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篇)
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文章内容

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篇)

2022-11-17 09:10: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篇)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HHY  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篇),供大家参考。

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0篇)

篇一: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HHY

  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运作方式都有了很大改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最微观的行政机关,直接面向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乡镇行政管理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最基层(如农村、街道办)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实施。因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进一步探索应对措施。本文试从乡镇行政管理现状、原因剖析、思路对策等方面进行浅述,以期为乡镇行政管理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总体还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尤其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权。如此,不仅是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更是为政治体制改革铺平道路.

  我国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黄鸿燕

  随着国家的改革进一步深入和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农村也早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对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并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乡镇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现代乡镇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持续发展,转轨时期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有宏观方面的,有微观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有主观方面的;有历史形成的,有现实所致的;有体制方面的,有人的主观努力不够的等等。(一)条块分割削弱了乡镇政府的统一管理权条块分割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乡镇一级乡镇政府与县政府权力交叉的现象尤为突出.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往往就出现了权力上收,责任下划,相互不配套,上划部门都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以本部门为中心,甚至强调部门的职能和权力,有的出现各行其是,使乡镇政府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难以形成一盘棋,乡镇政府难

  以对乡镇站所分局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其结果是政出多门,政策打架,权力交叉,责任推诿现象时有发生,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协调,甚至无所适从。

  (二)权责利的不一致性,使乡镇难以有效行使政府职能权力、责任和利益分配的一致性是权力有效行使的前提和基础。乡镇人民政府是一个乡镇区域内城乡建设、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层的权力执行机构,所以理应从法律上赋予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全力维护地方稳定,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事业发展.然而,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乡镇人民政府在管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权力缺位,责任越位,利益分配失调。突出的表现是,在行政管理方面没有行政处罚权,在国土资源管理和城乡建设方面没有规划权和建设管理权,在社会稳定方面没有公安管理和治安处罚权,在税务方面承担着培养税源,增加税收的责任压力却没有制定税收激励措施权,在保护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没有执法管理权,在财政支出上没有调控权等,政府权力的不完整性,权责利的脱节使乡镇政府在一级行政管理中事实上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故造成现实中难以有效行使政府职能。(三)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干扰着乡镇财政职能的发挥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那么乡镇主要领导就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目前,很多乡镇还没有理顺与上级政府的财政关系,乡镇与县政府在财政收入权和支出权方面的权限与责任划分,也决定了上级政府给予乡镇政府有效行使职能的空间范围和责任范围。其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问题:1、在财政方面的权责利不一致财权由上级政府掌握,事权则集中在乡镇,财权制约事权,事权拖累财权,上下交叉影响,这样乡镇与上级政府均处于难运行境地。2、财政收入和支出矛盾严重,即“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现行的乡(镇)财政收支方式是收入全部上缴(国库)和支出下拨(上级财政按核定基数向乡镇下拨),年底平衡考核,这就使得乡镇政府缺乏组织和管理收入的动力;在现实中,上级核定的支出基数与乡镇的实际需求之间普遍存在较大缺口,导致乡镇财政保运转支出压力过大。3、财税机构设置分离乡镇实行财政所建制,财政所按行政乡镇管理,是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而地方税务分局所在乡镇一级设置中,有些按行政乡镇设置,有的按经济区划设置(县税务局的派驻机构)。所以乡镇的财税管理不统一,政府没有完整的财税功能和成为一级独立的财政实体。因此,增加了乡镇财税部门之间协调职能难度。加大了税收成本,影响了乡镇财政部门工作职责的全面有效履行。(四)“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由于很多地方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魔咒’之中”。

  (五)乡镇行政机构缺少完善的监督考评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而在现实中,我国农村很多乡镇政权建设中,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考核系统。1、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2、缺乏自下而上的大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如何贯彻和执行的效果都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3、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完善上级政府对乡镇的绩效考核是一个行为导向,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反映乡镇持续发展的规律。绩效评价的标准只有真正反映政府所承担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职责,与乡镇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绩效评价才能对政府领导行为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才能使政府领导人的活动始终追随乡镇长远发展的目标。而现实中,我国乡镇在绩效考核与各乡镇的发展目标时,只重增长,确轻长远、生态科学的发展性。一些绩效评价却往往看显性的政绩,关注有形的变化,而轻视无形变化,导致举债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文化知识、科技知识等得不到关心和重视。所以说,一个地方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保持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制度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才有持续推进的基础。二、造成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民众对法律赋予的权利不了解、大部份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我们政府的工作远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无论是体制内的(如人大、政协、纪委等),还是体制外的(如媒体、大众群体等)都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并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的实际作用。一些情大于法、权超越法的现象在中国的乡镇天天上演。1、乡镇的基层民众对自主权利认识不足

  大部份的法律制度也只是挂在墙上应付检查或装饰墙面.特别是在一些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上,如拆迁问题、农民权益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物价问题、贿选问题、监督不力或无监督的现象日趋严重。

  2、群众对乡镇政府的工作难以实行有效监督一些地方行政程序的参与度不高、政府信息公开度较低、公正性差较,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也不健全。在大部份民众的眼里,反正我不违法就行.普选谁做领导,都是上边早有安排。至于自己应尽的民主参选权利和义务与己无关。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透明度,甚至没有给当事人应有的申诉权和申诉机会。(二)我国乡镇在行政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条块管理权责不明乡镇人民政府是一个乡镇区域内城乡建设、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层的权力执行机构,理应从法律上赋予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全力维护地方稳定,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地方事业发展.然而,现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如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担负着区域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但分布在乡镇的一些接受垂直管理的职能部门,却很多需要接受上级“条条”领导,基层政府看得见却管不着,这样基层政府的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就相应受到削弱。(三)部分乡镇行政管理领导的党性与素质存在缺陷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的领导干部与一般行政管理人员都面临着更多的考验与诱惑,既有能力上的考验.也有思想上的诱惑.最终,许多乡镇官员没能坚持党性,一步步背离政府和人民的期望,走向堕落和腐败.行政管理的进行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多行政管理人员空有为民服务之心,却因能力不足而备受束缚,结果达不到好的工作效果。在工作中,往往出现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偏离预定目标,甚至将好事办成坏事.由此可见,行政管理能力弱,就会造成组织内部混乱无序,内耗严重,离心离德,甚至威胁政府组织的生存.乡镇政府对所管辖的社会和公众负责,让民众体会到乡镇领导的能力,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信心,是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和好组织。(四)乡镇行政管理程序有待完善(政府职能泛化,工作常错位)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拥有7项职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乡镇政府这7项职能被泛化,辖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无所不包,而且最重份量的工作还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于是安全生产、普高教育、无偿献血、征集兵员、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民政优抚、社保扩面、文明创建等各项中心工作无一不被交办到乡镇政府去办理、去完成,乡镇政府俨然成了一个全能型的政府.乡镇政府面对如此繁杂的行政事务,加上一些乡镇领导干部素质有限,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办法来施政理政,于是经常出现履职错位或缺位,做了一些不该做、不该管的事,但一些该做、该管的事却没做

  好、没管好.在出现问题时,经常互相推诱,以致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等,这些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政府诚信降低。

  三、解决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方向和对策近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工作的相关政策,对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是一个上下联动管理的系统管理工程,那么在此建议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就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并完善。(一)坚持党对乡镇行政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长期以来,我国乡镇政治体制改革中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工作中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乡镇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基层核心领导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二)简政放权乡镇政府是乡(镇)域内城乡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授权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管理权,为乡镇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执法权力保证.随着中央政府越来越注重宏观管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可以预见进一步下放权力,特别是分权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上级政权机关的县级政府要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实行简政放权,根据不同部门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地把县直各部门下伸到乡镇的分支机构和派驻乡镇的专业人员按宜统则统、宜放则放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下放给乡镇。其次,要理顺条块关系,给予乡镇相应的调控权.乡镇政府历来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各条线作出的决定、布置的工作都要由乡镇来完成。县级职能部门应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把一些部门分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的事权、人权、财权下放到所在地的乡镇政府,为乡镇的集中统一管理提供执法权力保证,也便于乡镇政府充分行使管理职能。着重定位在五个方面定好位: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出台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惠民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基本民众心中,当好亲民惠民的使者;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快区域发展,不断增加民众收入,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当好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充分关注民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当好服务者;依法行政,保证计生、殡改、土地等基本国策的落实,当好管理者;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当好护卫者。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应按依法行政的要求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当万能使者.

  (三)完善乡镇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乡镇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是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遏制腐败,建设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创新行政能力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的现实需要。现阶段乡镇政权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一级财权有限而事权过多.一方面财力分配不合理,乡镇一些收入来源相对较多、比较稳定的部门都由县垂直管理.另一方面,乡镇政府以有限的资源承担着大量由县级政府下派的任务。乡镇政府忙于应付,而无法很好地行使作为一级基层政府应有的职能。改变这种状况,要按照“简政放权,理顺关系,规范分类,加强基层”的原则,乡事乡办,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打破部门利益、条块分割的局面。根据乡镇工作的需要,权力适当下放,实现“条块结合,以快为主”,同时可委托乡镇行使的行政行为,尽量委托给乡镇。另外,对乡镇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不要硬压给乡镇。改革和完善县乡财政,合理确定县乡财政职能,规范县乡财力分配。通过改革预算编制办法和财政收支形式,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抓收入的积极性,增强乡镇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用人制度1、建立新的岗位责任机制明确机关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对每个工作岗位进行定职、定责,明确职权范围。从党委书记到干事,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事事有结果。2、建立新的考评机制(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为了发挥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工作业绩实行定性定量考核,把人民满意度、环保指标作为定性考核的标准.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来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争先恐后、干事业的良好局面.3、建立决策失误、终身问责制度对因盲目决策而造成的重大失误、导致重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直至引咎辞职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强化知责明责.每年年初细化责任分工,提出个性化的举措,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具化履行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内容,量身定制责任书,层层签字背书,将“两个责任”纳入乡镇党委宣传思想工作总体部署。强化督促监管.完善年度公开述责述廉方式和程序,做实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

  强化问责追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典型问题通报制度,将问责情况纳入行政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乡村社会将呈现出一派更加繁荣的新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取得可喜的成绩。参考资料:

  1、李玲,《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2、王洪树,张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涵、经验及价值-以成都实验区为例》,《长白学刊》,2013年。

  3、李思林,《农村乡镇行政管理问题研究(一),《中国市场》,2014年第51期.

