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神奇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2023《神奇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

2023-02-21 16:40:05 来源:网友投稿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神奇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2023《神奇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吧?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边跳舞一边画画?有一位叔叔就能边跳舞边画画,想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是波洛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二、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畅想》

  提问: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觉得他的画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谁能来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这些流畅的线条和亮丽的色彩,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让我们的心情快乐又愉悦。

  2、欣赏第二幅作品《第五号,1948》

  (1)提问: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线条?有哪些色彩?这些暗暗的颜色和乱乱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

  (2)小结: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很压抑很难过,这些暗暗的色彩,乱乱密密的线条,让我们的心情很难过,好像走进了……。

  3、欣赏波洛克其他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4、你最喜欢哪副画,为什么?(追问,抓住颜色和线条)

  5、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神奇而美丽,他的画和我们*时的画是不一样的,在他的画里,只有颜色和线条。但他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画画的,想不想知道波洛克叔叔的故事?

  三、介绍波洛克。

  1、出示1912

  师:1912是什么意思呢?幼儿猜测。

  教师播放录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国,因为在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彩。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师:原来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时间。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铺在地上,用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画布上来回走动,人们把这种画画方法称为“滴流”。因为波洛克喜欢听着音乐边跳舞边画画,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画叫做“行为绘画”。

  (3)讨论:浏览了这些知识的宝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么?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画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画下来,教师示范。

  四、尝试滴画。

  1、教师示范。

  2、师: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想用滴画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你们现在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线条和颜色滴画?

  3、师: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用这些美丽的色彩和线条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胆的表达出来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料,滴画时笔放低一点,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讲评。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介绍。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结合我们本学期的美术特色---线条画,而波洛克的部分作品也包含着线条和色块。因此,本次活动从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作品入手,在对波洛克的作品的观察解读中,再次感受线条和色块的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滴撒法,并尝试用滴撒法进行大胆表现,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借助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点评,梳理幼儿的实践经验,使幼儿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有更深入的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活动重点:欣赏波洛克的画,感知线条与色块组成的抽象画的艺术魅力。活动难点:尝试用“滴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波洛克的画ppt、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教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图画,想看吗?

  2、(ppt1)教师:你在画里看到了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3、教师:你还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线条和色块)

  4、教师: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呢?像什么?

  5、教师:像这种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是小朋友又觉得它像这个像那个的画,我们把它叫做抽象画。叫什么呢?(引导幼儿再次认识抽象画)(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色块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教师:这幅抽象画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画家波洛克叔叔画的,看这就是波洛克叔叔。(ppt2)他还画了很多抽象画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波洛克作品ppt 3、4)

  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教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画得像什么?

  3、教师(ppt5):这些也是波洛克叔叔的抽象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教师:波洛克叔叔真厉害,那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ppt6)看,波洛克叔叔在画画呢,你看到他是怎么样画画的?

  6、教师:波洛克叔叔,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是非常随意的把颜料滴撒在画布上,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

  7、教师:现在你知道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

  8、教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教师:这是什么?(瓶子)这个瓶子里装着一个秘密呢。这个瓶子里装的是颜料,当你把瓶子倒过来拿的时候,颜料会从这个尖尖的地方滴出来,如果你轻轻的挤一挤这个瓶子,颜料就会从瓶子里流出来。

  2、教师:你可以上下撒,也可以转圈撒,当然你也可以随意的撒。(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3、教师:如果你想形成色块,你可以用这个尖尖的嘴在画纸上来回的涂一涂。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教师: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教师:小画家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画?

  2、师幼一起绕着画欣赏。(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教学反思:《神奇的线与色》,是在幼儿欣赏抽象名画的基础上,用线条和色块来进行大胆的创作。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教师经常会很难把握。而波洛克的作品更是以抽象画著称,抽象画与幼儿的欣赏水*相差甚远,孩子不能理解,无法与作者取得共鸣。在这节课的活动来看,孩子更多的关注的是抽象画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而对于深层次的挖掘画中的含义时,孩子们往往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种种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缺乏指导的方法。其次就是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很少接触抽象画。因此,在*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们多多的欣赏各种各样形式的名画,尤其是抽象画。让幼儿经常能和艺术产生共鸣,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更好的表现美。其次,在经过和孩子们开展的这节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环节,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时,在课前我要多多的预设孩子们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会怎么说,而我应该怎么来总结孩子们的话,同时也对孩子们的话进行一个提炼。我可以适当的运用语言来提示孩子们,让孩子们对抽象画能有更进一步的感受与表达。在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比如孩子往往都会把颜料滴撒在图画纸的中间,边上空白,那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来引导孩子们观察画,让孩子们注意到波洛克的作品都是铺满整张画纸的。以后我们可以在大班组更多的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通过对名画的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进而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并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与大师对话、学做小画师,使得幼儿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阅读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1)

