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心得体会,菁华20篇
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文章内容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菁华20篇

2023-01-17 18:2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课堂心得体会,菁华20篇,供大家参考。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菁华20篇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自觉遵守纪律正确认识纪律,对纪律自觉遵守执行,积极维护纪律的态度,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不一味的制定班规、班纪。让学生逐渐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让学生通过演讲,表演,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多种活动提高其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纪律。

  (2)了解学生。面对学生个体,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教育的认识,及家庭成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会影响学生的亲情感,同学情以及与老师的沟通程度。特别是单亲家庭重男轻女家庭对学生身心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换位思考,替学生多想一些,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心底觉得你是亲近的,了解他的人。

  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课堂纪律总是一种良好的感觉。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2

  今天,华东师大的孔企*教授给学员做了“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精彩报告。孔老师从实际入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深入浅出的给学员讲授了什么是案例研究、如何进行案例研究、怎样进行案例写作、以及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等问题。 回顾今天的学习,除了学习到一些从未接触到的知识外,还解决了我以前的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其中特别有感触的是: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当前新课程研究的热点是有关“四基”的理论和“两能”的提法。“四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两能”是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和交往的空间。其中,思考的空间尤为重要。

  下面给大家呈现一个案例来引起我们的反思。“蔡金发的研究” 题目是:有一些孩子和一些匹萨饼。7个女孩*分2个匹萨饼,3个男孩*分1个匹萨饼。

  A.每个女孩分得的匹萨饼与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一样多吗?

  解释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B.如果每个女孩分得的匹萨饼和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不一样多,谁分得更多一些?

  解释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测试结果分析:超过90%的*学生使用了如下的常规策略:每个男孩将分得1/3个匹萨饼,而每个女孩将分得2/7个匹萨饼。如果要比较1/3和2/7的大小,只要把这两个分数通分(1/3=7/21,2/7=6/21,7/21-6/21=1/21)或是把它们都转化为小数(1/3=0.33, 2/7=0.29, 0.33-0.29=0.04),就可知道1/3大于2/7。

  只有大约20%的美国学生使用了这种常规策略。

  相反地,绝大多数的美国学生使用了如下的非常规策略中的一种。

  解法1:三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另外三个女孩分另一个匹萨饼。这六个女孩中的每个女孩都与三个男孩中的每个男孩分得同样多的匹萨饼。但是有一个女孩没有分得匹萨饼。所以,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2:三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剩下的四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剩下的四个女孩每人分得的匹萨饼要少于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3:7个女孩有2个匹萨饼,3个男孩有1个匹萨饼。女孩所拥有的匹萨饼是男孩所拥有的匹萨饼的2倍。但女孩的人数却不止男孩人数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4:每个匹萨饼被分成4块。每个女孩分得1块,还剩余1块。每个男孩分得1块,也还剩余1块。剩下的1块必须由7个女孩再次来分,而另外剩下的1块只需要3个男孩再次来分,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这个例子表明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尽管常规的策略明显地非常有效并且易于应用到解决其他的类似问题,但是这种常规策略却显示不出什么创意。

  相反地,尽管非常规的策略显示出学生思维上的创意,但这些策略几乎不适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这个案例说明我国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常规策略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国课堂教学在发展创造性数学思维上的有效性。我想,我们只有将这两种有效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趋于*衡。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很多时候为了急于求成,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和和交往的空间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类型按什么形式去做即可,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做题机械化、缺乏创新思维的火花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我们知道“熟能生巧”,但不恰当的练习(量大、形式单一、不分层次)和讲授还会导致“熟能生厌”、“熟能生笨”。比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为了“省事”,有时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类型就用什么方法。还有在计算教学中,有时没有让学生经历算法形成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算。其实,我们只需把脚步放慢一些,给学生一些探索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些交流和表达的空间,给学生一些猜测和质疑的空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优化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孰能生笨”转化为“熟能生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给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做了一下诊断,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3

  20xx年3月28日至31日,在县教研组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21人有幸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名师之路”之全国“新理念,新课标”第四届小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使所有在场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三天的“名师之路”小学语文老师课堂教学观摩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的思索却很深很长。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活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知名教师群体,他们作为展示教师,负责展示课,以供听课教师观摩学习。而我们也从这些大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华丽转本文由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根据此次的西安观摩之行所取得的收获,用来改进自身教学现状是非常及时可行得,对于刚教学3年的我而言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朝如何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增强个人执教能力这个方向去实践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对于培训的步骤和内容也正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所或缺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本次观摩后的感受体会:

  1、成长方向:爱学生和爱读书一样重要

  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该如何成长这个疑惑听了于永正老师的即兴讲座,给了我拨云见日的感觉,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学生为荣的老师是最幸福的,教师是教学中的客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老师在讲座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对学生慧根、德性的双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辞告诉我们要在浩瀚无垠的书海中,在良莠不齐的书城里,去选择那些适合儿童,为儿童所需要、所喜爱的书籍。

  还有他对父爱的真挚情怀,对儿童的热爱、理解和尊重,对阅读的价值判断及运用,让我感受到了阅读推广者所必须的内在动力;他“将世界带进教室”的胸怀、激情和执着的韧性,让我体验到了一路走来的坚定与坚持;他对*传统的情愫,对宗教的信仰,在阅读中长久沉醉濡染而成的阅读品位,让我感悟到了阅读推广并不是简单的诵读而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底蕴是无可估量。当然他对阅读的那份热爱更是深深的震憾了我,

  2、识字教学:追溯字源

  武琼教研员的课《数星星的孩子》让我在这位知性的女教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在驾驭课堂的那份运用自如。比如:(1)在我们一行的小组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把握识字教学中对字源的追溯”这一问题。整堂课武老师对于所展示的生字“坐”“很”的字源讲解更是惟妙惟肖,相信在某种适当的情况下去鼓励孩子了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介绍字理更多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2)细节的把握方面,这节课主要让孩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在理解这些文本表面的含义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如何揣摩文本中的人物的思想,性格。一节课里的每一分钟对于孩子是多么的宝贵,而对于教师更是如此,围绕一个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让孩子明白理解,最后的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讨论“星星能否数的清?”该环节的设计给了孩子一个个性解读的空间。她的课告诉我们教一篇课文让孩子只是理解这篇课文,那么我们的教学也未免太失精华,我们要教于孩子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文本有限,课外的延伸却是无垠,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虽然她在课堂中是强势的,但不难看出孩子们都在跟她“抢”强势,其实又怎样,这不正是教学中的共鸣吗?

  3、有效朗读:自然、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可是在当今教学中,我看到部分语文课上关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要大大多于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课文教师讲过了,学生听过了,书上的内容弄懂了,生字、生词解决了,课也就算上完了。这样一课课地讲下去,学生获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语言文字的训练被放到次要位置。叶圣陶先生对朗读这样描述:“我们默读时,仅仅调动了心和眼,而朗读时则是心、眼、口、耳全部调动起来了,对于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就会有成倍的收获。”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对文本的解剖,而朗读是活的,是赋予作品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说:“朗读法是语文教学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样的朗读才最有效?这是我们年轻教师常常困惑的问题,而这次我在武凤霞老师的古诗文课堂《伯牙断弦》,在赵志祥老师的综合性学习《我爱读对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渗透文本的朗读,这也符合本次课改对朗读评价的要求,即:“朗读要提倡自然,要以对内容的理解把握为基础,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不能一味的口头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否则将无法正确的体现文本的特点和文本的个性。而且我们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时“朗读腔”“表演腔”太浓,而这样的朗读恰恰是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听了他们的示范课让我感觉最深的地方就是:原来自然地朗读就应该像说话一样,用恰当的语气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调,语势。

  若把文本分为抒情性文本和非抒情性文本,那么抒情性的文本就应该用朗读去“打动”和“感染”听众,非抒情性的文本则只需要“告诉”就行了。科普性的说明文我们只要清晰的告诉、介绍,把重点的知识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自然流畅的表达出来就行,不需要额外附加情感;对话类的文本,故事性特别强,在读人物对话时,就应该用比较夸张的演读。总之朗读应该以不同的文体作基础,先把握好课文的总的感情基调,然后让孩子去“自然、个性地朗读”。

  4、语文课堂:简单、*实、扎实

  聆听了几位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李卫东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环节设计非常简单,教学伊始李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导:该环节设计起到了简单扎实得铺垫作用,再让学生带问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的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正如李老师他“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相匹配。

  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为圆心,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半径“画”好一节课。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了,而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教学中的“中间着”,教师只需要把教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交流,自读自悟。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总之,这次的观摩会深深的触动了我,我想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既是时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他们的教学艺术着眼的是学生生命的发展。名师们魅力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这是我要毕生的精力去追随的……

  这次西安观摩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4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

  (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的思维之所以这样流畅到位,主要归功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信任,归功于教师的敢放,只有教师的敢放、愿放,学生才会敢想、愿说。在开始的基础训练中,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还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特感悟、自由表达的个性。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丁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上,教师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每道题学生解答之后,教师都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大胆亮出自己的想法,在每次的自主练习之后都会让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等,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学生在说中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还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出错的权利、阐述个人见解的权利。