  4、许璐瑶,《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5、叶楠,《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研究》,《河北大学》,2014年。6、杨嵘均,《如何看待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结构调整与改革问题》,《党政干部参考》,2014年。7、杨嵘均,《县乡行政管理层级的结构调整与改革路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篇二: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我县乡镇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乡镇政府作为我县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机关,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是联系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其发展健康与否,对当地乃至全县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乡镇政府的行政生态环境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其行政管理模式和职能履行方式都必须顺应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重大变革。因此,如何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乡镇政府职能内在本质的研究,探讨现阶段我县乡镇政府职能履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为我县乡镇行政管理改革的科学途径和有效模式提供笔者有益的见解。关键字:乡镇政府政府职能财政危机公共管理

  一、我县乡镇政府职能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乡镇政府经过几轮改革,职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共管理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不快,又面临着发展空间缩小、施政成本上升、原有优势减弱等挑战,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尚存在许多问题。(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必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这些法律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只是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内容和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更未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而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上级政府均按“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要求乡镇政府抓好落实。很多工作要与上级部门相对应,可以说,只要有事发生,就有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政府成了全能的政府。此外,县级行政机关针对农村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或政策,变动较频繁,工作弹性大,加之县级行政机关经常下派临时性任务,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造成乡镇政府的职能失范,使其疲于应付。

  (二)法定职权缺失。作为一级政权,乡镇的机构设置和法定职权应具备完整性和相应的自主性。但乡镇政权在实际运作中,其很多职能部门都只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县级业务部门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一般都有10多个。这些权力性职能部门被从乡镇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中分离出去,必然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分解,拥有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乡镇工作中造成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导致乡镇政府难以统筹安排力量而有效管理本乡镇的社会公共事务。同时,部门利益对乡镇的扩张还表现为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乡镇实际情况,大量增加人员,导致乡镇冗员过多,负担过重。这种“条条掌权、乡镇协调”的体制,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导致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水平降低。(三)职能行使偏差。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乡镇政府对乡镇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负有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但目前我县乡镇政府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已经超出自身的职责范围行事。有的乡镇政府干预过多,直接插手生产经营活动,用行政手段介入竞争性领域,同时。在日常具体工作中,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中心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乡镇干部多数给上级机关办事,依靠上级的指标工作,用于农民所盼、社会所需的时间就少了,未能履行好所应承担的公共职责。另外,按照法律规定,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在涉及农税征收、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突出问题整治等方面,由于单纯依靠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无力完成,于是上级党委、政府便以文件或领导讲话等形式,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这种压力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党委和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不惜使用不规范的公共权力手段,结果导致越权执法、违法执法的现象发生,破坏干群关系,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乡镇政府“权力有限和责任无限”的现象。(四)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是全县性的普遍问题,在落后乡镇尤其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机关有效运作的困境,已经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经济落后,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突出,是造成乡镇政府负债的根本原因。

  1、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据统计,全县乡镇机构平均超编2至3倍,平均每个乡镇内设机构16个,其人员平均数58人,超过正常编制2至3倍,平均每个乡镇的下属单位18个,其人员达到200余人,超编严重,乡镇“人头费”支出约占财政预算的70—80%;再加上几乎所有乡镇都有小汽车、电话费等费用,导致非生产性支出大大超过财政支撑能力,一个乡镇每年仅用于公车的费用都在20—30万左右,机构设置过杂,人员过多,导致乡镇政府运行成本过高,是造成乡镇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2、政府预算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乡镇一级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很多乡镇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时,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务审批权,而且有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各种乡镇公务消费如迎来送往的接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干部培训等支出较高。加上有的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行为的失范,势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挤占乡镇财政的公共支出。3、升级达标,透支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级政府经常开

  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上级下指标,乡镇出资金”的方式,且多数农业生产性综合项目实行资金“配盘制”,乡镇财政要承担相当比重,在乡镇财力有限甚至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只有“透支达标”或“透支配套”。此外,有的地方领导者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性和行为的短期化等行为,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4、分税不公,职责过重。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目前,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另外,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民兵训练和优抚是为了增强国防,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要使他们在没有或很小有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做不到的。二、乡镇政府职能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篇三: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切实推进乡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为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1x月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提示了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必须抓好的立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六条基本要求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试探乡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机关行政权规范措施

  [摘要]如何规范乡镇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这是当前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乡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中存在着用法错误、越权、滥用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执法机构管理混乱,队伍素质不高、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留恋过去的工作方法、等问题,必须采取加强行政立法建设、普法教育、强化法制监督等措施加以解决,以此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当前乡镇行政机关在行政权力的行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适用法律错误或违法适用法律。一些行政机关在所作出的裁决书中引用法律条文不准确、不全,或虽写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名称,但没有写明具体条款,有的甚至连法律、法规的名称也未写。在制订和实施乡镇行政管理规范性文件上,存在与法律、法规及规章相抵触的情况。(二)超越职权行使行政权。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是由部门管辖权、级别管辖权、地域管辖权和法定事务管辖权四个方面的职权构成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超出任何一个方面的职权,均构成超越职权。如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征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上批准,但某乡人民政府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即以一级政府的名义强行征用某集体所有的土地8.5亩,用于建教学楼和幼儿

  1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园,这是明显的超越职权范围行使行政权的例子。(三)在行政权行使中滥用职权。目前滥用职权普遍存在如下三种情况:(1)目的不良,即乡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背或者偏离法律、法规的目的或者原则,基于其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仍作出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2)不适当考虑,即乡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考虑应当考虑的因素或者考虑了不应当考虑的因素,作出不合理的具体行政行为,(3)反复无常,即乡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同种情况的案件在情势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无标准地反复变化,使行政相对人无所适从,从而引发纠纷。(四】违反法定程序。这主要体现在:(1)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程序种类错误,例如,《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作出什么样的行政处罚应当采用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如果行政机关未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应采取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却采取了简易程序作出处罚决定,或对应采用听证程序作出处罚决定的,却采用一般程序作出处罚决定,均属于违反法定程序。(2)作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应当采取要式行为,却采取了非要式行为,例如,《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必须是书面形式,不能采取口头形式,如果缺少书面决定书,必然违反法定程序。(3)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出现程序违法,例如,《行政处罚法》规定,按照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其程序为:一是先进行调查取证;二是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三是

  2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即属程序违法。(4)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颠倒了顺序,如存在先裁决后取证、裁决后才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先执行后裁决等情形。(5)在法定期限内未实施行政行为和未履行法定职责。(五)执法机构管理混乱,队伍素质不高。1、乡镇机构管理的制约,乡镇干部大多身兼多职,工作点多面广,面面俱到,既是计生员又是农技员,有时还要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兼任其它工作,乡镇干部一般都还要联系村,本部门的行政工作只是其中的小部分。乡镇政府人员流动性大,每年都有人员调进调出,每三五年就要轮换一次工作岗位,其间,有阶段性工作来了,又抽去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干其它与本业务无关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乡镇统筹协调措施不配套,缺乏统一管理指挥,对各部门是否依法行政放松了监管。2、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公务员作为行政机关的组成要素,本身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法律人格,但行政机关的职权是通过公务员实施的,因此,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当前,在乡镇公务员中,极少有从全日制大专院校毕业的人员,而大量的乡镇干部都是高中以下学历,他们在个人素质锻炼方面相对要欠缺些,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短期的培训班,而法律是成系统、成体系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仅仅依靠短期的突击培训是难以吸收、消化和具体操作的。这样,自身素质的不足,加上客观上学习深度的不够,造成了乡镇执法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和个人素质低下,盲目行政,充分暴露了个

  3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人素质的欠缺,导致违法行政、执法不到位,定性不准确。部分执法人员不严格执法,程序混乱,工作不认真履行职责,敷衍草率,使违法者有可乘之机,钻法律空子,进行不合法行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如一些无证经营者,受执法单位个别人的庇护,有持无恐,不缴税费,获取暴利,破坏了经济秩序。(六)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留恋过去的工作方法。虽然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的工作相对来讲轻松了一些,但是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工作也越来越难,而且都是“一票否决”,样样工作压头,个个任务必须完成。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万能,行使行政权包罗万象。过去几年在落实计划生育、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收缴农业税任务等方面工作中,习惯用高压政策和行政命令,而面临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们的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采取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软措施不顶用,随之而来的还是采取了过去不依法行政的硬措施,因为乡镇干部履行职责没有完全地依法行政,从而使乡镇农村工作出现了恶性循环。二、乡镇行政机关存在违法行政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是依法行政不可避免的困境,依法行政的基础是立法,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制不够健全,行政管理方面更显薄弱和落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许多领域未立法,缺少必要的法律、规章,由此使这些领域的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造成了管理的低效率、无序和混乱;另一方面,已制定和颁布的法律、规章不够协调统一,多有制肘,相互

  4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矛盾,影响了法律、法规的实施及其作用的发挥。(二)乡镇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使依法行政难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依法行政的重点在执法,执法的成败首先决定于执法者的素质。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乡镇行政机关的领导者和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片面地认为政府就是专门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的,没有真正认识到依法行政。首先是依法治官、治权,依法规范政府和政府公职人员的行为,在主观上把依法行政当成一种摆设,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急起来不要;在实际工作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存在着大量的与依法行政相左甚至是背道而驰的做法,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乃至胡作非为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到了法律的实施。(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广大人民群众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监督作用受到限制,参与依法行政的积极性不高依法行政离不开完善的监督机制,实践已经证明,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原局长李真蜕变为腐败分子之后,曾有过深刻的反省,如果我们的法制监督到位,哪怕对其执掌的权力有个最起码的制约和限制,也许其就不会出事。在这里,我们不否认其有某种推脱世界观改造的责任,但也确实道出了令世人警醒的话:依法行政离不开监督机制。虽然现在我们的监督机制包括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复议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等等,可谓名目繁多,可是监督的体制不严密,出现许