——大班美术神奇的线与色教案3篇

大班美术神奇的线与色教案1

  设计思路: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这是我在新时代旧教材里找到的一节课,教材里的《神奇的线与色》就是用笔画出线条、涂上色块,让幼儿充分感受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的美。我想《神奇的线与色》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之前也想了好几种方法,想用毛线来画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在自己家的电脑里看到了几张波洛克的画,他的画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他的画画面中鲜亮的色彩,极富特色的线条、能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感情。而且作画方式比较轻松,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想用波洛克滴流的方法来作画,孩子们肯定会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你在波洛克叔叔的画里发现了什么?觉得它画的像什么?

  [让幼儿从整体的感受到局部的感受,主要从形状、造型上引导幼儿欣赏。从亮丽的色彩、跳舞的线条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快乐心情。]

  2、欣赏第二幅作品,这幅画画了些什么?有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3、欣赏波洛克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最后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小朋友这些画和我们*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画面上只有一些什么?

  [让幼儿发现波洛克的画里只有一些线条、色块,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神奇,组合在一起不仅漂亮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

  5、你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6、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的确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作画的吗?(下面就请小灵通为我们作介绍。)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灵通“波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边跳舞边画,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因为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

  2、你听到小灵通说了些什么?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什么叫滴流?上面哪一幅画是用滴流的方法画的?(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

  [通过利用小灵通来介绍波洛克,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画及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这是什么?(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秘密?

  2、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通过老师与小朋友的合作示范,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但是怎样滴画,老师不作介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四人一组,分四组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袋子,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

  [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四组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绕画走一圈,说说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了什么?

  [结束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

  活动反思

  1、怎样欣赏抽象画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大班美术神奇的线与色教案2

  设计思路: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这是我在新时代旧教材里找到的一节课,教材里的《神奇的线与色》就是用笔画出线条、涂上色块,让幼儿充分感受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的美。我想《神奇的线与色》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之前也想了好几种方法,想用毛线来画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在自己家的电脑里看到了几张波洛克的画,他的画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他的画画面中鲜亮的色彩,极富特色的线条、能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感情。而且作画方式比较轻松,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想用波洛克滴流的方法来作画,孩子们肯定会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你在波洛克叔叔的画里发现了什么?觉得它画的像什么?

  [让幼儿从整体的感受到局部的感受,主要从形状、造型上引导幼儿欣赏。从亮丽的色彩、跳舞的线条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快乐心情。]

  2、欣赏第二幅作品,这幅画画了些什么?有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3、欣赏波洛克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最后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小朋友这些画和我们*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画面上只有一些什么?

  [让幼儿发现波洛克的画里只有一些线条、色块,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神奇,组合在一起不仅漂亮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

  5、你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6、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的确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作画的吗?(下面就请小灵通为我们作介绍。)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放录音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灵通“波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边跳舞边画,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因为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

  2、你听到小灵通说了些什么?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什么叫滴流?上面哪一幅画是用滴流的方法画的?(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

  [通过利用小灵通来介绍波洛克,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画及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这是什么?(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秘密?

  2、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通过老师与小朋友的合作示范,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但是怎样滴画,老师不作介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四人一组,分四组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袋子,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

  [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四组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绕画走一圈,说说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了什么?

  [结束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

  活动反思

  1、怎样欣赏抽象画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大班美术神奇的线与色教案3

  教材分析: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结合我们本学期的美术特色---线条画,而波洛克的部分作品也包含着线条和色块。因此,本次活动从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作品入手,在对波洛克的作品的观察解读中,再次感受线条和色块的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滴撒法,并尝试用滴撒法进行大胆表现,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借助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点评,梳理幼儿的实践经验,使幼儿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有更深入的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活动重点:欣赏波洛克的画,感知线条与色块组成的抽象画的艺术魅力。活动难点:尝试用“滴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波洛克的画ppt、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教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图画,想看吗?

  2、(ppt1)教师:你在画里看到了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3、教师:你还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线条和色块)

  4、教师: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呢?像什么?

  5、教师:像这种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是小朋友又觉得它像这个像那个的画,我们把它叫做抽象画。叫什么呢?(引导幼儿再次认识抽象画)(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色块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教师:这幅抽象画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画家波洛克叔叔画的,看这就是波洛克叔叔。(ppt2)他还画了很多抽象画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波洛克作品ppt 3、4)

  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教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画得像什么?

