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3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3篇

2023-08-04 18:28:01 来源:网友投稿

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3篇

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篇1

几天来和国家特级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专家们对小学数学的.前沿引领,对课堂的高超把握,无不让人心生敬仰。又一次让我经历了思想的洗礼,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领略到名师课堂的精彩,欣赏到名师的教学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豁然开朗,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不禁让我感觉到:越是名师,上课越有激情、越对学生亲近,大概是他们身体中文化积淀到一定的厚度,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才有那样的教学功底。学习后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憾,精神上的顿悟,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通过这次学习,整理笔记、盘点收获、几多感悟在心头:

一、异彩纷呈的讲座收获颇多。

海淀区著名的特级教师田丽丽老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但是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因而专家们的新潮观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适合我们每个人,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二、注意了课堂上的生成资源

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几位教师用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实地遵循了学生认知过程。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使一个真实的课堂,以人为本的课堂,以学定教的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课程资源,真实写了学生间的认知差异,启发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如:田老师在教学《认识体积与容积》时,当学生回答错误是,她并不是马上否定她们,而是从侧面诱导他们。如果此时我们的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大加挖苦或否定,那么这位学生就可能无所收获,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此时的田老师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尽可能知道学生的亮点。学生也很舒畅,在教学中,田老师或点拨、或点头、或巡视、或参与谈论,真正履行着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1.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师生观已经是教育界的共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应多创造一些让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发言的机会,决不能让少数“精英学生”包揽课堂发言权,作为教师应具备这样一种教学民主意识,即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学习状态如何,都应让他在一节课上至少发言一次或更多。(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关注学困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创设数学问题,通过数学问题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进数学学习的殿堂。

2.多创造一些让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判断,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要改教师的“讲授”为学生的“自主”,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思考时间和空间。有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那些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最终并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什么值得回忆,回味的东西(哪怕你塞给他许多知识)。有的甚至造成学生后继学习的困难。这些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惊醒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实验,去猜测,去交流,去概括,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牢固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情感,形成稳定的,积极的情感态度。

四、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样简单的物品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动手实践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五、高效成为衡量课堂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重难点的落实。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抓住重难点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做一名好教师不容易

几位老师的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首先要苦练教材关。只有把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钻研透了,把教材吃透了,才有可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过程。其次教师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不断实践,因此要有计划的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最后,教师要有真本事。小学数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智慧之果。

想一想一名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中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中和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虽然我们希望生活是多彩的,但平实是生活的本质,多彩只是生活的点缀,舍弃平实而追寻多彩,结果必定是浮华人生。课堂教学不也正是如此!名师们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用真情拨动学生那鲜明的思想、生动的语言、创造的精神的琴弦。我们也只有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才会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生命经历。名师正是深知其中的精髓,所以名师的课堂朴实而显睿智。

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学习,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篇2

童秉纲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开设讲座,题为“漫谈研究生教育与人生感悟”。讲完后他发现,有的学生们对他讲的如何培养科研能力、如何做人等“这些老东西”似乎很难听进去。

“紧接着,是一位光学专家讲如何创业。学生们好像都特别有兴趣。”童秉纲为自己的这个“意外”发现笑言,“也许真是时代不同了。”

对于童秉纲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他始终都有一个看似平凡的追求:永远要在同龄人中具有竞争力。而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作为他在85岁高龄仍未退休的最好诠释。

一、25岁登上大学讲台

童秉纲1927年出生于江苏张家港,11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当时他最小的弟弟刚出生不久。抚养五个孩子长大成人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人肩上。看到一家人生活非常艰苦,邻居都来劝母亲,说可以把年龄稍长的童秉纲和他大哥送去当学徒,也好早日做事挣钱,支撑起这个家。“可是我母亲咬紧牙关,坚决不同意,无论如何都要送我们上学。”童秉纲对母亲的坚韧充满敬佩和感激。

家境贫寒,却又赶上国难当头。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童秉纲的家乡很快沦陷。他的整个中学时代,都在抗战烽火中度过。幸运的是,学业并没有因战争中断。