  5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多漏洞,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以群众监督为例:首先,许多地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认为依法行政就是政府用法律来管老百姓,而不是用来管政府,因此在具体行政活动中出现了不愿意接受群众监督的种种现象,缺乏群众监督和支持,已经成为乡镇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一大难题。其次,行政管理相对人不配合,因受千百年来官民对立思想的影响,以及利益因素的制约,很多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涉及具体行政行为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到行政管理者的对立面,加上行政管理者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态度蛮横,甚至无中生有,故意找茬,这就人为地加剧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程度。三、切实推进乡镇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为了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2004年4月,国务院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法制建设方针,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提示了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必须抓好的立法、行政执法、执法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提出了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六条基本要求。这是当前依法行政工作的指针,也是推进乡镇行政机关行政工作的措施对策。(一)加强行政立法建设。现代行政管理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来维持和巩固各种管理权威和管理效能,而有法可依则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没有法就没有行政所依据的基础,具体来说,一是做好原有法律、法规的整理工作。由于行政管理

  6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法规庞杂繁多,特别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为适应改革的要求,必须加强对原有行政管理法规的整理分类并加以系统审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理、修改补充、合并保留、废止更新,杜绝零乱错杂、重复出现,甚至相互抵触的现象。(3)二是为了使依法行政的原则真正贯彻执行,要加快制定一系列新的法律规范,在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督方面立法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要加快制定行政组织法、行政编制法、行政程序法,用法律手段控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使行政管理工作程序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动和组织建设有法律依据。(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大行政机关全员培训力度和全民普法力度,切实提高乡镇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道德水准、法律业务知识和全民的法制意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等,是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加强培训,加大普法力度。首先,通过普法和培训,使乡镇机关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道德理念,明确认识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是依法治权而非治事。通过全员培训方式,切实克服普法走过场的现象,克服法盲执法、执法违法的不正常现象。再次,要加大群众普法力度,切实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要从青少年学龄阶段抓起,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版报、送法下乡活动、案例说法等方式提高群众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律意识,配合并监督政府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1)(三)坚持“以法为纲”、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原则。

  7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以法为纲,就是以宪法、基本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为行政依据,严格依法办事,以法为纲,首先,要区分法与政策的界限,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虽然有贯通之处,但其相互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法的强制力要大于政策的约束力,法的约束力较具体,政策的约束力带有普遍性和抽象性,在司法实践活动中所适用的是法律条文而不是有一般号召力的政策。其次,坚持以法为纲,就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畏权势,公平公正执法。再次,要做到违法必纠,严肃政纪、法纪。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使法律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依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实施管理,其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由于行政权的特点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同,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等现象,甚至有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这些违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就必须予以严惩,决不能姑息迁就。坚持诚实守信原则,就是要求乡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诚信意识,忠于国家、忠于法律,不出尔反尔、朝令夕改,政府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如果不是因为法定的理由,并经法定的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如果确实需要变更或撤回,同样要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由此而造成行政相对人财产或利益受损害的,政府行政机关要依法给予补偿。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就是要求行政机关不仅要依法行使权力,还要承

  8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担有关责任,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能自觉遵循市场法则和客观规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和“权力政府”、转换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四)突出程序合法、坚持“程序优先”程序是执法公正的基本保障,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中,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都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权力。(2)在我国的法律传统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影响根深蒂固,行政主体在执法中也往往是重结果、轻程序。突出“程序优先”原则,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宣传教育,使广大乡镇干部牢固地树立“实体处理正确,程序违法,其结果也是行政违法”的意识。因此,必须按程序办事,用程序来制约行政执法人员。当前乡镇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和法律业务知识普遍欠缺,尤其有必要用程序来规范他们的执法行为。(五)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律意识。1、摒弃官本位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要做到依法行政工作就必须使依法行政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和法制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9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建立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执法、护法,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将为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起到榜样和带头的作用。一是要健全完善乡镇干部要集中学法制,每年党委、政府要安排两次以上的学法内容;二是要制订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年度考试制度,领导干部任前资格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考试成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3、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善于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五五”普法中,要变过去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要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让公众真正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六)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素质,建立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提高行政机关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依法行政的实现。首先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自觉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把自身的一切行政行为也纳入法制轨道。其次要努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性、多渠道地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加强监督考核,认真组织执法人员接受执法资格的年审,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健全行政执法人员工作

  10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退等具体制度,改善现有行政执法队伍的结构。(七)创新举措,推进乡镇依法行政工作。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事无巨细、样样都要管,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异常繁杂,乡镇工作任务重,强制手段少是公认的现象,处理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一是区别情况,分类处置,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工作方法分为一般性工作方法和运用法律手段处理的方法。如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农户出义务工清理垃圾、维护乡村公路为一般性工作方法,可以运用乡镇工作的习惯做法;若拆除农民违章建筑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尤其在处理村级财务管理、征地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群众上访、山林权属纠纷等问题时,乡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不仅要做到实体合法,而且要做到程序合法。二是借助外力,合力处置。针对目前有职无权与调和任务重和“力度”小的矛盾,为切实做好乡镇依法行政工作,除加强自身建设,充分运用现有行政权力,积极“借力”。如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借助职能部门作用,依法合力化解。针对一些拆除违法建筑等全局性的执法工作,开展起来任务往往直接落实到乡镇,而作为责任主体的乡镇却又非执法主体,执法主体一般在城市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和水利水电局等职能部门,虽通过乡镇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多违章户都能自觉拆除,但对个别“钉子户”,有的乡镇就注意了借职能部门之力。在操作方法上,程序性工作由部门完成,如发通知书、决定书等等,而实际工作由乡镇

  11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完成,可谓是依法行政工作中的一个创举。(八)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树立乡镇政府良好形象。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思路,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行为。乡镇政府要坚持以法为纲,严格依法办事,不夸大、不缩小、不扭曲法的本质;加强对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其在行政执法方面的权力和义务,对具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逐步建立执法岗位责任制,定期地、逐级逐人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制度考核挂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对计生、国土、林业等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执法部门,更要制订严格的执法管理制度,严格按法律、按程度,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杜绝执法中的吃、拿、卡、要。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做到亮证执法,行政处罚前要有送达通知,注重调查取证,适用法律条文明确,认定事实清楚,决不能蒙混欺骗群众。(九)加快乡镇职能的转变,优化行政管理行为。1、及时转变乡镇管理职能,减少行政干预,简化办事程序,依照法定程序履行职责,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逐步建立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乡镇政府不仅要从结构、功能、角色和定位方面进行改革,而且要在行政方式、习惯、观念和利益等方面与旧的东西告别。2、积极推行阳光政务。

  12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乡镇政务公开要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都应公开。政务公开应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每次公开后,都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努力做到透明执法,力戒暗箱操作,真正将依法行政的全过程向广大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5)3、规范政府文件的制订。乡镇政府在制订政策方针,做出决策、决定时,要坚持以法律为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得超越法律的权限制订政策。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必须经过充分的酝酿,有相关的法律依据,开展深入的调研,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经过草拟、法制审核、征求意见、集体审议、公开发布等程序,使制定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十)强化“立法监督”和“执法监督。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行政权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终极目的也只能是为人民服务,(4)因此,必须强化立法监督和执法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从立法监督来说,就是要通过专门的监督机构来清理规范各种“红头文件”,规定乡镇行政机关发布的“红头文件”,要经过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并应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公开征求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于滥批乱发违法

  13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违规的“红头文件”,造成公民权利受损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从行政执法监督来说,除了发挥上述各个方面的监督职责之外,还要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乡镇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使权责统一原则得到真正意义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强化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赋予他们法律上的保障权利,使他们能够监督、敢于监督,真正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之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镇人民政府又是依法行政的“第一道防线”,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虽然依法行政难点的解决不是朝夕之间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面对问题、剖析问题、循序渐进逐一解决问题,我们的依法行政事业就一定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依法治国的大目标就一定能够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1.张正河、陆娟《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2005年11月第四版,第11次印刷。2.杨善林主编《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9月版。3.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版8月版。4.许才明主编《公共行政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版9月版。5.范思凯、袁晖光主编《行政管理学》,大连出版社,2010版9月版。

  14

篇四: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按照新区提速老城提质组团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全力抓好开发商品房开发居民迁建安置保障性住房建设集中供热路网改造绿化亮化市政设施维修改造八大工程20个具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前期工作确保3月上旬所有续建工程路网建设城区绿化亮化和市政设施维修工程全面开工月底前商品房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居民安臵楼建设工程全面开工11月底前行政中心多功能文化中心法院审判庭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污水处理厂路网工程绿化亮化工程全面竣工集中供热工程确保投用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纲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引言四、正文(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五、结语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为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权责不对等;二是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三是工作体制的矛盾;四是财政紧张,负债严重;五是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六是工作考评片面;七是干部工作不安心;八是舆论导向的失衡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许多乡镇干部发出了“乡镇干部难当,农村工作难做”的感叹!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乡镇领导的管理水平,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行政管理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当。客观上来说体制结构等相关因素也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运行成本高,市场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直接插

  手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二)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有的上级部门偏离了责权一致的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权,把一些本该属于自己抓的工作下放给了乡镇,使乡镇疲于应对若干的“一票否决制”,弱化了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工作体制的矛盾性。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

  展,农民逐渐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调节生产,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溥,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就必然坚决完成,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四)财政紧张,负债现象严重。一是“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目前,乡镇人员大都超编,财政包干经费严重不足,而乡镇人员的工资、奖金、发展企业、办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财政没有,只好"取之于民"向农民摊派。二是近几年乡镇企业上报产值的虚假,致使上级对税源了解不准确,下达财政收入任务高标要求,上级为确财税任务完成采取党政一把手帽子工程,乡镇干部个个成了税务干部,而税务部门压力反而更小,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采取垫税、摊税,甚至买税的办法,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经挫更趋紧张,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

  诸如发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乡镇负债严重。当前,由于乡镇各项目标建设任务繁重,如公路、河堤、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投入较大,而上级财政又没有资金投入或者投入资金较少。比如目前我市农村村道公路硬化每公里需资金40万元,而上级财政只补助10万元,村民筹资投劳5万元,每公里下差20万元,这20万元只有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没有财政收入。差钱怎么办,只有去借,导致目前大部分乡镇想尽一切办法去借钱,甚至给乡镇干部下任务,每个人每年必须组织一定数量的借款给乡镇政府用于开支。而乡镇所借的贷款每年又必须支付一定的资金利息,无形中又增大了乡镇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五)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对政府工作实施领导主要是把宏观、把方向,做好统揽和协调工作。但事实上,在乡镇一级,党委与政府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对每一个干部都同等下达、同等考核。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

