城市党组织分别结成对子。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结对共建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丰富“城乡支部手拉手”活动形式,努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实现城乡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有力支撑,基层党建展现出新活力。
一、抢抓机遇、落实措施,实现城乡党组织无缝对结“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是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益探索,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步伐的“试金石”,为我们搭建起城乡共荣的大舞台,带给我们城乡互动共促发展的重大机遇。全乡上下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迅速行动、落实措施、狠抓落实,实现城乡党组织无缝对结。(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一是构建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乡、村两级分别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建立了由乡党委统一领导,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各共建单位积极参与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乡党委联系点制度。乡党委领导定点联系村党支部,对上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对下抓好面对面指导推动结对共建。三是建立定期交流制度。每半年定期召开结对共建联席会议,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方案。四是建立考评考核机制。把结对共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切实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每一个具体人头。(二)签订共建协议、开展联合调研。在全区一、二、三批结对共建活动启动仪式后,乡党委主动牵针引线,沱基村、长柏村、泉水村党支部先后与区卫生局、海事处、邮政局等3个城市党组织分别成功签订了《“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协议书》,约定了相互职责。同时,乡党委分别建立三个专门领导班子,会同结对单位负责人一起深入结对村组,通过走访调查、召开会议等形式了解党
1
情、民情、村情,调研掌握村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情况,为有的放矢开展帮扶作好准备。
(三)制定共建方案、找准共建着力点。按照“以城带乡、促进发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求真务实、方法对路”的结对共建原则,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结对单位多次交流,充分酝酿、确定共建方案,以找准城乡共建着力点。比如:针对沱基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的现状,区卫生局机关党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将医疗救助、疾病预防等作为帮扶重点;海事处党委按照“组织建设共抓、党员队伍共带、文明和谐共创、先进文化共育、经济发展共谋”的思路,落实共建措施,力促长柏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二、双向互动、携手共建,城乡党建展现新活力在“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中,各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帮扶对象的特点,以抓好党组织合作共建,打牢基层阵地;加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增进党内互助为重点,注重结合,抓好衔接,让城乡党组织互动起来,加速了资源的整合和流动,基层党建工作展现出巨大生机和活力。(一)共育党员队伍。结对双方党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学习观摩、培训讲座、上大党课、过组织生活、结亲帮扶等互动方式,让党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一是城市党员进农村。卫生局机关党员开展入村走访,了解基层社情民意,宣讲科学发展观知识,开展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与贫困党员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感受他们长期在艰苦条件下无怨无悔地发挥党员作用朴实坚定的信念。二是农村党员进城。长柏村党员进城到区海事处学习参观,与城市党员同听大党课,共过组织生活会,直观感受城市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激发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更加拥护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三是城乡党员结亲戚。区邮政局党员与泉水村5户困难党员结成远亲,不仅身体力行地“拉”,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同时,还真心诚意的“帮”,为他们谋划增收计划,送去蔬菜种植技术和农用物资,以助早日脱贫致富。(二)共抓组织建设。一是各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信息、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金、帮助村党支部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兴产业、建机制。在开展“八个一”活动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方面,
2
帮助完善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各项制度、工作网络和活动阵地,配合做好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区海事处党委先后为长柏村党支部添5套办公桌椅、30余张会议桌、一套村支部及村委会工作制度及公示栏。区卫生局党委为沱基村支部活动室配套了电教光碟及科技、党建类图书数十本,同时还为党支部配备了工作电脑1台。二是村支部主动为城市党组织党员干部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提供学习实践的舞台,指派1名班子成员负责联络工作,加强与结对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双方结对事宜。每季度向结对单位反馈1次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向结对单位提供1至2个群众需求项目,创造10个以上党员学习实践活动岗位。通过互建实现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互动共赢、共同发展,使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
(三)注重结合,整合力量多方推进。我乡抓结对共建活动不是搞单打一,而是注重结合,相互衔接,整合力量多方推进。一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来推进结对共建“八个一”目标任务的落实。二是把结对共建与“干部赶场面对面”、“三进三同”、“结穷亲”等密切联系群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兼顾,既丰富了活动内涵,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办了一批实事,还锤炼了干部党性、历练了干部作风。三是与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相结合,通过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农户万元增收,用结对共建的实际成效促进全乡社会经济发展。
三、总结交流、深化共建,城乡共建实现双赢目标(一)农村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在组织设、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方面互联共建,帮扶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得以整体提高。长柏村支部班子一度软弱无力,村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结对的万州区海事处党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任长柏村党建指导员,协助乡党委对村支部班子进行整顿,同时,助其明确发展思路,找准发展项目。当前,新一届村支部班子正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如火如荼地开展”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稳致富示范村、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示范村”三合一示范村建设,1000亩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140户农房风貌改造等一批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加紧实施,给老百姓事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级党支部在为民办实事中提高了威信,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
(二)城市党组织党员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通过走访调研查明情、帮扶解困办实事等形式主动融入群众中,历练干部作风。区卫生局组织党员干部到部分贫困户、缺劳户开展了
摘花生、掰玉米、割稻谷等集中劳动,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历练锻炼了干部作风,让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即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转变作风,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二大城市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区邮政局党员干部通过与农民群众心贴心结“亲戚”,面对面拉家常、亲身体验农民疾苦、深刻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强化了群众观念,增强了帮农、支农、助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三)城乡资源共享,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共建活动中,城市党组织充分发挥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普遍开展了“四个一”活动,为结对村送资金、送物资、引项目、带人才、搞培训、传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区卫生局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结对村培养医疗技术人才,建立起卫生室,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区邮政局聘请农广校专家为结对村群众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为农户捐赠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5万元,建成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500亩,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全乡呈现出村级班子建设明显增强,发展规划更加明晰,项目建设你追我赶,活动阵地焕然一新,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的良好势头。这些成绩都是在结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今后,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结对共建的内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结对共建”活动中去,开拓进取,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共谱城乡和谐新篇章。
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xx以xx***学院与巴南区结对共建为例计算机科学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成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根据xx发展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加强农村改革发展、
4
积极构建和谐xx,是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而这为xx***学院立足xx、服务基层,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平台。
一、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重要意义高等学校积极地为社会服务,既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互动,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1)高等学校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引导和支持作用,多层次、宽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一是高等学校通过科技创新,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科技动力,二是高等学校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三是高等学校通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四是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2)地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实践阵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高等学校“拆掉围墙”开拓思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地方建设和发展为依托,以加强校地共建为载体,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思想教育、推进实践教学、加快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扩大社会影响。二、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工作载体多年来,全市各高校与各区县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城乡统筹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的校地共建活动,形成了如法律援助、文化下乡、卫生服务、科技支农等工作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xx教育学院和巴南区实际情况,促进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和谐新xx的工作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巴南区拥有的抗战文化遗址蒋介石、林森、孔祥熙官邸,青少年教育基地解放xx主战场纪念碑,清代彭氏民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积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5
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三是以青年大学生为示范带动,通过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良好的风貌感染人、以实际的行动带动人,共同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巴南工作上来,为建设和谐巴南提供思想保证。
(2)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巴南区制定了“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是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巴南区,拥有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校、鱼洞四校、巴南实验中学、巴南职高、李家沱小学等区级、市级示范性学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可大力实施高校对基础教育的带动。巴南区仅有xx工学院李家沱校区、xx广播电视大学巴南分校和xx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紧邻的有xx交通大学、xx工商大学、xx邮电大学和xx教育学院,xx教育学院在开展支教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等方面显示出扎根xx、服务基教的优势。(3)帮扶学生就业创业一是依托巴南区级、镇级、街道和行政村的各级部门资源和学校资源,鼓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挂职锻炼等形式,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xx市“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一批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依托巴南区以长安铃木、大江集团、耐得工业、宗申集团、建设集团、智靖科技、光宇摩托等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以大江集团、xx机床厂、xx水轮机厂、xx弘愿气动工具厂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华鼎药业、润康药业、芸峰药业、渝港钛白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业;以华陶瓷业有限公司、二圣茶厂、樵坪米业为代表的资源加工业等工业资源,依托xx家具交易市场、xx闲置设备交易市场、xx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交易中心、xx其龙服装加工基地等5大特色专业资源,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公司企业成功人士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面向公司企业就业。三是整合xx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依托巴南区雄厚工业、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帮扶计划,
6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4)科技文化卫生下乡以每年暑期开展的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实惠。一是开展科技支农。巴南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和产肉状元县,茶叶、花椒、花卉、蚕桑的发展初具规模,樵坪牌贡米、二圣茶、惠民花椒、大正正州牌猪肉等特色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发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科技帮扶。二是开展法律援助。通过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维权服务等形式,开展以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为重点的服务活动,如联合巴南区团委开展的为外出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等活动。三是开展文化宣传。通过文艺演出、捐建图书室,开展远程教育等形式,向老百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开展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改革宣传、常见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疾病预防宣传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卫生意识。
(5)合作参与旅游开发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xx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xx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旅游业成为巴南区的重要支柱产业。xx教育学院可在景区建设、项目规划、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方面大力加强合作。(6)互动加强党团建设20xx年,xx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党总支与武隆县白马中学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为校地互动共建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优异积极的探索与尝试。xx教育学院与巴南区可以按照“高校支部农户”和“高校支部社区”的模式,由学院组织大学生,由巴南区联系村镇社区,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动,共同
7
推进党的建设。如xx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团总支与巴南区南泉镇团委自20xx年开始,连续6年合作共建,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共建活动,共同推动了两地团组织的各项建设。
三、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具体措施长期以来,学校和区县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形式,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着活动比较分散、针对性不够强、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亟待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建立全新的校地共建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和区县的全方位合作,切实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双向建基地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学校可以在区县建立各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基地或素质拓展基地,区县也可以在学校建立各类就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基地,从而为合作项目找到有形化依托,为学生实习实践和移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如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在巴南区南泉镇建立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巴南区南泉镇在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2)互动育人才学校和区县培养人才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各有所长,可以通过定期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增进相互了解,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高校可以选派团干部、学生干部到区县团委、乡镇团委挂职,区县可以选派团干部到学校或院系团总支挂职,而挂职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对于挂职人员双方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待遇和条件。而区县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选派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人文科学的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开展成功人士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培养教育。(3)项目共培植项目需要共建双方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由小及大、共同培育。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协调、推动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在共建
8
区县实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区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发现、准确掌握本区域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主动向共建学校推介,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4)资源通有无高校要汇集师生员工的力量,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聚少成多,通过捐建图书室、捐建共青林、资助贫困生、顶岗实习、开办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区县要动员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为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或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在校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家、社会减轻负担。
9
篇九: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结对共建活动内容
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已成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适时开展合资公司间的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既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又可以加强对股东间交流互动,增进价值认同,充分利用好优势党建资源,助推中马园区片区开发迈向新台阶。实现股东间的结对共建对于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升合资公司党建工作水平,助推中马园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要求合资公司内的党组织结对共建,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把企业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与企业经营发展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开展。各共建党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党建资源优势,以服务园区发展为目标来共同谋划部署党建工作,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增强党在政治上的引导力、组织上的凝聚力和发展上的推动力,真正做到服务园区开发建设有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实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有贡献;在合资公司内形成依靠党组织兴事业、促和谐的普遍共识,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互相促进。
三、明确共建对象合资公司内的党组织结对共建,由中交城市投资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有限公司党总支(下述简称“中交城投党总支”)和中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述简称“中马控股党支部”)、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下述简称“合资公司党总支”共同参与进行。
二是共创一项主题活动。机关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促进企业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间(班组),以及评比“党员示范之星”、建立党员突击队等,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企业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发展;充分结合“职工之家”,每年至少开展1次以上的各种联谊活动、娱乐活动,精心设计活动
载体,丰富机关、非公企业文化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党内组织生活的质量。
三是共上一堂党课。机关党组织每半年要深入企业开展共同上一次特殊党课(或演讲、竞赛)活动,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
四是共抓一次机关党员到企业体验活动。机关党组织要组织党员深入企业车间,开展“做一小时工人”等观摩体验活动,通过角色转换实现自我教育,加强情感交流。
五是共破一个难题。机关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结对企业党组织一起,研究解决党建促发展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五帮五促”活动,即帮助理顺关系促协调,帮助建章立制促规范,帮助化解矛盾促和谐,帮助落实规划促发展,帮助教育培训促提高;在职工培训、引进人才、政策咨询、技术开发、协调矛盾等方面拓宽服务企业的内容和空间,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六是共帮一名困难党员或职工。机关党组织从企业困难党员和职工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帮扶活动,采取“一对一”等形式,帮助企业困难职工解决生活、就业、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
七是共抓一支队伍。机关党组织要指派两名熟悉党建业务的同志到所结对企业中担任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每月下企业不少于一次,重点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员发展双重推优机制,即:把非公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非公企业管理人才,提升非公企业党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建立工作制度一是集体活动日制度。共建双方将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确定为双方党组织的集体活动日,组织双方党员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体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二是定期通报制度。共建双方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交流总结共建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下阶段共建工作计划。
三是日常党建互助制度。共建双方党组织进行党建互助,搞好基层党建的一些日常性、规范性的工作,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共建工作步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是检查考核制度。组织人事局协同乡、街道党工委,机关党总支和电子产业园党总支每季度对所属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之中。
五、加强组织领导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作为作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真正在认识上明确重要性,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作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的具体举措抓实抓好。按照以强带弱、按需对接、互相学习的原则,明确机关各支部书记是结对共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应示范带动机关党员参与;党建指导员应组织好本支部与企业支部的结对共建活动,确保共建活动顺利推进。
3、注重实效、常抓不懈。各党组织要按照开发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认真制定好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任务要求,扎实开展共建活动,要坚持长期化、经常化、规范化,避免临时性、短期性行为,
真正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机关党组织服务非公企业的有效载体,作为转变机关作风、树好形象、服务发展的实践阵地。
