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并研究综合性医院防控传染病和控制感染的现况,提出有效建议。 方法 随机选取宁波市综合性医院106所,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监督管理、人员分工和预警机制等。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它们传染病防控和感染控制方法及现状。 结果 106所医院中101所医院贯彻施行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另5所医院在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方面有明显漏洞。监督管理高效者仅有37所,约占34.91%。药品管理高效及有效者共有97所,约占91.51%。预警机制高效者高达21所,约占19.81%。 结论 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及医院感染现状大体良好,符合国家标准。然而,诸如预警机制、监督管理等细节方面仍有诸多弊病,亟待改进。
[关键词] 传染病;医院感染;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a)-0141-04
传染病长久以来一直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并且困扰医学工作者。其传播性和扩散性皆难以控制,尤其在人口密集之处疾病传染难以避免。近年来,随着国家和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亦有很大进展。首先,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抗体[1]。其次,诸如天花、鼠疫等传染性疾病已被医学工作者攻克,不会危及人类。然而,在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仍有许多未解决的难题,依然影响人类健康。如SARS、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疾病均未找到有效控制和防疫的方法。因而有效的防疫机制和监督管理对传染病的防控有重要作用[2]。故本项研究调查了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现状及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情况,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宁波市综合性医院106所,其中有三级甲等医院7所,三级乙等医院36所和二级医院63所。本项试验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且为不重复抽样。所有市内综合性医院为样本框,将抽中的单位提取出来,不放回样本总体中。下次抽样便不会抽取到前面已经抽中的单位。因每次抽样都会使样品数减少一个,故每个医院被抽中的概率不同。但是样本数量比较大时其差异可以忽略,此抽样方法简单易行。
1.2 问卷设计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性疾病诊断处理标准与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大全》等法律和法规文件的要求,参考本地区医院评审标准手册等相关文献,设计了问卷初稿。然后选择浙江省宁波市4家医院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完成调查问卷定稿。标化后的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22。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人员责任分工、应急物资、预警机制、监督管理、知识宣传、药品管理以及药物使用等。
1.2.1 工作人员责任分工 本项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管理部门、疫情报告科、感染控制科和疫苗接种科等科室的责任分配情况。还包括相应工作人员的班次、科室之间交流等内容。
1.2.2 应急物资管理 本项调查主要包括应急物资的采购、存放、管理和使用等具体情况。应急物资为用于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如大面积流感)的药品、工具、器材和设备。
1.2.3 预警机制 本项调查主要包括传染病监测和预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安全防护等[3]。可通过医院现有搜集的监测数据、追踪结果丰富程度和相应方案的制定全面可行与否来判定医院的预警机制是否完善。
1.2.4 监督管理 本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疫情报告情况、实验室安全工作和疫情控制等内容。观察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疫情控制方案和疫情报告的书写及上报。
1.2.5 知识普及 本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宣传知识情况和医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情况。具体体现在病患在此处获取信息量、医院对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的质量等。
1.2.6 药品管理和使用 本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药品的采购、存放和配用等情况。采购药品渠道、药品管理、药品存放和配用情况等均在调查范围内。
1.3 调查方法
本项研究均经各医院领导批准得以开展,调查问卷包括的内容由医院协调不同部门分别填写。
1.4 结果评定
分析与研究问卷调查所得统计结果,将其与参考标准对比并进行评判。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4]。完全符合标准者为高效,基本符合者为有效,多数不符者为无效。
2 结果
106所医院中,101所医院贯彻施行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另5所医院在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方面有明显漏洞。其中,监督管理高效者仅有37所,约占34.91%。药品管理高效及有效者共有97所,约占91.51%。预警机制高效者高达21所,约占19.81%。应急物资管理无效者32所,约占30.19%。见表1。
3 讨论
传染病为损害人类健康甚至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国家成立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来应对此种病症。传染病的预防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传染病的控制是指在传染病发生后记时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消除各种传播因素,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护易感人群,使疫情不再继续蔓延。传染病疫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医院的参与。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防控能力直接影响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成败。然而,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和感染控制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6]。长久以来,综合性医院并未投注足够精力于医院感染的防控,这导致医院感染率逐年上升。数据表明,我国院内感染率已达9.7%[7]。院内感染主要原因为科室交叉繁杂、医务人员不重视以及病患自身无防范意识等。为了解我国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状况,探索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有效对策,本项研究特调查了本市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病防控及医院感染控制现状,从综合性医院的基础建设、物资储备、疫情处理以及院感控制等多方面综合情况来反映其防控能力,分析现存问题,也为综合性医院今后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方向提供思路。
传染病可经唾液、空气中悬浮颗粒和性等多种途径传播[8]。常规防疫方法为注意卫生和对公用物品消毒杀菌,这些已不能防疫新发现的传染病(如人禽流感)。因人类研制有效药物的速度慢于病毒变异速度,故治疗结果并不理想,重心应放在传染病的防疫和控制。此外,部分疾病为感染性而非传染病,不恰当的处理和不足够的重视会使得感染人群大量增加。感染性疾病是病患在治疗期间因抵抗力下降而感染其他疾病[9]。感染源包括病毒、细菌等,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热、皮疹和伤口恶化。由于抗生素滥用情况较严重,病菌已产生耐药性,治疗相对困难,故控制医院感染十分有必要。综上所述,传染病防控和医院感染控制有重大医学意义。