  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使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六)工作考评的片面性。目前,对乡镇考评内容繁杂,没有抓住关键,脱离了实际。首先考核的指标要求高,如对乡镇企业的考核面广项多,要求高,乡镇为完成任务,或拼命上项目,投入大大超出乡镇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者虚报夸,助长了不正之风。其次在考评过程中部门利益、本位主义严重,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采取一票否决,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在考评过程中,主管部门并不根据你单位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好坏来评议,而是看你单位是否完成他们下达的部门任务,特别是报刊、杂志、宣传品和上交的各项费用,未完成则难达标。第三在考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乡镇之间的基础和环境,有些乡镇由于基础偏差,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力度大,措施硬,人员时间集中,但效果不够理想,往往形成劳而无功,考评落后换罚,挫伤了基础差和边远乡镇的积极性。

  (七)干部工作不安心。主要原因是:一是乡镇条件艰苦,行政管理工作繁杂、任务重,使部分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产生“跳槽”思想,工作分心。二是“上头"和“下头”对乡镇干部不理解,工作难做。乡镇干部往往应付了上头,

  下头要挨骂;宽大了下头,上头挨批,感到左右为难,两头受气,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三是一心挂两头。部分家居城市,工作在乡镇的年轻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不适应艰苦生活耐不住清贫寂寞,"人在曹营心在汉”,盘算如何再返回县城。

  (八)舆论导向的失衡性。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顾,一些新闻媒体缺少冷静的分析,没有从客观方面寻找原因,没有站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中去探寻深层次的原因,而是矛头直指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不仅造成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更加大了乡镇干部落实工作的难度,致使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放不开手脚。

  二、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

  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权责不对等影响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发挥。乡镇工作十分繁杂,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当前大多数乡镇只有20多个工作人员,而对应的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就有五、六十个之多,而相关的上级部门又将本应由他们做的工作划分到乡镇,而将涉及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有油水”的事情又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导致乡镇工作人员每天都职能应付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和各项检查和目标考核。只有责任,没有权力,或则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

  这种权责的不对等导致乡镇干部工作无激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应付性工作。

  (五)“前途无望”造成乡镇干部工作无心。当前我国乡镇工作人员主要分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而目前我国干部选拔制度不健全,领导干部基本在公务员中进行选拔,致使部分有工作激情,有能力的事业干部得不到提拔,一辈子只能做个一般干部。另一方面现在乡镇领导干部得提拔主要是在上级党政部门的人员中特别是上级党政部门领导身边的人员中进行选拔,乡镇公务员得到提拔的非常稀少。导致乡镇干部无心工作,能混时间的混时间,不能混时间的应付了事。有门路的都找关系进城工作,没有门路的只有在基层一直呆到退休。

  三、完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乡镇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如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强化核心作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壮大乡镇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乡镇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

  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而)理顺县乡条块关系。从乡镇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来看,及充分发挥乡镇统筹协调的整体功能。应扩大乡镇的权利,使之权责一致。凡人、财、物在县的,全部下放给乡镇,比如公安、司法、税务、工商、教育等,都应纳入乡镇管理,这样乡镇做到全局一盘棋,增强自身行政调控手段,指挥运筹工作更能得心应手,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然放权时注意区别情况,做到宜放则放。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乡镇工作体制。对涉及

  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切忌不顾实际,搞一刀切,一窝蜂,更不能搞强迫命令,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理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应干涉过多,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来,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抓服务体系建设,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

  (四)增大财政投入,减少乡镇负担。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上级部门资金投入少,工作经费是一刀切,而乡镇工作开支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各项工程投入较大,造成乡镇负债严重,每年年底都有人前来讨债、收钱,给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缓解这一矛盾方法主要有一下两方面,一是上级财政加大对乡镇的投入力度,化解乡镇债务;二是做到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少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减少财政开支,从而减轻乡镇负担,使乡镇不负债或者少负债。。

  (五)健全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考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的考评制度,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但是对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评比、达标、验收则要进行取消。建议乡镇工作内容划分为

  财政收入,农民增收,计划生育,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大项。这样提出考核的理由是:财政收入是乡镇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指标的考核直接体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摆在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必须抓紧抓好。当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还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评方法,考评手段和考评鉴定等。这样,乡镇工作才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避免应被动应付而带来的无效劳动和负面效应。

  (四)要改革用人制度。乡镇干部最好在乡镇产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够吃苦、了解民情,与农民群众有共同语言,一般能够安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确需要县选派,也必须要求他们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让他们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乡镇干部。从符合条件的村级正职中选聘村干部,既有利于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

  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8):8[2]吴雁俊.毕节地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贵州发展研究,2006,(5):19-22.[3]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瞭望新闻周刊,2006,(4):64

篇五: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学习市委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学习中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和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精神和要求特别是九个严禁止九个一律纪律要求重点掌握四个廉洁四个自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纲一、摘要二、关键词三、引言四、正文(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五、结语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实施,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乡镇政权,组织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弊端。对乡镇政权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弊端以及采用的改革措施作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为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是权责不对等;二是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三是工作体制的矛盾;四是财政紧张,负债严重;五是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六是工作考评片面;七是干部工作不安心;八是舆论导向的失衡性。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许多乡镇干部发出了“乡镇干部难当,农村工作难做”的感叹!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乡镇领导的管理水平,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行政管理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当。客观上来说体制结构等相关因素也起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行政运作方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一是存在权小责大的矛盾。乡镇政府具有的七项职能中,乡镇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却大部分是“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另一方面,税务、国土机构工作地点在乡镇,财物和业务管理权则属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而他们承担的业务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却是由乡镇政府来帮助完成的。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被上划的站、所越来越多,乡镇管理不了,有责无权。一些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出现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事,农民找政府,乡镇政府除了做点解释工作外根本无能为力。二是乡镇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处于两难境地。对下,由于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乡镇政府该为农民办的事却无能为力。直接影响了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他们看见乡镇干部就戏称为“催粮、催款”,因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对上,上级政府每年下达给乡镇各种任务,并且实行目标考核,乡镇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天应付每种事务喘不过气来。三是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行政命令式政权运作方式的矛盾难以解决。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以直接的、微观的、权力导向型管理为特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运行方式已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忽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行政运行成本高,市场机制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乡镇政府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直接插

  手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具体事务,干涉乡镇企业和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管理原则。

  (二)政府职能庞杂、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人代会有l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但实际落实并非如此。一是乡镇职能泛化。政府管的事情越来越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如同一个全能的政府。有的乡镇职能错位、政企不分,既是财产所有者代表、又是企业经营者代表和社会管理者代表,直接参与微观经营。有的在发展经济中职能越位,强制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有的代替农民决策去办企业、发展经济。二是乡镇机构设置重叠。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责任分工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职能错位、越位或不到位,甚至产生违法行政行为。三是由于权责不一致,弱化了乡镇应有的职能。乡镇在职能职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在乡镇,而根源却在上级部门。有的上级部门偏离了责权一致的原则,通过行政命令和资源配置权,把一些本该属于自己抓的工作下放给了乡镇,使乡镇疲于应对若干的“一票否决制”,弱化了应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工作体制的矛盾性。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逐步发

  展,农民逐渐适应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情况来组织调节生产,在客观上要求乡镇行政管理与之相适应。但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考虑到农民奔小康共同致富和完成上级的计划目标,加上新旧体制的不协调,部门利益、本位主义比较严重,为农民服务,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较淡溥,各地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尚不能完全脱离行政手段和政府行为,必然会下达一定的生产计划,而计划一旦作为任务下达给乡镇,就必然坚决完成,乡镇自然就处在这个矛盾的焦点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四)财政紧张,负债现象严重。一是“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乡镇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目前,乡镇人员大都超编,财政包干经费严重不足,而乡镇人员的工资、奖金、发展企业、办公益事业都需要资金,财政没有,只好"取之于民"向农民摊派。二是近几年乡镇企业上报产值的虚假,致使上级对税源了解不准确,下达财政收入任务高标要求,上级为确财税任务完成采取党政一把手帽子工程,乡镇干部个个成了税务干部,而税务部门压力反而更小,一些地方为了完成任务,采取垫税、摊税,甚至买税的办法,使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财政经挫更趋紧张,也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财政体制不顺。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由于财政支出远远高于财政收入,这就必然使得这些乡镇的财政为短缺型财政,只得靠吃上级定额补助解决

  诸如发工资等一系列问题。四是乡镇负债严重。当前,由于乡镇各项目标建设任务繁重,如公路、河堤、农村集中供水等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投入较大,而上级财政又没有资金投入或者投入资金较少。比如目前我市农村村道公路硬化每公里需资金40万元,而上级财政只补助10万元,村民筹资投劳5万元,每公里下差20万元,这20万元只有乡镇自己解决,乡镇没有财政收入。差钱怎么办,只有去借,导致目前大部分乡镇想尽一切办法去借钱,甚至给乡镇干部下任务,每个人每年必须组织一定数量的借款给乡镇政府用于开支。而乡镇所借的贷款每年又必须支付一定的资金利息,无形中又增大了乡镇负担,造成恶性循环。

  (五)党政不分,政事不分。党政不分,主要表现为党委一元化领导与乡镇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好。按照规定,乡镇行政工作实行的是行政首长负责制。党委对政府工作实施领导主要是把宏观、把方向,做好统揽和协调工作。但事实上,在乡镇一级,党委与政府基本上是混在一起的,几乎所有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对每一个干部都同等下达、同等考核。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党政一体化运作的现象与党政分开的改革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同时,在乡镇也普遍存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僵化、政事不分等问题。由于职能界定不清晰,部分事业单位严重依赖业务主管部门,业务上主管部门怎么说就怎么做,经费上有财政拨款

  作保障,人员也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实际上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造成这些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且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使这些事业单位法人意识淡薄、责任意识淡薄。

