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中国现代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专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深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为中国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探索,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为国家现代化奔走呐喊。1921 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在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1954 年 9 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重要任务。1964 年 12 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
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指明了实现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生动概括了中国现代化的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深化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发展步骤和阶段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境界。
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们党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
规划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骤。这成为我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路标。在“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时,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在 21 世纪第一个 10 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 10 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 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宏伟蓝图,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认识的深化。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体现了坚持远大目标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内涵。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完整勾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 15 年,而且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更加振奋人心的发展目标。
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
则、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集中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奇迹。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与创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全面回顾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1954 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现代化。1964 年 12 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并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两步走”战略设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1979 年 12 月,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7 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构想,并在党的十三大以党的文件形式予以明确。
在探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虽然经历过曲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从未动摇过、探索从未停止过。中国式现代化既不同于欧美现代化,也不同于苏联模式以及东亚模式,这种现代化不仅吸收了人类文明的精华,而且避免了已有现代化的缺陷与不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与经验借鉴。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可能,而且是人类文明谱系的新发展,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质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 14 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可以说,中国现代化进程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为解决人类问题,特别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确立,为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和精神生产,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發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使资源环境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合作的大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所能及地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航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终结了“一元现代性”的独断,丰富了文明的多样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
第一,发展道路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帮助中国 7.7 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成功,让渴望摆脱疫情、走出经济低谷、实现社会转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第二,思想理念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证明现代性是多元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有打破思维上的盲目崇拜,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能成功实现社会转型和现代化。
第三,价值方向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广大发展中国家期盼中国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期盼借鉴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的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专题一
中国共产党 95 年的奋斗历程 一、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1921 年——1923 年)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遵义会议(1935)
(1)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1945 年)
1.中共“七大”(1945,延安)
(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6 年――1949 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
内容:①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③确定了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方法。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
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选举国家主席,任命国务院总理。
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1)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最重要的成果)③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会议实际上形成了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三步走战略部署。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9.1992 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及启示(国共两党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大 革 命 时 期(1924-1927)北伐战争时期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土 地 革 命 时 期(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分裂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镇压人民 导致大革命失败,形成十年内战的局面 抗 日 战 争 时 期(1937-1945)
合作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取得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新 解 放 战 争 时 期(1945-1949)
分裂 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发动全面内战 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形成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为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三、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三农问题)
1、建国初期 1950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公有制,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8 年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由此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60 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坚决纠正“共产”风。
4、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农村,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2006 年实行免除农业税政策)
考试链接注意:①党和国家每次调整都遵循的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根本出发点(着眼点):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民着想,急人民所急,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3、 在新时期下实行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合理性的建议有:a、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
民收入;b、调整产业结构;c、实施“科技兴农”战略;d、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e、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结论(启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百年奋斗如何锻造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领导力量,是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主导力量,是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主体力量,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领导力量,是开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主导力量,是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主体力量,是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党百年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行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的历史、推 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形成党的伟大精神的历史。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根深枝壮果硕。党的伟大精神,在党的每个历史时期和重大斗争中,在各个地区、各条战线的顽强奋斗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生动展现在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动人事迹中。从伟大建党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党的伟大精神犹如一连串灿烂灯火,照亮了党的百年征途。我
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和强大动力。