  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得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被冷处理。进行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状况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丁老师的课上,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教师不仅不会批评,反而能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如编用乘除法计算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的环节中,一位学生编了一道加法计算题,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让该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全班同学帮助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再次区分了用加法与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区别。

  (4)还学生尊严。特别是还学生的思想尊严、人格尊严。

  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往往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的人来看,往往认为学生是啥也不懂、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往往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人格。在丁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把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见解、主张也有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等进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学生的人格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在朋友式的切磋中变得大气成熟。如在找一找、编一编我们身边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中,一学生编题中出现大象搬木头的情节,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挠有兴趣追问学生在哪见过大象搬木头的情景,学生说在童话书里见到过的,老师微笑默许。此处欣赏教师能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接纳孩子的想法,保留孩子的意见,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中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也更显得勇敢、坚强。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性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5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关键,也算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了。运算顺序正确之后,如果正确率高就皆大欢喜,但如果计算出现错误就导致前功尽弃。但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掌握计算算理的情况下,做大量的习题去积累、去培养计算的感觉。

  按照*时的习惯,我在处理练习题的时候,一般都会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进行集体评改或抽取个别学生进行讲解。但是今天的时间较为紧迫,就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直接在演算纸上计算,我写答案。

  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同,做题有快有慢,做题快的同学先说出答案,我就板书在黑板上,让做题慢的同学做完之后,验证是否正确。然而我忽视了孩子们懒惰的性格,压根就没有想到答案出来之后,偷懒的孩子就不再继续往下做了,因为学生们也认为:先计算出答案的同学,一般都是计算程度稍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错误的。一道道题目相安无事的做下来,倒也风*浪静,无论对与错,谁也不揭穿谁。练习题的讲解很快结束,进入同学们自行做题环节。

  走下讲台,看看时间,再有三分钟就下课了。我在心里窃喜着:好在自己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习题的处理,既给同学们处理了练习,又节省了时间,本来这节课处理不完的练习,离下课还有三分钟就处理完了。心情极为舒畅的在教室里面巡视着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老师,你那道题目算错了”。

  王艺凡,这个虽然其貌不扬但在学习上一直独占鳌头的女孩子在这寂静的课堂中发出了弱弱的声音。我开始慌张的寻找错误的地方,却不劳而获,再次定睛看了黑板好一会儿,稳定自己的情绪后,终于找到错误的根源,但还是决定由这个女孩子给大家说出自己的成果。于是问道:“哪里?”“老师,158×[(27+54)÷9]的最后一步,158×9的计算应该是进位5,你写成进位6了,所以正确答案不是1522,应该是1422”。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让同学们停笔,在练习本上又算了一边,都小声的说:“是的,是1422”。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怀着一颗对孩子、对知识尊重的虔诚之心走上讲台,郑重其事的打出错号,用自认为最真诚的态度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故作轻松的说:“列宁同志说的好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这么一大群人都比不过王艺凡同学”。我刚说完这句话,个别马后炮的同学立马就发话了:“老师,我也是1422”。“那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指出来呢?下一次希望你能第一个站出来”,早想到有这种情况发生,我毫不犹豫提出希望,只想让更多的学生在千篇一律的答案中敢于发出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但是我知道这是给同学们进行品质教育的关键时候,于是没有理会铃声的催促,继续对同学们说到:“王艺凡同学今天有两个地方需要大家学习。第一她指出这个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在座的所有同学都应该学习的,那就是认定自己、相信自己。第二是她敢于说真话的优秀品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教会大家严谨,教育教会大家真实。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做学问一定要认真严谨;做人一定要做真人,做一个真实、诚实、守信的人。”

  我不知道最后的思想教育是不是深入到这群调皮孩子的心里,但是我知道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响,叶老的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再一次打动了我,他再一次为我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再一次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6

  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高效课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尤其重要。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②两条线教学。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明线是: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暗线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蕴藏着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在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先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根据题中的信息,第①题和第②题该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6+7/16=,7/16-1/16=。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并总结其算法。学生尝试动笔算一算1/16+7/16,通过交流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就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运用于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解决中了。教学中有意不呈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尝试计算分数加减法。学生经历了计算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7

  XX年x月x日至x日是我们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第二次见习。见习是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见习,可以使师范生提前了解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感受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也能够指导我们怎样才能把内容讲清楚,怎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会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提出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和下一个问题能够衔接上。在实习期间,我们坐在班级后面听老师讲课,其实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是不一样的,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而是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驶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要学习的知识真的很多很多。