篇十: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铜陵县委把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纳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七大重点工程之一,突出以城带乡,实行资源共享,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规范、三年见成效”的思路,较好地形成了城乡共建、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村情实际,搭建共建平台。县委围绕市委确定的提前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把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纳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七大重点工程之一。在认真总结上世纪90年代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一是对口确定对象。县委组织部开展了专项调查摸底,按照组织建设、经济条件、产业布局等情况,对全县110个村进行分类排队。以“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农业科技部门联专业村”为基本原则,并综合考虑结对共建单位的职能,以及选派单位、选聘生联系单位等因素,采取1+1或1+X的模式,实现了结对共建全覆盖。全县110个村均有一个以上市或县直部门单位部门与之结对。天门镇金塔村矿产资源丰富,但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使得引进的几个企业先后撤资,该县安排县公安局与之结对,抽调精干力量驻村帮助村“两委”开展工作,村级面貌得到有效转变,去年,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二是协议严明责任。结对共建三年为一个周期,共建双方签订协议书,明确目标任务,重点落实“五个一”,即:帮助共建村确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健全一套好的制度、每年解决一件实际困难、扶持一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建好一支后备干部队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五松镇城东村在结对中,双方商定把共建重点放在为村民提供就业服务上,截止目前,该局已帮助该村培训村民220余人,并为34名群众落实了就业岗位。三是领导抓点示范。在全面开展结对共建的基础上,县几大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村,采取带部门、带干部、带项目的办法,重点培育突破,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二、突出以城带乡,搞活共建活动。以加强农村组织、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和谐为重点,组织城乡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一是组织联动。采取“请上来”、“走下去”的形式,定期开展组织活动,每季度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及时沟通情况,明确工作方向,共建双方党组织负责人相互参加对方的年初和年底的工作会议,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季有重点,年终有互评。在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对村党组织负责人普遍作为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结对单位的活动。二是党群互动。以结对村党员能手、困难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组织县直机关党员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开展“手拉手”活动。目前,全县共有1058名党员干部与851名农村党员群众结成对子。县纪委一名党员积极帮助结对的东联乡玉楼村流动党员吴贤文回乡创办服装厂,不仅使他成功摆脱了金融危机影响,还解决了本村30多名妇女就业问题。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还组织县直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到结对村上党课。三是项目带动。每年初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结对村开展实地调研,帮助村级组织出点子、想法子、谋划思路,确定共建项目,尤其是经济发展项目。积极通过结对共建这一平台,促进资金、信息、科技等发展资源向农村转移,重点引导帮助村级组织调好思路、调优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去年以来,共建单位共帮助结对村实施经济发展项目48个,公益性项目31个,投入资金360余万元,为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县农委帮助钟鸣镇清泉村利用该村四面环山的独特优势,确定了“做大棉花制种,发展定单农业”的发展思路,并在技术、种子、销路上提供服务,2009年该村已发展优质棉制种基地350亩,预计将为村民增收35万元以上。四是载体推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5511耕耘计划”,从2008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培养造就500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500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种养能手、1000名能工巧匠。每年设立30万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实用才的培养、奖励。目前,已分类建立培训基地8个,累计培训2100人次。设立了50万元党员关爱基金,积极救助农村贫困党员家庭,2年多来,共救助农村贫困党员134户、13万余元。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全县已建成县级基地10个,乡镇示范基地29个,村示范点337户,带动农户3149户。
三、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共建成效。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健全完善机制,促进城乡结对共建工作健康发展。一是建立协作机制。建立共建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并采取召开推进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解决问题,加强调度协调。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特别是对共建单位不能解决,涉及其他单位部门的问题,采取《问题转递单》的形式协调解决。今年以来,已转递办理各类问题39件。同时,建立村级工作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通报村级阶段性工作重点。在实施村级事务民主管理“6+4”工作法、村干部问责制和“两评三定”绩效考核制度等工作中,明确共建单位协作的责任,增强了工作针
对性和合力。二是实行联绩考核。规定共建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共建工作计划报组织部门备案,结对村当年工作考核不合格的,结对单位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和主要负责人岗位责任制考核不得评优。明确乡镇党委的协作共管责任和乡镇组织委员的联络责任,乡镇每年至少要与县直结对单位开展一次联谊或恳谈。特别在村级班子配备上,要听取县直单位的意见。今年以来,乡镇党委根据县直单位建议,对3个村班子进行了调整,对其中2名村干部进行了诫免,让结对单位既有责任心、又有发言权。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共投入3000多万元,通过三年分三批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全县除少数村因规划原因外,绝大部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了300平方以上,并实现了功能完善配套。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180万元,对村级工作经费实行补贴,并设立农组建设奖励资金,保证每个村每年有不少于3万元的办公经费。同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组织部门还专门编印《结对共建简报》,广泛宣传各单位开展共建的新进展、新成效,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城乡心连心、携手建和谐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党建基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南河镇党委在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以密切干群血肉联系为出发点,把听取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解决群众需求作为第一要求,把引领群众致富作为第一目标,把构建和谐党群关系作为第一根本,固化并始终践行“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平台下筑、载体下设、资源下倾、基础下建”六管齐下的基层党建“落地”新模式,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建立上下对接机制,形成帮扶合力“相互参与”。该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双联双助,结对共建”领导小组,明确乡直单位负责人为村级第一书记,下发《关于南河镇“双联双助,结对共建”活动联系点的通知》,要求名镇干部、个二级单位全体干部主动与19个共建村联系,深入共建村,召开座谈会,听取村情介绍、主要工作和发展思路,共商帮扶大计,制定结对方案,确定建设项目,精心组织实施。
二、建立重点帮扶机制,提高群众受益“相互监督”。明确要求“六帮”重点,即帮村级组织建设、帮学习实践活动、帮集体经济发展、帮村容村貌改善、帮一家一户发展,帮群众子女成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行“班子联建、队伍联带、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业绩共兴”。县建设局为帮建村制定发展规划;县文体局为该镇两个村送来电视机2台。为减少无为的投入,提高共建效益,组建基层组织、产业建设、村庄环境、城乡一体化建设、道路交通、集镇建设等7个专班。
三、建立联系会议机制,实现党建经验“相互借鉴”。为搭建城乡党组织之间相互交流党建工作的平台,实现城乡党建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镇党委建立了城乡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与机关支部负责人,至少召开4次以上联席会议,每次会议完成“六个一”的任务,即开展一次培训、汇报一次工作、交流一次思想、解决一个问题、总结一条经验、部署一段工作。
四、实行交叉督查机制,确保党建工作“相互促进”。为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双联双助,结对共建”督促落实机制,村级党支部间开展交叉督查,将有效地方工业促进城乡党建的互动发展。
五、推行年终互评机制,做到党建成效“相互检验”。镇党委建立了村级和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将党建工作分为硬件、软件、宣传、特色和成效五个大类项目,并细化为80多个小点,满分为100分。到年底,以全镇考核组一把尺子量到底,最后综合评价。
六、创新方式帮扶机制,增强共建实效“相互学习”。重点从思路上引导、政策上倾斜、产业上扶持、资金上帮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着力解决一批事关全镇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旅游、水产养殖主导产业的发展,建立“双联双助,结对共建”基地,扶持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培养发展1个集体经济项目
(二)构建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一是认真组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工作。开展了机关党员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
员、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三结对”工作。组织开展好以“订一份党报党刊、找准一条增收路子、帮扶一个致富项目,解决一个生活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积极整合文体、卫生、财政、农业等部门资源,以建设农村文化书屋、卫生室为契机,积极推进24个村级活动场所重建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开展好与陇川县边疆党建长廊结对共建工作。在陇川县举办了10期农村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班,培训农村党员、干部500余名。投资9万元在陇川境内设立“晋宁陇川携手共建边疆党建长廊”宣传牌。投入资金18万元援建活动场所。出资2万元,为陇把镇、章凤镇延伸数字党建网络。按市委组织部要求,投资11万元,为陇川县购买车辆,促进了两县党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在创争活动过程中,各总支、支部认真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基层组织建设前头”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建活动互动交流”和“社区共驻共建”活动,不断深化城乡党组织“支部共建对、干群帮带对、党群连心对”“三结对”的内容,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资源、信息、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既注重帮资金、帮物资的“输血式”帮扶,更注重引项目、带人才、传技术的“造血式”帮扶。县直机关79个单位为71个行政村帮扶资金共77.7万元,争取项目39项,开展技术指导240多场次,提供致富信息354条,帮办实事1300余件。
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中,乾县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当作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以结对共建为抓手,以“双向实践”为载体,以推动统筹发展为目标,在全县城乡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双向实践”活动,不断探索城市与农村联动,党建与经济同抓,党员与群众共富的科学发展长效机制。
以“三变五携手”确立活动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乾县围绕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敏锐地发现,由于长期受条块分割机制的影响,使城乡党组织各成体系,造成了党建工作各种规划和运行相对分离,影响了县、乡、村的三级联创合力,且部门党建资源相对闲置,农村党建资源相对匮乏,各自封闭运行。组织设置、党员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体化进程缓慢等与贯彻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任务不适应。
县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到,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引领是关键,要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必须打破城乡党组织封闭运行、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树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新理念;必须打破城乡党组织单向帮扶、互不借鉴的帮扶模式,树立城乡党组织互学互促的新理念;必须打破城乡党建资源配置失衡、封闭管理的运行方式,树立城乡党组织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县委顺应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要求,提出了“三变”的工作思路,即解决好主体地位上的问题,变主导式为平等式,改变城市党组织居高临下单向帮扶模式,将农村和城市党组织、党员置于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好统筹程度上的问题,变嵌入式为融入式,改变城乡党组织以往间断性单纯的物质帮扶,促进双方党建工作深层次沟通交流;解决好统筹内容上的问题,统筹城乡党建要紧紧扭住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也全面覆盖党员发展、培训,城乡党组织一体化建设等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确立了“携手共强组织建设,携手共促作风转变,携手共谋经济发展,携手共建活动阵地,携手共促社会和谐”的“五携手”工作原则,为全县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双向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双向实践”丰富活动内涵提供支撑,全面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按照“以部门所长补村级之弱、掘村级潜力助部门发展”的思路,引导106个县级机关、企事业党组织与256个村级党组织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成帮扶对子。在双方党组织结对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党组织负责人和农村党组织负责人,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机关入党积极分子与农村入党积极分子相互结成对子。要求城乡基层党组织要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邀请对方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来本单位考察学习,指导工作。每季度指导结对双方党组织按照“优势互补、工作互助、信息互动、作风互促、党建互强”的共性目标,“机关党组织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农村党组织规范党建工作,提高带富能力,促进新农村
建设”的个性目标,共同制定结对共建工作规划,签订目标责任书。部门对村级的帮扶凸显“三加强、三规范、三促进”:即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发挥部门的优势,完善村级阵地配套建设;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推行“见习村官”制度、“坐班”制度、“考诺评诺”制度以及选、请“能人”进班子,强化村级班子效能;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推优选优”、“村级事务领办制度”等,强化模范作用发挥。规范村级“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规范村级民主决策议事制度,规范村级公共事务社会管理。促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级“兴业带富”工程实施,促进群众提高技能创业致富。农村对部门帮扶凸显“三提供”:即提供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理念。提供干部实践锻炼基地。提供职能发挥场所;通过相互参与对方党建工作,开展互评互议,探讨党建工作思路理念;相互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查摆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相互开放活动阵地等党建资源,开展党建联谊活动,实现城乡党组织互融互通。
创新载体,实现城乡基层党员干部双向实践。按照“工作理念相互借鉴、工作过程相互参与、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工作作风相互促进”的“四相互”思路,采取定时(确定每批双向实践活动期限)、定岗(确定双向实践干部以对方党组织副书记身份参与工作)、定责(明确提出了双向实践干部工作职责)的“三定”措施,在结对党组织中开展了“农村支书进机关、机关党员下村组”的“双向实践”活动。组织农村支部书记进机关,坐班全程参与机关党建工作,向机关党员反映农村基层发展动态、需求信息、推介项目,向机关送艰苦奋斗作风、社会思潮热点、基层社情民意,重点学习先进的党建工作思路、规范的组织生活、完善的规章制度。机关党员下村组,驻村全程参与指导村“两委会”工作,帮助农村开展科技培训,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农村送思想解放观念、规范党建制度、资金技术项目,重点学习服务群众、引领发展、治穷治愚、顽强拼搏的精神。城乡党员相互学习对方党建工作思路、经验做法,相互参加对方党组织生活,相互帮助解决党建工作存在问题,制定党建工作规划。机关干部走进村组体验群众生活,接受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农村干部走进机关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城乡结对帮扶活动从以往单一机关对农村的资金、技术、信息帮扶拓展到城乡党组织在党性宗旨、思想作风、践行科学发展能力等党建工作上的互动。同时,县委把双向实践活动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途径,凡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必须有到村任职半年以上的实践经历,与农村党员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要有明显的成效。(“结对共建”一改过去临时性给钱给物的帮扶方式,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搭建平台,创建城乡党员学习实践基地。按照“学思路、促观念;学管理、促提高;学作风、促转变;学方法、促创新”“四学四促”的思路,鼓励城乡基层党组织在抓好原结对共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工作先进的单位和村学习,并积极为基层党组织广泛交流创造条件。在全县党建基础好、示范带动效应强的党组织,围绕加强城乡党员党性教育,建立城乡党员思想作风教育基地;围绕提升城乡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建立党员产业发展能力培训基地;围绕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能力,建立党员综合素质培训基地等6类21个县级学习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全县党员学习交流实践活动。同时,采取“横向+纵向、小基地+大基地”的模式,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选择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技术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能为创业党员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服务的规模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基地上创建自己的实践基地,共建立60多个基层实践基地。通过多样性的学习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了全县城乡党员开放式、互动式的培训新模式。在实践基地的建立上既着眼提高党员创业发展能力,增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又着眼提升党员现代文明素质、自我发展能力,体现出党组织对党员的人文关怀。结合丰富的师资和课件等资源,凸显最生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效果。
以“共建互帮”促进活动开展
明确目标。在组织共建方面:双方党组织全程参与监督对方的各项党建工作开展,积极配合对方党组织做好调查研究和各项帮扶工作,使城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在资源共享方面: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和支持多行业、
多层次参与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发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向机关党组织进行宣传,为机关党组织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党员互帮方面:通过开展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贫困群众结对子帮扶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互帮互助中拉近城乡党组织、党员的距离。在城乡互助方面: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影响城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健全制度。研究制定了全县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统筹发展活动《双层组织生活会制度》,对结对党组织相互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出了要求和规定。制定下发了《双向实践干部管理办法》,对双向实践干部的选派和安排、待遇和费用、日常管理、考核奖惩做出了具体规定。建立了双向实践干部《活动记录制度》、《定期交流制度》和《计划总结制度》,要求结对党组织联合制定共建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日程安排,每个双向实践干部在活动前制定日程安排,活动中做好工作日志,实践结束后召开双向实践干部座谈会,对工作进行总结,并报组织部备案。
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双向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改变了以往机关党建活动内热外冷的现象,实现了城乡党建的有效对接,使机关党建成为了紧系农村群众所思所盼和农村发展所需所求的“直通车”,使农村党建成为了加强部门党员党性作风教育和践行科学发展的“练兵场”,促进了党建成果相互转化
为深入实施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十百千万计划”,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江安县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两联一推”活动为载体,打破创先争优地域性限制,全面启动与甘孜州雅江县党建结对共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建活动联动,“衔接”与“对接”呼应“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有机衔接。江安县委制发了《江安县与雅江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对共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结对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共建工作的统一领导,县委组织部负责牵头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做好年内工作总结,督促两县结对共建项目的落实;选派到雅江开展援助工作的干部中成立结对共建工作小组,负责结对共建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适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联席会议+学习交流”无缝对接。建立了两县共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与雅江县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双方就共建内容、措施、目标及责任等进行协商,切实加强结对共建工作的联系,同时通过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观摩等形式,积极探讨帮扶举措,联动落实结对共建项目,各参与共建单位自觉把两县结对共建工作的推进情况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强化分类上进一步细化,确保共建活动无缝对接。10月14日,县委副书记赵文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罗世俊率领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行到雅江县开展结对共建工作,与雅江县商讨共建内容,签订了共建协议,标志着我县与雅江县的党建共建工作全面启动。党建阵地联建,“援建”与“结对”共进“援建”示范:2010年到2011年,援建雅江县1个村级组织场所20万元,其中:基建经费17万元,村卫生站设施2万元,村文化站设施1万元;援助完善1个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四有一化”功能,帮助配备电脑、改善办公条件等,落实建设资金2万元,以示范带动雅江县村、社区阵地建设,同时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对共建项目实行责任包干制,找准工作着力点、创新工作内容,确保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结对”帮扶:明确1名援助干部与1名雅江藏区困难群众结对帮扶,通过与藏区群众交心谈心,为其脱贫致富出谋划策,落实每名援助干部对藏区困难党员群众进行慰问经费500元/人年,帮助发展致富项目3年规划,协调项目资金2500元/人。党建项目共推,“人援”和“智援”结合“人援”为基:“项目发展,以人为本”,选派了11名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到雅江帮助工作,近半年来,援助干部切实做到了工作融入快,工作能力强、作用发挥好,发挥了参谋助手作
用,受到了雅江各条战线党组织的高度评价。挂职雅江乡镇的陈国华,长期吃住在乡上,将该乡多年累积的账务进行了认真清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雅江县农牧局挂职的赵忠勇,根据雅江的气候和自然条件,提出了发展乌克兰大樱桃和木耳种植项目的建议,得到了雅江县相关领导采纳;审计局张正素到了挂职单位后,即成为审计方面的专家和老师,多次牵头组织开展对单位和乡镇的审计工作,帮助培养了一批审计骨干人员;“智援”为本:统筹建立两县党建工作信息交流机制,通过简报信函、互联网、大“组工网”等传播媒介,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效能共进。确定每年开办培训班,采取教员“走出去”,学员“引进来”的培训方式,对雅江县教育、卫生、农技等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人员,以及村、社区干部进行相关教育和业务培训。雅江县现已选派了达尔比、陈虹2名领导干部到江安挂职锻炼
党的十七大对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进行了安排部署。为适应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314”总体部署、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完成市委交办给酉阳的“四件大事”,我县围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认真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力求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基本抓法目前,全县共有70个县直机关、10个“两新”组织、8个社区的党组织与88个农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全面展开了结对共建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抓统一部署促有序开展。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委出台了《关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在明确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主要原则、目标要求、有效途径的基础上,于6月上旬召开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县的结对共建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主要集中为“三个三”的总体安排。即:一是明确三种方式。就是明确“支部结对、党员结对、党群结对”三种方式。支部结对,就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两新”组织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分别选择一个农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党员结对,就是结对党组织安排双方党员以个体名义结成共建对子,重点对农村贫困党员进行“1+1”结对帮扶。党群结对,就是凡参与结对的党组织的党员,都要在结对村选择一部分困难群众进行“1+1”结对帮扶。二是把握三个步骤。即:2008年6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完善活动方案,召开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确定结对共建对象,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城市党员与农村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共建对子。2008年7月至2011年4月为实施阶段。具体围绕总体方案,结合结对双方实际,制定详细的共建规划,细化工作措施,确定专人负责,开展结对共建工作。2011年5月至6月为总结验收阶段。在每年结合党建工作进行年度考核的基础上,组织全面检查验收,总结经验,并于建党90周年之际评比、表彰一批“结对共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共通、共享、共赢”三个重点。共通,就是信息要互通有无。城市基层党组织对掌握到的上级有关“三农”及党建工作大政方针、新信息动向等,比如产业化项目信息、劳动力转移信息等,要及时向农村党支部通报,使农村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始终与上级同向合拍,与市场对接共振;农村党支部处于最基层,对农村情况的了解最直接、掌握最全面,要及时把来自农村第一线的信息传递给城市党组织,提供决策参考。共享,就是资源要互补共济。城市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人才聚集、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农村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所面对的工作领域,其实也是一种优势,是一种培养干部、锻炼干部、检验干部的优势。这两方面的优势要互补利用,充分体现“共建”的含义。共赢,就是要互利双赢。要加强互动交流合作,结对共建,拉近距离、拉出感情、拉出友谊、拉出共鸣,拉出发展新思路、拉出工作新局面。(二)抓考核导向促工作落实。由于我县“结对共建”活动总体起步较晚,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把“结对共建”纳入2008年的机关党建考核,暂时只明确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结对”村党支部共过1次以上组织生活;二是派1名党员干部到“结对”村驻村、任职或挂职,推动城镇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三是为“结对”村选送1名村干部或其他党员到县委党校、农广校、技校参加学历、技能培训;四是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培训、活动阵地整合、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为“结对”村
办3件以上实事。随着结对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后,我们在这方面的考核内容和分值都将不断增加。(三)抓制度建设促机制完善。一是建立了派驻党建指导员制度。要求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两
