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范文推荐)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范文推荐)

2022-07-10 19: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范文推荐)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人民日报 史丹 李晓华 2021 年 10 月 15 日

 核心阅读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加快成熟和商业转化,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领域。我国数字经济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平台影响力、独角兽企业数量等方面居于世界前列,经济增长引擎作用持续增强。“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提高数字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上 世 纪 90 年 代 初 , 随 着 ICP/IP 协 议 、 万 维 网(World Wide Web)协议先后完成,互联网开启了快速商业化步伐,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互联网服务被开发出来并推向市场,涌现出一大批互联网企业。针对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数字经济”概念。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 3G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进入移动化阶段,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迅猛成长。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并进入商业化应用,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增强,并加快向国民经济各行业渗透,推动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字经济的规模和范围得到极大扩展,涵盖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数据为重要生产要素的丰富的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业态和产业。在自身内在发展规律和各国政策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和趋势。

 颠覆性创新频发。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以渐进性的增量创新为主,主导技术出现后会保持较长时间。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数字经济领域不断产生新的技术并进入工程化、商业化阶段,还有一些更前沿的技术正在孕育萌芽、蓄势待发。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催生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对原有产品、模式和业态形成冲击和替代,也带动一批新兴企业在新领域高速

  成长,对既有产业形成冲击并使产业竞争格局发生重构。

 产业赋能作用增强。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可以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广泛应用。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成熟,数字技术加速与国民经济各行业深度融合,产业赋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刻改变企业的要素组合、组织结构、生产方式、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客户关系、产品形态等,加快各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程。

 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加剧。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都不遗余力加强在数字科技创新、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的布局,谋求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一方面,数字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推动形成一个万物互联、数据资源成为重要价值来源的社会,对关键数字技术、设备、平台和数据的掌控直接关系到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产业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等国家安全各个方面。因此,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领域。

 数字经济治理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丰富和便利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个人隐私受到侵害、平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资本无序扩张、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够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都开始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推动数据安全立法,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强

  科技伦理建设,鼓励科技向善,提升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努力让社会更好、更充分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地位与优势 近年来,我国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创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消费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明显优势,成为推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我国建有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4G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总量的一半以上,贫困村通光纤和 4G 比例均超过 98%,上网费用持续降低,广大人民群众不但能用得上,而且能用得起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对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功能不断增强。

 数字经济规模大。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 5.4 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方面,我国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数字平台企业强。由于网络效应,在各细分市场处于主导地位的平台企业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企业形态。美国有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公司。我国也涌现出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在用户规模、资本市场价值等方面均居于世界前列。

 新企业纷纷诞生。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非常活

  跃,不断有基于新科技、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新企业诞生。在商业模式上,移动支付等一些领域出现了我国原创和领先的商业模式。在被市场所接受的细分领域,一些初创企业发展迅速,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投资,资本市场价值不断提高。

 数字技术进步快。我国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力快速增强,5G 核心专利数量居世界第一,5G 移动通信技术的商业化、规模化应用世界领先。依托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海量数据,我国互联网企业衍生发展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领域论文和专利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走在全球前列。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墨子号”实现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76 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62 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功问世。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区域间、产业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平台企业引领性、产业链价值链掌控力等有待进一步提升;关键数字技术基础较薄弱,精密传感器、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数据库、开源平台等核心技术对国外依赖严重。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着力提升我

  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补齐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实现数字经济更大发展。

 增强核心能力,打造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面对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必须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的“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决策部署。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需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以下几个扩展。一是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展。我国是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发展层次多样,产业数字化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消费领域,未来需要更多在生产领域发力,发挥数字科技赋能的巨大威力,提高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形成一批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支撑平台领域的世界级企业,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二是从模式优势向技术优势扩展。我国数字经济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具有优势,未来需要更多地在硬科技上发力,补齐核心数字技术短板,保障我国数字经济平稳发展和产业安全,同时培育前沿技术新优势,增强新兴产业发展话语权和主导权。三是从产品优势向标准优势扩展。我国数字经济优势更多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上,未来需要在技术标准和治理规则上发力,加快国内数字