  一、见习目的

  教育见习是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本次见习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师范专业的学生了解社会、初步接触教学实际,增强对本专业学科知识的感性认识,获得本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为后续课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训练学生从事本专业课堂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二、见习学校:

  xx小学

  三、带队教师:

  xx

  四、见习主要内容:

  1、实践学校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2、熟悉相关教职工的工作。

  3、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4、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五、见习发现

  1、小学儿童有天性好动的特点,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长时间集中。他们一节课只安排40分钟左右,所以在规划教案的过程中,要求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和要点做到简明扼要,在课堂上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2、小学儿童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健全,随之而来的特点是活泼而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课堂调控力强,教学过程需要考虑添加一定的趣味性,吸引小学儿童的注意力。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很好的把握课堂气氛,既不能太闹,也不能过于沉静死板。我在那听了好几位教师的课,尽管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千秋,效果都很好

  3、小学的课堂强调的是生动有趣,所以教师的ppt都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合。小学教师可以运用音乐,动画等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六、见*结

  1、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几年的时间,个人简历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并深入探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了解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及要求,我们有所目的的提升自己。为以后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钢笔、粉笔及讲课是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但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基本技能水*的下降,所以在职前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功训练。

  3、我们应该跟上时代,了解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每个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了解到他们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才能与学生友好相处,让他们感到学习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七、见习的体会

  1、我们一定要学习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小学老师摒弃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利用丰富的经验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工作总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课堂中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2、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表现的异常的活跃,当老师提出一些要求时都能积极的投入,对于回到问题也是争先恐后,整个小学教学课堂朝气蓬勃。

  3、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我们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的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都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配合完美,老师通过用眼神和动作对学生的回答和思考进行鼓励和引导,也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心情和课堂气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学会与学生在眼神、动作、语言和神态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4、优质课的授课过程和我们的试讲存在巨大的差别。无论是在课前的准备,还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该具有的丰富理论知识和高超,乃至在讲课过程中出现突*况的处理能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和学校德育理论,培养自身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我们的培养,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见习的机会,感谢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谢谢你们。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8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这学期我主要进行了三点尝试:一是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二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等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1.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俞旭初)的讲座,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修建,于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在班上讲述自己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更重要的是学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有了成绩的飞跃、提高。

  2.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唯一的听众》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9

  今天,华东师大的孔企*教授给学员做了“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精彩报告。孔老师从实际入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深入浅出的给学员讲授了什么是案例研究、如何进行案例研究、怎样进行案例写作、以及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等问题。 回顾今天的学习,除了学习到一些从未接触到的知识外,还解决了我以前的一些教学中的困惑,其中特别有感触的是:课堂教学一定要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当前新课程研究的热点是有关“四基”的理论和“两能”的提法。“四基”,也就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两能”是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和交往的空间。其中,思考的空间尤为重要。

  下面给大家呈现一个案例来引起我们的反思。“蔡金发的研究” 题目是:有一些孩子和一些匹萨饼。7个女孩*分2个匹萨饼,3个男孩*分1个匹萨饼。

  A.每个女孩分得的匹萨饼与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一样多吗?

  解释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B.如果每个女孩分得的匹萨饼和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不一样多,谁分得更多一些?

  解释或展示你是如何找到答案的。

  测试结果分析:超过90%的*学生使用了如下的常规策略:每个男孩将分得1/3个匹萨饼,而每个女孩将分得2/7个匹萨饼。如果要比较1/3和2/7的大小,只要把这两个分数通分(1/3=7/21,2/7=6/21,7/21-6/21=1/21)或是把它们都转化为小数(1/3=0.33, 2/7=0.29, 0.33-0.29=0.04),就可知道1/3大于2/7。

  只有大约20%的美国学生使用了这种常规策略。

  相反地,绝大多数的美国学生使用了如下的非常规策略中的一种。

  解法1:三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另外三个女孩分另一个匹萨饼。这六个女孩中的每个女孩都与三个男孩中的每个男孩分得同样多的匹萨饼。但是有一个女孩没有分得匹萨饼。所以,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2:三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剩下的四个女孩分一个匹萨饼。剩下的四个女孩每人分得的`匹萨饼要少于每个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3:7个女孩有2个匹萨饼,3个男孩有1个匹萨饼。女孩所拥有的匹萨饼是男孩所拥有的匹萨饼的2倍。但女孩的人数却不止男孩人数的2倍,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解法4:每个匹萨饼被分成4块。每个女孩分得1块,还剩余1块。每个男孩分得1块,也还剩余1块。剩下的1块必须由7个女孩再次来分,而另外剩下的1块只需要3个男孩再次来分,所以男孩分得的匹萨饼更多。

