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4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论文心得毕业论文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严防疫情反弹信心始终是 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论文心得毕业论文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严防疫情反弹信心始终是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从防与治两端发力,将疫情扼杀于成灾之前,展现了北京遏制疫情传播的决心和能力。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疫情大考,我们已经构建了系统的防疫抗疫应急管理体制,有充足的应对底气。国家卫健委向北京派出了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并抽调有武汉工作经验的防治专家参加北京市相关工作。此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再次加大对北京市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目的就是要切实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尽快查清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
这种信心来自于:经过近半年的全民战“疫”,我们已经养成了阻断疫情传播的良好习惯,有足够的抗击能力。比如,以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聚集的方式阻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等。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并未减轻,我们绝不能丢掉这些疫情防控的好习惯,尤其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再次提醒我们,切不可有任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必须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一刻都不能放松。
越是惊涛骇浪,越需从容不迫。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扩散蔓延的必然选择,也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要力量。以变应变,信心就在我们的脚下,只要
时刻保持积极应战的不懈姿态,切实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该落实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坚持到位,久久为功,就能以“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定力和耐力,消除和化解病毒传播扩散的风险,唱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四季歌、得胜歌。(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疫情控制住了”,仍然要严阵以待党员心得体会18日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情防控全局。疫情反弹的教训,说明仍然需要立足防大疫、打大仗,沉稳应战、精准施策,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彻底打赢这场硬仗。
强化疫情防控效果,须突出重点场所。农贸市场、夜市等场所,是重点管理范围。北京市通报的绝大多数确诊病例均有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活动史或与该市场高度关联。农产品市场人员流动性大、辐射面广,当务之急要全面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务必精细到每个商户、每个摊位、每块案板,精准筛查出密切接触者,并
区进口商品的风险监测,开展相关商品全流程抽样检测,不给病毒闯关半点机会。
虽然疫情有许多不确定性,但真正决定疫情走势的,还是团结的英雄的人民,是应对重大突发疫情所采取的态度、策略,是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行动力,是人民群众战之必胜的坚强意志。
战胜疫情既要保持斗志、克服恐慌情绪,又需要克服麻痹思想,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我们近半年抗击疫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有行之有效的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尽快打赢这场硬仗。
04-2808:32:ZZ.0“五一”假期检验疫情防控成效210680今日时评/enpproperty-->“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
五一”假期检验疫情防控成效“五一”小长假马上就到来了。人们在“五一”小长假期间的出游,将开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动。“五一”出游高峰,是对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业的一次回补。当然,这些人员流动也是对此前各地疫情防控效果的一次检验。“五一”小长假过后,各地疫情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人员流动的范围会据此进一步扩大还是保持原样甚至缩小,都有待小长假过后进行观察和统计。从最近几日的疫情通报看,全国疫情防控态势平稳。这种疫情防控局面,为人们在“五一”小长假放心出游作了必要的铺
垫,创造了基本条件。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局面是在疫情防控措施比较严格,且没有大规模人员流动条件下形成的。旅游高峰的出现,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应变提出了新要求。一些游客集中的地方,应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高密度人员流动情况下的疫情防控细节,做好预案并进行充分演练,做到有备无患,保证不出现疫情防控失控情况。
实际上,不少人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出游问题上,也是抱着矛盾心理。一方面,已经持续3个多月的疫情防控,让许多人倍感疲惫,急需以出游的方式调整心态,青少年就更是如此。不过,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新冠肺炎疫情的走向还未定型,
出了疫情防控下的一些基本要求。按照该通知,旅游景区必须建立预约制度,且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进入景(园)区、错峰旅游,做到“无预约、不出游”。而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针对“五一”小长假出游给出的建议也正是避免扎堆,以此降低因拥挤带来的病毒传播风险。可以预计,平稳度过“五一”小长假,将为以后其他节假日里的疫情防控增加有益的经验。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支持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平台企业等145家单位,共同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又一行动。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一直都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可避免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其中最为脆弱的可能还是中小微企业。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明显减少,支出却不能停止。因此,这些企业即便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仍然有可能因现金流断裂而面临危机。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贡献了我国GDP的60%以上和城镇就业的80%以上,中小微企业如果出问题,自然会冲击就业与经济增长,“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就很难落地,还会影响群众生活,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可以说,保中小微企业就是保