  技术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数字治理规则等的制定完善,并将其向全球推广。四是从国内优势向国际优势扩展。当前我国数字科技企业主要面向国内用户,国外用户数量偏少,未来需要在全球化上发力,加快我国数字科技企业的技术、商业模式“走出去”步伐,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平台企业。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光纤网络、IPv6、5G 网络等连接基础设施升级和商用,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放商业化数字基础设施,为中小企业提供门槛低、易部署的“轻量应用”“微服务”。二是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强化对数字经济领域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研发支持,推动开源社区发展,鼓励企业增加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投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前布局前沿技术,以超大规模市场支撑前沿技术产业转化,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空间。三是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加快推进实体企业价值链、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改造,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通各部门、各环节的数据连接,推动实体企业业务流程、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四是促进数字消费提质。鼓励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智能网联化产品,不断创新互联网服务,提高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水平,满足消费升级需要,拉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五是

  扩大数字经济开放。促进世界各国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数字经济规则衔接,支持我国数字科技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扩大国内市场对世界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放。六是完善数字治理规则。推动数据权属、开放和流动,数字市场公平竞争,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参与数字领域的全球治理规则制定,深化数字经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数据、数字商品和服务跨境流动。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握牢发展主动权

 1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篇重要文章深刻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引。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时代机遇、握牢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时不我待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

 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下好主动把握未来、赢得长远的“先手棋”。

 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激发牵引力。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的数据资源,完备的工业体系,数字应用场景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的独特优势。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产业、企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数字技术基础、产业链价值链掌控力等有待提升。要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一方面,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洞察前沿方向,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前布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全力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增强我国经济活力。

 健全完善治理体系,促健康发展。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不断做强做优

 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协同监管制度规则,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促进全人类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握牢发展主动权 21 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自动化加速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大规模涌现,深刻影响着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产业生态格局和经济走向。

 1 月 16 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宗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篇重要文章深刻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科学指引。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时代机遇、握牢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时不我待抢抓机遇,下好先手棋。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要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大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下好主动把握未来、赢得长远的“先手棋”。

 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激发牵引力。

 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的数据资源,完备的工业体系,数字应用场景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的独特优势。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产业、企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数字技术基础、产业链价值链掌控力等有待提升。要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一方面,继续推动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洞察前沿方向,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前布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牢牢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充分激发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化学反应”,全力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增强我国经济活力。

 健全完善治理体系,促健康发展。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要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协同监管制度规则,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健全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保护平台经济参与者合法权益。持续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促进全人类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

 

 金融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2 年以来,尽管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仍然显示出了良好韧性和巨大潜能。特别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仅在抗击疫情中体现了独特价值,也为稳定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长周期视角看,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根本变革,也正在重构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从金融如何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数字经济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种经济形态。20 世纪 80 年代,形成了以单机应用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90 年代,开启了以互联网应用为特征的网络化时代,当前正在进入以数据挖掘和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未来学开始兴起,先后有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等著作问世。虽然欧美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关注和研究较早,但近年来我国已经

 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

 我国数字经济新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0 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24.4 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 74.7%。从国内看,我国数字经济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局部探索到顶层规划的演进变迁。近段时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开始加速推动实施。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三方面新趋势: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 39.2 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 9.6%,位居世界第一。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 31.7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为 31.2%,第一、二、三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 8.9%、21%、40.7%,分别比 2016 年上升 2.7、4.2 和 11.1 个百分点。2021 年,我国拥有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占比已超过 38%,位列全球首位,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近40 万件,占全球比重接近四分之三。据预测,2025 年我

 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 60 万亿元,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第二,数据要素资源创造“新动能”。数据已逐步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并列的核心生产要素。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我国拥有数据量的全球占比将由 2018 年的 23.4%提升到 2025 年的 27.8%,远高于美国的 17.5%。2022 年,我国已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實现东部地区算力需求和西部地区算力资源的有效对接,持续挖掘数据要素资源潜力。

 第三,数字经济全球合作呈现“新格局”。近年来,各国不断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合作中的重要议题。我国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 e g i o n a l C omp r e h e n s i v eEconomic Partnership ,简称 RCEP)等数字贸易相关协定,主动适应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并为数字贸易规则完善发出“中国声音”。

 积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等多双边数字经贸合作协定,助力全球数字经济合作加速发展。全球数字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由 2008 年的 46.2%上升至 2020 年的 61.1%。

 但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仍存在产业数字化程度不足及数字核心技术研发有待突破等问题。2020 年制造业数字化渗透率仅为 19.5%,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33%的平均水平,与制造强国——德国(45.3%)差距更大。