  (六)工作考评的片面性。目前,对乡镇考评内容繁杂,没有抓住关键,脱离了实际。首先考核的指标要求高,如对乡镇企业的考核面广项多,要求高,乡镇为完成任务,或拼命上项目,投入大大超出乡镇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者虚报夸,助长了不正之风。其次在考评过程中部门利益、本位主义严重,比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采取一票否决,本来无可非议,然而在考评过程中,主管部门并不根据你单位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好坏来评议,而是看你单位是否完成他们下达的部门任务,特别是报刊、杂志、宣传品和上交的各项费用,未完成则难达标。第三在考评过程中,往往不考虑乡镇之间的基础和环境,有些乡镇由于基础偏差,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力度大,措施硬,人员时间集中,但效果不够理想,往往形成劳而无功,考评落后换罚,挫伤了基础差和边远乡镇的积极性。

  (七)干部工作不安心。主要原因是:一是乡镇条件艰苦,行政管理工作繁杂、任务重,使部分乡镇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产生“跳槽”思想,工作分心。二是“上头"和“下头”对乡镇干部不理解,工作难做。乡镇干部往往应付了上头,

  下头要挨骂;宽大了下头,上头挨批,感到左右为难,两头受气,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三是一心挂两头。部分家居城市,工作在乡镇的年轻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不适应艰苦生活耐不住清贫寂寞,"人在曹营心在汉”,盘算如何再返回县城。

  (八)舆论导向的失衡性。对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顾,一些新闻媒体缺少冷静的分析,没有从客观方面寻找原因,没有站在社会经济的大背景中去探寻深层次的原因,而是矛头直指基层干部工作方法,执行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乡镇工作极为不利。不仅造成群众对,乡镇干部的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更加大了乡镇干部落实工作的难度,致使乡镇干部情绪低落,工作放不开手脚。

  二、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对乡镇政府职能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政府工作职能重心、职能方式的惯性作用,致使乡镇干部的观念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干部对乡镇应该履行什么职能,新时期如何落实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缺乏明确地认识。仍然习惯于完成上面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的事,缺乏发展意识和发展规划。(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削弱了乡镇的职能体制。乡镇原有一些主要职能站所比如工商、税务、国土、电力等

  先后实行了垂直管理。原则上乡镇是“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但是由于站所的人才物全部收归县级职能部门,所以乡镇对于这些站所只能协商,不能控制和指挥。这样,乡镇在履行某些职责的时候就很困难,另外行政执法权又只能授予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在推动工作的方法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经济因素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发挥的。税费改革以前,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自农业税。免征农业税以后,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是乡镇政府的事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乡镇既要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本级财政收入,还要负担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农村公共设施维护、农村教育、社会治安、文明创建活动、科技推广等公共事务。这些公共事务决大部份依靠乡镇财政自行解决。而且这些公共事务支出大、欠账多。这也大大制约了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发挥。

  (四)权责不对等影响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发挥。乡镇工作十分繁杂,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穿”。当前大多数乡镇只有20多个工作人员,而对应的上级相关职能部门就有五、六十个之多,而相关的上级部门又将本应由他们做的工作划分到乡镇,而将涉及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有油水”的事情又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导致乡镇工作人员每天都职能应付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和各项检查和目标考核。只有责任,没有权力,或则是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

  这种权责的不对等导致乡镇干部工作无激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应付性工作。

  (五)“前途无望”造成乡镇干部工作无心。当前我国乡镇工作人员主要分为公务员和事业干部。而目前我国干部选拔制度不健全,领导干部基本在公务员中进行选拔,致使部分有工作激情,有能力的事业干部得不到提拔,一辈子只能做个一般干部。另一方面现在乡镇领导干部得提拔主要是在上级党政部门的人员中特别是上级党政部门领导身边的人员中进行选拔,乡镇公务员得到提拔的非常稀少。导致乡镇干部无心工作,能混时间的混时间,不能混时间的应付了事。有门路的都找关系进城工作,没有门路的只有在基层一直呆到退休。

  三、完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乡镇工作走出困境,不仅要依靠乡镇自身的努力,如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强化核心作用,加强理论业务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壮大乡镇集体经济,增强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改善干群关系等等。同时还应从客观方面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切实改善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乡镇要从过去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引导上来,切实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转

  变职能是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一是由政府改革带动企业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体制等各项改革。二是防止把转变政府职能简单化,停留在提口号或做表面文章上,而要迈出实质性步伐。三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现代化建设,包括政府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政府治理架构现代化和政府治理方式的现代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要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种种便利条件,如信息技术支持、财政贴息等手段,通过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引导好资源积聚和资金投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植财源,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第二,通过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性公共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与社会保障等,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而)理顺县乡条块关系。从乡镇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来看,及充分发挥乡镇统筹协调的整体功能。应扩大乡镇的权利,使之权责一致。凡人、财、物在县的,全部下放给乡镇,比如公安、司法、税务、工商、教育等,都应纳入乡镇管理,这样乡镇做到全局一盘棋,增强自身行政调控手段,指挥运筹工作更能得心应手,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当然放权时注意区别情况,做到宜放则放。

  (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乡镇工作体制。对涉及

  农民利益的经济行为,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切忌不顾实际,搞一刀切,一窝蜂,更不能搞强迫命令,甚至以扣减乡镇包干经费来强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应从片面行政管理转到管理理服务并重上来。乡镇对农村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应干涉过多,应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上来,抓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抓服务体系建设,实实在在为农民生产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服务。

  (四)增大财政投入,减少乡镇负担。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钱,上级部门资金投入少,工作经费是一刀切,而乡镇工作开支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各项工程投入较大,造成乡镇负债严重,每年年底都有人前来讨债、收钱,给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甚至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缓解这一矛盾方法主要有一下两方面,一是上级财政加大对乡镇的投入力度,化解乡镇债务;二是做到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少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减少财政开支,从而减轻乡镇负担,使乡镇不负债或者少负债。。

  (五)健全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考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的考评制度,才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但是对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评比、达标、验收则要进行取消。建议乡镇工作内容划分为

  财政收入,农民增收,计划生育,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四大项。这样提出考核的理由是:财政收入是乡镇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指标的考核直接体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上。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摆在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党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障,必须抓紧抓好。当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还要有严密科学的考评方法,考评手段和考评鉴定等。这样,乡镇工作才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避免应被动应付而带来的无效劳动和负面效应。

  (四)要改革用人制度。乡镇干部最好在乡镇产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能够吃苦、了解民情,与农民群众有共同语言,一般能够安心乡镇行政管理工作,确需要县选派,也必须要求他们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建立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让他们在基层干出一番事业来。要有计划地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乡镇干部。从符合条件的村级正职中选聘村干部,既有利于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乡镇干部队伍的稳定,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

  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寇凤超.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6,(8):8[2]吴雁俊.毕节地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研究.贵州发展研究,2006,(5):19-22.[3]左然.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瞭望新闻周刊,2006,(4):64

篇六: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抓好乡镇行政管理,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今年来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乡镇体制改革;村民自治;行政管理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二要务。

  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千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

  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目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的监督。但由于目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

  二、关于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几点思考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问,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

  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面向九亿农民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转变政府自身行为方式。发生在农民身上的问题几乎都与政府的行为有关,因此,调整政府自身的行为方式,建立政府与农民全新的关系模式是完全必要的,就乡镇来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正确处理乡镇行政与村自治的关系。恰当划分乡镇行政与村自治的权限,规范政府行为。从而实现乡镇行政与村自治的有机衔接。在处理村级公共事业方面,让村委会发挥自治组织功能,乡镇只起指导作用。在落实农产品收购合同、土地管理、控制农民负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征兵优抚、帮困扶贫等国家任务方面,村委会应协助乡镇政府予以完成。

  第二,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对此,政府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具体地讲,一是允许农民按照国家需要和市场需求,依据效益原则安排种植计划,不强迫农民种这种那。二是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定购任务之后自主销售所产生的农产品,不搞地区封锁。三是允许农民根据家庭经营需要和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不强求农民参加某

  种生产经营组织。四是采取训练指导,实验示范的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加与农业新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第三,切实减除农民不合理的负担。一是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把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做好做实,并按照规定议事程序进行筹资筹劳,没有超规定使用劳务,强行要求农民以资代劳:二是涉农管理落实到位,真正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在向农民、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支配上,严格按政策执行;三是落实“公示制”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制”、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农民负担“监督卡”、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创新公示形式。适时更新内容,同时加强检查监督,狠抓责任落实。

篇七: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分部:学习中心:专业:入学时间:学号:姓名: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年月

  摘要

  乡镇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坚持持续渐进的深入改革。对于乡镇政府面临的角色定位不清、职能界定不清、机构扩张、人员分流等问题,要坚持依法推进改革,采取法定职能、乡镇合并、内部机构调整等方式,建立公众评价机制,做好人员分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和手段加以解决。关键词:乡镇机构;难点;对策

  目录

  引言....................................................4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与地位..............................4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4(二)乡镇机构改革的地位.............................5二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变迁................................5三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现实困境............................7(一)职能界定模糊,明确职能有难度...................7(二)乡镇职能转变滞后................................7(三)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困难............................8(四)乡镇债务压力较大................................9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10(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立法...........................10(二)精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11(三)建立良性晋升考核机制...........................11(四)精简人员编制,减轻财政支出压力.................12(五)减少领导职数,提高办事效率....................13结论.................................................14参考文献...............................................14

  引言

  改革是社会成长的巨大力量,对于追求国家富强,社会成长的中国来讲,改革是永久的话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政府体制改革,改革已经获得了初步效果,但是仍然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乡镇机构作为国家最低一级的政权,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探索农村问题中不可或缺的分析主体,乡镇机构改革的进展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而在国内能够有效指导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成果并不多见。因此,本章主要借助于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思路。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与地位

  (一)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乡镇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机构设置改革,经

  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机构控编减编1.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机构职能转变乡镇机构的职能主要以行政推动为主。主要工作是执行县级政府