新”组织和社区,都要明确专人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每个月至少到结对支部驻村2——3天,主要职责是:完善结对共建具体计划,落实具体工作;当好结对双方的联系人,及时传达和反馈信息;参加结对村支部的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各种组织生活,提出改进提高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基层党员群众对县直机关特别是对本单位党员干部作风的意见,及时向单位领导班子、部门党组和系统党委反映;加强基层经验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素质。根据上述职责,各单位派驻的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季度要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书面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建立了联系点制度。要求各城镇党组织要把结对村作为各自单位的工作联系点,感情上多交流,精力上多投入,人员和资金上多倾斜,不断加大共建力度,确保结对共建活动常抓不懈、常出成效。三是建立了帮扶制度。要求城镇党组织要真心诚意地“帮”,身体力行地“拉”,因地制宜地“扶”,指导和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贫困党员脱贫致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等,作为帮扶的切入点,既注重送资金、送物资,又注重引项目、带人才,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多办摸得着、看得见、有实效的事。四是建立了共建联创制度。要求把结对共建活动作为“三级联创”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创先进、社区党组织和农村党支部创“五好”相互融合,共建共创,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主要问题(一)思想认识不够高。个别单位党组织及其主要领导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的认识程度不够高,认为送点钱、送点物就万事大吉了,对开展结对共建促进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形成,在重大意义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具体责任人不确定、活动开展不多、帮扶内容单一。(二)参与面不够大。仅从机关这一块来看,我县县直机关共有9个党委,22个党总支,201个党支部,目前仅以部门为单位与农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而全县共有278个行政村党支部,参与结对共建的农村党支部仅占31.65%,尚有68.35%的农村党支部游离于结对共建活动之外。(三)共建意识不够强。城镇基层党组织认为结对共建就是帮助农村党支部,农村党支部认为自身就是处于被帮助的地位。因此,在“共建”问题上缺少深层次沟通和创新的举措,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就是城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而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帮助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上还缺少研究、缺少措施,城镇机关党组织处于优势地位,也缺乏接受农村基层党组织帮助的意识。三、对策思考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这是一项极富探索性和挑战性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勤于实践、勇于进取、不断完善。(一)以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为切入点,着力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组织保障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在党组织的统领之下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只有每一位党员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才具有真正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近几年来,重庆乃至全国各地力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破地域界限、城乡界限和行业界限,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造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与机关联建、村(社区)与园区联建”等很多方式,把党的组织领导覆盖到了产业链、专业协会、城乡新经济新社会组织、集贸市场、社区楼宇、产业园区以及外出党员务工区域,在局部地区初步构建起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很多超常的思维和新鲜的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一是要善于学习。既要注重学习别人经验,又要研究本地实际,要把学习别人经验与结合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创造新的模式、总结和推广新的经验。二是要拿出勇气。创新组织设置模式,一定程度上会给部分党员在行为习惯、工作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改变,还有可能波及部门自身利益,这其间也就难免产生非议以至阻力,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个人得失、瞄准目标、落实措施、一抓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三是要抓点示范。要选择部分地区,落实专门力量,组建专门队伍,深入调查研究,开展创新
基层党组织设置试点工作,积累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的工作经验,然后大面积推广,切实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创新的实效性。
(二)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为突破口,着力奠定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感情基础要通过结对双方的付出体现出互相的依存,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健康、和谐、有效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建好活动阵地。尽管最近几年市、县、乡三级强化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农村党支部的“无房议事”问题,但在我们酉阳,由于“山高、路远、业小”,在偏远地区,“无房议事”的农村党支部还不在少数。有的即使建好了房子,由于集体经济是“空壳”,室内也是空空如也。作为结对共建的城镇机关党组织,在竭尽所能出资帮助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优势,调动各方力量首先把农村党员的“家”建起来、充实起来(如办公设施、学习资料、制度上墙等)。二是要规范组织生活。农村党支部由于客观上的农忙因素和主观上的意识问题,“三会一课”制度及其它党组织生活制度基本上都得不到落实。城镇机关党组织与之结对,就需要落实专人,发挥文化知识优势和思想认识优势,在与农村党员共过组织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帮助、督促他们规范党组织生活,发挥好党组织活动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要注重党内关怀。城镇机关党组织要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互联互通和“送温暖”活动,及时、全面了解农村党员的所思所盼,加强思想感情沟通,切实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解决他们的劳务输出问题、求药就医问题、农技培训问题,等等,进而把这种关怀扩大到普通群众,争取广大群众对结对共建的支持,在党和群众之间搭起一座“连心桥”。四是要共创和谐环境。一方面,城镇机关党组织要派出年轻有为的同志轮流深入结对共建村,加强法制宣传,帮助村“两委”搞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确保村民和谐共处、致力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机关党员、干部与职工之间如有什么分歧和隔阂,也可以倡导他们到农村工作的实践中去寻找答案、求得和解。(三)以推进城乡全面发展为总目标,着力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实际效果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要帮助村上理清发展思路。城镇基层党组织要首先注重发挥经济发达、人才充裕、思路开阔、信息灵通等优势,派出或协调专人深入结对共建村,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帮助村上制定出经济社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二是要给予农村发展以资金支持。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落后,要想滚动发展没有经济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城镇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所在部门的职能和实力,或给予力所能及的经济援助,或提供资金援助信息,协调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致力协助创办一个乃至几个有明显带动作用、有一定规模的致富产业示范基地,寻找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努力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要培养农村致富先锋群体。要围绕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坚持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指导、帮助结对村的党组织注重在致富能人、科技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一批新党员,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四是要注重人才双向培养。一方面,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能力欠缺,实用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少有实践锻炼、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因此,城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采取出资、协调等方式,帮助结对村加强村干部队伍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也要主动担负起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任务,要把农村建设成为机关干部实践锻炼的重要基地。(四)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为助推器,着力积聚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推进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城务工、经商党员逐年增多,他们从业和居住的不确定性,给结对共建带来了新课题。一是要协调组建临时党支部。城镇参与结对共建的基层党组织之间要加强协调沟通,摸清各自结对村党员进城务工的人数以及从业、居住等情况,或根据居住区域、或根据从业性质等,把几个村、几十个村的进城务工党员统筹起来,进行分类编排,组建临时党组织,指导他们定期开展组织活动。二是要把自身建成结对村流动党员之家。在结对村进城务工党员没有其它形式过组织生活的情况下,真诚吸纳他们与本支部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在强化他们组织意识的同时,有什么新的构想、新的信息、新的措施,还可以通过他们向村党组织及其他党员转达,最后变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这个“结对村流动党员之家”还要以为结对村不在本地务工的党员提供中转服务,切实解决他们
遇到的实际困难,拉近距离,融合感情,促进有效管理。三是要共享党员教育管理经验。城乡党员队伍虽然各有特点,尤其是文化知识层次和经见的世面相差较大。但是,无论从自然人的角度还是从社会人的角度来看,党员个体都有很多共性,其教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必然有相通之处。因此,结对共建双方需要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经验交流制度,定期、不定期交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共享党员教育管理新成果,以求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相互督促,共同推动城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
(五)以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为支撑点,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工作机制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这项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并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度。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都应作为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第一责任人。这样,既便于按照“统筹兼顾、统一规划”的要求,强化组织协调,整合更大范围的党建资源,也便于充分调动结对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防止“此冷彼热”现象的产生,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对城镇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的成效要进行量化考核,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推进结对共建取得的成效也要进行量化考核,不要把结对共建看成是城镇基层党组织的“单边行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考核评价办法,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结对共建取得的实际效果,彻底消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不良政风。三是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要定期组织参与结对共建的城乡基层党组织开展座谈讨论,交流结对共建得失,及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增添新的措施,推进结对共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四是要建立督查指导制度。要通过组织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较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组工干部,组成城乡基层党建督查指导组,巡回深入结对双方,实地查看,亲自参与,对结对共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偏离轨道的做法予以强化和纠正,确保结对共建活动始终沿着务实、顺畅、有效的方向发展
撤市设区、高速公路开通、融入“1小时经济圈”,为南川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根据“实现城乡基层党建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需要,突出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协作性,推行六联机制,实施连线共建,探索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区委组织部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主要领导亲自牵头,通过深入基层调查、召开研讨会或座谈会等形式,对六联机制连线共建的具体内容、探索过程、现实意义、实践经验、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
六联机制的具体内容
六联机制,是指以建立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目的,在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三方基层党组织中,采取组织机构联建、组织生活联过、脱贫致富联帮、劳动技能联训、产业发展联手、服务群众联动的城乡基层党组织“2+1”结对共建工作机制。(一)组织机构联建。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农村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健全城乡互帮互助的党组织设置体系。一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依托区域性优势产业,在地域相邻、产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村,大力推广在产业上和协会中建基层党组织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探索“跨区域产业党组织”设置模式,不断扩大党组织在农业产业上的覆盖面。二是建立“互补型”党组织。各乡镇、街道结合村、社区、企业的资源和发展优势,按照功能互补的原则在其中联合建立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帮助完善工作制度,协调整合农村的土地资源、城市的市场资源、企业的生产资源,实现资源要素的相互补充、优化配置、协调发展。三是建立“流动型”党组织。在区外流动党员集中的地方建立党组织,推行流动党员“1+7”管理模式,即:建立一个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构,做到流动党员管理有动态信息、有交流平台、有制度保障、有帮扶联系、有规范管理、有教育监督、有作用发挥,积极健全流动党员服务体系。对流入南川城区的农民工党员,连线共建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纳入本单位党组织统一管理,发挥“平时管理、急难帮助”的职能,推动实现“党员共育、共管”。
(二)组织生活联过。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要促进城乡党员有序互动,推进城乡党组织生活有机融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达到“四个一”的要求:一是每季度到联系村调研1次以上,落实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一名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三百工程”活动的开展,坚持每季度到联系村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细化工作措施;二是每半年与联系村召开支部联席会议1次以上,帮助联系村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三是每年与农村党员共同开展党内组织生活1次以上,有计划地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积极探索“开放型”组织生活新模式,促进城乡党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四是每年为农村基层党员上党课1次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每年为联系村党员上党课或作形势报告一次以上,努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丰富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三)脱贫致富联帮。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通过引项目、带人才、教技术等“造血式”帮扶,逐步建立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帮助联系村贫困党员尽早脱贫致富。一是建立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农村贫困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区管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2名帮扶对象,科级党员干部每人至少联系1名帮扶对象。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制度。机关企事单位党组织要对联系村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采取“党费提一点、党组织支持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办法,帮助筹措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三是建立困难党员生产帮扶制度。通过赠送致富信息、落实脱贫项目、提供必要农资、联系务工岗位等措施,多渠道帮助联系村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要坚持在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对联系村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进行慰问,在遇到重大困难和发生重大灾难时随时进行走访慰问。(四)劳务技能联训。发挥区级部门职能作用,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加强农村党员劳务技能培训。区劳动保障局、农办、农业局、党校、科委、科协、林业局、水务局、工商局、工会等部门要重点针对农村党员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完善培训基地,细化培训措施,确保培训效果。对外出农民工党员,要开展就业技能、礼仪素质、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劳务输出,建立健全服务维权和联系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农民工党组织和党员在打造“善良诚信、勤劳朴实、技术优良、服务社会”的南川劳务品牌中的重要作用;对在家农村党员,结合区委“五区建设”的整体布局和通道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市场经济、民主法制等知识培训,引导农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参与技能培训,力争让每名党员掌握一门致富技能,为每个党员家庭落实一个致富项目,提升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五)产业发展联手。连线三方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开展“比创新、看创造、赛创业”活动,切实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支持做大做强产业,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发展。一是帮助转变思想观念。要积极引导群众切实增强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等市场经济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帮助发展特色产业。要利用政策熟、思路广、办法多、协调力度大的优势,帮助联系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产业规模,创建产业品牌,推动基础产业、骨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立适度规模的生产基地。三是帮助组建产业协会。要通过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途径,积极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帮助规范协会管理,积极推广“支部+协会”工作模式。(六)服务群众联动。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坚持贴近群众意愿和贴近农村实际,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共建和谐。要健全服务网络,在各基层组织建立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站点,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社区、深入农村、面向群众,进行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义务诊疗等,切实做到群众遇事有人管、群众倾诉有人听、群众权益有人帮,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树形象。要积极组织党员对口扶持农村困难家庭,创新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活动载体,细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考评机制,帮助联系农户掌握致富技能,规划致富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创家业。要加强联系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有效发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健全村民事务全程代理、村级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和村干部承诺述评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村级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帮助村干部增强能力创事业。
六联机制的探索过程
南川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六联”机制,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探索,源于基层实践创造,截止目前,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3月,南川区南城街道三圣社区为发展本社区农贸市场,提出了与街道所属蔬菜基地仁乐村进行“联手共建”。在街道党工委的组织下,双方签定了村社党组织联手共建责任书,扎实开展了联手共建活动,使城市市场资源和农村土地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受此启发,南城街道党工委在全街道24个村级党组织之间和20个企业党组织与20个农村社区党组织之间,从经济、文化、环境、党的建设、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积极开展了联手共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互动、村企联动。6月,南川区委从机关党建、企业党建、社区党建、农村党建等方面,选择了16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基层党建试点工作,其中,区民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分局等机关党组织以创建“五好”机关党组织为契机,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服务载体,组织机关党员深入农村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结对共建活动不仅把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发展思路送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家庭,也锻炼了机关干部、推动了本部门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积累了经验。(二)全面实践阶段。2007年9月,南川区作为市创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试点区县之一,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突出城乡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协作性,选择1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100个企业党组织与100个村级党组织,整合三方党建资源,以“2+1”连线共建活动为主要模式,大力实施“三百工程”,着力构建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三百工程”的实施,使全区各基层党组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连线三方党组织,纷纷联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联络,做到三方互动,共同推进,并共同签定连线共建责任书,明确了各方责任。在实践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三百工程”为桥梁和纽带,积极帮助联系村落实好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落实好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如区总工会将联系村贫困党员纳入本单位帮扶对象;区卫生局、南川中学组织党员开展与联系村贫困党员的结对帮扶活动;区地税局捐款1万元作为贫困党员救助基金,建立起党内救助帮扶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各机关党组织围绕建设“团结、学习、创新、廉洁、实干”的五型机关要求,加强机关自身党组织建设;宏仁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与联系村党组织联合开展组织生活,促进城乡党员互动式教育管理。三是创新农民工党员服务管理措施。各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帮助加强联系村党员教育管理,如区广播电视台将联系村党组织在城内务工的党员,纳入本单位党组织一并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服务;区工商分局对联系村党员开展了致富维权的专题培训;科委、书院中学等单位计划利用单位职能和教师资源,对联系村党员群众开展劳动基本技能和信息技术培训。四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交通局发挥职能部门优势,联系企业,加强对联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局指导联系村做好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建设新农村;区供销社为联系村公共服务中心购置1万余元的办公家俱,帮助建设农资便民店、日用消费品放心店,培育农村经纪人,建立“供销通”、12582移动“农信通”和网吧等;渝运集团为联系村农户资助春耕资金3.6万元;广源汽贸有限公司为联系村公共服务中心捐款1万元;电信分公司为帮助联系村春耕生产,赠送3000公斤化肥、1000元现金,等等。在近半年的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出城乡党建“六联”措施。(三)深入推广阶段。2008年2月底,南川区委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六联”机制深化“三百工程”的通知》,将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六联”措施制度化,在三百个连线共建党组织深入推广,取得明显成效。组织机构联建夯实了组织基础。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积极帮助连线村级党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打牢组织基础。一是帮助联建“产业型”党组织。广泛推行“产业上建支部”,在地域相邻、产业趋同的村联合建立产业型党组织63个。二是帮助联建“互补型”党组织。按照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原则,建立互补型党组织78个,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城镇市场、企业生产等资源要素的优势互补。三是帮助联建“流动型”党组织。遵循“组织随着党员建”的思路,延伸组织触角,在渝中区等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建立流动型党组织11个,确保流动党员“异地有家”。组织生活联过强化了教育管理。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创新组织生活模式,通过轮流主持,共同召开组织生活会,共同进行基层党建研讨,共同组织党员上党课,共同开展党员联谊活动。组织生活联过,使机
关党员有了更多接触农村、了解群众的机会,使农村党员视野更加开阔,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实现了城乡党员教育管理的双赢。目前,全区连线三方党组织已共同开展党建调研149次,召开联席会议124次,共同上党课89次,215名农村进城务工党员参加了连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脱贫致富联帮促进了党内关怀。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重点对联系村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的困难党员,采取结对帮扶、资金帮扶、生产帮扶等方式,通过送致富信息、找脱贫项目、提供必要农资、联系务工岗位、组建助耕队等措施,多渠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尽早脱贫致富。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对联系村党组织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余万元、物资折款65.2万元;帮助26个村建立了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基金总额达70余万元;结成党员帮扶对子1719个,不定期对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帮助发展生产。劳务技能联训拓宽了增收渠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劳务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村党员群众增收致富。在联系村完善培训基地34个,落实培训人员250名,今年,已帮助联系村培训党员群众13826人次,有组织地输出到外地务工1759人,到连线企业或邻近单位务工8500余人。其中,仅在水江镇大龙社区就组织了1320多名党员群众在连线企业或邻近单位务工,今年上半年,实现了该社区就地劳务性收入1000余万元。产业发展联手壮大了农村经济。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把帮助农村做大做强产业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帮助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年全区新增优质稻3万亩、笋竹2.2万亩、中药材2.4万亩、优质茶园530亩、商品蔬菜1.2万亩,出栏生猪70.6万头,总体上形成了城郊绿色蔬菜带、南部烟草笋竹区、北部生态农业园的产业布局。二是帮助发展品牌产业。区工商分局、区农业局等机关事业单位发挥政策熟悉的优势,加大农产品品牌认证力度,成功注册“金佛山贡米”、“金佛山野生大树茶”等6个商标,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三是帮助发展产业协会。通过规范运作、政策扶持等途径,帮助发展各类产业协会155个,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的增值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群众联动推进了协调发展。连线三方党组织坚持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共建和谐。一是健全服务网络。建立了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站点,确定专人值班,做到群众遇事有人管、倾诉有人听、维权有人帮。二是丰富服务载体。开展设岗定责和党员志愿者活动,进行政策宣传、纠纷调解、义务诊疗等,彰显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三是落实服务责任。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分别设立六联机制推进情况公示栏,明确帮扶责任,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连线共建不走过场。
