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2022-06-30 11: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供大家参考。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农村商贸流通渠道,推动农村商业提质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市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聚焦商务资源优势,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发挥商务领域资源优势,围绕城乡商贸统筹发展主线,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农产品市场流通、农村商贸提质、商业商务帮扶,坚持示范引领和开拓创新,着力实施“几大工程”,突出重点、凸显亮点、体现特色,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二、工作目标 做深做透农村电商,织密织细物流网络,培育培优商贸流通企业,提质提量农特产品出口,扶大扶强蚕桑丝绸产业,抓牢抓实商务系统帮扶,带动一产、促进二产,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到 2025 年,打造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区县典型,农村网络零售额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 10%以上;建设投用一批城乡配送有效衔接的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农村便民惠民寄递物流服务基

 本实现全覆盖,商贸物流效率提升 10%以上;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持续优化,城区商圈、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店建设实现全覆盖;依托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打造 150 个以上的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特产品出口实现增量提质,培育 5—10 家农特产品出口龙头企业;振兴发展蚕桑丝绸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优质高产桑园达 40 万亩以上,蚕桑丝绸产业综合产值达 50 亿元以上;乡村社零总额增速持续高于城镇社零增速。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农村电商提质发展工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 探索电商“带一促二”实施路径。进一步发挥电商消费大数据对生产制造的引导作用,推行以销定产和以产定销,促进产销精准匹配。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改造,开展电商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电商。鼓励区县以产业电商为突破点,结合产业实际强化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通过电商带动一产、促进二产,推动区域农业和工业转型升级发展。

 2. 激发电子商务市场活力。积极助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渠道下沉,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以乡镇为重点的农村市场。支持电商平台发展壮大,鼓励区县建设网货开发、产品研发和网商孵化中心,支持电商园区与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融合发展,提高产销协同能力。持续举办线上线

 下联动促销活动,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渠道开展跨区域、跨平台、跨终端立体化品牌营销,推出或打造一批网络热销品牌和爆款。

 3. 提升农村电商服务支撑能力。支持区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拓展统筹发展、企业培育与孵化、数据分析与研判等服务,持续开展服务站点优化提升,推动服务站点“多站合一”“一点多能”,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突出技能提升、孵化培育等重点,开展电商从业人员、带货主播、网络销售达人等农村新型商业人才培训和孵化,强化跟踪辅导,提升培训实效。

 (二)实施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工程,促进农村商贸流通降本增效。

 1. 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体系。注重区域发展统筹,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优化网络布局,综合利用县(区)域交通运输、供销、邮政、商务等渠道资源,不断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乡村客运网、邮快网、物流网、旅游网、商业网等“多网合一”,持续完善物流集散分拨中心和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点,推动构建“一网多用、一点多能、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提升农村地区物流配送网络覆盖率。

 2. 提升农村物流配送现代化水平。鼓励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支持搭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村物流信息互通、数据互联、利益共享,提升县域物流配送信息服务水平。推动

 城乡智能配送建设,鼓励农村配送企业应用新能源车辆、叉车及仓配信息系统等现代物流装备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标准化托盘和物流周转箱(筐),促进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降低产品分拣、包装等环节成本。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推进建设冷藏保鲜设施和冷库等设施,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错峰销售能力和冷链配送能力。

 3. 探索农村物流共同配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实体商业和电商物流协同,推广应用干支结合、城乡一体、同步仓储、末端共同配送模式,推进城区日用消费品、农用物资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共同配送物流资源整合。鼓励开展跨业协同整合,积极探索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快供合作等模式,提高农村寄递物流网络连通率和覆盖率,促进降低农村地区物流运输成本。推进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节点建设,支持在较大乡镇建设一批兼具货运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电商、农产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节点,促进农村物流集约共享、融合发展。

 (三)实施农特产品增量提质工程,扩大特色优势农特产品出口规模。

 1. 壮大农特产品出口企业主体。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指导完善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培育打造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出口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支持推进市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农业

 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引导重点外向型企业聚焦精深加工,提高出口农特产品附加值。

 2. 加大农特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在主要目标市场设立展销中心和海外仓,支持农特产品企业通过已有的海外营销中心拓展国际市场,逐步构建我市优势农特产品国际营销网络。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境内外线上线下展会,提升脱贫地区农特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积极推广“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支持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帮助农特产品拓展出口渠道。

 3. 提升农特产品贸易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农特产品企业提供通关、物流、外汇、退税等全链条外贸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政策体系,支持农特产品企业开展AEO 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产品认证等,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农特产品出口企业的覆盖面和承保规模,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资金池,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点对点”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举办外贸实务培训会,提高企业贸易政策运用水平。

 (四)实施县域商业设施提升工程,增强农村消费供给能力。

 1. 提档升级城区商业设施。大力实施城区商业“十个一”建设工程,提质建设一批区县商圈,打造一批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街(特色美食街、特色夜市街),改造一批标准化智慧化菜市场(农贸市

 场),构建一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一批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园区、基地),升级一批现代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一批品牌特色酒店,集聚一批知名电商平台,培育一批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创办一批品牌展会,提升城区商业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形成区域消费中心。