中国经济基本盘,就是保百姓就业、保社会稳定。正因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因此,扶持中小微企业一直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降低政策利率与增加流动性供给的同时,还向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在财政政策方面,减免税收、补贴利息与缓缴社保缴费等措施接连出台;在地方层面,各级地方政府还推出了减免国有房产租金、减免水电费以及发放消费券等政策。这些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重视与关心,对于稳定中小微企业经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要看到,把政策设计转变为政策红利,还需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畅通传导链条。从融资方面来说,大多数金融机构缺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获客渠道与风控手段,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如果不解决融资过程中的风控、责任等问题,金融的源头活水就很难引流到中小微企业。同时还要看到,在国际疫情蔓延导致世界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前提下,如果企业持续依赖贷款支付工资与其他经营开支,效果也很难预料。正因此,不仅要有金融支持的政策,还应把政策细化,使之能够更好落地。
同时,扶持中小微企业需要讲究政策协同,由央行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财政兜底。在货币政策之外,还应更好
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保市场主体,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确保中小微企业有必要的现金流,维持相对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确保中小微企业能够克服疫情影响,决不能出现“市场复苏了、但企业不在了”的情况。
中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每一个具体的中小微企业,都连着普通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无数个中小微企业,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规模与体量。打好政策组合拳,一定能支持广大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为百姓就业打牢基础,为中国经济蓄积活力。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科学应对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冲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2.7%,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增速高1.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下降3.0%,比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降幅小1.7个百分点。
这表明,疫情对贫困地区的冲击要相对轻一些,这也是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优势所在。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脆弱性和内生动力不足,也绝不能轻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延缓了扶贫项目的建设进度。受疫情影响,一些扶贫项目不能按计划开工,处于停工或开工不足状态,建设进度被延缓。二是影响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疫情防控期间,一些贫困劳动力滞留在家,不能外出务工就业。国际疫情蔓延,出口产业受到较大冲击,而在这些产业就业的人员,不少来自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和低收入家庭。三是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形成一定冲击。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鲜活农畜产品销售、休闲农业和旅游业等,其中对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影响最大,导致一些扶贫产业项目效益下滑。四是加大了返贫和致贫风险。在已脱贫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中,有的增收渠道单一且不稳定,一旦受到疫情冲击,就业和家庭经营收入容易受到较大影响,很容易陷入贫困。
既要从面上看到疫情的影响,也要聚焦到重点难点。比如稳定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各级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推进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需继续用力。又如增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和抗外部干扰能力不强,这次疫情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其产业脆弱性。一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续产业扶持也有待跟上。聚焦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各项政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补齐短板。
知道影响所在,明确重点难点所在,加大脱贫攻坚的政策支持就有了针对性。总结起来就是:抢进度、补短板、提质量。“抢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进度,将疫情期间耽误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补短板”,重点针对“三保障”、饮水安全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对标脱贫目标尽快补齐;抓住国家应对疫情加大投资的时机,加快启动实施一批脱贫致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质量”,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的衔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长效富民产业,增强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源头上消灭造成返贫和新发生贫困的土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只要坚定信心,付出更多努力、拿出更大力度,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全国人民一起步入全面小康。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心得论文--面对疫情风险升级,我们能升级什么?北京进入非常时期!6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花乡疫情风险等级升级为高风险地区,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卢沟桥街道、新村街道、大兴区高米店街道、西红门镇、林校路街道等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面对疫情风险升级,如何阻断疫情传播渠道、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如何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如何安全度过这段非常时期等,成为每个人都很关注、也亟需得到解答的问题。
为此,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迅速而果断的举措。及时对新发地批发市场封场休市、进行消杀,对周边居民小区等场所实施封闭管理,扩大核酸检测和采样范围--不折不扣地落实“坚决果断处置,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求,一定程度上给市民吃下了定心丸。