  3、教师(ppt5):这些也是波洛克叔叔的抽象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教师:波洛克叔叔真厉害,那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ppt6)看,波洛克叔叔在画画呢,你看到他是怎么样画画的?

  6、教师:波洛克叔叔,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是非常随意的把颜料滴撒在画布上,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

  7、教师:现在你知道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

  8、教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教师:这是什么?(瓶子)这个瓶子里装着一个秘密呢。这个瓶子里装的是颜料,当你把瓶子倒过来拿的时候,颜料会从这个尖尖的地方滴出来,如果你轻轻的挤一挤这个瓶子,颜料就会从瓶子里流出来。

  2、教师:你可以上下撒,也可以转圈撒,当然你也可以随意的撒。(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3、教师:如果你想形成色块,你可以用这个尖尖的嘴在画纸上来回的涂一涂。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教师: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教师:小画家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画?

  2、师幼一起绕着画欣赏。(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教学反思:《神奇的线与色》,是在幼儿欣赏抽象名画的基础上,用线条和色块来进行大胆的创作。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教师经常会很难把握。而波洛克的作品更是以抽象画著称,抽象画与幼儿的欣赏水*相差甚远,孩子不能理解,无法与作者取得共鸣。在这节课的活动来看,孩子更多的关注的是抽象画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而对于深层次的挖掘画中的含义时,孩子们往往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种种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缺乏指导的方法。其次就是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很少接触抽象画。因此,在*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们多多的欣赏各种各样形式的名画,尤其是抽象画。让幼儿经常能和艺术产生共鸣,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更好的表现美。其次,在经过和孩子们开展的这节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环节,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时,在课前我要多多的预设孩子们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会怎么说,而我应该怎么来总结孩子们的话,同时也对孩子们的话进行一个提炼。我可以适当的运用语言来提示孩子们,让孩子们对抽象画能有更进一步的感受与表达。在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比如孩子往往都会把颜料滴撒在图画纸的中间,边上空白,那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来引导孩子们观察画,让孩子们注意到波洛克的作品都是铺满整张画纸的。以后我们可以在大班组更多的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通过对名画的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进而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并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与大师对话、学做小画师,使得幼儿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2)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教案3篇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教案1

  教材分析:

  《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指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结合我们本学期的美术特色---线条画,而波洛克的部分作品也包含着线条和色块。因此,本次活动从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作品入手,在对波洛克的作品的观察解读中,再次感受线条和色块的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滴撒法,并尝试用滴撒法进行大胆表现,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最后,借助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点评,梳理幼儿的实践经验,使幼儿对这种自由奔放、无定形的抽象画风格,有更深入的体验。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体验不同绘画方式所带来的乐趣。活动重点:欣赏波洛克的画,感知线条与色块组成的抽象画的艺术魅力。活动难点:尝试用“滴流”的方法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波洛克的画ppt、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教师:宝宝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很特别的图画,想看吗?

  2、(ppt1)教师:你在画里看到了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色彩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3、教师:你还在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线条和色块)

  4、教师:你觉得他画的是什么呢?像什么?

  5、教师:像这种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是小朋友又觉得它像这个像那个的画,我们把它叫做抽象画。叫什么呢?(引导幼儿再次认识抽象画)(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色块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教师:这幅抽象画是一位美国著名的画家波洛克叔叔画的,看这就是波洛克叔叔。(ppt2)他还画了很多抽象画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波洛克作品ppt 3、4)

  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教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你觉得画得像什么?

  3、教师(ppt5):这些也是波洛克叔叔的抽象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教师:波洛克叔叔真厉害,那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5、教师:(ppt6)看,波洛克叔叔在画画呢,你看到他是怎么样画画的?

  6、教师:波洛克叔叔,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是非常随意的把颜料滴撒在画布上,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

  7、教师:现在你知道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

  8、教师: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教师:这是什么?(瓶子)这个瓶子里装着一个秘密呢。这个瓶子里装的是颜料,当你把瓶子倒过来拿的时候,颜料会从这个尖尖的地方滴出来,如果你轻轻的挤一挤这个瓶子,颜料就会从瓶子里流出来。

  2、教师:你可以上下撒,也可以转圈撒,当然你也可以随意的撒。(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3、教师:如果你想形成色块,你可以用这个尖尖的嘴在画纸上来回的涂一涂。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教师: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教师:小画家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画?