 2. 提质优化乡镇商业设施。发挥乡镇承上启下、紧靠农村居民生活圈、服务农村常住人口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乡镇商业“六个一”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建设、改造或培育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商业集聚区)、乡镇农(集)贸市场、电商服务站、品牌超市、特色美食店、品质农家乐(民宿),在中心镇创建一批乡镇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拓展丰富电子产品和家电销售、洗衣维修、快递收发、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满足农村扩容提质消费需求。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将高速公路网、服务区分布优势与乡镇商业资源有效结合,共同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商贸融合平台,满足多元化消费、休闲、文化等需求,着力构建服务民生、辐射城乡、助推就业、带动一方经济的“高速经济走廊”。

 3. 补齐村级商业设施短板。着眼标准化建设和服务功能拓 展,在人口聚集的行政村全覆盖提质改造一批村级便民商店,因地制宜拓展日用品销售、邮件快递代收代投、生活缴费等服务功能,赋能门店增值经营,满足农民就近便利购销和服务需求。充分发挥中石油、中石化等农村加油站(点)网络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综合

 服务站和农产品产业链建设,在成品油、润滑油以及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供应及代理经销、农产品渠道分销及农产品制售同盟、便利商品等方面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深入合作,丰富产品及物资供应链,延伸产品链条,全力推动农业产业链发展,提升产业链价值,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4. 推动农产品市场改造。加强农产品市场科学合理布局,推进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升级改造,增强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公益属性,构建形成以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中型农产品批零市场(二级批发市场)为骨干、终端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三级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五)实施蚕桑丝绸产业振兴工程,拓宽农村地区群众增收渠道。

 1. 加强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依托区县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以渝东北、渝东南优势蚕桑产业带和主城新区蚕桑基地镇为重点,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探索应用省力化蚕桑机具和智能化养殖设备,在重点区县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桑园 10 万亩以上,建设蚕桑产业重点镇 10 个以上,建设 500 亩以上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 50 个以上。

 2. 推动丝绸织造产业集聚发展。指导蚕桑丝绸产业重点区县抢抓“东绸西移”和 RCEP 发展机遇,加大工业企业招引力度,补充

 完善产业链条,做强优质茧丝品牌,强化在 RCEP 区域的产业布局,促进丝绸产业提质增效。支持重点区县建设蚕桑丝绸特色产业园,推动企业集聚发展。支持现有丝绸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发展能级。加强政策引领,推动市内双宫丝加工企业和绢纺企业打造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

 3. 拓展产业多元化发展空间。引导区县因地制宜发展“桑+粮”“桑+畜”“桑+果”“桑+茶”“桑+菌”等种养循环经济,提升蚕桑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引进培育多元化产品开发规上企业,加速推进桑叶、桑果、桑枝开发利用,推动产品变商品,做大做强市场规模。支持区县建设蚕桑丝绸博物馆、蚕桑丝绸博览园、蚕桑丝绸文化小镇和科普中心(基地),传承与发展乱针绣、蚕丝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

 4.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政策引领,推动科研单位创新研发和生产企业自主创新,在优质桑蚕品种、人工饲料、人工饲料智能化投放、自动化采桑、智能化养殖、自动化智能化缫丝等关键环节寻求创新突破。坚持示范引领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大蚕分段饲养、多批次滚动饲育、方格蔟自动上蔟、仪测仪评等实用新技术和省力化新机具,示范推广智能养殖设施设备,推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提高种养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生产省力增效,打造蚕桑丝绸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六)实施商务帮扶示范工程,强化商务系统作用发挥。

 1. 统筹推进消费帮扶。发挥全市消费帮扶牵头作用,完善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市级帮扶集团、“一区两群”协同发展、库区对口支援、“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用好财政预算采购和工会经费采购等帮扶政策,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进产销对接帮扶,打造消费协作“升级版”,全面完成消费帮扶指导性计划,确保消费帮扶不滑坡、农副产品不滞销、脱贫群众不返贫。

 2. 深入开展家政帮扶。组织开展“家政兴农”行动,支持家政劳务输出基础较好、发展家政服务业意愿较强的区县建设和培育家政劳务品牌,引导和鼓励东部地区、成渝地区家政行业协会、大型家政企业与市内输出地区县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有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拓宽农村地区富裕劳动力就业渠道。

 3. 整体提升定点帮扶。发挥市商务委帮扶集团牵头部门作 用,整合各成员单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建设地区中心城市,加力发展商贸物流,打造消费集聚中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强乡村治理,推进乡村建设。支持加快乡村振兴,帮助巩固脱贫成果,打造定点帮扶试点示范。加强产业指导组工作,帮助城镇发展特色产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商务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推进“实施几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总负责,确保目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各区县(自

 治县)商务部门要把“实施几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相关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市级商贸发展资金统筹,强化财政政策保障,倾斜性支持推进实施“几大工程”。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投入机制,整合利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乡村振兴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资源,共同推动农村商贸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村商贸重点项目建设,更好满足农村商贸融资需求。

 (三)加强宣传引导。认真总结提炼商务领域“实施几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营造商务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推荐访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 助力 振兴 乡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