在党的百年征程上,党的伟大精神与党的伟大成就相映成辉、相互促进,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 “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 的精神密码。党的伟大精神塑造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百年奋斗的一条红线。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党的伟大精神哺育全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崇高境界。中国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革命战胜穷凶极恶的敌人,靠的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社会主义建设让群众过上好日子,靠的就是焦裕禄那样的好干部和王进喜那样的好党员。党的伟大精神强化全党敢于斗争、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党的百年历程,条件越是艰难,越是迎难而上;形势越是严峻,越是一往无前;压力越是巨大,越是冲破阻碍;挑战越是尖锐,越是勇于拼搏。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要求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的答案,就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就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载体的党的伟大精神中。党的伟大精神,是党百年奋斗和继续新的奋斗的丰厚精神滋养,也是党百年伟大成就和创造新的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自我革命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而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的历史是发展的,党面临的环境是变化的,党员队伍是扩大的,因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与党的历史相随并行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更要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从中国历史来看,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勇于自我革命的党,才能始终勇立时代潮头。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除了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除了民族独立和富强、人民解放和幸福的目标,没有自己的特殊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动力和勇气。古田会议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延安整风整顿学风、党风、文风,清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都属于党的自我革命。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更加自觉主动,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坚持执纪从严、治吏从严、反腐从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
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掌握政权后党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要求全党做到 “ 两个务必 ” ,防止被 “ 不拿枪的敌人 ” 所打倒。今天,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在新征程上,“四大考验”并没有结束,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仍然要继续赶考;“四种危险”并没有消失,还会以新的特点呈现,仍然要防患于未然。新的风险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环境和自然界,也来自意识形态领域及其对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挑战。因此,必须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推进民族复兴百年伟业锤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推进民族复兴创造的伟大成就,是与党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增强相一致的。党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他人传授的,而是在实践中、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从战争学习战争,我们党和军队锻炼出一大批指挥革命战争、建设人民军队的杰出统帅和将领;从革命学习革命,我们党成长出一大批领导革命斗争的卓越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家;从建设学习建设,我们向世界证明,党带领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从改革学习改革,我们党在中国大地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开放,中华民族的面貌为之一新。今天,我们党已经成为拥有 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 14 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果没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党就不可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能创造出这样一番伟大事业。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 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表明,党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逐步提高和增强的,是在党进行一系列伟大社会革命中逐步丰富发展的,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伟大飞跃是党的强大能力的最好证明。
过去一百年,党和人民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还要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这个伟大胜利和荣光,存在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存在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真,存在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还有未知和未行领域,还会有未曾预料到的矛盾和问题,对于党领导全面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来说,还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更加适应和胜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很重要的是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要求我们从党的历史经验出发,继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得出新认识,把党的历史经验充分转化为更好开辟未来的宝贵财富。党在新征程上不懈奋斗的历练,在新征程上形成的新经验,将使党的历史经验彰显更为久远的生命力、更为深厚的创造力。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国开大学《形势与政策》专题二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 专题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对外国经济的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C.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正确答案:C 3 2.( )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A. 洪秀全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孙中山 正确答案:D 3 3.( )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前提。
A. 新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被推翻 C. 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D.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正确答案:C 3 4.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都主张( )。
A.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B. 向西方学习 C. 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D.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答案:B 3 5.鸦片战争后,中国要变落后、贫穷为先进、富强,要实现现代化,仅仅依靠学习西方行不通,仅仅搞一些改良也不行,关键是( )。
A. 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 B.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 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 D. 进行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正确答案:A 3
二、判断题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正确答案:
对
3 2.1895 年,舰船实力占据优势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正确答案:
对
3 3.经济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经济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正确答案:
错
3 4.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独立、富强,首先必须发展实业,建设国家,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
正确答案:
错
3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正确答案:
对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大逻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历史智慧,贯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才看得更加清楚,才更加具有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的伟力。弄清楚历史逻辑,就要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决议》贯通历史、现在、未来,从“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到“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从“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创造的伟大成就,完整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来走过的伟大历程,深入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充分体现了党的历史发展演进的大逻辑。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
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东升西降的趋势越发明显。我们要深刻认识、深刻领悟“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必然性,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增强全党团结统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理论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解决理论来源、揭示理论过程的逻辑。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由机械模仿到创造性发展,无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和实践相互动的辩证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站在历史的山巅回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一部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决议》重点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这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要弄清楚理论逻辑,就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全面贯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逻辑人类的历史是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唯有实践,才能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社会革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从客观实际的物质基础、社会矛盾、历史条件出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从“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到“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党开辟的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100 年的艰苦奋斗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根本路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每一段征程的结束,又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正是前后相续的奋斗连接成我们前行的历史道路。要处理好《决议》同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要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学习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历程》你有何感受?
“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习心得体会
按照公司党委安排,以“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开展了广泛的研讨,现把我的学习体会做一简要汇报。
2 月 20 日上午,**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正是我党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奋斗历程鼓舞我们的斗志、党的伟大成就明确我们的方向、党的光荣传统坚定我们的信念、党的优良作风凝聚我们的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我于今年 3 月份开始系统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领会党的精神,学习党的历史。
通过党史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这些理论不断推动、引领着我的实践工作。
通过党史学习,我认识到,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通过党史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自我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通过党史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系统掌握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学习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领会到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
结合实际,我认识到,工作中要坚持真抓实干,强化推进,要及时发现不足、堵塞漏洞,提高精准化、精细化管理,要细化工作安排,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坚持以上率下,加强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立足本职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