  2、师幼一起绕着画欣赏。(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教学反思:《神奇的线与色》,是在幼儿欣赏抽象名画的基础上,用线条和色块来进行大胆的创作。名画欣赏作为欣赏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教师经常会很难把握。而波洛克的作品更是以抽象画著称,抽象画与幼儿的欣赏水*相差甚远,孩子不能理解,无法与作者取得共鸣。在这节课的活动来看,孩子更多的关注的是抽象画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而对于深层次的挖掘画中的含义时,孩子们往往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这种种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缺乏指导的方法。其次就是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很少接触抽象画。因此,在*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们多多的欣赏各种各样形式的名画,尤其是抽象画。让幼儿经常能和艺术产生共鸣,欣赏美、感受美,从而更好的表现美。其次,在经过和孩子们开展的这节活动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第一环节,欣赏波洛克的抽象画时,在课前我要多多的预设孩子们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孩子们会怎么说,而我应该怎么来总结孩子们的话,同时也对孩子们的话进行一个提炼。我可以适当的运用语言来提示孩子们,让孩子们对抽象画能有更进一步的感受与表达。在孩子们操作的时候,出现的一些比如孩子往往都会把颜料滴撒在图画纸的中间,边上空白,那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的"来引导孩子们观察画,让孩子们注意到波洛克的作品都是铺满整张画纸的。以后我们可以在大班组更多的开展了一系列的名画欣赏活动,通过对名画的欣赏,培养幼儿对艺术和艺术世界的基本感觉,进而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周围的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表现出直觉的喜爱,并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与大师对话、学做小画师,使得幼儿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3)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 (菁选3篇)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作品,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用滴流的方法绘画,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画画吧?你们有没有尝试过一边跳舞一边画画?有一位叔叔就能边跳舞边画画,想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是波洛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二、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畅想》

  提问: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觉得他的画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谁能来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这些流畅的线条和亮丽的色彩,好像把我们带到了……让我们的心情快乐又愉悦。

  2、欣赏第二幅作品《第五号,1948》

  (1)提问: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线条?有哪些色彩?这些暗暗的颜色和乱乱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

  (2)小结: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很压抑很难过,这些暗暗的色彩,乱乱密密的线条,让我们的心情很难过,好像走进了……。

  3、欣赏波洛克其他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4、你最喜欢哪副画,为什么?(追问,抓住颜色和线条)

  5、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神奇而美丽,他的画和我们*时的画是不一样的,在他的画里,只有颜色和线条。但他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画画的,想不想知道波洛克叔叔的故事?

  三、介绍波洛克。

  1、出示1912

  师:1912是什么意思呢?幼儿猜测。

  教师播放录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国,因为在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彩。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波洛克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画家之一。

  师:原来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时间。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铺在地上,用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画布上来回走动,人们把这种画画方法称为“滴流”。因为波洛克喜欢听着音乐边跳舞边画画,所以,人们又把他的画叫做“行为绘画”。

  (3)讨论:浏览了这些知识的宝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么?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很高兴,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画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画下来,教师示范。

  四、尝试滴画。

  1、教师示范。

  2、师:孩子们,你们是不是也想用滴画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你们现在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线条和颜色滴画?

  3、师: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用这些美丽的色彩和线条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胆的表达出来吧。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幼儿自由选择颜料,滴画时笔放低一点,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讲评。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介绍。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2

  设计思路: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这是我在新时代旧教材里找到的一节课,教材里的《神奇的线与色》就是用笔画出线条、涂上色块,让幼儿充分感受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的美。我想《神奇的线与色》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之前也想了好几种方法,想用毛线来画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在自己家的电脑里看到了几张波洛克的画,他的画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他的画画面中鲜亮的色彩,极富特色的线条、能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感情。而且作画方式比较轻松,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想用波洛克滴流的方法来作画,孩子们肯定会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你在波洛克叔叔的画里发现了什么?觉得它画的像什么?

  [让幼儿从整体的感受到局部的感受,主要从形状、造型上引导幼儿欣赏。从亮丽的色彩、跳舞的线条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快乐心情。]

  2、欣赏第二幅作品,这幅画画了些什么?有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3、欣赏波洛克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最后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小朋友这些画和我们*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画面上只有一些什么?

  [让幼儿发现波洛克的画里只有一些线条、色块,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神奇,组合在一起不仅漂亮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

  5、你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6、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的确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作画的吗?(下面就请小灵通为我们作介绍。)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放录音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灵通“波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边跳舞边画,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 因为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

  2、你听到小灵通说了些什么?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什么叫滴流?上面哪一幅画是用滴流的方法画的?(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

  [通过利用小灵通来介绍波洛克,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画及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这是什么?(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秘密?