为此,所有可能涉及到的人员务必主动报告并配合检查。之前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充分证明,报告越及时越详细,疫情传播路径越清晰,越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眼下北京疫情防控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流调、溯源、检测、排查,及早切断传播渠道,确保不漏一人。所有近期与新发地市场等地方有关联的人,都应如实向社区或单位报告,主动前往相关机构进行核酸筛查,这是为自己和家人好,也是为全北京全社会好。
为此,每一个人都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自我升级防控意识与方法。科学佩戴口罩,勤通风、勤洗手,不扎堆、少聚集,这些之前在疫情中养成的好习惯千万不能丢;私自隐瞒行程,明知身体不适依然到处走动,造谣、信谣、传谣,这些在之前疫情防控中发生的教训也必须汲取。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北京疫情风险升级固然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但只要应对得当,把该升级的防控措施都升级到位了,这次疫情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篇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2021形势与政策疫情论文三篇
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以下是分享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1形势与政策疫情论文1
近期,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越海上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南海争端,以及中日领土之争等,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保证我国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一、南海海洋权益之争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越南的海上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近期,中越矛盾进一步加大,中越船只相撞,中越边境事端,目前我国已终止同越南的一切贸易,并对边境加强管理和保护。事实上,中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对此我国一直倡导综合治理,共同开发,合作共赢。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一些不正当言论,让中日关系又蒙上了阴影。事实上,中日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我国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二、美国"重返'亚太想继续"世界老大'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近期美国又在发表一些错误言论,致使中美关系僵化,其责任不在中方。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略相撞'难以避免,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失当,不仅会造成中美双方的磨擦甚至冲突,也会影响中国周边地区的稳定。
三、面对复杂的周边环境应采取的对策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继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
1
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自身正当利益的自卫反击,应让周边个别国家尽早"清醒'过来,打掉其幻想与错觉,以免其日后因挑衅中国被惩罚而"后悔莫及'。与此同时加快"硬实力'建设,重点提升海空远程防卫打击能力。二是"政经相辅',"政'指政治与安全事务。应正视中国与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冲突,美国因此才有机可乘。中国与邻国之间经济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则存在冲突(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等),这些邻国因而"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靠美国',在安全上利用美国"制约'中国。破解这一困境须对症下药、"以长补短',经济是中国的优势与"强项',安全则是中国的劣势与"短板',应一面扩大经济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冲突,应将经济与安全联系起来,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冲突,包括对侵犯中国权益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相关制裁应准确打到对方的"痛处'与要害。
(二)努力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对全球事务和亚洲地区的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美国的态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政策。在我国周边许多热点问题的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由于我国被美国认为是最有潜力在未来挑战其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对华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消失。但美国在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国际事务上,美国需要我国的合作。因此,只要双方做出足够的努力,中美关系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发展睦邻外交,拓展我国在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力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我国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我国虽然在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与我国综合实力相比,两者之间并不相称。现在,我国与很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支柱还处于经济合作的层面,如何加强我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在政治、战略层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稳定的、经得起国际环境变化考验的战略关系,还是一个需要努力加以实现的目标。放眼未来,周边安全稳定是中国和平崛起必须经历的,也是一道必须迈过的一条路。我们深知中国和周边国家山水相连、利益攸关,将进一步构筑稳定友好繁荣的周边战略依托,打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但面对挑战,我们既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警惕、处处防范。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我国周边安全稳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稳定的周边环境。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养殖业面临的饲料供不上、物资运不进、产品销不出、用工回不来等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生产和运销。针对当前养殖业遇到的实际困难,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采取疫情防控期间特别的支持帮扶措施,帮助养殖业纾困,推动养殖业立即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迅速做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要求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要求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工作。疫情防控初期,由于疫情传播趋势不明朗,人们对疫情的危害程度难以把握,各地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除了要求人员居家隔离外,多数地方采取了停止跨界长途运输等交通阻隔措施。在封堵病毒扩散的同时,也封停了正常的生产和流