六联机制的现实意义
六联机制的实施,切实改变了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割的状况,成为城乡统筹的新平台、机关党建的好载体、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一)组织机构联建改善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的状况。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力的核心。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农村部分党组织存在因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年龄老化、发展党员滞后、先进意识淡化而难以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等一些问题。很多问题靠农村自身力量无法解决,需要借助外力。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建,把城乡党组织捆在一起,成为一家,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使村级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在农业技能培训、医疗计生、社会救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管理,逐步缩小城乡党建工作差距,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二)组织生活联过丰富了城乡党组织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党员组织生活制度是党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保持党员和党组织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制度保障。南川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落实“四个一”要求,经常深入到联系村,了解村里工作进展情况,帮助理思路、解难题、办实事、求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瞄准一两个重点,给予实实在在的帮扶,保证帮扶措施落实到位,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得到了实惠。同时,联系村也成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教育基地,通过与农村党员的交流沟通,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体验到农村工作的辛苦,促使其进一步作风转变,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脱贫致富联帮落实了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要求。经济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关键在党组织,关键在干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广泛动员、组织本机关、本单位党员和农村贫困党员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采取政策上帮、思想上引、经济上扶、技能上培等措施,提高了农村贫困党员的致富能力。特别是对联系村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而生产困难的党员,通过送致富信息、解决启动资金、落实脱贫项目、提供必要农资、联系务工岗位等措施,进行重点帮扶,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联系村党组织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定期走访慰问制度的建立,使党内人文关怀进一步落到实处。(四)劳务技能联训满足了农村广大党员群众提升劳务技能的迫切需要。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群众迫切希望提升劳务技能,找到合适工作,增加收入。连线机关企事单位党组织根据联系村党员群众所需,积极帮助提升劳务技能,帮助搭建就业平台,帮助维护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各类科技人员下乡,开办农民夜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使联系村大批党员群众学会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本领,获得了就业岗位,维护了合法权益,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得到关爱,外出务工农民房屋照看、土地流转等问题得到解决。(五)产业发展联手抓住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领。农业产业化是整个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要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手,帮助联系村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抓好基地建设,抓好协会组建,提供市场信息,在帮助群众做大做强产业上下功夫,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切实增强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风险意识以及商品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农业产业建设的自觉性。一些分布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的项目以及传统家庭养殖项目得到整合,形成规模优势,产生更大、更好的效益。村级组织、农村能人纷纷领办创办各类专业协会,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建立协会,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在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突出的地方建立协会,推动了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为“支部建在产业上”提供了可能。(六)服务群众联动提高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施“三百工程”,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全区各级党组织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有了平台,党员个人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六联机制的实践经验
推行六联机制,实施连线共建,相对于以往开展的结对帮扶,起点更高、范围更广、层面更深,是新时期南川党建工作中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载体,有效拓展了党建工作的领域,充分发挥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各自的作用,统一协调了城乡党建资源,走出了一条以共建促创建,以创建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新道路。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在推行六联机制实施连线共建的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几个原则。(一)统一认识是前提。从开展连线共建的实践看,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连线共建工作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为此,区委始终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并通过组建工作指导组,召开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进行指导,使连线的党组织和党员充分认识“连线共建”工作要解决的不是票子、物资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脑子、机制问题,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机制上帮助服务,参与城乡统筹基层党的建设。(二)领导重视是关键。小平同志指出:“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对于凝聚人心、发挥示范效应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凡是“连线共建”工作搞得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政一把手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尤其是区四大家班子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均亲自过问、参与、指导共建活动,出金点子,治疑难“症”,办实在事,解决共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强大的感召力推动了连线共建工作
蓬勃开展。(三)制度建设是保证。工作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规范性、稳定性、操作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推动“连线共建”工作深入持久开展,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区委当初制定的责任分解制度、定期汇报、调查研究、督促指导、考核激励等制度,在共建实践中不仅得到了较好地贯彻和执行,而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一些连线共建的党组织在此基础上,还探索总结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责任制度、六联机制落实情况公示制度等,实践证明这些制度都是行之有效的。(四)优势互补是动力。连线共建是互动共赢的。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贴近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踏实、深入、勤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相对文化较高、思路较新、政策较熟、信息较多,对全区工作的大局较了解。推行六联机制开展连线共建,可以使两者之间优势互补,双向获益。农村党员干部学到了过去学不到的一些知识,解决了过去长期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达到了过去没有达到的水平。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通过共建活动,了解了社情、民情,树立了群众观念,转变了工作作风,从农村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百事通”。
六联机制的几点思考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生事物总有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六联机制推行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认识不深入、沟通不及时、考核不全面、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对推行六联机制连线共建工作的指导,加快创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推动南川实现提速赶超大发展的奋斗目标,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在充分听取连线共建三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就如何深化六联机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督导。把推行六联机制、实施连线共建的情况,纳入各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范畴,作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等工作一样严格考核。二是突出特色。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农村党支部连线后,要保持长期如一的工作兴奋点,必须找准共建的最佳结合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工作载体,提高共建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形成连线共建工作的特色。三是长期坚持。连线共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连线共建各方围绕目标任务,坚持不懈。我们在基层调研过程中,所到之处,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围着我们盛赞六联机制的好处,他们将连线共建称为“三家是一家,三家胜一家”,希望连线共建工作不要结束,长期以往坚持下去。我们坚信,有市委组织部的关心帮助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全区各连线共建党组织将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优势和软硬件优势,不断完善和丰富六联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在观念、资源和工作上的统筹,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步伐,为南川经济社会的提速赶超大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如何服从服务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等,体现了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武汉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在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作了一些实践探索。
一、武汉市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体会近年来,我们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上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归纳为“六个着眼于、六个对接”:(一)着眼于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探索城乡对接的组织设置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和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城乡结合的党组织设置
形式。一是探索建立联建型党组织。在经济、地域联系紧密的区域,打破单位界限,探索“村村联建”、“村
企联建”等党组织设置方式。东西湖区慈惠街以乡村休闲游“四季吉祥”项目为载体,组织3个农场大队、2个企业、2所学校组建联合党总支,探索“村村联建”;黄陂区祁家湾街以谦森岛庄园为重点,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以三江新农村建设、武烟黄鹤楼科技园、中百快生菜基地等项目为重点,探索“村企联建”,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探索建立产业型党组织。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打破行政区划设置,推广“支部加协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等做法,探索设置“跨区域产业党组织”。新洲区双柳街、东西湖区东流港牧业园、汉南区湘口街等依托蔬菜种植、奶牛养殖、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设立产业型党组织和专业型党小组,使组织构架与经济规模、结构调整、党员流向相适应,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型党组织。在远城区城郊结合部农村、集镇中心村等区域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培养独具特色、功能各异的新型农村社区。涌现出以黄陂油岗村党支部、高车畈村党支部等为代表的260个农村社区党组织。
(二)着眼于共享互用,探索城乡对接的干部人才智力支撑重点引导城市人才智力资源向农村转移,带动和促进资金、信息、项目等其他资源向农村基层转移,壮大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一是培训提高与机关选派相结合全面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从2003年以来,利用高校资源,坚持用5年的时间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计划,在华中农业大学分期分批对全市4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近400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轮训,全面提升其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同时,拓宽来源渠道,从市、区直机关和乡镇、街道选派526名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指导帮助工作。近期还提出计划,从今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每年选派100名(3年共300名)农村社区、城郊村党组织书记到城市社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社区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不断壮大农村后备力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8年起,分批选拔2021名农村基层干部、优秀青年免费进行脱产、函授培训,接受大专学历教育,力争到2009年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认真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完善配套政策,按照人均3.3万元/年标准落实报酬待遇,鼓励和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补充新鲜血液。三是组织调训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大规模培训农村基层骨干队伍。依托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在新洲徐古、江夏安山、黄陂谦森岛、汉南湘口、东西湖石榴红、市农科院,组建以菌种加工、苗木花卉、经济林果、水产养殖、休闲旅游和蔬菜种植为特色的6个农村基层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由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涉农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采取组织调训与自主办班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重点培训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和青年创业农民,培育开发农村产业人才资源。(三)着眼于双联双管,探索城乡对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按照流入地与流出地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原则,积极开展“双联双管”试点,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纳入有效管理。一是双向共建组织。城市党组织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同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机衔接,在流动党员集中的“两新”组织、商务楼宇、市场、小区及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农村党组织依托驻外办事机构、服务机构或者商会、行业协会,以区或者乡镇为单位,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目前,全市1180个社区、2326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120个新社会组织、200多栋商务楼宇、80多个专业市场、40个经济园区建立了党组织;全市在北京等地共建立18个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双向建组织,让每一名流动党员“有家可归”。二是双联共抓活动。各区、乡镇街认真履行流出地职责,保持与流入地党组织的密切沟通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外出流动党员开展党的活动。黄陂区主动与北京洋桥街、望京街党工委加强联系,共同指导在京的流动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并跟踪指导他们开展工作。一些依托项目、工程建立的流动党员临时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联手组织活动,实现公司总部党组织与业主方党组织的
双重管理。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在社区43个施工单位中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活动,协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
三是双管共担责任。鼓励各区、街道与外来党员输出集中地党组织签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江汉区与河南商城、浙江温州等6个市(县、区),江岸区与河南省光山县等地签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协议书。2008年1月,北京、广东等地党委组织部与湖北各市州及部分县市党委组织部在我市召开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研讨会暨协议签字仪式,9家省内外县(市、区)与我市相关区成功签订协议,形成流出地与流入地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
(四)着眼于互帮互助,探索城乡对接的党组织互动形式注重整合城乡党建资源,探索建立城乡联动、互帮互助的党组织互动形式。一是大力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组织8个中心城区的100个机关、街道、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6个远城区的100个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结对,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发挥城市党组织在工作理念、管理机制、人才资源、资金设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助共建机制,重点在“六帮六促”上下功夫: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村党组织明晰发展思路;帮助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促进提升工作能力;帮助培养党员“双建双带”示范标兵和党员示范户,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帮助建设致富创业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帮助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其转移就业;帮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二是不断深化城乡结对帮扶活动。2003年以来,全市共有751名副局级以上干部、3393名处级干部参与对口帮扶,共捐款580万元,提供各类有效信息14000多条,帮扶贫困户9488户。连续组织小康工作队进驻老区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累计帮扶贫困村达到1040个(次)。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已有116家企业结对帮扶147个老区村,52家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驻军单位以及社会仁人志士广泛参与农村家园建设,投入资金13亿元。
(五)着眼于提升整体功能,探索城乡对接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注重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员群众需求的实际出发,科学设计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全面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五好”创建活动。每年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以创建“五好”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级联创”、城市“双创”活动,制定考评细则,明确创建目标任务,按照统一部署、分类考核、集中命名的方式,做好城乡“五好”党组织的评选表彰活动。2007年,全市“五好”社区、街道的比例分别达到89%、59%,“五好”村、乡镇的比例分别达到53%、58%。二是深入开展城乡党员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以“群众在心中、服务见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基层、贴近党员、贴近群众的实践行动,引导党员把先进性展示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全市社区成立“吴天祥小组”2469个,成员4.2万人,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救助服务、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化解矛盾疏导服务、政策宣传咨询服务,形成“民呼我应,民需我帮,民困我助”的工作特色。三是不断丰富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在城市社区,大力开展党员“吴天祥小组”社区服务行动、下岗党员带头就业和带领再就业的“双带”行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行动等“三大行动”,建立807个再就业“双带”行动服务站,培植632个党员“双带”基地、852个“双带”典型,帮助1.3万多名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带领4.8万人次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双学双培双带”活动,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现有基地848个,2007年共有935名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有5381名党员掌握1—2门致富技术,148名符合条件的青年党员被培养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六)着眼于资源统筹配置,探索城乡对接的党建工作要素保障健全完备的保障体系是推进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统筹规划城乡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城市社区着力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在
农村扎实推进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新场所,为服务党员群众提供新渠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按照每个村新建8.8万元、改扩建4.8万元的标准,投入6681万元,新建746个、改扩建759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党员教育网络。在全市农村开设终端站点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配套建设具有实时传输演播功能的市级中心课堂,开通具有VOD点播功能的远程教育教学网站,形成城乡一体化党员教育网络。2008年七•一前,全面完成100%终端站点建设目标任务,网络覆盖2250个乡镇、村,延伸到68个“党员农户”;2250名终端站点管理员持证上岗,37425名党员干部走进农村远程教育。
三是统筹城乡党建专项工作经费。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通过党费划拨、基层单位筹集、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等途径,建立统筹城乡党建的专项工作经费。市财政按每年每个区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各区按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标准,把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实行农村、社区党组织工作运行经费“两贴”制,从市财政和市管党费中下拨专项经费,对农村、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给予补贴。
四是统筹城乡基层干部经济和政治待遇。从财政下拨经费,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村党组织书记发放岗位工作津贴。对全市离任村主职干部按任职年限实行相应的生活补贴,逐步解决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问题。2007年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中定向考录13名乡镇公务员,调动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面临一些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五个分割”:
一是城乡思想观念的分割。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分割,深刻影响并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思想观念将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也必然影响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的构建。同时,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不强,能力还不足,亟待加强能力建设。
二是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当前城市与乡村之间仍然存在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二元结构,以及以城市社会为一元与以农村社会为一元的社会二元结构。这种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突出表现在城乡产业差距、收入差距、资源配置差距、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差距等方面,这些因素无疑会制约着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统筹发展。
三是城乡组织设置分割。长期以来,党组织按照行政区划和单位设置。“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使不同隶属关系、不同类型的单位党组织相对封闭、隔离,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党员居住地和就业单位之间基层党的建设相对分离。党组织体系形成了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局面。随着新经济、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员流动性增强的趋势,出现党建“盲区”和组织“空白点”,这种传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不相符合。
四是城乡人才资源分割。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优越待遇,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农村却面临各类人才的严重流失。随着年轻党员和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到城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干部能力素质不强,实用人才短缺。目前,人才选拨培养还没有突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的局限,城乡干部“上挂下派”的交流力度不够,农村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更限制了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城乡人才的分布不均成为制约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瓶颈”。
五是城乡党建工作资源分割。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反差,各种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集中流向城市,使城市基层组织在物力资源、组织资源、政策资源等党建工作资源上较农村有“先天”优势。而农村基层组织则受到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限制,党建资源单一有限、“后天不足”;另一方面,城市基层党建资源的整合已先行一步,初具规模。而农村还处于资源分散状态,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整合优势资源。如果对各种资源不加以有效整合,就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可能会受到制约。