  2、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通过老师与小朋友的合作示范,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但是怎样滴画,老师不作介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四人一组,分四组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袋子,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

  [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四组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绕画走一圈,说说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了什么?

  [结束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

  活动反思

  1、怎样欣赏抽象画 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 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 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

  设计思路:

  大班美术活动《神奇的线与色》,这是我在新时代旧教材里找到的一节课,教材里的《神奇的线与色》就是用笔画出线条、涂上色块,让幼儿充分感受线条和色彩组合在一起的美。我想《神奇的线与色》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表现,之前也想了好几种方法,想用毛线来画等,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在自己家的电脑里看到了几张波洛克的画,他的画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他的画画面中鲜亮的色彩,极富特色的线条、能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感情。而且作画方式比较轻松,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就想用波洛克滴流的方法来作画,孩子们肯定会感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波洛克的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感受“抽象绘画”的艺术魅力,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2、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在快乐的、自由的、忘我的状态中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初步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活动难点: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感受波洛克的画。

  活动准备:

  波洛克的画、纸张、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波洛克作品

  1、欣赏第一幅作品,你在波洛克叔叔的画里发现了什么?觉得它画的像什么?

  [让幼儿从整体的感受到局部的感受,主要从形状、造型上引导幼儿欣赏。从亮丽的色彩、跳舞的线条感受画家作画时的快乐心情。]

  2、欣赏第二幅作品,这幅画画了些什么?有哪些色彩?这些漂亮的颜色组合在一起感觉怎么样?

  [让幼儿从色彩上去感受,以及色彩与线条组合在一起的美。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

  3、欣赏波洛克作品,将波洛克作品放大,让幼儿自由欣赏。

  [最后出示很多波洛克的作品,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和好朋友说说,给孩子一个美丽完整的感受。因为抽象画里肯定会有些“什么”,但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理解和体验,有共性的东西,也有非常“个性化”的看法。所以让幼儿自由发挥,即使是不知如何去表述自己的想法的孩子,其实他也已经完成了一种体验。]

  4、小朋友这些画和我们*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画面上只有一些什么?

  [让幼儿发现波洛克的画里只有一些线条、色块,这些线条和色彩的神奇,组合在一起不仅漂亮而且能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

  5、你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

  6、波洛克叔叔的这些画的`确不是用笔直接画出来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样作画的吗?(下面就请小灵通为我们作介绍。)

  二、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

  1、放录音 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灵通“波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美国画家“波洛克”,他喜欢用很大很大的纸或者画布画画,因为画布实在太大了,所以他只好把画布铺在地上,直接从罐中倒颜料到画布上,或者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布上,他有时沿着画布的四周作画,有时就干脆提着戳了洞的颜料桶在上面来回走动,边跳舞边画,这样从桶里流出的各种颜料、油漆就洒在画布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人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滴流”。 因为他的画面上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所以别人把他的画叫做“抽象画”。

  2、你听到小灵通说了些什么?波洛克叔叔是用什么来画画的?什么叫滴流?上面哪一幅画是用滴流的方法画的?(那今天我们也来学学波洛克叔叔,用滴流的方法来画画)

  [通过利用小灵通来介绍波洛克,让幼儿了解波洛克的画及作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用“滴流”的方法作画

  1、这是什么?(袋子)这个袋子里装着什么秘密?

  2、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示范。老师用快、慢滴,让幼儿发现速度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通过老师与小朋友的合作示范,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但是怎样滴画,老师不作介绍,让幼儿自己去尝试,探索。]

  四、幼儿作画、放音乐

  1、小朋友,波洛克叔叔说过颜料都是有生命的,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起舞吧。请大家自由的选择颜料。

  2、幼儿四人一组,分四组开始作画。

  3、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不要用力捏袋子,滴画时人要蹲下来,不能用力甩。

  [让幼儿尝试用滴流的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兴奋点,虽然时间短,但孩子们乐在其中,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由于受场地的限制,否则纸张再大一点,幼儿的感受会更强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准备的材料(颜色)非常重要,每组都有一个主色调,因为不是所有的颜色配在一起都好看。四组颜色的组合,要让人感觉受到一种美。]

  五、展示、评价

  1、老师当记者采访:这位小画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兴吗?为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画吗?画了些什么?

  2、幼儿绕画走一圈,说说在不同的方向看到了什么?