  下达的命令,为县级政府办事。主要的公共服务是审批各种事务,等农民带着印章来上班。但很多时候,农民不受乡镇机构的欢迎,拖沓推卸责任,还经常通过后门,行贿受贿、权钱交易等违法现象,严重影响农民对政府的看法。在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政府把本地区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作为主要工作,政府在微观经济调控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而对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各项职能却没能够履行。在对农业生产的管理过程中,经济欠发

  达地区乡镇机构采取行政手段干涉和解决农业问题。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区乡镇组织采取行政手段干预和解决农业问题。此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镇组织也将职责移交给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工作很多是直接为乡镇组织工作,造成政事分开。另外,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改革过程中的行为,不利于上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其机构改革的监督和制约,法律权威缺失严重,乡镇基本功能难以发挥。转变乡镇机构职能势在必行。

  (二)乡镇机构改革的地位

  乡镇政府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乡镇政府先后进行了五次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提高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而且会影响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解决乡镇政府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方向,做到方向正确、步履稳健,走出乡镇政府面临的困境。

  二、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变迁

  浙江省庆元县屏都镇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以来,来往群众络绎不绝,而且来得快,去得也快。中心主任陈涛说,大厅里设有党政综合办、农村工作指导中心、社会保障中心、综治工作中心和工业发展服务中心,推行“集中式办公、超市式服务”,老百姓要办的事,几乎都能办理1。在乡镇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是浙江省推行乡镇机构精简的主要做法之一,也是我国乡镇机构改革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1。要改

  革,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各地在改革过程中,普遍对乡镇原有机构进行了整合,精简了党政机构1。改革后,大多数地方一般设置3至5个综合性办公室,还有极少数地方不设机构,只设若干岗位1。乡镇党政机构精简改革试点中,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思路和做法:

  ――浙江省各乡镇将机构设置为“五办”,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1。

  ――黑龙江省兰西县各乡镇不设机构,只设党委秘书、组织委员、宣传统战委员、团委书记、妇女主任、人事助理、民政助理等13个岗位1。

  ――重庆市秀山县平凯镇打破机构设置、人员身份的界限,创建“5+1”工作模式,即设置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农业社会事务、安全稳定、机关党建5个工作组和1个考核督查组1。

  与党政机构精简同步的是精干领导班子与行政人员的精简。改革后,安徽省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由10人至15人精简为6人至8人,黑龙江省由9人至11人统一精简为5人,一些地方还实行了党政一把手“一肩挑”1。

  与此同时,乡镇事业站所的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变革,大部分地方将传统的“七站八所”整合为3至6个综合性服务中心,人员也随之减少1。通过机构精简与体制创新,越来越多的乡镇把工作的着力点

  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全面推行乡镇党务、政务公开,规范办事依据,简化办事程序,明晰了岗位职责,提高了工作效能1。

  三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现实困境

  (一)职能界定模糊,明确职能有难度

  乡镇机构改革的重作中,政府职能并没有能够转变彻底,还是存在着职能不清,职能界定模糊等现象。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乡镇机构承担着众多工作,与农民直接接触,职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乡镇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向广大群众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农民能否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主要靠政府的宣传和指导。除此之外乡镇机构还具有经济职能,经济职能并不是直接干预经济发展,而是进行统筹兼顾,信息引导,进行宏观的经济指导,不进行微观的经济干涉。乡镇机构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服务型机构,服务型机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机构行政模式,服务型机构模式要求乡镇机构成为法治政府、透明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高效政府,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机构离服务型机构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二)乡镇职能转变滞后

  其一,基层干部的思维意识、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等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其二,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不健全,乡镇政府不该管的事儿,该剥离的职能,需要有一个承接、转移的过程;其三,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还不健全完善,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需要一个财力不断增长壮大的过程;其四,乡镇机构改革必然触动上级机关和相关单位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需要一个上下互动、有序衔接、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困难

  对现有乡镇政府人员进行分流,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施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目前乡镇干部大多对人员分流感到茫然,不知该如何解决,基本处于观望状态。影响乡镇人员分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的因素是“吃皇粮保险”意识难以消除,乡镇政府人员不愿意离开政府部门;另一方面的因素是乡镇机构“官多兵少”的问题严重,据统计,目前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数约在14—20人之间,约占乡镇行政人员总编制的50%,解决乡镇人员分流问题首先需要在乡镇领导干部中实现突破,而这恰恰是最难做到的。影响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困难的原因还与分流渠道狭窄有关,在坚持政企、政事分开的要求下,相比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而言,乡镇政府人员分流的渠道少之又少。与乡镇政府人员分流同时并存的一种现象是机关干部身份被视为“铁饭碗”,总是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和办法往机关挤,即使进

  去是临时工也可以,最终即使不能进入行政编制,纳入事业编制也行,这种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乡镇政府人员分流的困难。

  (四)乡镇债务压力较大

  乡镇机构财政收入经费;二是税收;三是行政规费。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乡镇的税收收入大大减少,使得乡镇财政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越来越依赖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2。乡镇发展以农业为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乡镇机构原本担负的各类管理职能、公共服务并未缩减,再加上乡镇政府还增加了很多由县级政府负担的责任,乡镇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处于不相符状态,财政支出增加而财政收入减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紧张。这实质上就是分税不公,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职责过重。而县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设立派出机构,不仅削弱了乡镇机构的权力,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在乡镇上班,自然工资也由乡镇来负责,实质上就是乡镇为县政府养了一批人。乡镇发展以农业为欠发达地区乡镇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但是乡镇机构原本担负的各类管理职能、公共服务并未缩减,再加上乡镇政府还增加了很多由县级政府负担的责任,乡镇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处于不相符状态,财政支出增加而财政收入减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紧张。这实质上就是分税不公,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府职责过重。而县政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设立派出机构,不仅削弱了乡镇机构

  的权力,也带来了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在乡镇上班,自然工资也由乡镇来负责,实质上就是乡镇为县政府养了一批人。

  乡镇政府事权与财行上级政府下达各项指令,占用了乡镇大量财务支出,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政府的事权并没有因为乡镇债务等问题进行调整,一直以来乡镇机构的责任就多,除了本身就有的责任外,其他本不该由乡镇负责的事情也交由乡镇机构处理,例如违法建坟、违章建筑、偷盗河沙等任务,乡镇没有权力处理这些事项,出了差错之后责任全部都由乡镇负责。

  四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的对策

  (一)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立法

  历次乡镇机构改革都是由上至下展开的,是在上级政府的推动和压力下进行的,这种改革进程某种意义上带有政治动员色彩,缺乏对乡镇机构改革成果予以巩固的制度保障,往往在改革初期,各方都很关注,也会取得一些成果,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往往又会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之中。这种状况,要求我们找到一种恒定的制度性动力和保障,乡镇机构改革根本上是缘于农村市场化的推动,市场经济因对竞争平等有序的要求天然是法治经济,应该将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原则、路径、措施、步骤等,上升到法律层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持续不断地推进改革,对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成果,也要用法律的形式予以巩固,对于任

  何阻挠和不认真开展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部门和人员,法律上也应有明确和严格的处罚措施予以惩戒。

  (二)精准定位乡镇政府职能

  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要求人员的分流,反之,人员分流也同样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因此乡镇政府必须坚决按市场化进程和政府治理变革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同时,乡镇行政管理与县以上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直接执行性,无须像县以上地方政府那样,职能机构设置齐全,分工具体,人员编制多。乡镇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不应搞上下对口,而要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划分为不同等级,精简和设置机构及人员3。

  另一方面,以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政企分开为契机,调动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力,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壮大乡镇集体企业和各种民营企业,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完善中介服务,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乡村落后的经济面貌,为分流人员能够更多拓展就业渠道。

  (三)建立良性晋升考核机制

  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宣传乡镇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必要性。要转变社会把分流人员当成负担、包袱的错误观念;要教育机关干部和分流人员树立在市场竞争中

  更能磨练人、发挥特长、建功立业的新观念。此外,教育分流人员要树立适应市场需要的风险意识,打破习惯性心理的束缚,敢于面对新天地、新环境、新工作4。

  坚持在“工作需要、群众评议、综合考评、组织决定”的方针指导下,真正实现民主参与并为竞争上岗制定必要的政策细则、程序和形式。确保对人员分流作出决定的过程始终公正、透明。在乡镇人大和上级政府以及群众的监督下,防止和坚决查处在人员留岗与分流问题上的“暗箱操作”“拉关系”等行为,打消一些被分流人员可能产生的疑虑及不公平感。同时,在人员分流上,推动人员分流进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选择。具体则根据各地经济状况,确定一个买断工龄或离职补偿的标准,以期利用经济手段推动富余人员脱离机关5。

  (四)精简人员编制,减轻财政支出压力

  乡镇处于膨胀状态,攀升,财政收入却由于免征农业税而减少,县镇的财政压力很大。精简人员编制是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机构改革的成败,必须要切实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予以保证人员分流。精简人员势在必行,通过精简人员,能够优化公职人员队伍。我国的前几次改革都把精简人员作为重点,虽然当时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后来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更严重。在精简人员编制时不仅要切实做好人员分流工作,还要运用一些措施保证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机构不再膨胀。在进行分流前,首先要做好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时刻为国家大局考虑,

  其次要做好补偿工作,保证每个分流人员都能拿到政府安置费,并且每个员工都被纳入社会保险体系。除此之外,乡镇机构还要积极拓宽分流渠道,争取每个分流的人员都能够安置到位。对于不愿意去分流岗位的员工,政府应当支持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政府给予一定帮助。自谋职业的人员,三年内还没有找到工作的,财政要保障他们的工资,自主创业的人员,政府可以给予他们三年免税的优惠。分流工作完成后,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机构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监督,防止人员随意进入行政事业系统,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各部门人员数量进行核定,防止精简-膨胀的恶性循环发生。

  (五)减少领导职数,提高办事效率

  领导职数多造监督和下达指令,工作人员负责开展工作,部门领导多,工作人员少,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多,工作人员忙的焦头烂额,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种情况就是工作人员上头的领导多,造成了多头领导的情况,当领导间的意见不统一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知道该听取谁的意见,往往也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在进行缩减领导工作之前,要做好被缩减领导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适当对其进行补助,未来有领导层退休或升职之后,可以优先将其进行擢升。

  结论

  由于我国政治结构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乡镇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层政权,处于宏观之尾和微观之首,承担着联系国家与乡村的重任,向乡村推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首要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进行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经济欠发达地区政治体制改革,最基本的改革就是进行乡镇机构改革。

  参考文献

  [1]九亿农民得实惠——我国全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2]朱岚.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生发的文化生态根源[J].理论学刊,2005,(11):115-118+131.

