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塞罕坝”精神当好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供大家参考。
弘扬“塞罕坝”精神当好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第一次接触到塞罕坝精神,是通过一部叫《最美的青春》的电视剧,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生怀着赤子之心来到塞罕坝,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的故事。塞罕坝在那一代人的努力下,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变为了“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的美好景象。近期国家乡村振兴局将指导各地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新到岗的驻村第一书记,我们应该从“塞罕坝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青春热血去谱写更宏伟的篇章。
要汲取塞罕坝“艰苦奋斗”的力量。当第一代造林人来到塞罕坝时,这里一片荒漠,物资匮乏,气候严寒,只有一棵两百年的老树顽强地活着。但就是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住最简陋的地窨子,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硬是在被国外专家判了死刑的塞罕坝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林,创造了世界奇迹。乡村振兴第一书记们从城里到乡村,就应该学习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忘记自己“城里人”的身份,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在新形势下,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工作环境也比之前更为复杂,要想轻轻松松把乡村振兴干好是不现实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唯有自己“吃苦”,群众才能“吃糖”,只有把驻村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用心、用情、用力地干,才能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要汲取塞罕坝“甘心奉献”的力量。塞罕坝的初代造林人
响应党的号召,听从党的召唤,为了完成党的任务,他们有的放弃了原本优渥轻松的生活,有的拖家带口来到坝上,有的集体请愿奔赴坝上,只为了来到塞罕坝种树造林、扎根奋斗。作为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更应该学习塞罕坝的奉献精神,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干事创业放在心上。甘于奉献,这并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舍身忘我的拼搏精神,是一户户入户走访,一次次实地调研,一回回面对面交流;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舍弃小家,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工作之中;是个人利益与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自觉牺牲小我,成就大家。
要汲取塞罕坝“爱岗敬业”的力量。正是塞罕坝人“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忠诚奉献,才造就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现在的乡村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相比起城市里的灯红酒绿,丰富多彩,乡村生活要简单得多,也会少了一份热闹。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热爱,很难在驻村工作中坚持下来。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新选派的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应该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敷衍塞责、不讨价还价,始终保持为事业奋斗终身的进取心,发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荐访问:弘扬“塞罕坝”精神当好乡村振兴第一书记 振兴 当好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