  [结束评价是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

  活动反思

  1、怎样欣赏抽象画 我知道艺术作品主要是表诉一种感觉,至于像什么是其次。欣赏抽象画应该从整体上去感受,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述。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引导是关键。孩子对画面的局部的欣赏比较关注,如果教师不踩刹车,孩子们说上一节课也说不完。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只能用漂亮两个字来形容,很难用语言来表述。

  2、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 欣赏一幅画,并不仅停留在像什么,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老师的提问设计很重要。如何层层深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欣赏是关键。

  3、如何引导幼儿课后延伸,使欣赏更深入 欣赏波洛克作品及尝试他的作画方法,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可以有很多的延伸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他的作品(比如从欣赏者的心情,画家作画时的心情,颜色也代表着心情、一种颜色代表着一种心情等多角度的去欣赏),也可以尝试波洛克的其他作画方法,用木棒、笔沾颜料滴到画纸上或用树枝、泥沙等工具作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不一样的感受。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4)

——神奇的纸大班教案3篇

神奇的纸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神奇的纸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2、在设疑—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操作的乐趣。

  3、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纸环若干、纸条、记录表、剪刀、箩筐、ppt、笔。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变变变”。

  师:老师的大拇指和食指想玩“变变变”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那我们一起来玩吧,变成一个圆,变成两个圆。

  二、操作尝试,发现莫比乌斯环现象。

  1、幼儿进行第一次无意识尝试,对比普通纸环与拧一次的纸环的区别。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这是什么?(纸环)纸环也想玩变变变的游戏,怎样把一个纸环变成两个呢?

  师:看,纸环对齐捏一捏,先在中间剪个口,再把剪刀伸进去,咔嚓咔嚓剪到头。是不是变成两个纸环了呀?

  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纸环,请你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你们是不是都剪出了两个环?请剪出两个环的小朋友把手举高给我看一看,好的,放下。那还有的小朋友剪出来的是怎样的?你剪出来的环比刚才的环怎么样?(大)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数送回纸环。咦,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来的是大圆环,有的剪出来的是两个小圆环呢?

  师:这里有两个圆环,就是刚才小朋友没剪之前的,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没拧过的指环剪出来的是两个小环,拧过的圆环会变成一个大环。

  2、教师抛出问题,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对比,验证拧一次和拧两次的区别。

  师设疑:是不是拧过的指环都会变成一个大环呢?(幼儿猜想)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拧过的指环,请你们去选一个指环剪一剪!

  师: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剪出来的是怎样的?再次把纸环举起来看一下,你们剪出来的纸环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的是大环,有的是两个相扣的环)请幼儿按照筐上的纸环送回纸环。

  师:同样是拧过的纸环,为什么剪出来的不一样呢?

  师:奥秘在哪里呢?我来拧两个指环试试。

  教师示范拧纸环,(拧一下、拧两下)请两名幼儿上前剪纸环。教师记录表格。

  师小结:原来纸环拧一下剪出来是一个环,拧两下剪出来的就是两个相扣的环。

  3、教师抛出问题,激发幼儿第三次操作,从而发现莫比乌斯环的现象。

  师:刚才我把纸环拧一下,变成一个大环,拧两下,变成两个环,那拧三下、四下呢?(幼儿猜想)真的是这样吗?桌上有很多纸条,老师已经在纸条上贴好双面胶,请每个小朋友拿两个纸条,分别拧三下、四下,看看剪出来是怎样的,并把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上。

  师小结:我们发现原来纸环拧两下、三下、四下......最后都变成两个相扣的环。

  三、通过看课件初步了解莫比乌斯环现象的历史和运用。

  师:你们觉得这个纸环神奇吗?(出示课件)很久以前有个伟大的数学家叫莫比乌斯,比我们先发现了这个秘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做了纸环名,于是这个神奇的纸环叫做莫比乌斯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莫比乌斯环的运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项链,餐桌、过山车、克莱因瓶、打印机的色带、工业传输带等)四、教师再次设疑,进一步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师:请你们*室以后再想一想,我们今天做的莫比乌斯环还可以有什么用,好吗?