  这个例子表明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尽管常规的策略明显地非常有效并且易于应用到解决其他的类似问题,但是这种常规策略却显示不出什么创意。

  相反地,尽管非常规的策略显示出学生思维上的创意,但这些策略几乎不适用于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这个案例说明我国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常规策略上的有效性,以及美国课堂教学在发展创造性数学思维上的有效性。我想,我们只有将这两种有效性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趋于*衡。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很多时候为了急于求成,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认知过程,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空间、实践的空间和和交往的空间而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类型按什么形式去做即可,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学生思维僵化、做题机械化、缺乏创新思维的火花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我们知道“熟能生巧”,但不恰当的练习(量大、形式单一、不分层次)和讲授还会导致“熟能生厌”、“熟能生笨”。比如,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为了“省事”,有时直接告诉了学生什么类型就用什么方法。还有在计算教学中,有时没有让学生经历算法形成的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算。其实,我们只需把脚步放慢一些,给学生一些探索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一些交流和表达的空间,给学生一些猜测和质疑的空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优化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把“孰能生笨”转化为“熟能生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给自己的课堂教学也做了一下诊断,今后努力的方向是: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0

  高效课堂是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径。

  高效课堂模式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预习是一切学习的起点,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而且有很多时候,老师教不会的学生不一定学不会,学生听不懂的却不一定学不懂。课前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当我们以后踏入社会,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身旁再也没有老师的踪影,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只能自己摸索、探究,这时,你才能体会到高效课堂为将来社会上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高效课堂最重要的过程就是展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它打破的是框子,打破的是两千多年传统教学对孩子们的束缚,对教学观念的束缚功不可没,它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点,训练了我们的口才和思维能力,现在的我们是鸟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召唤曙光,我们走出封闭的樊篱,迎接自由,生活因充实而快乐,课堂因展示而精彩。

  高效课堂还培养了我们的合作精神,它要求小组间交流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小组不仅是一个基本的学习组织单位,也是一个充满合作与竞争的利益共同体,它要求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教会我们要善于合作,善于合作的人将是进步最快的人,也是实力最强的人。

  高效课堂还注重课堂反馈,如果说预习课好比是学生跳一跳摘桃子,那么反馈纠好比是学生张开包袱收桃子,我们要及时总结并加以复习,在脑海呈现出一张知识网络图,归纳所以的知识点,使知识点清晰明了。

  高效课堂打破常规教学,使课堂活化了。我们要以“我参与,我快乐,我成功,我自信,我愿学,我乐学”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课改模式下培育起了自信合作的信条还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必将会让每一位学生终身受益。教改,心灵的风帆,理想的翅膀,让我们在这里洒下希望的种子,茁壮成长!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1

  课堂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完吴非老师的这本书,感触非常深,明白了以前搞不明白的很多问题。

  在《发展批判思维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这一节中,吴非老师提到:“多年以来,错误的教育观导致教师丧失独立思考,继而在课堂上传授错误观念,通过教育教学培养‘驯服工具’、‘听话’、‘服从’的奴隶。”在这种教育下,学生不会积极思考,总是被动地“被提问”,而不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这个也需要我们教师深刻地反思自己,转变教学观念,否则课堂永远不会改变。如果学生思维止于教师的“传授知识”,止于教师的“传道”,那离真正的“学习”还很远。要关注、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关注事物以发现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善于提出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思维。课堂要教给学生的,是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离开老师、离开校园一样乐学、会学。

  吴老师的这本《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每一篇、每一句都说到了我的心上,他的这本书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既指出了教师们存在的问题,又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观念,也对教师们充满了期望,真的值得反复阅读。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2

  网上教学是怎样的?相隔甚远的距离还能听见老师熟悉的声音吗?我满怀期待的开始了第一次网课。

  “同学们上午好”。老师隔着口罩发出低沉的声音,开学第一天居然是以这种方式见面。老师陌生的课件从几米外的黑板上变成了近在眼前的图片,做笔记更全面了,学习更方便了。与老师的互动只有打字或发言,熟悉键盘的同学总是第一个回答,不少同学只能听着老师的声音默默点头,看来,学习是与时俱进的。

  不到一个小时,我便早已坐不住了,玩儿一玩儿,揉揉眼睛。比*时放松多了,老师讲课的声音突然停下,安慰道:同学们加油啊,还有二十分钟。大家在家要自觉,专心听课。我随着老师的语句又一次走进课堂,几天的学习,让我专心致志,自觉认真,抵制了偷闲的欲望,做事更专心。