  [3]郭铁民,席晓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C].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2006:39-45.

  [4]高学栋,朱光明.更新思想观念——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思想保证[J].中国行政管理,2000,(06):11-13.

  [5]王增祥等.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机关工作人员心态透析〔J〕.中国行政管理,1999,(3).[6]陈大伟.海门市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1):290-291+293.

篇八: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巩丽来源:《山西农经》2017年第23期

  摘要:主要研究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了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23-0048-01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1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乡镇政权组织现状以及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

  1.1乡镇政权组织现状

  乡镇政权组织是农村行政基层组织,我国政府为中央、省、市、县、乡镇多级政权体制,乡镇是国家最低一级政权,农村居民直接面对乡镇政权组织,是国家和农村社会关系关键的衔接纽带和桥梁,也是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开展的基层组织和国家政策农村输出终端。现阶段,我国乡镇政权一般为乡镇党委、人大和政府的三元结构,乡镇党委负责乡镇政治经济以及其他事业决策,乡镇人大为乡镇政府权力机关,乡镇人大选举产生乡镇政府作为行政中枢。

  1.2乡镇行政管理问题

  现阶段,很多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着党委和政府决策权不明确的问题,政企关系也有待进一步调整,上下级部门关系不明确,县级政府过度干预乡镇工作,导致乡镇行政机关开展实际工作受到诸多限制,权利集中责任下放,乡镇政府处理社会经济事务时不能实现统一协调和管理,容易出现权力交叉和责任推诿的问题。另一方面,乡镇行政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确的问题,乡镇人民政府作为为农村城乡建设、社会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权利执行机构,拥有法律赋予的执行国家权利,维护地方稳定的权利和义务,但是乡镇却普遍存在接受垂直管理的各种职能部门,受到上级约束,基层政府看的到而管不到,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协调管理能力。

  2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从事权和职能划分、政府机构精简以及民主管理体制的建设等方面,对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2.1职事权与职能的划分

  针对基层行政管理工作权责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和上级政府负担工作,下级无论有无相关机构职能都需要承担责任的现象,要求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改革行政管理机制,优化政府行政部门与机关单位事权和职能,从而进一步减轻乡镇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帮助乡镇政府从经济责任中抽出部分精力,优化乡镇政府行政部门机关结构和办事流程,提高乡镇执政能力和执政

  效率,建立综合办事机构,加快推进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推动统一领导与管理,落实政府领导和业务指导并重的双重领导机制,持续完善乡镇社会服务体系。

  2.2精简机构

  中央政府更加重视宏观管理,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要求,进一步放权、分权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将成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和治理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县政府作为上一级政权机关,主要管理目标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简政放权精简机构是乡镇行政管理改革的核心举措。

  2.3民主管理

  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快速进步,乡镇公民素质全面提升,民主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乡镇政府要遵循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事务管理,引导村民实现乡村自制,实现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目标,乡镇政府处理日常事务时,需要严格遵守公平透明民主参与的基本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合法政治经济权利,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乡镇政府执政效率,确保乡镇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到事务治理工作中,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乡镇政府也要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做好公共服务决策,最大程度的发挥公共服务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乡镇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助于推动国家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深化乡镇政府改革,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乡镇公共服务水平,乡镇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乡镇公共资源利用,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财税管理制度的改革,从而逐步提高乡镇政府执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曲延春,王淑晴.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制约因素论析:整体性视域[J].农业经济问题,2016(08).

  [2]张海兵.关于对乡镇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县乡联动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9).

  [3]靳佩鑫,杨林.新公共管理思想对提升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分析及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5(14).

  [4]王彩萍.转型期乡镇基层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路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20(06).

篇九: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提高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需要构建起来效率的思想进行体制的创新让行政效率当做审查所有层级的机关需要营造效率的思想加强体制方面的创新将行政效率当成审查所有层级的政府所有层级的部门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的主要审查依据在乡政府部门里面构建起来所有工作人员都追求效率在所有的事件上面都追求效率很好氛围具体的进行分析就是需要营造起来整体的意识由小的制作人的私有想法本位理念方面还有狭义状况里彻底的释放出来明白整体的需求不再互相推卸泽然

  附件3:

  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论文排版装订样式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部: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淳安学院教育层次:专科专业:行政管理入学时间:2016年春季学号:姓名:指导教师:邵英

  论文完成日期:2017年

  月

  -0-/14

  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

  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

  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毕业论

  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以及出版毕业论文;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1/14

  目录

  摘要..........................................................3一、前言......................................................4

  (一)研究背景..............................................4(二)研究目的和意义........................................4二、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5(一)乡政府行政机构急剧膨账................................5(二)乡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5(三)乡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过多................................5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6(一)“公社”思想浓厚.....................................6(三)监督检查考核不足.....................................6(三)乡镇政府科室职能交叉,缺乏协调........................7三、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7(一)乡政府机构精简式改革..................................7(二)建立目标监督体制......................................8(三)提高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8四、结论......................................................9参考文献.....................................................10

  2/14

  3/14

  摘要

  伴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市场与经济的不断深入与建立法制国家的计划的明确,城市工业性以及乡村工业性的提升,我国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将遇到转型十分困难的时期。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在我国改革幵放与现代化建设中都处在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它是一个非常全面深入改革开放的重要原因与关键步骤。这一篇论文将乡政府制度改革的观点,经过采用很多参考资料的梳理、比较研究、原因探究等一些方式,对我国乡政府后勤管理制度现在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整治出一套合适我国乡政府制度改革的有用方法。

  关键词: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

  4/14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乡镇利益的迅速提升要求对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我国乡镇利益的迅速提升,对我国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制度要求十分严格。乡镇个人利益的提升正与城市个人利益提升靠拢,也要走科技化、文化、世界化的道路。我国要进入世界化金融大趋势,乡政府组织改革迫在眉睫。

  金融制度改革让政府组织改革遇到挑战。因为经济提升的需要,对于乡政府的行政制度做出了新的规范。改革开放过后,跟着经济的迅速提升,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调整,我国对经济提升依然保存了一些重要信息与经验。但是我国经济的快迅速提升与改革的加深的同时,也将会不断的遇到来自经济制度与政府组织改革的各种艰难挑战。经济制度改革对改革政府行政系统作出了新的需求。跟随我国市场经济提升的趋势,假如可以合法地将市场和市场主体规范一定可以让我国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依照行政管理概念和方式,从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近日的情况和管制规定入手。经过总结研究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应该怎样进行,怎样做到新农村建立

  5/14

  的需求,怎样改变政府的作用、调整政府人物等一些问题,作出乡镇下层政权机构方式的要求、乡镇团体经济提升规划方法与制度和农业生产机构方式的制度上采用大胆的改进。坚持创建一种适合当今社会、经济提升要求的乡政府机构布局系统与制度系统。希望可以对我国基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

  2.研究意义我国的基层行政面对着人均数量最多、分散区域最广的群众,因此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直接联系到我国农村社会与农业经济,联系到x的道路计划策略在农村进行开展,体现着国家和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乡政府怎样顺应与治理不断壮大的农村,给广大群众创造出一条国际、道德、文明的理想之路是每个地方政府乡镇行政管理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二、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分析

  (一)乡政府行政机构急剧膨账

  中国现在的乡镇管理体制构建在十分紧密的权力集中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安排的经济年代。政府的职权非常大,也关系到社会的许多方面,成立的组织太多,政府职权太大的政府体制。乡政府管理的区域多数都是农村,工作特别多而且都很复杂,还要帮助地区的经济收入,教育文化等许多复杂的工作,还要听从上级领导,中央政府制定的计划安排实施,并且还要顾及百姓的反应,保持地区平稳和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复杂的工作造成乡政府行政效果不理想,没有方向性。

  (二)乡政府行政监督管理不到位

  乡政府是我国整个政府组织等级最低政府,因为在最底层,上级政府和百姓

  6/14

  经常对其忽视,对自身行政管理制度的不全面,工作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强,上级百姓的忽视,这就造成了对乡政府管理难、难管理的局面。在我国管理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中,对多数人员起不到作用。

  (三)乡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过多

  由于乡政府能力层次比较低,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行政审批事项,繁杂,过程复杂,审批时间过长和许多复杂的问题,不管事情的大小都要向上级政府会被进行审批,等待审批通过,不止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踊跃性,也降低了当地的经济迅速提升

  7/14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社”思想浓厚

  这里所说的公社,也就是“人民公社”。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人民公社制度是从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的,现在专指对于对于乡镇政府机构的称呼。但是,在这一制度下,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也就是“政社合一”,即把基层政权机构和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机构合为一体,统一管理全乡、全社的各种事务。存在着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缺点。这一产生在特殊年代的政权制度,给曾经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许多基层干部,特别是现在乡镇政府中的老干部,头脑中依然有较为牢固的“公社”思想,仍保留有那种制度下的行事风格。在具体工作中,不是执政为民,真心为人们群众谋利益,而是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是老百姓的管理者,父母官。所以,在传统的“公社”思想以及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乡镇领导干部这种观念依然存在,并影响着目前乡镇领导干部正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和谐的工作关系开展。

  (三)监督检查考核不足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所以说,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每个公民都有权对于国家干部进行监督,从而真正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进行,防止部分干部工作人员出现任意使用手中职权的问题。此外,政府机关内部,工作人员也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自我约束情况,这样能够让他们及时有效的发现自身存在着的不足,在积极发现自身问题的同时,不断改进自身出现的问题。在现在的乡镇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监督机制严重缺乏的问题。首先,一是乡镇工作人员“官老爷”思想作风严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没有必要,也

  8/14

  不需要外界或者是媒体,更不说普通老百姓来过问我做了什么,效果怎样,还需改进与否的问题。二是上级部门对乡镇政府的监管也较为缺乏,导致检查时是一个样子,平时又是另一个样子。笔者在调查中就亲身经历了某天下午上级纪委要下来对该镇相关工作进行检查,x政办就立马通知各科室清查人员有无缺岗,并要求立即通知到位,不准缺席。在正常的工作中,缺岗现象就成为通病。三是考核监督制度虽然建立,但在具体运行中往往流于形式,各部门相互包庇,力求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