回顾近几年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一是突出主题,找准结合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个主题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找准基层党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
拓宽工作领域,使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过程,真正成为服务、保障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二是突出主体,明确立足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围绕实现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协
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城乡统筹发展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城乡一体化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突出主线,选好着力点。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扣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共赢这条主线。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要在统筹上着力,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以城乡互动为关键,推动城乡党建互促共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互融合转型。
四是突出主调,把握关键点。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调,也是推进城乡统筹的主调。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大力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推动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二、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考和打算(一)把握内涵,明确总体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就是要紧紧围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践,按照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要求,积极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具体推进中要注意把握三点:一是在全局部署上要统筹安排。要切实把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纳入统筹城乡发展中统筹考虑、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的核心是,服从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全局,主动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布局;统筹的重点是,要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内容,着力统筹组织设置、统筹党员管理、统筹干部人才开发、统筹资源保障、统筹信息共享、统筹工作机制;统筹的关键是,要依靠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共同推进。主要是上级统筹、领导统筹、综合部门统筹,形成各级党委和领导引导带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推动、社会各方参与联动的机制。二是在工作安排上要协调推进。要牢牢把握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布局,着眼于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统筹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效应。在推进的进程上,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不断探索、循序渐进。三是在组织实施上要分类指导。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部位、薄弱环节,同时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使各级各类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工作优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二)围绕“六个统筹”,落实构建“六大体系”的工作任务如何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我们认为,要围绕“六个统筹”,构建“六大体系”,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有效途径,切实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1.统筹组织设置,构建城乡一体的区域化组织覆盖体系。按照“组织设置全覆盖、组织领导区域化、组织管理双重性”的要求,打破单位界限,跨越所有制类型,以区域为纽带、固定空间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形态稳定、机制开放、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区域性组织网络。在坚持按地域、按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探索在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在市场小区、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中,建立党组织的模式;社区联建、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的模式;以及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城乡联合党委”的模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管理格局相符合的党的基层组织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积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加强对新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指导。2.统筹干部人才开发,建立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要打破人才选拨的城乡、地域、行业、身份和所有制界线,探索灵活、务实的选人用人制度。注意充实熟悉农村工作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切实改善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结构。建立城乡基层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制度,选派机关、企业干部到乡村挂职、任职、驻村工作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加大从优秀村(社区)干部中
定向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完善配套政策,落实报酬待遇,扎实推进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农村发展要求的科技兴农带头人、创业致富带头人、转移就业带头人和村务管理带头人。
3.统筹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原则,进一步探索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互动管理,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组织部门与公安、农业、劳动社保、人事、工商、税务、民政等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完善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健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员服务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服务管理,提供信息咨询、困难求助、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和权益保障等系列服务。研究制定在用工、培训、薪酬和参加活动等方面维护农民工党员权益的政策措施。
4.统筹结对联创,构建城乡一体的党组织互帮互促体系。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实现形式,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特别是引导城市党建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政策支持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实行城乡互鉴共享,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推行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对口帮扶、“结对”共建,促进城乡统筹。
5.统筹联系服务,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通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等工作平台,进一步凝聚党员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群众需要。组织引导党员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等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打造上下贯通、互学互通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城乡党组织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社保、医疗、子女教育和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服务。
6.统筹基层基础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工作保障体系。要建立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的综合协调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方力量参与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形成运转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深化争先创优活动,将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工作深化到农村和城市“三级联创”活动中,完善“三级联创”活动的考核、评选。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完善党内互助帮扶资金筹集、管理、使用办法,探索设立党内帮扶热线,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为农村党员、城市下岗党员创业提供资助。探索研究财政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的长效办法,各级党委留存党费开支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三)采取项目化方式推进,启动建设十大重点项目全市明确硚口、洪山、东西湖、汉南、黄陂等5个区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试点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以项目推进的方式进行,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1.实行流动党员服务“一证通”。以提升功能、规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等党员服务中心(站)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认真做好流动人口中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建库工作,对外出流动党员就业、居住集中地建党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使凡流入武汉市的流动党员持《活动证》就近、就便到市内任何一个服务站点都能接受良好服务。2.开发党员管理网络信息数据库。实现党员活动信息即时更新。按照党组织隶属关系设置用户组,明确管理权限,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对所属党员信息进行适时动态更新维护、分析汇总,使城乡党员信息共管共享。3.启动建设全市党建联动网站。整合全市党组织建立的党建网站资源,启动武汉市党建网站联动网建设,促进信息“孤岛”向互联互动的网上信息集合转变,发挥网站党建信息宣传、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经验交流的平台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4.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面完成全市2250个乡镇村终端站点建设,同步建设好市、区两级平台,加强教材资源开发,落实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远程教育网络。5.广泛开展城乡“结对共建行动”。一是继续深化小康建设工作队。全市178个市级党政机关、企事
业单位,组成18个农村小康建设工作队共107个工作组,对口帮扶远城区经济相对落后的21个街乡镇的107个村;二是组织8个中心城区(开发区)对口支持6个远城区;三是开展中心城区100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远城区100个村党组织“双百共建”活动;四是继续开展“百企联百村、互利帮老区”活动;五是深化开展市直机关处以上干部结对帮扶远城区贫困户活动;六是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交流融合、互促共进的平台,融合城乡党建资源。
6.推进基层干部、人才的开发互用。一是选派一批远城区社区、城郊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心城市社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学习社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农村社区建设。二是围绕努力培养一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军人才,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三是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四是建立6个各具特色的市级农村基层骨干队伍培训服务中心,组织培训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7.建立城乡党员互助共同创业基金。充分发挥市管留存党费效益,设立党员创业扶持基金,按照“党内帮扶、无息使用、两年还本、滚动利用”的原则,为农村党员、城市下岗党员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扶助作用。各区要结合实际,为党员创业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信贷支持,帮助党员解决创业中的实际困难。
8.落实农村村干部的物质保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委农办、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分“三步走”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先解决离任主职村干部的补贴问题,再研究解决在职村干部待遇问题,三是研究解决村干部养老保险的问题。
9.制定财政支持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办法。探索研究财政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党员教育经费的长效办法。各级党委留存党费开支向基层倾斜,建立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保障机制。
10.深入开展城乡“五好”创建。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深化到农村“三级联创”和城市社区“双创”活动中。全市“五好”村党组织创建比例达50%,“五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比例达80%,按照3%、5%的比例建设一批“五好”示范村、乡镇党组织,示范社区、街道党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纵观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变脉络,是在长期城乡隔绝的历史中形成,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被强化的;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改革开放触动了坚固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二元结构向着有利于“三农”的方向演变;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利益格局重新恢复,打破的“坚冰”重新“封冻”,城乡差距再度拉大;九十年代中后期,受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和以城市为偏向的政策惯性影响,在机制不健全的市场力量作用下,城乡二元结构的利益重心进一步向城市倾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弥合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命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大政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演进呈现出历史性的转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为了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作出“两个趋向”转换规律基本判断,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基本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战略任务的“五个基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我国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要时期的基本判断,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方针政策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途径手段,构建城乡一体化是目标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为有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就是通过改革城乡二元结构,调整城乡关系,调节收入分配格局,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及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自由合理地流动,使广大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崭新格局。
我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对其他区域更早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自2003年以来,
市委、市政府更加自觉地以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围绕推进“六大联动”,实施“六大提升”的发展战略,抓住率先遇到的新机遇,认识率先遭遇的新挑战,积极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省发改委、省统计局联合发布的《浙江省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我市2008年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为84.92分,连续4年居全省各市之首,处于城乡整体协调发展阶段上限,已接近城乡全面融合阶段门槛。
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及主要做法我市近几年来高度重视城乡统筹工作,根据中央提出的“三农”政策和省委作出的相关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六大统筹定方向、六大工程惠农民、六大举措强农村,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整体上已呈现出战略性部署更加明确、制度性推动得到强化、协同性联动逐步增强、特色性带动成效显现的良好态势。至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50元,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高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缩小到2.210︰1,2008年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度为87.3%,居于全省首位。(一)基本成效1、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坚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市,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定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功能不断拓展,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达到105个,面积92.8万亩。坚持把“强龙工程”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键环节,至2008年,已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8家,产值超亿元的有65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扎实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快速发展,市级农家乐特色村达到26个,休闲旅游示范点达到48个。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山区、海岛、革命老区人口梯度转移,分五批实施下山移民项目,共整体拆迁自然村270个,搬迁农户13110户。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开展“生产发展扶助、危房改造补助、因病致贫救助和子女入学援助”,2008年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5%。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加大对欠发达乡(镇)村的扶持力度,全市三分之二的村集体年经营收入在10万元以上。2、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初步确立发挥城乡规划的导向作用,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现路径。积极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全市城乡区域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制定《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和6个专项规划,把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六大统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龙工程、百千工程、农村新社区建设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人口梯度转移工程和平安和谐工程等“六大工程”。先后编制完成余慈地区、象山港区域、四明山区域、奉化—鄞南地区等四个区域规划。县域布局规划实现全覆盖。2008年制定出台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求,以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城乡一体的规划理念基本确立。3、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立足农村大环境整体改观,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抓手。按照“全面惠及、深化提升、走在前列”的要求,积极开展以“百千工程”为龙头的新农村建设,重点做好“洁化大地、绿化村镇、美化庭院”“三化”文章,累计建成全面小康村269个、环境整治村183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22个。以“三沿、四带、五区”为重点,加大整镇整乡、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的力度,累计完成15个镇(乡、街道)成片连线整治村庄建设。编制完成《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积极开展面上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时确立16个村进行世行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试点。以中心村、全面小康村为重点,编制完善农村新社区发展规划和建设标准,建立健全以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治安管理为重点的社区服务体系,全市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20个,覆盖391个行政村。以建设城乡一体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200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民饮用水工程全覆盖,农村垃圾处理网络进一步健全,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6.5%,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三百”目标,行政村客运班车通村率达到99.7%。
4、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加快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抓住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加大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力度,“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初升高比例”进一步提高,率先基本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对全市60余万义务段教育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全市社区已基本形成“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100%的乡镇建有文化站,90%以上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11.4万人,其中待遇享受人数为11.03万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人数为334.24万人,参合率达97.05%,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18元,居全省首位。农村低保成果进一步巩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到180—260元/月/人之间,农村低保覆盖43309户59651人,人均补差为125.6元,补助水平居全省前列。5、农民市民化转换稳步推进加大农民转移推进力度,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环节。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2008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003年的185平方公里增加到22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63%。深入推进“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从农村向城镇集聚,累计完成各类培训138.17万人次,其中转移技能培训42.67万,转移就业率达86.67%。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至2008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为124.6万亩,占全市农户承包耕地面积的50.6%,规模经营面积13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5%。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农村住房制度逐步与城市接轨,目前全市试点总数达到16个,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04.1万平方米。推进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已累计完成402个村。(二)主要做法1、坚持政府主导,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创新工作载体,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联动推进机制。市、县两级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统筹城乡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市领导联镇带村促新农村建设制度,18位市级领导和60多个部门分别联系9个镇(乡、街道)进行指导帮助,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体系、部门协作的联动体系、齐心合力的推进体系,累计落实帮扶项目200多个,到位资金5000多万元。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于2007年实现了村企结对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村企联动、互利共赢、长效共建的良好局面。实施农村指导员制度,各级累计选派13544人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加强了各级部门和农村基层的联系沟通。2、坚持政策保障,落实配套措施围绕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每年出台一个综合性扶持“三农”的政策文件,相关部门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并通过年初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秋季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的方式进行部署和督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及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事业的支持,建立资源补偿、生态补偿、困难补助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行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中小型水利建设、生态公益林等补贴,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3、坚持注重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高起点实施城乡统筹方略,关键要以较强的经济实力为支撑。近年来,我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2008年三次产业比为4.2︰55.4︰40.4。加大区域统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所有县(市)均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200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0079美元,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改善民生福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从制度覆盖适时向城乡均等转变,基础设施从基本健全适时向完善提升转变,我市近几年来综合评价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中涉及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指标值稳步提升。4、坚持重点突破,带动面上推进