  结束一天的课程,我感受很多:不同的老师传授了不同的方法,我在学习上会更高效。期待不一样的课。它的到来像春姑娘唤起了沉睡的小草生机勃勃地成长那样,唤起了我们学习的动力,唤起了我们规律的作息,唤起了我们满满的信心。

  转眼间,两周过去了,我在家安心学习,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我已不再留恋窗外的风景。在网上尝试了不一样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还记得老师告诉我们,在家等待是为了春天时更好的遇见。网上教学让我放下浮躁的心,静静学习,等待春天。愿疫情不再扩散,空中课堂让在家的时间更充分,是疫情结束的推动剂。

  我喜欢这样的网课,但我更期待坐在教室里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

  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3

  初次听说高效课堂,听到高效课堂“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听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总觉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从理论上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甚至还产生了一种期待。后来初听实验课,心中不由的产生一些疑惑。今年自己也加入到实验的行列,才真正体会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艰难,形式操作上的手忙脚乱和教学过程中的疑难困惑不断困扰着我,甚至对这种“高效”产生怀疑。随着实验的推进,也迫使我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探索“高效之道”。在听了慕仪中心小学一节四年级的高效课堂实验课后,我真正看到了“高效”,也再次激起我进行实验改革的信心。通过这段时间理论学习和听课学习,感触颇深,要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就必须做到: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线的实验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有关高效课堂的知识,甚至严格的将教学模式中每一环节,每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都要从模仿入手,带师生上轨之后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调整成为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课堂。因此开展大量的理论学习,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核心理念、学习模式框架,甚至具体到学习如何写好导学案,如何设计好三单——课堂的生命线,课堂每一环节的时间分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结构化预习,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堂探究学习,甚至于展示学生如何清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征求别人的意见等等。总之,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是自己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二、转变教师角色,课堂还给学生

  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相信学生才是“师德”;*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这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实现根本性转变,从真正意义上,由课程复制者转变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不再是“上课的老师”,而是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愿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接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具体贯彻“预习结构化”、“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时间效益化”和“记忆高效化”的行动理念。课前,努力使学生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逐步使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习内容事先进行结构化预习,人人完成《问题发现单》,并及时评价预习效果;课中,使学生等待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开学生嘴,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和同学投入到有效学习中来,积极完成《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课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遵循“三、七、十五有效复习法则”,按时进行回归性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业成绩持续提高。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好导演、导师的角色,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准确把握目标,精心设计三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潜能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高效课堂有效的教学工具是“三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就要精心设计三单,这是课文的精髓,课堂的生命线。问题的导读单要有导学功能,对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具有评价性,它要求不但目标明确,还要指向性明确;问题生成单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的重难点所设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训练单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回顾,问题拓展,提高应用。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精心设计三单,才能引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使课堂绽放光彩。

  四、科学分配学生,有效指导学习

  高效课堂,实行分组,优点在于锻炼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让每位孩子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更锻炼了小组长的领导和指导能力。因此,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学习水*的搭配,学生个性差异的搭配,学生性格特点的搭配,学生性别差异的搭配等。只有科学合理的将学生分组,才有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课堂上自主、主动、合作、和谐的探究,并且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进其所。

  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有了超越他人的竞争意识,课后有了可以继续学习的精神食粮。俗话说,有所需要才有所动力,在课堂中学生有了具体的目标,才会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

  教学目标的准确制定是高效课堂的导向,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学三单的科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师生角色的科学分配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素养的提高是高效课堂的后盾。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密切联系。只有这几个方面互相融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高效课堂,会带领我们开辟荆棘,迎来前面的繁花似锦……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4

  勤教授说过:“无论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只有把握好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所以,高效课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布局尤其重要。

  一、高效课堂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单是写写教案那么简单,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第一次备课可以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对准自己背的课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后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的备课能促进我们教师独立思考,使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备课要立足两角度,紧扣两条线。

  ①两角度备课。对同一教材的内容,师生的年龄、认知水*和生活经验都有巨大的差异,必然对教材内容的实际解读相差巨大。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理解编者意图,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读教材,并提出疑问。首先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站在文本整体的高度,体察学生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需要具备的方法,分析应该落实的知识、训练重点,找到三维目标的交汇点,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彻底吃透教材,能够对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变式练习层层递进。然后再统筹安排在教学中应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②两条线教学。教材的编排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的联系;另一条是暗线,即掩藏在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法》时,明线是: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暗线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蕴藏着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在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先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根据题中的信息,第①题和第②题该怎样列式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16+7/16=,7/16-1/16=。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利用分数的意义,理解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并总结其算法。学生尝试动笔算一算1/16+7/16,通过交流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样学生就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运用于分数加减法的问题解决中了。教学中有意不呈现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紧扣两条线索,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尝试计算分数加减法。学生经历了计算的全过程,就会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在巩固练习中设计工程问题、工效问题、还有相背而行,因为它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相遇问题完全一样。最后在变式联系中设计一道追击问题,拿它和本节知识做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安排学生能对本节课的知识牢固掌握、灵活掌握,也就是能够举一反三。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规范作业书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需要做的是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主要措施: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的检查和讲评,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我们适当的激励,正是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课堂更大面积高效作准备。