 发展数字经济对金融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第一,数字经济要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具有规模大、发展快、联动效应强等特点,要求金融要把握这一内在规律,将更多资源配置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产业中,包括面向企业(ToB)、面向个人(ToC)、面向政府机构(ToG)等。一是要推动产业数字化落地深耕。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推动资金和服务前移,促进产业链、资金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二是要适应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我国居民消费生活场景已经高度数字化,金融要把握居民消费行为的新变化,满足客户随时、随地、随需的金融需求。三是要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数字

 政府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需要为数字交通、数字政务等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第二,数字经济要求金融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是系统的、深远的。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伴相生、相辅相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金融发展生态深刻变化,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网上银行渗透率为 86%,较 2016 年上升了 11 个百分点,个人手机渗透率更是由 2016 年的 42%增长至 2020年的 71%,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利用数字化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主流。

 近年来,商业银行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科技金融加快发展。2021 年 14 家银行共投入科技资金1554.17 亿元,同比增长 12.6%;6 家国有大行投入1074.93 亿元,同比增长 10.8%。其中,中国银行投入 186亿元,同比增速为 11.4%。中国银行已将金融科技作为“十四五”期间转型发展的重点,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数字经济为增强金融服务包容性创造了条件。凭借覆盖面广、成本低、信息收集效率高等优势,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风控、智能营销等方式,有效缓解了传统金融发展的痛点问题,为扩大金融覆盖面、促进金融包容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近三年来连续实现了 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我国在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量、电子支付等领域位居世界前列。截至 2020 年末,全国人均拥有 8.83 个银行账户,农村地区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为 82.7%。

 第四,数字经济要求构建更加安全的金融体系。数字经济在为金融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滋生了新風险,带来了新挑战。一是数字技术滥用。部分平台借数字创新之名,行违法犯罪之实,引发诸多乱象。例如此前的虚拟货币交易、网络借贷等。二是数据安全问题。部分机构对数据信息保护不到位,信息过度采集、信息泄露等现象时有发生。数据显示,2021 年遭受信息诈骗人群占比较 2020 年增加 6 个百分点,其中 0 0 后、6 0 岁及以上人群受损比例较高。三是数据跨境流动问题。金融数据高度敏感,又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尤其支付领域的数字化将改变国际货币秩序,给各国域外管辖权及监管规则

 等带来挑战。

 新经济需要新思维

 新经济需要新思维。金融业应主动作为,助力巩固和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全球领先地位。本文具体提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数字经济的本质是“开放、共享”,银行数字化转型要把握这一特征,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银行。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转型新思维。数字化转型绝不是简单地将线下业务线上化,而是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驱动下,通过强化数据分析,实现业务赋能和流程再造。二是重新定义银行服务边界,推进开放银行建设。银行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将金融服务嵌入教育、医疗、商业、政务等各类场景,实现跨界服务,共享共赢。三是提升客户体验,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把握客户需求个性化、特色化和定制化的新特点,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时效和智能化水平。

 第二,强化科技引领,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为简化交易环节、降低服务成本、开辟触

 达客户途径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商业银行应以数字普惠金融为突破口,加快打造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完善智能风控系统,构建包括贷前、贷中、贷后等在内的线上一体化风控体系,实现自动获客、批量处理。紧密贴合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的生意圈、生活圈,提高业务直达性。

 第三,加强风险防范,打造更加安全的数字金融体系。进一步厘清数字平台在市场准入、竞争秩序维护、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权责。积极推动数据本地化存储、安全传输、隐私保护等监管规则的国际对接,为数字经济发展上好“安全阀”。

 数字经济浪潮正在重构经济金融发展的底层逻辑,也为我们从事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未来,中国银行将与大家一道为我国建设数字经济强国做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结合电子信息工程,谈谈自身如何开拓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不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做

 

 数字经济: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数字化发展正成为激活区域经济的新动能,并将重构产业价值链条。对县域而言,县城总体经济实力相对偏弱、数字化水平偏低,综合考量县情实际、发展基础和财力可能,可按“众筹、联建、共享、多赢”原则,以普惠方式拿到数字化“入场券”,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抢先机,数字转型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数字化发展,必须紧扣国家新近部署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乡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战略任务来展开。实体经济是根基,数字经济是引擎。从这个意义上,县域发展数字经济,可从加快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入手,将其作为构建全域数字化生态的“牛鼻子”来抓。可制定“企业优先转、政府跟着转、社会民生同步转”的全域数字化转型策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相互交融、互为支撑。近年来,中小微企业普遍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非对称打击,“转则可能生,不转则一定淘汰”,需要大力发展轻量化、低成本、广覆盖的“上云用数赋智”解决方案,助力中小微企业“困境突围”。同时,数字化转型初期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更好发挥作用,主动构建与新经济、新业态相适应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的目标。此外,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围绕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的数字化转型体