坚持把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动力,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江北区以“五改五进”为重点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余姚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致力在六个方面求突破,慈溪市在龙山镇开展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开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盘活土地存量资产,拓展村镇发展空间。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从五个方面推出16条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结试点成效,制订出台完善意见,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注重经验总结,典型引路,试点的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加快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存在的制约因素(一)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和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首先是统筹观念依然薄弱,统筹力度还不够大。尽管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为全社会所接受,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的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偏向没有根本改变,对统筹城乡发展缺乏紧迫感和自觉性。其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认识不清,缺乏对统筹城乡发展严密系统科学的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概念存在泛化、表象化,有的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时髦应景的口号,甚至什么都往里面装。再次是一些地方在统筹城乡发展时,生搬硬套外地经验模式,不能很好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不明确。(二)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受制于上级政策文件和现行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创新难,有的能说的做不了,能做的不能说,从总体而言,目前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含金量仍不足,创新要素仍有欠缺,许多政策文件只是自上而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间形式上的传承,并没有多少实质内涵和亮点。另一方面,由于受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各部门本位意识较强,立足全局谋划不力,统筹城乡发展的合力不足,造成各个部门之间城乡发展政策制定较为零星、分散,政策的碎片化现象严重,协同性和系统性较差,操作难度大,造成实施成本高,政策效应递减。同时,还突出表现在现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推动不够有力。(三)统筹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还不健全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影响,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还未彻底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尤其是城乡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市场发育受法律政策的制约,农村完整的物权、产权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体资产、农房等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产权不清,导致市场化流转不畅,交易困难,影响城市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不力,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形成适应农村特点的较为健全的金融支持体系;户籍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滞后,导致农民市民化转变受阻。同时,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城乡资源禀赋差异及区域发展北高南低的不平衡性带来的落差,给我市城乡发展战略的整体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四)统筹城乡发展法制规范化欠缺由于主要是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来推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也主要靠党委政府的政策文件来体现。以党委政府的政策文件来规范统筹城乡发展,进而导致其刚性约束差,随意性强,可能会造成统筹城乡发展因地方主要领导人或领导理念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因GDP指挥棒引导而受干扰,从而增加统筹城乡发展操作上的难度,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欠缺的问题日益显现。构建城乡之间均衡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关系,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调控,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以及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调控作用,否则,将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长效可持续发展。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总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市《实施意见》的精神,解决特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问题,探索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科学把握加快城乡统筹融合目标和实践路径的有机统一,按照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总要求,通过整合市场、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以推进农村城镇化转型为龙头导向,以实施村落社区化建设为现实要求,以落实土地市场化流转、金融组合化支撑、农民市民化转换为关键环节,以统筹制度化运作为根本保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城乡形态的形成。
(一)以加快构筑城镇体系为主线,加快农村城镇化转型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事件,是21世纪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是推动城乡关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现实选择。顺应这种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变动的大趋势,构建以副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的梯度推进的城镇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大着力点。1、明确功能定位。县城是一个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连接中心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毫无疑问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力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产业特色镇和区域重点镇是县域经济的增长点,是优化城乡布局,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联结点,也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基地。由于城镇承载着城乡连接中的节点载体和区域统筹中的集聚辐射作用,因此要把优先发展小城镇尤其是中心镇提高到事关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成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心村是县域城镇体系的末端,是农村空间重组和功能整合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空壳村、自然村、小型村等传统村落进行拆并、搬迁、改造,形成人口相对集中、设施相对配套的居住区,此类模式改造的成本相对较低,比较符合目前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和习惯,应是现阶段让更多的农民低成本共享城市文明成果的现实选择。2、扩权强镇建城。做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档次,引导人口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合理流转,形成更强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必须以“扩权强镇建城”为抓手,深化城镇配套改革,突出城镇尤其是中心镇的地位作用,走出一条适合区域特色的新型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一是要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促进事权、财权、人权与执行权、支配权、管理权相一致,建立责、权、利相对称的管理体制和财政激励机制,尤其是把规划、建设、管理职能,通过委托授权或提升现有派出机构级别等途径实行管理前移。赋予相应的改革权限,如允许宅基地在镇域范围内进行流转,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公开规范转让。二是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基于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要按照“少取、多予、多投、多留”的原则,实行分配上少取,要素上多予,基础设施上多投,资源盘活上多留,在降低中心镇的农保率,落实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有关费用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把更多的资源留在中心镇,以利于促进滚动发展,增强发展后劲。三是促进集聚发展。围绕推进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功能。一方面把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把它作为促进人口集聚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城乡间要素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建设的切入点,鼓励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实施项目整体拆迁,通过农村住房镇村共建、村村联建集聚发展,引导自然村和周边村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组团集聚,向中心村集聚建房。另一方面是强化产业基础。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群,强化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形成和城镇体系相适应的、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服务业体系,拓宽农民转岗就业创业空间,同时带动镇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延伸拓展。3、实施项目化运作。在推进农村住房集中改造建设和村镇街景改造中,实行多元筹资、滚动开发、市场运作、社会管理的模式,通过股份制等形式组建城镇建设投融资公司,显得十分必要。它有利于按企业化运作开辟多元融资渠道,规范操作,提高效能,同时有利于引导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各类项目开发建设,应把推进小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积极创新投融资主体,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组建国有独资或股份制农村住房建设投资公司,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建住房建设投资公司,以其相应资产与收益为担保进行融资开发。同时,在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供水、排污、绿化、道路建设等探索引入BOT、BT等多元投资模式,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建设与管理。(二)以加强基础设施和均衡公共服务为重点,促进村落社区化建设积极实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延伸对接,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保体系全面覆盖乃至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两大重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点标志。要继续发挥好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建设的“龙头工程”作用,强化规划引领,整合各方面资源优势,把握好阶段性建设的特征,通过以村庄整治、设施服务配套、农村住房两改为重点,持续推进提升村庄建设的档次品位,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1、突出规划引领,体现分区特色。要更加重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把握好新一轮村庄整治建设的新内涵,进一步调整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与全市区域布局发展规划总体要求相衔接,抓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修编与衔接,确定县域村庄整治的类型、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
农村生活安居区、产业功能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公共基础设施区的合理配置,明确允许建设区,发展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范围界限,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因地制宜选择具体适宜的村庄改造模式。对城中村、园中村和重点工程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实行“整体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建成一批都市型、城镇型农村新社区;对规划的中心村及规模较大、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实行“撤并自然村,改造旧村落”,建成一批宜居型、和谐型新农村;对山区、海岛和经济基础较差的村,实行迁村移民和环境整治型改造,建成一批生态型、特色性新农村。
2、注重配套结合,放大联动效应。要充分发挥村庄整治建设的联动作用,在面上搞好环境整治“普惠性”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村庄整治建设的“导向性”。启动新一轮联镇带村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推动镇村联动成片推进,促集聚建设,使镇域内基础设施、村庄整体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放大中心村在农村人口、产业的集聚作用和城乡体系中的节点作用,选择人口规模较大、主导产业突出、经济发展良好、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的村落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探索采取集体土地调换,农民宅基地串换,村庄撤并等办法,鼓励农民跨村建房,多形式推进中心村建设,把中心村建设成农村次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推进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把它作为加快农村集聚集中,改善村落形态,提升村庄建设档次的战略举措,作为新一轮村庄整治建设的重点。有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根据村镇建设规划、规模和农村人口集聚居住布点要求,合理划分小城镇、中心村、自然村配套设施等级和服务内容与标准,研究确定优先顺序和实施步骤,既注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又要打破“村村通、村村有”的老框框,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配置实效。
3、顺应转型升级,创新社区管理。通过联镇带村、镇村联动、成片连线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目前我市农村在不同区块已形成了各自的整治建设模式。在管理方式上,为了促进区域内资源集聚和功能内聚,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功能集优和服务均等,必然会对基层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提出要求,逐步改变行政村的封闭性、行政化、单一功能的模式,更多地转向开放性、社会性和多功能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目前在城郊农村等经济相对发达、村庄集中连绵的区域,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要求,新的乡村治理模式已初露端倪,我市北仑区九峰山区域以“七村一社区三机构”为主的基层社区管理模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实质是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发展基础、地域条件、乡风民情,从中心村、全面小康村到一般行政村,从城乡一体化程序高的区域到城乡差距大的地区,循序渐进,有序推进;要相应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以经营性服务为依托,以志愿互助性服务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要依托村庄布局规划,按照服务半径合理、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原则,探索按“多村一社区”、“一村一社区”或“一村多点”的新型服务中心模式设置社区,同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要同步推进农村区域化党建工作,重视覆盖全体村民、驻村单位、外来人员的共建理事会或和谐促进会等融合性社会组织的建设,健全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城乡结对共建,镇乡连片共建,村企互动共建等多种途径,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上新台阶。
(三)加快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流转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亮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政策导向上较为明确,目前各地试点正在进行,探索创新都有新的进展。农村集体土地享有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益,是最大的城乡统筹发展内容,如不改变现状,土地一级市场仍由国家垄断,农村集体土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必须以转为国有土地性质为实现前提,这一条如打不破,保障农民完整的财产权、还利赋权等就会大打折扣。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各种阻力和障碍,实质上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用地单位与农民“三者”利益的分配关系,从保护农民利益最大化、保障农民土地的用益物权要求出发,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创新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重点要在盘活存量非农建设用地、推进宅基地整理复垦和置换退出机制上做深、做足文章,加快集体用地入市进程。1、以盘活非农建设用地为依托,强村富民。土地是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发展的承载体,无论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新村建设项目、村企结对共建项目,还是村级留用地发展等都涉及到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而村庄整治开发、土地整理开发、低丘缓坡综合利用等获得的土地及指标,按集约节约、占补平衡、加强管理要求,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为村级各类发展项目所需提供了可能和承载空间。为此,要抓
紧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施办法,在服从建设规划和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前提下,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交易、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盘活村级非农建设用地,建设一批有稳定预期收益的村级集体发展项目,对本村无条件落实的,帮助给予在异地工业区块安排建设项目。鼓励村企结对共赢,对进行土地整理、村庄整治开发后获得的节余土地指标,应保证一半以上用于所在村和结对企业开发经营,从政策上调动结对企业参与新农村的积极性。同时,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议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按严格政策,规范操作的要求,有效扩大实施范围,以充分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增值潜力。
2、完善宅基地管理办法,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顺应大批农民分工分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建设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所认同。我市在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上,改革原有的粗放式供地模式,大胆创新,推进宅基地供应制度的改革,已探索出三种供地模式。一是规划“供”地。改革宅基地审批办法,对规划保留村,逐步减少单家独院宅基地审批数量,鼓励农民联建多层住宅;在规划保留村之外,原则上不再审批单家独户建房,鼓励镇村共建、村村联建,允许宅基地指标跨村镇集中使用,逐步加大宅基地指标集中用于建设多层集聚小区的规模;对于农村住房困难户和大龄青年的住房需求,实行新人新办法,通过确定农村人均宅基地用地标准,由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用地指标,实行“戴帽”下达,集中选址,整体布局,统一建设多层公寓,以此来消化宅基地申请。二是存量土地整合“生”地。通过积极推进村庄整治,大力开展宅基地、废弃地、空闲地整理和流转,以存量土地结构调整创造出新村建设的空间。三是周转“用”地。在村庄集中建设中,给予一定的周转启动用地十分必要,这是解决农房集中建设的前提,但要严格周转用地的管理制度,对用地的镇、村落实严格的责任制,设置严密的前置条件和程序,切实做到“封闭运行,先占后补、占补平衡、限时归还”。这样,确保在村庄整治建设和农村住房两改中,达到土地集约节约有增量,农民利益有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有改善的目的。
(四)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组合化支撑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同金融业作用发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城乡统筹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化创新农村金融,需要研究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和客户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照搬城市金融的运行模式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改变纯粹用市场方式处理农村金融问题的做法,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利益调节作用,用“看得见的手”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失灵问题;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失,需要组合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支撑,有相配套的应对之策。1、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加快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市场发育,建立农村较为完整的产权制度,这是加快农村金融发育的基础条件,而构建各类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正是推进这项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唤醒农村“沉睡资本”,激活农村“静态资产”,促进城乡要素更顺畅流转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目前武汉、成都、上海等地都相继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所,作为经济相对发达、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沿海地区,建立相应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时不我待。为在农村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我市江北区推进以“两权一房”(即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股权、农民住房)进行抵(质)押贷款,实现政银合作,有效破解了农民融资难题,较好解决了有地生钱、有股生钱、有房生钱的问题,为农民创业增收提供了融资保障。象山县重点推行以“六权”即农村住房、渔船捕捞证、海域使用权、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大型农机具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进行抵(质)押贷款,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积极引导确权登记后的各类资产、资源进行抵(质)押融资,是可行的现实选择,那种认为农村房子买卖便会导致大批农民成为城市“流民”的担心,显然是低估了农民的理性决策能力,更漠视农民的基本权利。2、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定向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等手段引导农村金融发展。鼓励和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从事农村金融服务,对“三农”信贷投入大的商业金融机构应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和差别利率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行必要的额度倾斜,缩小城乡金融服务收益差距,使涉农业务也能获得平均收益率水平。政策性金融主要是主动融入财政支农体系,改变长期来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以利息补偿、风险补偿等形式,扩大对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各类经济实体的信贷规模,变财政“输血”为金融“造血”,发挥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3、培育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为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
量营造了宽广的制度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也有较强的融通本地资金的现实基础和需求。要从引导、鼓励、保护和支持的角度,调整思路,既要放活外资,也要搞活内资,放手发展被称为草根化的低端金融市场,注重启动农村金融增量改革,为农村的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和农民创业就业搭建起一个发育成长的温床。在推进形式上,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要把大银行的规模优势、专业优势与小银行、小金融组织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结合起来,引入特许经营机制,如委托贷款等,从而畅通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延伸强化农村金融服务触角范围。同时,要鼓励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参与开设微型金融机构、资金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各类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金融部门应放宽准入,降低门槛,加强指导帮助,进一步放手放权,大力发展以乡村“熟人社区”为边界的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各类合作性、互助性、辅助性新型金融组织,推动农村金融市场做大做强。要制订修改有关条款,让民间借贷阳光化、合法化,加强监管,规避风险。
(五)以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为抓手,推进农民市民化转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转型问题。以维护、增进农民的地位和权益为切入点,以农民发展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农民的主体性和现代性为核心,促进农民分工分业转型,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1、培育一批职业化农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仍是今后相当一个阶段的主旋律,农业的兼业化、农村的空心化、农民的老龄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土离乡倾向明显,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愿种田,有效的解决之道是培育发展一批职业化农民。现有的规模经营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无疑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产业化经营将不断推进,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农业产前服务、产后分级,保鲜、储运、配送、营销等细化领域就业需求将增加,这将为农民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因此,以推进农用地流转为抓手,以培植微观生产经营主体为主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逐步建立农业规模经营的职业化农民准入机制并实行专项资助,促进农业组织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与此相适应,积极推行“一业一训”的全程式、系统性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及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的经营方式传授给经营大户,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2、造就一批创业农民。把握经济转型和农民就业的关系,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和各类专业市场,全面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化水平,带动更多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参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创业。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建立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中介等共同参与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创业的信息指导,融资担保和技术支持等服务,搭建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平台,落实好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促进更多的农民转移就业创业。3、转换一批农民。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由于没有解决好农村集体中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申请)使用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原因,使大量的已迁移农民工成为“两栖人”,或“游动在城市里的非市民”。一些地方进行户籍改革试点,虽然在户口形式上都统一为“居民户口”,但一落实到具体政策和福利保障时,仍有很深的身份烙印和界限,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我们认为,要立足现实的背景条件,承认两种户籍及依附在其中的社会保障利益的差距,笼统地要求农民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既做不到,也不利于农民退出农业、农村,加快向城镇集聚。启动户籍制度及其配套改革,促进农民市民化,必须有一个可供转换的路径选择,就是要以加快赋予农民公平的国民待遇、完整的财产权和平等的发展机会为核心,构建农民进城入镇转移平台,逐步建立以城镇居住和稳定就业为基本要求,以宅基地有偿退出为准入前提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化待遇的机制,促进农业户口人员“农转非”,推动两种户籍逐步接轨融合。农民向市民身份转换,关键是要界定好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抓紧制定“进入”和“退出”转换实施办法。当前,我市加快农民向城镇化转移已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和氛围,有关政策措施促成农民融入城镇的导向很明确,我市近年来推进的农村住房和宅基地供应制度改革,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农民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促进农民住房制度逐步与城市接轨,为农民市民化转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鼓励已迁入城镇的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对转让剩余期限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视同失地农民进行一定的社保补助;在城郊村、城中村、园中村等稳步推进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从制度上对集体成员资产份额或股份占有进行固化设定,明确了集体成员拥有集体资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权;同时对退出