  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一、要“清”。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清清楚楚一条线体现数学味”。

  二、要“新”。内容新颖,方法创新,更吸引人,有更多探讨的价值。

  三、要“活”。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师生灵动,课堂开放。

  四、要“实”。又活又实,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

  五、要“奇”。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我们的数学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现实的,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这里,只有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尊严,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5

  什么是高效课堂?我认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课上有事做,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脑、动手、动口,使每个学生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谈谈我的体会:这学期我主要进行了三点尝试:一是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二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换为指导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同时教师的观念也要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等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使多数学生都得到锻炼,这对教师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

  我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俞旭初)的讲座,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我们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学习,少有快乐可言,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我们又怎敢奢望他们能够高效学习?所以打造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让学生爱学习语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动力,是成才的起点。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詹天佑》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居庸关和八达岭的修建,于是让学生自己结合学过的数学知识思考,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接着让学生在班上讲述自己和理解。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更重要的是学生激起了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开始逐渐地积累知识,久而久之,当量变发展到质变,就有了成绩的飞跃、提高。

  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复习古诗歌时,在课堂上以“击鼓传花”的方式让学生背诗,学生们都感到紧张有趣,在热闹的游戏中,学生的诗也背熟。学习《唯一的听众》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作品中的人物性格。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四、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思考高效教学的策略,掌握高效教学的方法,精心施教,勤于反思,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实用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6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

  (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的思维之所以这样流畅到位,主要归功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信任,归功于教师的敢放,只有教师的敢放、愿放,学生才会敢想、愿说。在开始的基础训练中,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还学生个性,特别是还给学生独特感悟、自由表达的个性。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感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丁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上,教师关注最多的就是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每道题学生解答之后,教师都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大胆亮出自己的想法,在每次的自主练习之后都会让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等,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学生在说中整理自己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思想,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还学生权利,特别是还给学生出错的权利、阐述个人见解的权利。

  以前的课堂上,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还必须得答到点子上,答到教师的答案上,否则就不被允许或被冷处理。进行新课程改革后,这种状况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丁老师的课上,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教师不仅不会批评,反而能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如编用乘除法计算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的环节中,一位学生编了一道加法计算题,教师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让该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全班同学帮助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中,同学们再次区分了用加法与用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区别。

  (4)还学生尊严。特别是还学生的思想尊严、人格尊严。

  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往往不把学生当成和自己*等的人来看,往往认为学生是啥也不懂、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往往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人格。在丁老师的这节课上,教师把学生当成有血有肉,有见解、主张也有情感、精神的生命,教师和学生*等进行知识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学生的人格在宽松亲切的情感氛围中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在朋友式的切磋中变得大气成熟。如在找一找、编一编我们身边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中,一学生编题中出现大象搬木头的情节,老师没有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挠有兴趣追问学生在哪见过大象搬木头的情景,学生说在童话书里见到过的,老师微笑默许。此处欣赏教师能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接纳孩子的想法,保留孩子的意见,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中主动表现自己的欲望得以张扬,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也更显得勇敢、坚强。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学会方法,是当前新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真正贯彻主体性原则,学习者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和潜能。为此,教学活动应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7

  聆听了孟国泰教授的三标高快课堂理论后,我感触非常的深。

  孟教授亲自给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让学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快好省课堂,多:笑声多,掌声多,欢呼声多;快:快速,快捷,快活;好:设置目标好,达成目标好,反馈目标好;省:省时间,省精力,省资源。这样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笑声不断的,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里,教的,快乐;学的,快乐。对老师而言,组织(小组合作)生教生、生考生、生帮生,是快乐的;“三不讲”的时候,是快乐的,“三讲”的时候,是快乐的;疏导、引导是快乐的;激励、夸奖是快乐的。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快乐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为理想而奋斗是快乐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是快乐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是快乐的;观察是快乐的;识记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

  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可以大显风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是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8

  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正确率是一个关键,也算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了。运算顺序正确之后,如果正确率高就皆大欢喜,但如果计算出现错误就导致前功尽弃。但计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掌握计算算理的情况下,做大量的习题去积累、去培养计算的感觉。