 系也有条件逐步构建起来,进而系统性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引领创造高品质生活。

  抓基建,编织网络链。积极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当前,以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基础。以工业互联网为先手棋和主抓手,快速完善数字经济的网络底座。特别是县域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聚焦其“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点、痛点和关注点,提供以“全域性、普惠型”为特点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域“拼多多”。可建立“政府补一点、服务商优惠一点、企业出一点”的“降费上云”联合激励机制,推动中小微企业上网上云。伴随“上云”企业数量增长,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的边际成本逐渐减少,进而可让更多企业入网,拿到数字化“入场券”;随着这样的正向反馈逐步形成,则可顺势拓宽产业覆盖和地域覆盖,带动产业链、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同步推进物联网和 5G 网络覆盖、数据中心全网共享,形成泛在互联、数据驱动、协同融合的新基建体系。

  挖场景,政企协同出智慧。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只靠政府单打独斗将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不少数字化领域的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已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技术,但其解决方案往往缺少大规模应用场景的打磨,“英雄无用武之地”。要坚持政企两端总动员,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协同配合,政府要为企业尤其是正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创型企业搭建“入场唱戏”的广阔舞台,同时也要主动当好企业的“产品经理”。首先可按照“小切口、微服务、大集成、全运用”的思路,把大场景细分做小,以场景引企

 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建生态。例如,政府可从“政用、商用、民用”三个维度,将新型智慧城市这个最大的应用场景分类分细,靶向开展场景招商、挂榜招商,招引有实力企业和投资项目集群式落地,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在典型场景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也可把小场景提升做大,既复制推广了数智化解决方案,又能在短时期内快速做大企业能级;其中,部分高成长性企业的产品还有条件从企业级提升到行业级或区域级,快速形成新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生态。

  强主体,精准服务优环境。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没有“休止符”,也没有“毕业证”。地方党委政府要始终保持“赶考”心态,既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又主动当好“服务员”“店小二”,积极融合“线上”“线下”两个空间,大力营造与引育企业相匹配的数智化营商环境,为持续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以“政府即服务”(Government as a service,即 Gaas)为核心理念,在线上打造区域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综合体,推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将企业、政府、第三方机构等各方数据汇聚“反应”,有效转化为“对路子”“合口味”的中小微企业数智化服务功能,实现以政府端的“一”集中服务企业端的“多”。例如,金融服务方面,可在为中小微企业用户更精准画像基础上,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新产品,让企业愿贷、银行敢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首贷率,还可通过持续反复的贷款还款行为闭环,有效修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不良问题。又如,政策服务方面,可在深度识别企业特征的基础上,提供个性订制、批量分发、精准匹配的服务功能,推动各级各类利企政策直达企业,提升政策转化率和企业获得感;在此基础上,还可持续叠加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

 的用工、财务、法务等全量服务。线下可以同步开展“千人联千企”等专项行动,发动领导干部“一对一”认领企业,入厂入户当好政策服务员和产业推销员,“点对点”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

  广集成,强化治理促效能。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随着全域数字化场景应用的铺展叠加,必然也必须加速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治”水平,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在坚持审慎开放原则下,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协同合作,形成共用“数据池”。在此基础上,有序整合地理信息、空间规划、遥感气象、市政设施等基础数据,建立健全城市数据库,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加快绘制“城市镜像”,打造城市数字孪生体,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逐步建设并持续升级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同时,坚持需求导向、试点先行,以成本可控、功能好用、系统安全为标准,分区域、分场景、分步骤有序推进“新城建”。例如,可以依托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率先集成地下综合管廊、智能建造、交通路网、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又如,可将社会治理服务资源集成到网格、下沉到社区,打造全要素、全科式智慧网格,推进城市综合服务“一网统管”,敏捷响应城市治理诉求。当然,在全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关键要侧重实现数据自身安全可控。要重视和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构建可信体系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加强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在打通数据“融合路”的同时,挂稳数据“安全锁”。(贾晖)


推荐访问:数字 新局面 谈谈 经济发展 开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