土地经营的农民在就业培训和岗位推介上,实行适度的倾斜政策。这些配套措施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政策、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尽可能地兼顾了农民的既得利益,畅通了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转换的渠道,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完善。我市慈溪市在中心城区90平方公里和龙山镇试点范围内开展“农转非”试点工作,已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为实现城乡户籍接轨融合,促进农业户口人员向市民身份转换,进而使转化农民拥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享受同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待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保障更多农民。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任务。要按照“种类齐全、覆盖全面、水平提高、制度接轨”的要求,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共享,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当前,应把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上议事日程,并同设立耕地保护基金相挂钩。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近年来在推进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取得的进展,但同时,各类社会保障各自成线,兼容性不足,衔接的通道不畅,覆盖人群的比例有待提高。因此,首先要以健全城乡低保体系为起点,以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突破口,不断扩大覆盖面。其次,为使城乡居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保障资源,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应及早考虑拟对目前多样化的地方性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整合,即对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土保)、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城保)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等三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整合并轨,取消原先按人员身份和参保类别的门槛限制,允许城乡居民自愿选择参保档次,从制度上实现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城乡居民在一个政策平台上缴费参保,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再次,要创新耕地保护新机制,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基金,这是解决耕地保护和弱化土地对农民保障功能依赖的解决之道。农村现行分散经营的土地制度格局与现行的社保制度完善密切相关,互为制衡,为什么农村土地分散经营格局得不到根本改变,就是因为土地在很大程度上仍承担着农民的保障功能,如果不能从社保制度上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大多数农民就不愿意放弃或流转承包的土地。建议要按“划定永久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设立以耕地保护基金为主要内容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式管理机制,耕地保护基金由各级政府统筹设立,基金主要从土地出让收入中筹集,集中用于对保护耕地的村集体和农户的专项补助,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责任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基金积累机制,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农户中途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因年老退出农业生产经营的,实行养老保险补贴,从财力储备上保证转出农户享有相当失地农民的保障待遇。在这方面,全国改革试验区成都等已先行一步,他们已对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经济补偿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分别按每亩年300元、400元标准给予扶持,既有效保护了耕地资源,也兼顾了农民的长远保障问题,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六)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保障机制,促进统筹制度化运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新型工农、城乡形态的形成,关键是要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只有制度化运行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才能使认准的目标持续转化为现实举措和蓝图实现。要从四个方面下功夫。1、健全“三农”投入机制。按照公平、合理、倾斜的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化建设,明确“三农”的范围和口径,在解决“三农”历史欠帐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健全的政策体系,真正做到依法支农惠农强农,确保“三农”投入较快增长。加强对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的支持,把村级组织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内容逐步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加大对村级运行经费的保障力度。2、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行政管理体制。打破以二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城乡分治格局,必须在行政管理设置上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规范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出发,理顺工作体制和工作体系,按照城乡一体配套、统一管理服务的要求,归并整合部门职能,促进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部门行政职能城乡全覆盖和同一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整合,解决目前各级职能交叉多、力量难整合、工作不协调、改革脱节滞后、基层无所适从等问题,促进政策集成,资金集合,力量集中,逐步解决政府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管理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3、增强农民在城乡均衡发展中的决策参与度。城市偏向决策机制形成的背后是农民权利的弱化,是农民阶层利益的缺失,只有增强农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投票参政权,使农民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制定中拥有更多的知情权、话语权、参政权和决定权,才能形成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为改变人大代表资格
上四个农村居民才能抵上一个城市居民的不正常现象,矫正农民公民权利的缺失提供了历史机遇,要引导支持农民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利益组织,在政治层面上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地在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均衡决策和利益搏弈中实现制度制衡,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4、适时推进政策的规范化、法制化。从城乡分治到城乡一体,政策的导向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法规已明显滞后,一些部门工作职能还没有从原有的条条框框中走出来,一些政策措施多从各自部门的角度制定,没有从更大的范围内整合接轨转型。因此,为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政策的实际效应,必须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形势进展和政策的推进成熟度,把政策的整合、规范进而上升到法制化轨道提到应有的高度
近年来,我县着眼于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坚持城乡党建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在抓组织共建、互帮互动、关怀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初步形成了“组织联网、联姻共建、人才互动、管理联动、资源共享”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一、主要做法1、组织联网,探索城乡党组织共建工作体系。一是抓延伸,积极建立农村产业党组织。为了适应农村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转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方式,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制定出台了《关于组建产业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在原有“支部+协会”党建工作模式基础上,在农村专业协会、经济组织和产业示范基地中积极建立党小组84个。各党小组采取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典型示范、强化服务、规范生产等措施,引导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并通过注册“凤椒大红袍”、“凤唐苹果”等优势农产品,实施品牌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抓拓展,积极建立非公经济党组织。立足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先后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17个,规模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对不具备条件的,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选派28名党员作为非公企业政治指导员,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创建“五个好”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组建中介组织党组织1个。三是抓整建,开展组织联建活动。围绕提升村级党组织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先后选派216名县乡机关干部分四批进驻34个“问题村”,帮助各村解决发展经济、创建文明生态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这些村级党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2、联姻共建,探索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体系。一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在领导干部包乡镇、包村的基础上,结合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确定100个县级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组织与100个村党组织“一对一”结对,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协助村党组织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实现了城乡、村企基层党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结对帮扶959名农村困难党员和1033名困难群众,落实帮扶资金140.9万元。二是组织实施共建项目。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出发,用梯次推进、非均衡发展的思路,整合领导和工作力量,整合27个项目资金,组织实施党建综合示范对、重点村、示范点党建示范点创建项目。全县创建8个县级党建综合示范村、12个县级党建综合重点村、33个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以创建促规范,以示范带全面,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促进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三是开展“三双”“五延伸”活动。将农村“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非公企业、学校延伸,向非党领导干部、村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村小学、村办企业中的党员延伸。今年全县共作出承诺12399条,已兑现销号10539条,履诺率达到85%。通过推广这一活动载体,丰富了农村“三双”活动内容,提升了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3、人才互动,探索城乡互动的人才工作体系。一是机关干部驻村。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选派42名县乡科级后备干部和58名乡镇干部进驻100个村,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协助每户制定一个家庭
增收计划,组织协调一个劳力外出务工,培植一个增收产业,提供一条农民致富信息或开展一次技术服务。通过这一活动,即加强了农村干部队伍力量,又是城乡人才优势得到互补。活动期间,100名驻村干部为各村争取办实事项目392件,其中已完工316件,在建76件。二是县乡人才双向流动。分三批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县、乡党员干部23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受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锻炼干部双赢的目的。近2年,有2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拔到乡镇干部队伍中,有38名乡镇干部进入县级单位,有16名县级部门干部进入乡镇机关,有10余名农村产业户能人投资参与县上重点项目建设,创办龙头企业,使城乡之间的人才资源双向流动、双向进入。三是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分两批选拔22名优秀大学生,担任农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其中1名被公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理念、知识、技能方面的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4、管理联动,探索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大力推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制度。对外出流动党员,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子的方式,选配“编外指导员”,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联络指导。全县选配的127名“编外指导员”坚持每月以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与外出党员联系,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涉农惠农政策编印成学习要点,通过发送信件的方式,积极向流动党员进行宣讲和辅导,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外出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监督,使流动党员“隔山隔水不隔音、离乡离土不离党”。建立健全城乡互通的部门、乡镇党委两级党员信息库,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服务。二是推广实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在每位党员入党纪念日,由上级党组织派人与所在党支部负责人为党员送去印有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和义务,写有政治生日寄语的“政治生日”贺卡。对流动党员采取邮寄“政治生日”贺卡或发送短信的方式,为党员过一次生动的“政治生日”。根据党员的实际情况,确定谈心交心时间、地点和谈心交心对象,并在前一个月由党支部通知党员本人。今年七一前夕,县委为178名老党员集体过了“政治生日”。三是建立“党员中心户”制度。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村党支部设置党员中心户、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密切了党群关系,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全县有党员中心户436户,联系党员2130人,联系群众7310户。
5、资源共享,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城乡一体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库,以县委党校为主体,以基层党校及村级活动场所为依托,以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学历技术教育为手段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训城乡党员,切实提高他们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促发展的“内力”。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各层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活动120余次,发放培训资料1800余份,培训城乡党员2000余名。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建成乡、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91个,在建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25个,实现了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资源优势,打破城乡党员教育培训分割体系,采取菜单式培训的方式,设置了政治理论、岗位技能、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工作方法和学历教育“六位一体”的培训内容,因地制宜,按需施教,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同时,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先后分两批30名“五个好”村党组织书记、“郭孝义式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赴苏州、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并在县委党校分两次对村“两委会”换届后新任161名村级主要干部进行了普训。三是健全培训工作机制。根据《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精神,把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了《凤县2009-2011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完善党员理论学习、岗位实践和日常管理等方面相关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格局。
二、存在问题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主动性不强。相当一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普遍存在“要我搞”的思想障碍,有的党组织书记认为统筹城乡党建的经济基础还不够扎实,只注重抓经济发展,抓党建意识不够强,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些党组织思想解放不够,缺乏改革创新精神,主动参与统筹的积极性、自觉性不高,对问题多、困难大、条件差的领域如何推进统筹
党建工作感到难以入手,缺少点子和办法,统筹成效不够明显。2、党组织设置仍较单一,不能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由于受城乡二元模式的长期影响,部分基层党
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导致城乡党建融合度不高、协调性不强、资源整合力不够,制约了城乡统筹共建的深入开展,制约了城乡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造成城乡党组织互相分离、互不了解,在机关党组织帮扶农村党组织时,拿不出对基层实际困难的解决方法;而基层党组织对机关党组织的帮扶期望太大,希望对方能够解决所有困难,也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3、城乡人才资源分割,双向流向不够平衡。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优越待遇,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农村却面临各类人才的严重流失。年轻党员和有文化、有头脑、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量外出务工,流入城市,造成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干部能力素质不强,实用人才短缺。目前,人才选拨培养还没有突破城乡、地域、行业、身份的局限,城乡干部“上挂下派”的交流力度不够,农村干部待遇低、岗位缺乏吸引,人才从城市流向农村难度较大、流入量小,影响城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城乡人才的分布不均仍是制约城乡基层党建统筹发展的“瓶颈”。
4、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流动党员管理难题仍未破解。受地域限制,党员流动性日益增强,管理难度加大,外出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难开展,基层党组织对其教育管理相对困难。虽然外出流动党员持证率达到100%,但党员不积极到流入地报到或流入地对他们的管理不够规范,增加了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接受组织管理的难度。
三、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党建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城乡互动的工作机制,明确党建工作责任主体,健全责任网络。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完善“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指导、乡镇党委具体协调、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制度,把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作为述职的重要内容,强化基层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全面推行基层党建定期分析、定期检查通报等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着眼于大党建范畴,充分整合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群团等部门力量,增强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的合力,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纵向贯通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组织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组织协调、服务管理的作用,定期召开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和党建例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情况,研讨思路。县级部门党组(党委)立足自身职能,整合社会资源,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主动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支持。群团组织利用自身组织优势,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与工建、团建和妇建联动。三是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健全完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适当增加权重,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互促互动、齐抓共管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2、创新组织设置模式,构建适应统筹城乡党建的组织网络。积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在党组织设置上,要突破城乡界线和行政区域,建立更加灵活、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一是横向整合。采取强强联合、强弱联姻,以点带面、点面互动的方式,实行“村村联建”、“支部+协会(合作社)联建”模式,使村级组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对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调控。全面落实《关于组建产业党组织的实施意见》,加大组建产业党组织力度,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导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增强党组织活力和凝聚力。二是纵向联合。综合考虑城镇机关、企业、社区与农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方面因素,深化互帮互助活动,积极推动机关、社区、企事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动共建,实现上下互动、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动静组合。加大流动党员党组织网络建设,不断扩大流动党员管理服务覆盖面,及时在外出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组建流动党员党支部和流动党员活动室,切实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党”。3、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干部人才良性互动。以打破干部人才城乡二元分割、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为重点,完善干部人才培养、流动、使用、评价和激励办法,打造城乡统筹的干部人才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干部人才培养机制。着眼于培养和造就一支能担当统筹城乡发展重任的干
部人才队伍,创新教育培养制度,把富有朝气、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农村任职,提高农村管理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大学生“村官”选拔力度,充实农村干部人才后备力量。探索建立乡镇干部进县级机关、农村干部进社区或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二是建立完善干部人才流动机制。创新活动载体,促进干部人才交流,使城乡干部人才良性互动。推行“见习村官”制度,把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年轻干部下派到农村任职,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队伍建设,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推行“先进村与后进村”干部互帮互学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制定激励政策措施,引导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村创事业、农村实用人才创家业,推进优秀人才流向基层。加大从村干部中招考乡镇公务员力度,注重从基层选拔县乡机关干部。三是建立健全干部人才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待遇激励保障机制基础上,建立健全待遇增长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出台人才在农村的创业扶持政策,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4、创新工作制度,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城乡对接、双边互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频繁特点,加强城乡党组织之间的工作联系和支持配合,创新管理手段,以接力、委托、跟踪、协助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流动人员入党办法,推进流动人员的党员发展工作,推进流动党员的共同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适应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要求,认真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凤县2009-2011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面实施四项“重点工程”,不断缩小城乡党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上的差距,特别是要选派一批农村、社区后备干部和年轻党员交流跟班学习。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载体平台,针对城乡党员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轮训。引导各乡镇党委或城乡各基层党组织之间联合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通过联合互动促进城乡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信息交换和互帮互助,实现城乡党员的互学共进。
5、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方式,建立城乡联动的党员服务体系。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方式,深化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或设立党务政策咨询服务站点,推行党务公开制度,使广大党员能够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具体措施。推行走访联系制度,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开展“问计与民、问需与民”活动或记“民情日记”,多渠道地了解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立足城乡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围绕党内事务及征地拆迁、重大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热点工作,宣传政策法规,提供信息服务,努力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党员服务网络,实现党员活动区域化、服务社会化
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创新与思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对统筹城乡格局,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切实落实好这一新要求,颍西街道党工委把在全处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起这个机制,作了初步的思考。一、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互助工作体系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广泛参与,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所以,要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在具体操作中,要通过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区委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基层党组织具体抓工作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各级党组织做好这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区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区互帮互助工作进行总的筹划、组织和协调外,党委各部门也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将部门的工作与互帮互助工作统筹考虑、一并研究、齐推并进;各级党组织自觉地做到将互帮互助工作与本单位的工作统筹考虑、统筹部署,在全区形成城乡一起动、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起党组织间相对稳定的结对互助工作体系。通过区委组织部统一协调和各