童秉纲高中毕业时,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抗战期间撤往内地的各所大学也逐渐回迁开始招生。1946年,童秉纲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从此进入力学领域。

待到1950年大学毕业时,学校已改名为南京大学,童秉纲和他的同学们则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实行统一分配的大学毕业生。

与人们熟知的研究生入学方式不同,童秉纲是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的。当年,作为国家指定向前苏联学习先进教育模式的专门院校,哈工大急需人才投身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念研究生第二年时,就让我们出来讲课。”25岁的童秉纲登上了大学讲台,并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理论力学教研室代主任。“那时百废待兴,教学是第一位的。”童秉纲知道,学校给予他的这份信任,其实是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童秉纲没有意料到,他会因为年轻气盛,换来此后长达12年的人生逆境。

“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总要有点价值吧。”身处逆境,童秉纲却不曾消沉,仍然能够专心做事。“靠边站”的几年中,他集中精力主编了一本《理论力学》讲义(哈工大理论教研室编),并在1961年被选为试用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后来成为极富“生命力”的经典教材,以它为蓝本的修订版,至今已第七版,年发行量达20万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

二、让学子享受知识的乐趣

完成《理论力学》教材的整理出版工作后,童秉纲受邀调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随即担任高速空气动力学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协助系主任钱学森和室主任林同骥安排落实专业教学计划。

当时,恰逢中科大第一届学生入学三年,正要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对中科大倾注了极大心血的钱学森找到童秉纲,说他感觉这批学生基础还不够扎实,准备在学制中增加一个学期,补补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并请童秉纲主持力学补课工作。“这个任务执行起来会很难。”在刚到中科大的童秉纲看来,这相当于“炒夹生饭”,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讲深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可能听不懂;讲浅了,也会有同学觉得没收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任何学科和研究中,都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教授力学也不能光靠书本,而要让学生搞清楚方法论。”他认为应当通过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灵活掌握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去死背公式。

童秉纲教学方法的创新最终收到了成效。那届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有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童秉纲上课时的笔记。“我在那个时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中。”从研究生毕业算起,童秉纲将汗水全部挥洒在三尺讲台上,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急需人才。

三、“不顾一切往前走”

然而,教书先生的安定日子没过几年,因为一些原因,童秉纲不得不离开挚爱的讲台。

直到1972年,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童秉纲的日子才稍有好转。童秉纲被派去沈阳一个航空工厂的设计科,协助他们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那是我科研工作的开始,已经45岁了。”没有消极和萎靡不振,他把过往的苦难抛诸脑后,全身心地去完成研究任务。

童秉纲还记得,沈阳的工厂刚引进一台计算机,他只能安排在后半夜去上机,由于该设备运行非常不稳定,一不小心几个小时的运算数据就全毁了,因此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后半夜都不能睡觉。长期的超负荷工作,造成他新陈代谢失调,走路头重脚轻,而他心里想的是要做完事才能走。就这样,童秉纲在空气动力学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后来不断有各种研究项目请他参与。

四、“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

倾心科研的同时,童秉纲一直未曾离开他挚爱的讲台。1981年,他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童秉纲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一直为学子们授课到70岁。此后,他不时开设讲座,为学生授业、解惑。

如今,童秉纲对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假如现在让我教理论力学,我肯定比以前教得更好。”在他看来,科研和教学能够互相促进,“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研究过程,我能把很多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东西贯穿在教学中。”

“你要给学生一勺水,自己就要先有一缸水。”在童秉纲的教育理念里,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那些跟课本不一样的知识。

教育是童秉纲一生热爱的事业,现在尽管已经很少登上讲台,但他对教育的思考从未停止过。

2021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900字篇3

5月14日下午,学校邀请了县关工委的同志给全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一场法律讲座。听了关工委的同志讲的《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上好一节法制课》、和《教师在法律方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后,使我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为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职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尤其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法治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心得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有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的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法制教育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发式方法,把法制教育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教师若能把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家长的配合,更期待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能始终不渝的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讲座 教师 听老师讲座后的感想300字 2021年教师培训心得 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2020 教师听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