  按照*时的习惯,我在处理练习题的时候,一般都会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进行集体评改或抽取个别学生进行讲解。但是今天的时间较为紧迫,就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直接在演算纸上计算,我写答案。

  因为学生计算能力的不同,做题有快有慢,做题快的同学先说出答案,我就板书在黑板上,让做题慢的同学做完之后,验证是否正确。然而我忽视了孩子们懒惰的性格,压根就没有想到答案出来之后,偷懒的孩子就不再继续往下做了,因为学生们也认为:先计算出答案的同学,一般都是计算程度稍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错误的。一道道题目相安无事的做下来,倒也风*浪静,无论对与错,谁也不揭穿谁。练习题的讲解很快结束,进入同学们自行做题环节。

  走下讲台,看看时间,再有三分钟就下课了。我在心里窃喜着:好在自己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习题的处理,既给同学们处理了练习,又节省了时间,本来这节课处理不完的练习,离下课还有三分钟就处理完了。心情极为舒畅的在教室里面巡视着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突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老师,你那道题目算错了”。

  王艺凡,这个虽然其貌不扬但在学习上一直独占鳌头的女孩子在这寂静的课堂中发出了弱弱的声音。我开始慌张的寻找错误的地方,却不劳而获,再次定睛看了黑板好一会儿,稳定自己的情绪后,终于找到错误的根源,但还是决定由这个女孩子给大家说出自己的成果。于是问道:“哪里?”“老师,158×[(27+54)÷9]的最后一步,158×9的计算应该是进位5,你写成进位6了,所以正确答案不是1522,应该是1422”。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让同学们停笔,在练习本上又算了一边,都小声的说:“是的,是1422”。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怀着一颗对孩子、对知识尊重的虔诚之心走上讲台,郑重其事的打出错号,用自认为最真诚的态度把正确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故作轻松的说:“列宁同志说的好啊,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这么一大群人都比不过王艺凡同学”。我刚说完这句话,个别马后炮的同学立马就发话了:“老师,我也是1422”。“那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指出来呢?下一次希望你能第一个站出来”,早想到有这种情况发生,我毫不犹豫提出希望,只想让更多的学生在千篇一律的答案中敢于发出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声音。

  聚在一起玩游戏的孩子

  这时候,下课铃声响了,但是我知道这是给同学们进行品质教育的关键时候,于是没有理会铃声的催促,继续对同学们说到:“王艺凡同学今天有两个地方需要大家学习。第一她指出这个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这种勇气是在座的所有同学都应该学习的,那就是认定自己、相信自己。第二是她敢于说真话的优秀品质,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教会大家严谨,教育教会大家真实。同学们,我希望你们做学问一定要认真严谨;做人一定要做真人,做一个真实、诚实、守信的人。”

  我不知道最后的思想教育是不是深入到这群调皮孩子的心里,但是我知道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叶圣陶老先生那句话一直在我心里回响,叶老的那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再一次打动了我,他再一次为我诠释了教育的真谛,再一次照亮了我的教学之路。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9

  聆听了孟国泰教授的三标高快课堂理论后,我感触非常的深。

  孟教授亲自给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让学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快好省课堂,多:笑声多,掌声多,欢呼声多;快:快速,快捷,快活;好:设置目标好,达成目标好,反馈目标好;省:省时间,省精力,省资源。这样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笑声不断的,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里,教的,快乐;学的,快乐。对老师而言,组织(小组合作)生教生、生考生、生帮生,是快乐的;“三不讲”的时候,是快乐的,“三讲”的时候,是快乐的;疏导、引导是快乐的;激励、夸奖是快乐的。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快乐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为理想而奋斗是快乐的;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是快乐的;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是快乐的;观察是快乐的;识记是快乐的;思考是快乐的;想象是快乐的;创新是快乐的;做人是快乐的!在此同时我也能够感觉到我的课堂离高效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的课堂笑声与轻松太少,压抑与压力太多,所以需要改,需要进步。

  在高效课堂理论中我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是花架子。它的简约自然更令我感觉深刻。对于高效课堂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高效课堂改变了过去“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可以大显风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汇报探究结果。是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和创造性得到较好的发挥,真正体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二、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而不是教师单方的输出和学生单方的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是具有巨大潜能的,最好的教师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要改变以往命令式的、生硬的教育方法,要用商量、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上这些观点体现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已有的经验着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让我们一起努力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自主学习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高质量的课堂。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20

  在近两天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愧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两节展示课的启示。共性的地方: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推荐访问:菁华 心得体会 课堂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 菁华20篇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00字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000字 学生课堂心得体会15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