基层党委具体负责的方式,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居、社区)党组织建立互助结对关系;按照富帮穷、强帮弱、先进帮后进的原则,组织村(居、社区)党组织间建立互助结对关系,从而把互帮互助工作引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居、社区)等各个领域,构建起纵向互动、横向互通的互助工作体系。第三要建立起保障工作落实的制度体系。通过构建长效管用的工作机制,为互帮互助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持久动力。一是建立处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按照1-2名处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乡镇的要求,为全区处级领导干部确定了联系点,负责对联系点互帮互助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协调。二是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抽调若干名科级干部作为互帮互助工作责任人和工作队长,抽调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和若干名科级后备干部作为驻村(居、社区)工作组长,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积极做好组织领导、沟通协调和责任落实。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区委考核办针对互帮互助工作制定专门的考核办法,进行重点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先进党委及实绩突出单位评定和干部晋升、交流、降免的重要依据。二、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就是要通过统筹并整合城乡人力、经济、社会和党建资源,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使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真正成为服务、保障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构建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紧紧围绕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谋划、来部署,针对目前城市党组织相对农村党组织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侧重于城市党组织帮扶农村党组织。一是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搞互助,充分发挥城市党组织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存在的相对优势,通过抓基地、建协会、找龙头、引资金、上项目,培育和发展致富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农业致富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打造,对市场前景好、收益高的产业,要通过筹建互帮互助基金,进行重点扶持、集中打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二是围绕加强组织建设搞互助,城市党组织通过帮助村(居、社区)党组织健全各项制度、搞好党员培训、建好活动场所等措施,建强村(居、社区)两委班子,建优农民党员队伍,提高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切实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三是围绕强化服务搞互助,通过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互帮互助工作;选派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到乡镇、村两级挂职促进工作开展;挑选部分优秀村(居、社区)党员干部到区、乡镇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学习,提高其引领发展的能力水平;组织党员干部与农民党员和贫困农户开展结对帮扶;深入开展“三支一扶”、“三下乡”、“技术信息进农户”、“惠农政策进万家”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和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推动互帮互助工作的落实。三、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不断探索有效的工作形式和载体有效的工作形式和载体是焕发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推动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索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中,要在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上动脑筋、做文章,积极探索、设置和尝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载体。一是组织联建。要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采取“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村企联建”、“村村联建”等形式,构建和设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提高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颍西探索的将基层组织建在产业上,建在协会里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二是党员互动。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城乡党员干部双向挂职学习锻炼制度,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城乡党员经济能人互动交流活动,引导城市党员经济能人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主题实践活动,使每名党员都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促进发展、示范发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中发挥作用,并在互帮互助的实践中锤炼党性。三是活动互联。通过村级党组织与机关单位党组织联办“连心党校”、开办农家课堂、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组织城市机关单位党员到农村党组织共同开展组织活动,组织城市机关单位党员与农民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畅通机关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机关党员与农民党员的沟通渠道,在活动开展中增进思想理念、发展意识等方面的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受教育。
具有借鉴意义的好做法:一、“三个共建”开展以“城乡共建”、“村企共建”、“强弱共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共建”活动,探索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共建共赢。
坚持双向选择,灵活共建形式。开展“城乡共建”活动,组织区直部门党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加大资金、信息、技术扶持力度,并把共建村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机关党员开展活动。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筛选经济效益好、地企关系密切的规模企业党组织经济薄弱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利用共建村劳动力、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配套加工、运输等服务;利用企业经营管理优势,组织共建村党员干部到企业挂职学习;在具备条件的村企共建单位建立联合党组织。开展“强弱共建”活动,组织社区、经济强村党支部薄弱后进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引导社区和经济强村将产业、项目、教育、卫生等优势资源向后进村延伸,促进村级薄弱后进村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推动措施,确保共建实效。一是组织推动。区委和基层党委分别成立共建活动领导小组,推进共建活动开展。二是责任驱动。各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共建双方协商确定共建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进行“双向”承诺,细化分解到相关责任人。三是督查促动。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抽查、半年一通报制度,建立共建活动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四是考核带动。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共建单位党组织和负责人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负责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抓好拓展延伸,扩大共建成果。一是在活动领域上延伸。将“三个共建”活动纳入农村党建“三级联创”内容,引导共建双方向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延伸,拓宽共建领域。二是在参与范围上延伸。探索建立党员互帮互助机制,区直部门和企业党员与薄弱村支部班子成员结对子,增强科技致富本领;组织党员致富标兵、技术能手与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加快共同致富奔康步伐。三是在考核方式上延伸。增加群众满意度测评项目,对群众满意率较低的单位,评先树优中一票否决,并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向主管党委解释说明,明确整改措施。将共建活动考核结果纳入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考核,作为评选推荐“五个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区直部门和先进企业党组织的重要内容。二、“城乡支部手挽手”指导思想:以“三级联创”、等活动为有效载体,在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活力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机关和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实现机关和农村党组织双方各项工作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共同促进的预期目的。
工作目标:实现“六个一”目标。即:机关党支部指导农村党组织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帮助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有效的党建工作机制;帮助理清一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帮助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小康村建设规划;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入党或一批党员能人;年度内实现全村人均增收500元的目标。
工作方法:采取下乡“结对子”、进村“找对象”,上门“认亲戚”的方式,将区直机关党组织与经济落后、党建乏力的党组织结队开展“手挽手”试点工作。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后,以点带面,将“手挽手”活动在全区铺开。
三、“五类模式”在共建对象选择上形成“五类模式”。分别与中央单位党组织、外省市党组织、本市其他区县党组织、本区其他系统党组织、本地区其他各类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定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在共建方式上建立“四项机制”。
⑴联席会制度。结对双方每年召开不少于两次的联席会,研究共建阶段性工作和活动方式。
⑵干部挂职锻炼制度。互为干部培训基地,接受并安排结对单位干部异地挂职锻炼。
⑶交流反馈制度。在落实政策、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等问题上,充分听取结对双方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定期互相通报。通过日常文件材料互寄,实现信息互通。
⑷活动记录制度。设立活动记录簿,详细记录结对共建会议、活动情况。
在共建内容上体现“六共”。通过“共同学习、共过活动日、共享资源、共帮贫弱、共办实事、共谋发展”,实现增进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双联双建双促”“双联双建双促”:区直部门党组织联系村党组织、区乡机关干部联系贫困户,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力争全员参与,努力扩大党组织参与的覆盖面。按照精选优势力量、力争全员参与的原则,从全区选择具有帮扶能力的区直部门党组织,采取“一联一”结对共建的方式,联系贫困村党组织,并从中选择强势区直部门党组织联系典型村党组织,联系关系保持3年不变。引导区乡机关干部全员参与,确定机关干部联系帮扶党员贫困户。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组织那些有能力的党员和村干部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从而有效扩大帮扶主体的数量和被帮扶对象的覆盖面。探索实施“六帮四送”形式,切实增强帮联工作的针对性。各帮扶主体主动深入到帮扶对象中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帮助加强组织建设、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培育主导产业、帮助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发展集体经济、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形式,努力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影响力和凝聚力。广大机关干部在调研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有效的帮扶形式,送政策,增强贫困党员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和信心;送信息,及时把各种致富信息传递到帮扶对象手中;送技能,不断曾前帮扶对象的致富本领和就业技能;送关爱,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灵活的帮扶措施,切实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务求帮联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作为本单位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好本单位的帮扶活动;乡镇党委负责好上下对接沟通的责任;相关村党组织主动与帮扶主体汇报联系,负责帮扶措施的落实,从而形成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区委组织部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实地检查、入户调查、专项督查、电话核查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并把“双联双建双促”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机关党建和农村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班子和干部的实绩考核中。建立通报奖惩制度。区委组织部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年终检查考核情况,对帮联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帮联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和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多种工作制度,切实把帮联工作落到实处,并通过帮联工作的落实,实现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锻炼机关干部、提高机关工作水平的多赢效果。五、“八个一”通过“八个一”活动,创新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组织动员区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与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结成对子,着力解决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问题。认真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工作。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经常深入结对村和结对户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帮民困。机关党组织每年深入结对村认真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每半年到结对村了解一次党组织建设情况和社情民意,每年帮助结对村党组织协调解决1至2个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找到一条经济发展路子。机关党组织帮助结对村党组织完善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尽力在信息、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积极帮助,协助创办一个有明显带动作用、有一
篇十一: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P> 目录1.党建工作共建活动方案2.X(单位)与X(单位)结对共建活动流程3.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4.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主持词5.结对共建活动领导讲话稿
党建工作共建活动方案
为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党建促进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公司计划与XXXX联合开展“党建共建、发挥合力、共赢未来”系列活动。为保障共建工作落到实处,积极有效实施各项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党建共建、发挥合力、共赢未来二、活动对象公司全体党员干部三、活动内容(一)赠送书籍留书香,交换智慧共进步1.举办共建结对签约仪式,双方互赠书籍。在中交汇通中心,开展XX党组织与XX公司党总支共建结对签约仪式,双方上级领导向结对党组织授结对锦旗,并互赠书籍。2.开展“图书漂流”爱心捐赠公益活动。与XXXX共同收集各自单位内部员工捐赠的爱心图书,并将这些图书送往贫
困山区的学校,进行图书漂流,将爱心传递给当地的人民群众。
(二)捐资助学递温暖,共建友爱促和谐1.共同向贫困村捐赠物资,对贫困村进行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帮扶等。2.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向贫困村的优秀大学生,领低保户的优秀学生,捐赠助学金。(三)党建共建促膝谈,发挥合力赢未来1.举办“党建共建发挥合力共赢未来”座谈会,共商发展对策。双方领导可根据共建架构、共建措施、共建模式进行发言和讨论。2.联合开展“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专题学习会。学习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报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四)参观内行党建家,共享共建齐发展1.参观党员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对党员教育场所、电教器材等资源进行合理共享,参加双方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会、党课和组织生活等。2.互相共享双方制作的党员学习材料;PPT课件、学习教育视频等可作为影像材料在双方公司电子屏幕播放,使得双方树立的先进典型得到相互宣传,共同学习。
3.搭建党建文化长廊,以凝心聚力为目标,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展示党组织建设,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将双方优秀党员事迹、活动新举措、工作新形式粘贴上墙,营造学模X典型,争做先进的良好环境。
三、活动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公司党总支和结对共建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切实把这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党总支要定期听取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根据各项活动内容,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职责、定节点。党总支书记和结对共建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是“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协调,为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深入结对共建农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共建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三)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工作考核。要将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纳入党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对领导不重视,人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部门要督促整改,通报批评,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扎实推进。
(四)加强典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结对共建活动,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营造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浓厚氛围。要大胆探索创新,注意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X带动作用。要注意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把结对共建共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X(单位)与X(单位)结对共建活动流程
活动时间:2018年XX月XX日(星期X)XX:00活动地点:XX参加人员:双方上级领导、XXXX和XXXX领导,党员代表共约50人一、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二、双方上级领导向结对党组织授结对锦旗并互赠书籍三、双方上级领导讲话四、集体党课(学习十九大修订后的新党章内容)五、集体留影合照
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构
建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格局,进一步
探索创新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经
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
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活动开展,改进组织生活、丰
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实效,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形成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拟开展“党建共建发挥合力
共赢未来”系列活动。
结对共建活动形式和内容:
1、组织建设互促。拓展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充分发挥
结对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
党建工作信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2、党员干部互动。根据需要,双方定期召开座谈会,上党
课,双方邀请党员参与对方单位党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党员
的先锋模X作用。共同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党内生活。
3、党建载体互用。甲、乙双方要利用本单位的党建资源,定期共同开展党建活动,相互交流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参观“内行党建家”,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4、结对帮扶互助。按照双方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甲、乙双方要根据实际,结合党员志愿服务等工作,每年为群众单位办1-2件实事、好事,开展1-2次专业知识培训。
重点围绕“十个一”(即一平台、一基地、一机制、一交流、一党课、一现场、一座谈、一促进、一破解、一服务)做出新成效。2018年共建活动重点围绕“四个一”开展共建:共同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共同上一次党课,进行一次联合组织生活会,共同进行一次党建共建促膝谈。
本协议有效时间暂定为一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如需延长或续签协议,双方另行择日商定。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党组织各一份。
结对基层党组织(盖章)
结对基层党组织(盖章)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年____月____日
结对共建活动签约仪式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党的十九大指出,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
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XX心圆。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以互建促自建为目的,巩固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隆重召开XX与XX的“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党建共建、发挥合力、共赢未来。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今天签约仪式的各位领导,他们是……
对以上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出席今天会议的还有…………
今天的活动共有5项议程。一、双方党组织负责人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书;二、双方上级领导向结对党组织授结对锦旗并互赠书籍;三、双方上级领导讲话;四、集体党课(学习十九大修订后的新党章内容);五、集体留影合照。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奏国际歌,请双方党组织负责人签署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
现在,进行会议第二项议程,请XX和XX授结对锦旗并互赠书籍。
接下来,进行进行会议第三项议程,请XX领导讲话;下面请XX领导讲话;……………………现在,进行进行会议第四项议程,集体党课(学习十九大修订后的新党章内容);最后,进行进行会议第五项议程,请参会人员移步会议室中央留影合照。今天我们在这里成功举行了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希望我们双方以这次结对共建为契机,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为双方公司经营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结对共建启动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结对共建活动领导讲话稿
为实现党组织优势互补,党建促进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党建工作新格局,今天,XX党总支与XX党支部隆重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这标志着共建活动的开始。
很高兴与诸位同志们共同参与和见证今天的结对共建签约仪式。
首先,我谨代表公司领导和党总支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今天,我们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对于我们双方履行职能和改革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XX心圆。开展结对共建实践活动,是我们双方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及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尝试,也是巩固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契机,更是面向未来、携手共进、协力共赢的有力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以党建共建作为加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与XX党支部共同创造新作为,开启新征程,踏上新征
程,一起开展党组织活动,共同推进党建工作,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XX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坚持围绕双方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协调各方力量。
我们相信,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在结对共建的征程中,XX与XX的全面合作将更加紧密、更加深入,双方党建互促互进的政治优势将更好地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双方生产经营发展、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共同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取得新成效,新进展,新胜利。
篇十二: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P> 第三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结业典礼方案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结对共建”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关于组织开展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学生党支部与学生团支部结对开展本次活动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标,以服务学生为基点,结合实际找难点,密切学生找结合点,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服务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二、共建目标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以党建带团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的活动;广泛搭建党员与团员之间沟通联系的平台,进一步密切和深化党群关系,切实提高育人质量。三、结对方法1、每年从团支部队伍中吸纳优秀团员,组织两次入党积极分子与预备党员培训,扩大党组织队伍。培训活动由学生党务工作协会培训部组织,党协各其他部门配合活动安排做好相关组织工作。。2、党支部与团支部每月共同组织一次团组织生活例会,例会由
页脚内容
第三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结业典礼方案
学生党务工作协会培训部、青年部与团委组织部一起组织。例会以理论学习与专题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其中,理论学习内容包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讨论专题为学生普遍关心的国内外形势和时政大事。
3、由学生党务工作协会培训部与团委组织部策划,每学期至少组织各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集中观看爱国教育片,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带动党员与团员们的思想教育。
4、由学生党务工作协会青年部与团委组织部组织,每学年至少组织各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如城市校园义务清扫、孤儿院送爱心、敬老院送欢笑、变废为宝等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团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5、沿用每班设一名党内联系人的做法,通过对各班级难点和热点问题长期深入的了解,经党支部讨论后研究制定结对计划并提出解决方案。在生活上,每个宿舍设一名学生党员负责蹲点,学生党员以“点对点”的方式式对蹲点寝室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生活上的关心带动思想上的教育。
四、活动要求1、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大力宣传开展党支部与团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激励党支部与团支部成员牢固树立宗旨观念与服务意识,积极参与“结对共建”活动。2、加强沟通协调。
页脚内容
第三实验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结业典礼方案
每个学生党支部联系一个学生团支部,形成学生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学生的工作机制。党团支部双方与相关活动组织者要建立共同联系的平台,共同研究活动开展的具体问题,确保共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3.收集资料,以备检查“结对共建”活动是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组织部策划的重要活动,在平时活动开展时,要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指导督促,并实事求是地及时收集掌握有关资料,以备迎接上级部门检查,把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形式主义。
页脚内容
推荐访问: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意义 党支部 共建 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