  (三)乡镇政府科室职能交叉,缺乏协调

  国乡镇政府内部科室的职能划分则主要依据与上级部门的一种对应关系。例如,在区市县一级有财政局、公安局、司法局、计生局等职能部门,相应的乡镇一级就有财政所、派出所、司法所、计划生育办公室等职能科室,同时负责履行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务和执行上级部门或同级乡镇政府的决议。

  各科室之间都统一对镇政府负责,而彼此之间却缺乏应有的沟通与联系。同时,由于现在乡镇政府财政吃紧,各个科室都想尽量争取更多的益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室部门利益至上的局面。乡镇政府内部科室利益至上,造成的不良影响就是使彼此之间各自为战,缺乏全局观念;有时还会因为自身部门的私利而损害乡镇府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印象;还会因为自身利益至上而导致科室之间的争权夺利,本来不该由谋科室负责的事,却想方设法包揽。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该办的事没办好,损害了群众利益,也给政府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9/14

  三、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

  (一)乡政府机构精简式改革

  乡政府里的工作人员简单与设备简陋。这种人员简单总体表现在工作人员过多文化水平较低上,减少人员数量,提升人员的文化水平。人员的减少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就可以锻炼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比较简单的工作人员主要有两种,一是暂时工作的人员,二是岁数比较大的人员。组织的减少主要减少了一些工作流程与部门设置。但是原来的政府职权没有减少。

  乡镇的分散。二十二世纪到来以来,我国乡镇分散的趋势比较大,从原来的五万多个分散到现在的三万左右。这样形式的改革如今还是处于很快的进行,可是在开展的过程里同样碰到很大的阻碍。而且在进行合并的时候很难对于所遇到的利益进行取舍。这样的阻碍并没有降低乡政府的问题,开展新的工作的时候还碰到了阻碍。

  (二)建立目标监督体制

  建立起来审计部门集中使用监督作用的监督系统。所以需要加大进行监管的力度,抬升监管的品质作为最终目的,补充并且建立起来活动审计管理的系统,去掉之前分散在相应职能机构的监督作用,这些全部归审计部门进行集中进行,调整之前一直具有的构建项目出钱、开展管理、施工监管这三个流程集中于一体的系统,完成出资的主体、管理的方面还有监管的方面有效的分开。划分好营造项目审计监管体制的自身系统,需要构建起来审计部门和别的管理机构的有效调控,让所有的部门彼此能够有效的配合,彼此进行搭配,构建起来监督合力作为最终目的,明确设计管理部门在营造项目方面的作用。

  10/14

  (三)提高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需要构建起来效率的思想,进行体制的创新,让行政效率当做审查所有层级的机关,需要营造效率的思想,加强体制方面的创新,将行政效率当成审查所有层级的政府,所有层级的部门,还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的主要审查依据,在乡政府部门里面构建起来所有工作人员都追求效率,在所有的事件上面都追求效率很好氛围,具体的进行分析,就是需要营造起来整体的意识,由小的制作人的私有想法,本位理念方面还有狭义状况里彻底的释放出来,明白整体的需求,不再互相推卸泽然。良好的将权限进行分类,很好的解决政府和地方,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调整权力过于集中化的状况。应该属于下级进行处理的方面需要将选择权呈递给下级,让权责能够一体化,分割的十分明显,进行整体调节加强的时候,努力的让区域还有基层行政的积极程度变大。

  通过高新科技手段还有方法用于抬升行政的工作效率,处于现在的社会,因为节奏的不断提升,很多新信息不断的涌现出来,假使行政管理依旧使用之前的手段进行,不能够再满足时代的要求了,因此需要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将行政管理进行提升,将效率很好的抬高,让行政管理技术手段能够很好的现代化,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构建的需要,让国家的经济能够更快的发展。

  四、结论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承上启下、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关键层次和中间环节,乡镇机构如何进行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和管理不断变化的农村现状,引导农民、农村走上民主、现代的富裕之路,这是乡镇工作面临的紧迫挑战。进一步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对于推进农村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均有着现实而深远的

  11/14

  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乡政府在管理体制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为了更好的加强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分析了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从乡政府机构精简式改革、建立目标监督体制、提高乡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加强我国乡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研究提出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2/14

  参考文献

  [1]冯旺舟,唐彪.论政府行政管理中回避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x桂林市委x校学报,2014,14(03):46-49.

  [2]许璐瑶.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3]王高.中国与老挝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9.[4]薛霞霞.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的合理规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5]王予波.论技术创新与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创新[J].青海科技,2003,(03):4-10.

  13/14

篇十: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对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认识一精神文化二物质文化三制度文化四行为文化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文化政治化二企业文化的表象化三企业文化的文体化四企业文化趋同化三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文化的若干对策一营造企业文化的原则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四进行企业文化整合五创新管理模式结束语浅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的调整

  提纲

  一、对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认识(一)精神文化(二)物质文化(三)制度文化(四)行为文化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文化政治化(二)企业文化的表象化(三)企业文化的文体化(四)企业文化趋同化三、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文化的若干对策(一)营造企业文化的原则(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四)进行企业文化整合(五)创新管理模式结束语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农村乡(镇)村管理体制进行了大

  的调整。由过去的“政社合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高度集中的垂直管理体制改变为“政社分设”的乡、村、组的相对独立和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的状况.自治权力在基层政权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也得到了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一体化要求日益突出。但目前我国实行的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乡(镇)村管理体制,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大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人国地阻碍了区域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紧密协作,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协调、健康、迅速发展。因此,探讨我国目前乡(镇)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乡(镇)村管理体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基层民主

  一、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1.乡镇一级“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政府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冲突日益加剧。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与乡镇政府行政效率的要求不相适应。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承担着管理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务等繁重任务。繁重的任务客观上要求行政的高效率运转。但由于现行条块分割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政权的职能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行政管理很难实现高效运作。2.乡镇一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村两级组织仍然承担着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公共服务职能。如兴办农村教育、修建乡村公路、优待军烈属、供养五保老人、兴办农林水基础设施等等。此外,还有落实计划生育国策、征收农业税费和“三提五统”。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治安、调节民事纠纷、组织防洪救灾、实施移风易俗、举办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等项工作。乡镇一级“小政府”与“大服务”“强政府”与“弱财政”长期并存的格局。造成乡镇主要领导想方设法增加乡镇财政收入,必然成为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3.乡镇一级“党政企不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利益摩擦愈演愈烈。主要是党、政、企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有些地方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地方乡政府还没有完全起到一级政权的作用。总的来看.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结构中最低的一级政权组织.仍未摆脱人民公社体制的影响,实际是党政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具体表现在上下组织之间习惯于采取行政措施处理关系.习惯于直接指挥和控制,不善于运用各种杠杆和利益导向实行间接、弹性控制,而且“村民自治也始终处于行政和财政双重压力下的‘紧约束’运行状态。”这是我国新时期的农民负担不断加重、社会秩序混乱、党群干群关系日趋紧张的政治根源所在。4.乡镇行政机构缺少监督系统。行政监督是权力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政府行政失误,确保政府管理畅达,高效运行的必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我国农村乡镇政权建设中,却缺少有效的行政监督系统。一是国家行政监督体系延伸到乡镇出现了“断层”。中央、省、地(市)、县都设有政府的监察机关,负责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到

  1

  乡镇基层政府,却没有设置监察机构。二是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机制。乡镇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指令和任务。但贯彻执行的情况如何。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是主人,干部是公仆,公仆必须接受主人的监督。但由于耳前乡镇管理体制中缺乏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使主人对公仆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如何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1.应当充分认识乡镇基层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中国乡

  镇既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治权力中心,又是满足农民各种需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当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把它所拥有的行政权力规范到合理的空间,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社会、农民”三者良性互动、密切合作的关系。而其核心是解决过去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互相渗透。“条条”与“块块”互相分割,“事权”与“财权”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无论怎么改革,“乡镇”作为一种地方基层行政建制.应当保持其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规模的适度性。管理层级的有序性,职能定位的科学性,机构设置的合理性,人员编制的法律约束性,政权名称的固定性和运行程序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之逐渐成为直接面向9亿农民的法制型、公共服务型政府。

  2.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多年来,我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乡镇政府体制改革遇到的最棘手问题是如何处理党政关系。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和完善党在农村的组织体系,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乡镇党委是农村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作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前沿指挥部”,与乡镇其他各种组织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改善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重塑乡镇一级的”政府形象“,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整合的、协调互动的社会政治力量,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3.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精干高效的乡镇基层政府。我国下一步的乡镇政府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现代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及运行机制。同时,要按照在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塾础上.整合现有的乡镇事业站所,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其经费主要由县级财政保障:逐步增强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其走向市场化经营的轨道总之.我国建构21世纪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新体制,光靠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突破:光是乡镇一级改而竖立其上的政府机构不改革.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还需要启动市、县政府体制改革。如果仅仅寄希望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这样的低层次改革,那么很可能陷入“循环改革的陷阱”。

  4.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中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权力: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这两种权利构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乡政村治”的格局。虽然两种权力的运作法律作了清楚、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又经常发生矛盾。大多数乡、镇人民政府仍把村民委员会当作自己直接的下属行政组织,以各种方式影响和控制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沿用传统的领导方法进行指挥管理.或继续控制村民委员会

  2

  的人事权:或对属于村民委员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随意发号施令,从而压缩村民自治的空问,使村民自治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为此,村民自治的成长必须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放权.而政府是否放权又取决于整个国家治理体制和政策选择。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交换关系,双方在交换过程中的地位是应该平等的,村民委员会需要乡、镇人民政府的资源,乡、镇人民政府也需要村民委员会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用法律来约束乡、镇人民政府的行为、减弱其对村民自治的束缚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大中,孟凡驰,《企业文化论》,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052.薛中良,《企业与企业文化》,《兰州大学学报》,1999.10

  3


推荐访问:乡镇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行政管理 乡镇 对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