当前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事件的应对防控过程中尚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医院应急物资储备匮乏,未能从长远角度考虑,无法在传染病爆发时满足治疗需求。调查中发现,应急物资储备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的医院有32所,占30.19%。主要问题表现为物资储备基数达不到要求;储备物资管理不当,没有专人定期清查,存在产品过期没有及时更换,采购渠道、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其次,监督管理不理想。调查中发现,有18所医院为监督无效者,约占16.98%,表现为未设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医院内各科医疗活动和指标缺乏有力监控,如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消毒隔离、污水和医疗垃圾处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个人防护、抗生素合理预防使用、流感监测等内容控制不够。再次,预警机制效率较低,尤其在监测和研究流行病学方面亟待提高。调查发现,约有30%的医院未建立预检分诊制度,接近25%的医院未设立专人负责疫情报告的管理,约有20%的医院没有定期对院内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约15%的医院传染病疫情相关的应急方案及技术文件不完善。各医院都有消毒隔离制度,并开展了消毒效果监测,但一些医院检测的项目和频次不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因国家大力监督药物规范使用,故药物管理高效和有效率高达91.51%,此结果较为理想。此外,知识普及工作亦值得肯定,仅有7所医院在这方面不合格。针对以上的几项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工作人员责任分工:传染病疫情发生时,医务人员常常是最先了解并且一线参与抢救的人员。他们的处置能力和应急意识,对控制疫情蔓延,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加拿大有关研究报道,2003年 SARS 暴发流行对多伦多最大的挑战就是医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应对人员。因此,提高传染病防控的应急能力,首先应做好人员分工调配。以部门协作、分工明确为原则,确立每个岗位每段时间的工作人员及相应职责。详细记录人员工作情况;做好交接工作记录;注意各工作区不能随意互通[10]。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应注意高效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如采样室和病理检查科室之间应确保样品无误和结果对应正确。②应急物资管理:物资的储备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应根据医院规模和当地人群发病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重大疫情储备相应的药材、物资。如针对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乳胶手套、防护眼镜、消毒剂和消毒喷雾设备等。对未使用的临近过期物资予以妥善处理并且提前做好采购准备,详细记录各批物资的具体信息和使用情况。医疗机构要根据自身诊疗的特点配备必须的相关设备,并做好设备设施的消毒,以杜绝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扩散。有些检测设备自身难以配备的,则应与有检测资质条件的单位联系,进行委托检测,确保无传染病传播与流行的因子存在,消除各种传染隐患。③预警机制:通过对不同种类传染病的早期症状进行监测和识别,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起到早期预警,控制疫情暴发的作用[11-13]。医院的门诊和急诊室的疾病、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和死亡登记都可以作为预警的信息来源。因此,医院能否及时、准确地观测到这些早期征兆并及时进行疫情上报十分关键。医院应做好检测和监测流行病工作,每月召开例会报道最新研究情况,做好疾病预测和防范工作。定期对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各医院传染病患的详细资料以便分析有无潜在流行病隐患。④监督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应参照《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根据自身的状况与特点制订详细的、符合实际又可操作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并制订考核措施并监督其落实情况。从而做到以制度为依据、规范为标准、考核为手段,让院内所有医护人员自觉或在制度的约束下执行好各项传染病防治要求,给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竖起一道坚实的屏障。监管人员应明确职责,定期更新管理条例,带头学习并严格遵守各项条例规范,率先营造清洁且无感染源的环境[14-17]。
综上所述,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及医院感染控制现状较为乐观,但是有许多细节亟待改进。
[参考文献]
[1] Moberley S, Holden J, Tatham DP, et al. Vaccines for preventing pneumococcal infection in adul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3,1(24):16-17.
[2] 张群,刘轶永,孙逊,等.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策略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8):788-790.
[3] Kallen AJ, Patel PR, O"Grady NP. Preventing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outside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xpanding prevention to new settings[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0,51(3):335-341.
[4] 蔡霞芳.对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7):636-637.
[5] Rosenthal VD, Maki DG, Jamulitrat S, et al.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INICC) report, data summary for 2003-2008, issued June 2009 [J].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0,38(2):95-104.
[6] 杨琳娜,宁俊英.综合医院非传染病科室收治传染病患者分析与思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1):64-65.
[7] 周军,唐志前,李幼娟,等.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156-159.
[8] Sydnor ER, Perl TM. Hospital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control in acute-care settings [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11,24(1):141-173.
[9] Cohen MS, Chen YQ, McCauley M, et al. Prevention of HIV-1 infection with ear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1,365(6):493-505.
[10] 向利丽,谢多双,符湘云,等.疾病隔离系统的沿革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61-162.
[11] 丁国英,封子秀,刘思新,等.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环节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3):403-405.
[12] 孟藜藜,李芹,徐炜炜,等.前馈控制在门急诊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89-90.
[13] 石春凤,蒋敏君,刘芳,等.肝胆外科高龄患者安全隐患分析与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4):69-71.
[14] Dancer SJ.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cleaning in the control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9,73(4):378-385.
[15] 邓冲,陈翔,陈如大,等.质子泵抑制剂在3种Ⅰ类切口清洁手术患者中使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2):144-145.
[16] 金春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10~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66-67,70.
[17] 伍江华,易立勋,范丽萍,等.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4):124-125,128.
(收稿日期:2014- 03-12 本文编辑:卫 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