神奇的纸大班教案3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折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打印纸若干。

  2、图书多本

  3、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

  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

  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

  三、交流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

  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教学反思: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验。

  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活动将近尾声时我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行比赛来选出一名最佳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索欲。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5)

——《神奇的树》大班教案3篇

《神奇的树》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话内容,感受小刺猬对刺猬婆婆的爱。

  2、知道九九重阳节是老人节,增进关爱老人和长辈的情感。

  3、认识字词:刺猬、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师自制字词卡"刺猬、春天、秋天、冬天"。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看幼儿用书,引入主题。

  教师:

  1、你知道这是哪些季节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

  2、季节的变化真奇妙,四季的景色真美丽、可是,刺猬婆婆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只能天天坐在屋里了、后来,刺猬婆婆的屋子里面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1、讲述故事,在结尾前插问:

  (1)刺猬婆婆家中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

  (2)你感觉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3)猜一猜这棵神奇的树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看图片完整地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小刺猬关爱老人的行为。教师出示字词卡。提问:

  (1)小刺猬在春夏秋冬分别装扮成了什么树?为什么要装扮成这样的树?

  (2)刺猬婆婆看到这些树感觉怎么样?看到刺猬婆婆高兴,小刺猬心里有什么感觉?

  (3)这个秘密是怎么被发现的?

  (4)刺猬婆婆发现了这个秘密会怎么想,怎么做?

  (三)师生共同看图讲述一遍故事,边讲述边指认"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师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关心老人。

  讨论:

  1、小刺猬为满足刺猬婆婆的愿望,想办法装扮成各种树、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什么愿望吗?你能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吗?

  2、你为身边的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你是怎么关心他们的?

  3、你关心爷爷奶奶时,爷爷奶奶心里怎么想?你感觉怎么样?

  4、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重阳节?知道重阳节是什么节日吗?这一天你打算怎样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祝贺节日呢?(教师扮作老人,请幼儿练习向老人表达祝福)

  (五)教师分别出示字词卡,带领幼儿认读,然后请幼儿一一说出每个季节的特征。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关心老人,经常为家中或社区的老人做一些事。教师请幼儿将自己的事画下来讲给全班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学习水*的,因此,在以后的故事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6)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3篇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由于地球引力,各种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

  2、感知不同物体下落是与物体重力和空气浮力有关。

  3、改变物体下落的速度,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白纸、小沙包、羽毛、夹子、彩带、积木。

  活动过程:

  一、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把这沙包(白纸)往上扔,会发现什么?

  (2)这些东西都怎么样了?(掉下来)

  扔上去的东西为什么往下落?

  因为地球引力,抛扔物体在空中都会自由下落。

  二、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这些物品下落时哪些快哪些慢?(同一高度)

  (2)讲解表格,幼儿分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同时抛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4)校对表格,共同发现证明白纸、羽毛、彩带、下落速度慢,而沙包、夹子、积木的下落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小结:知道由于地球的引力物体都会下落。在同一高度上,重的会比轻的落得快。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得高,落下来也快。

  三、幼儿尝试探索

  1、有没有办法,让两张相同的纸,一张纸落得稍快一些?

  2、大胆想像和尝试,找出答案。

  将一张纸用夹子夹住,下落时速度会加快。

  3、知道物体通过改变,也会改变它的速度。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继续感知。

  活动反思:

  吸引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通过游戏的层层引导,首先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其次比较两种物体的下落速度,再次讨论怎样改变同一物体的下落速度,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游戏,并尝试通过感受、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使幼儿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使科学活动顺利地延伸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为“教”而教,只是幼儿的“学”而教,突出幼儿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养幼儿动手试验和观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各种纸球、沙包、矿泉水瓶、药瓶、塑料袋、报纸、松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东西请你们来玩扔东西的游戏。

  2、游戏要求:每次选择一种物品进行尝试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4、你刚才扔的是什么东西?你扔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最后结果是什么样的?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再一次抛接物体发现物体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实践要求:幼儿每次选两样玩具同时抛接,比较物体下落的速度。

  2、选择你认为落地速度快的物体

  3、你发现什么东西落得快什么东西落得慢

  三、小结:今天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知道物体扔上去以后都会下落。那是因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还发现轻而大的物体扔不高落下来也慢重而小的物体扔的高落下来也快。

  四、启发幼儿探索改变物体下落速度的方法。

  师出示两张相同的纸,启发幼儿能让他们以不同的速度落下来。

  五、延伸活动。

  观看人在太空的录象。

  尝试改变两张纸下落的速度。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7)

——大班教案《神奇的土壤》3篇

大班教案《神奇的土壤》1

  一、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来越少,但孩子们对土壤却似乎是天生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小块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近期,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钻出来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园科学课题“主题环境下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收集、记录及小实验等活动,主动体验、积极探索,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从而初步认识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进一步懂得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准备阶段:接触泥土——在寻找与发现中学习