2
通。交通受阻对养殖业的影响逐渐显现。对于养殖户来说,饲料短缺威胁着畜
禽的生存。产品运不出去,压栏严重,养殖户资金收不回,贷款还不上。从市场角度来看,供应不足影响市场稳定。虽然国家分批投放了冷冻储藏肉,以稳定市场供给,如果疫情防控时间再延长,复工复产不及时的话,供给会受到影响。
养猪业面临的挑战尤为典型。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及一些地方不当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2021年4月份以来,我国生猪生产遭受重创,猪肉供需矛盾凸显。经过多方努力,去年11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2021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养猪业的产能恢复增添了变数。
《通知》要求除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外,其他地区要加快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处理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系,应科学防控,依法防控,不可采取与疫情程度不匹配的激进手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生活保障工作。政府应从大局出发,为饲料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创造条件,保障企业对防护物资和水、电、气等的需求,以及采取主动措施安排相关企业用工返程返岗。
交通运输是养殖业复工复产的"先行官'。《通知》要求将饲料及饲料原料、种畜禽、仔猪禽苗、水产苗种、出栏畜禽、生鲜乳、乳制品、鲜活水产品、冷鲜猪肉等纳入生活必需品应急运输保障范围,切实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除必要的对司机快速体温检测外,确保"三不一优先',便捷快速通行。
《通知》要求千方百计推进当前养殖业解困。家禽业要突出解决好养殖缺饲料、禽苗运不出和禽肉禽蛋卖难问题。要合力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确保各地新建和改扩建生猪养殖项目尽快开工复工、投产达产。奶业要督促收购生鲜乳的乳品加工企业用好用足产能,敞开收购生鲜乳。水产养殖要解决好对虾、罗非鱼、小龙虾等产品压塘严重问题。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特色养殖产品销路问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确保贫困群众的养殖产品有销路、卖得出。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各地要坚决按照中央部署,切实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复工复产政策落到实处。各地的交通秩序正在恢复,一些省份已经完全恢复。但是,疫情对养殖业的影响还会逐渐显露出来,复工复产后,出栏增加,畜禽产品集中上市,价格会下跌。前期补栏不及时,大量畜禽病死饿死,几个月后又会出现供应不足,市场周期波动明显。因此,保护养殖业要从长计议,把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享受国家贴息、减免税、水电气费用缓缴、"五险一金'费用缓缴和阶段性减免等政策,帮助养殖业走出困境。
民生财政,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财政体系,伴随着我国对民生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民生财政建设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大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生活保障领域、就业领域等重点领域,民生项目的投资更是呈直线增加态势。无容置疑,民生财政建设已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点项目,在当今社会经济体系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如何从"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详细思考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分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伴随
3
着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事务需求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也引发出来越来越多的人民利益诉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改善民生建设的难度,民生建设改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要知道,民生财政是"庶政之母',加强民生财政建设能有效缓解社会经济压力,消除社会经济矛盾,确保社会经济得以长久稳定发展。以下就民生财政建设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1.1、是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善民生财政建设,宏观角度上是要求财政建设从社会经济体系架构改革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而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特别是在社会保障领域、教育领域、住房保障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消耗,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种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而达到"中国梦'与"人民梦'的相互统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民生基础。
1.2、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多方面要素支持,宏观角度上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分配功能作用与地位,着重改善民生和保障民生,把财政支出向人民群众保障领域转移,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教育、社会住房等社会服务问题,进一步缓解社会民生矛盾。1.3、是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具体体现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普遍增长,且多数地方占到了当地公共财政支出的50%以上。以安徽省为例,据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2021年,安徽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加553.8亿元,增长21.2%,占全省财政支出近80%。'一系列数据说明了民生支出比重正在不断优化。可见,加强民生财政建设,必须把财政支出重点向人民群众公共需要或公共服务转移,解决公共服务不到位的局面,进一步推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建设。2、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问题2.1、管理体制问题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拨款的形式也向复杂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政府投资形式也更加多元化。然而,财政管理体制中的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决策权都在上级领导手上,下级领导空有管理头衔,却无法实施正确的管理权限。这种不平衡的决策方式,使得地方政府压力加大,导致很多民生政策无法落到实处。除外,由于财政局财政管理的组织建设不完善、财政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财政局在进行财政管理工作时,缺乏健全的财政管理监督与控制体系,甚至出现私自挪用单位内部资金、私设账外账,避开财政监督把单位预算外的收入据为私有,进行公款玩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财政局的经济利益,民生财政建设受到影响。2.2、财政约束问题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决算预算看来,财政管理模式单一,无法精确、完整地反映出政府的债务、资金等情况。从财政局发布的财政预算信息来看,财政报告不够全面,对资金使用细化不到位,存在多方面不足,极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由于财政资金管理缺乏足够的公开透明度,这种模式下的财政报告也缺乏足够的约束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民生建设工作开展的难度。2.3、资金管理问题首先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相关的一些民生领域尚未完全向社会资金开放,再加上社会公益、慈善等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得社会资金流入民生建设领域的渠道单