  活动(一):前期物质准备——采集土壤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动目标:通过户外采集等途径,收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土壤,从而促进对土壤种类的了解。

  活动准备:家长告之书(附1)、小型密封胶袋

  活动步骤:

  1、发放告知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胶袋展示幼儿与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标本。

  3、幼儿自由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土壤的不同。

  活动(二):前期经验准备——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动目标:通过寻找、观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图、家长告知书(附1)

  活动步骤:

  1、发放家长告知书,请求家长的协助配合。

  2、幼儿将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师在大的土地剖面图上展示幼儿的发现。

  4、幼儿自由欣赏,讨论。

  附1: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们的科学系列活动“神奇的土壤”正在进行中。近期,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种土壤

  要求:

  (1)请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乡的机会,带孩子采集各种不同的土壤(颜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请分别存放。

  (2)请让孩子用绘画形式记录土壤的采集地点、采集的方法、采集时发生的趣事等,家长可适当配上说明文字。(参考采集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4)4月6日(周二)

  2、观察、发现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时,请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头等)、土壤深处(如动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发现的事物有何不同。

  (2)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绘画或文字)做好记录。(参考观察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上交时间:4月14日(周三)。

  3、请您帮忙

  要求:

  (1)请帮我们收集或下载有关各种土壤的知识资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家长可用彩色打印资料)。

  (2)上交时间:4月7日(周三)。

大班教案《神奇的土壤》2

  活动目标:

  1、感知土壤的特点:有多种颜色、有干有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空气。

  2、全面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以及土壤的其它作用。

  (1)、上面可以种植许多的植物:花草树木、庄稼还有许多美丽的建筑。

  (2)、下面生存有许多的生物:蚯蚓、蛇、青蛙、刺猬、泥鳅、蚂蚁。

  3、掌握保护宝贵的土壤的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探究的能力,让孩子们对这个快乐的世界感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小杯子、小勺子,每组一杯水、一个大盘子

  2、一幅土壤的剖面图。活动图片:树、草、花、庄稼、树根、和土壤里生存的小生物。

  3、各种颜色、干的、湿的、软的、硬的土壤。

  4、用土壤捏的各种泥人、动物。

  5、几个与土壤相关的字卡:干、湿、软、硬、土壤。

  6、让家长先带着幼儿初步的认识土壤,让孩子们对*凡的土壤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带领孩子们到种植园里去采集土壤。要求:每人一个小杯子,采集半杯,看看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是软的还是硬的?土壤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2、根据自己观察和采集的经验,告诉大家:

  (1)、捏捏土壤,有什么样的感觉?

  (2)、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

  (2)、仔细观察,土壤有些什么颜色?

  3、出示土壤剖面图:

  A、土壤上面的世界:可以种植植物

  B、土壤里面有什么:有许多的小生物

  4、土壤里面的小动物要呼吸空气呀,为什么它们不死呢?

  让幼儿做个小试验:放块比较硬的、大块的土壤放进玻璃杯,发现什么了?

  5、动手小实验:将水到入每人一个的小杯子里,然后缴绊,土壤怎么了?

  6、活动的延伸:土壤还有哪些有趣的作用?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扩展8)

——小班美术教案《五彩的色块》

小班美术教案《五彩的色块》1

  活动目标:

  1.练习用直线交叉画块面,巩固练习直线。

  2.学习用各种颜色图块面。感受色彩的美。

  3.体验艺术活动的愉悦。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五彩的色块示范画。

  2.沙皮纸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1.请幼儿欣赏五彩的色块示范画。

  师:图上有什么线条?理解儿歌内容,感知儿歌中的"穿"、"钻"和"绕"等动词。

  这幅图上的颜色你认识哪一种?

  2.教师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颜色。

  二。图形刺激:

  1.教师示范:

  老师边讲直线画法边动手画,画直线时一定要画到纸的边上。

  直线与直线间不能靠的太进,不然就不好涂颜色。

  2.教师示范图色块: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强调用力)

  涂颜色时要注意从上往下或从左往右。

  3.请幼儿记住不能把颜色涂到其它框里。

  三。创造表现:

  1.幼儿大胆的在沙皮纸上用直线画块面。

  2.找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块面。把每个块面涂的满满的。

  3.教师在幼儿绘画时出现的错误即时纠正。

  四。作品赏析:

  1.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欣赏,说说自己用了哪些漂亮的颜色。


推荐访问:大班 教案 神奇 《神奇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3篇 《神奇的线与色》大班美术教案1 大班美术神奇的线和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