4
一,民生建设支出仍然需要附属财政投入。其次是民生资金使用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民生建设项目虽然遍布社
会各大民生领域,然而发达地区却相比于经济欠发达或者偏远地区更为深入。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在这种经济条件较好的大环境背景
下,出现"越位'的情况就比较多;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由于受到经济限制,一些应用政府承担的民生领域得不到相应的建设,多会出现"缺位或不到位'的状况。显而易见,民生建设现阶段还存在明显的资金管理难题,出现地区建设不平衡现象。
3、完善民生建设的几点可行性策略民生建设工程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针对当前民生建设工程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以改变,才能提高民生建设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民生财政对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的多重效应。3.1、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通过把财政支出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转型,凸显社会公共保障在国民经济总值当中的比重,加大公共设备与产品的供给,努力做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与社会性公共服务相互统一,让民生建设项目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得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3.2、要以财政改革为先导,强化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证明,行政改革与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建设制度的变革会引发行政建设改革同步改革。因此,财政制度改革可以作为先导,现行一步进行改革,引导政府行政改革。例如通过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加强对单位基层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确保财政管理记录、财政报告信息和其他财务管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在企业岗位设置上,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制定比较合理的,操作性强,有激励性的考核方案,形成相互激励、相互制约为主体的运作模式,以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3.3、继续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政府。民生建设工作不仅联系着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处室,与千家万户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当前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一些欠发达地区及基层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财政财力不足。民生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建设。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应重点建设,而一些地处偏远,远离中心城区的地区应充分放权,给予优惠政策,大力鼓励其快速发展。4、结语民生财政建设工作的进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不单是为了优化民生管理,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使民生财政建设发挥最大的功能效应,从而改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关于民生财政建设做出思考,以找出提高建设水平的可行性策略,对于实现民生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5
篇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之三——关于保就业保民生专题研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问题始终居于首位。今年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决胜之年,也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之年,抓好“稳就业、保就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尤为关键、更为迫切。
(一)受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叠加影响,全社会劳动力需求下降与结构性用工短缺交织,就业压力更加凸显。从全国整体形势看,作为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稳就业原本就有不少难题,加之受疫情影响,形势更为复杂严峻。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已连续7年保持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过1300万,其中每年第一季度占到全年总量的24%以上,而今年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29万人、同比下降29.3%,城镇调查失业率5.9%、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和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3%和6.2%、环比分别上升0.1和0.9个百分点;尽管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但就业人员规模仍比1月份下降6%以上,约18.3%的就业人员处于在职未上班状态。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比较大,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和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全国农民工总量约2.9亿人、一季度有50%以上人员未外出务工。从我省就业动态看,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8%,失业人员再就业2.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完成
年计划的13.8%,城镇登记失业率3.5%、虽然同比降低0.45个百分点,但也存在申请登记人数较少及隐性失业等问题,特别是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77元、同比下降4.8%,这也是多年来未有情况。
从大庆实际情况看,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04人、同比下降52.3%,完成省定年度任务指标(2.6万人)的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1.8%、增速10年最低,也直接反映出居民就业和增收困难的双重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用工需求总量减少,企业生产经营遭遇“寒冬”,虽然制造业复工复产比较立马,但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规上企业产能释放率只有81%,而服务业复商复市时间较晚,因客流锐减、资金紧张,岗位需求大幅收紧,目前仅有677家企业在就业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人员跨地域流动不畅,劳动力市场大范围重新匹配,本地企业主要缺口工种为专技、销售和经管人员,一些高技术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求人倍率)达到2.4以上,出现“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企业稳岗压力上升,住宿餐饮、文娱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是吸纳就业最重要的阵地,用工量占到全市50%左右,但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领域,且以中小微企业居多、抗风险能力弱,有的甚至复业不营业、复业不盈利,如果短期内生产经营不能好转,存在降薪裁员甚至破产关闭等不确定性。重点群体就业困难,驻庆高校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约1.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的不足两成;农民工外出务工减少,既有疫情防控下的安全考虑,也存在“不好找活儿”的现实困难,全市有近30万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一季度有5万多人没有外出,劳务输出工资性收入22亿元、同比下降22.3%。
(二)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效,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困难压力下保持平稳局面具有现实基础和条件。
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成立稳就业工作专班,根据就业形势立马调整政策力度,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着力保存量、拓增量、畅供需,稳就业取得积极进展。落实援企惠企政策,精准实施“免、降、缓、返、补”政策,为1947户企业新增贷款32.8亿元,为793户企业办理延期贷款11.5亿元,为3366家中小企业减免房租、税费1.4亿元,阶段性减免2至4月份三项社会保险费4.7亿元、惠及职工20.8万人,返还失业保险和发放稳岗补贴3.7亿元、惠及职工5.9万人。保障复工复产用工,抽调85名“人社服务专员”深入重点产业项目和企业开展“面对面、零距离”服务,452家规上企业复工451家,复工率、上岗率分别达到99.8%和99.9%,396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部复业、返岗率为99.7%,10.79万户个体工商户复业率94.4%、上岗率85%。创新线上线下服务,组织“春风行动”“百日千万行动”等系列招聘专项活动,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1.8万人,举办“云招聘”等网上专场招聘会44场,发布企业用工岗位需求2万多个,6400多人与用工方达成意向协议。巩固扶贫扶困成效,成立农民工“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小组,组织客运专车380次、列车专厢1个、运送农民工6515人返岗,在255个社区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2550个,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城镇低保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经过近段时间的不懈努力,一系列“硬核”政策措施见到实效。就业关键指标逐步改善、总体形势向好,一季度全市登记失业率3.17%、环比基本持平、低于省控年度指标1.13个百分点,为全省6个综合性城市(哈齐牡佳大绥)最好水平;重点行业企业加快恢复、吸纳能力增强,规上企业复工率、上岗率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和2.5个百分点,中直企业产能释放率超过90%,沃尔沃工厂产能完全恢复;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暖、基础支撑稳固,进入3月份经济开始企稳复苏、降幅全面收窄,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限上社零额环比分别增长2.1倍、6.4倍和2.4
篇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于稳投资稳增长专题研究内容摘要稳投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重大部署的基础性要求是拉动内需以稳应变的关键一招一总体形势当前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庆稳投资面临诸多压力和考验表现出新的状况和特点一是综观投资运行基本走势规模总量出现大幅下降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二是理性分析投资减量因素既有深层矛盾的累积传导又有市场波动的叠加震荡三是全面审视宏观政策环境稳投资面临诸多利好条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二外埠经验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均把扩大投资作为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减震器和稳压阀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审慎稳妥调整投资方向内引外联释放集聚效应探索出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有益经稳投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重大部署的基础性要求是拉动内需以稳应变的关键一招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之一,——关于稳投资
稳增长专题研究
“稳投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六稳”“六保”重大部署的基础性要求,是拉动内需、以稳应变的关键一招。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社会需求萎缩、“三驾马车”失速的现实压力,我们必须发挥有效投资的强刺激作用,持续释放内生性增长动能,全力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
一、总体形势当前,经济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大庆稳投资面临诸多压力和考验,表现出新的状况和特点。一是综观投资运行基本走势,规模总量出现大幅下降、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全省同比下降10.9%,虽然对比1-2月份降幅分别收窄8.4个和16.7个百分点,但对经济发展负向拉动依然较大,短期内深度承压局面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大庆投资整体情况与全国、全省宏观走势基本吻合,前三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3亿元、同比下降20.6%,其中3月份环比增长6.4倍,降中趋稳、回暖向好明显。从总量构成看,地方投资成为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在中直投资同比下降32.4%的情况下,地方投资逆势上扬、增长11.1%,占总量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27.2%提高到37.9%。从产业领域看,第二产业成为拉低投资的减量因素。尽管三次产业投资均处于下行区间,同比分别下降33.9%、21.7%和11.7%,但二产投资缩减程度占下降总额度的60.7%。从重点行业看,装备制造成为促进投资的有力引擎。采掘业、房地产、热电水气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27.4%、48.6%和4.5%,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4%、正向拉动投资4.8个百分点。从区域布局看,县域投资成为统筹发展的突出短板。四县固定资产投资中仅肇州县保持正增长,林甸县下降16.2%、杜尔伯特县下降33%、肇源县下降50%,平均降幅为21.7%、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二是理性分析投资减量因素,既有深层矛盾的累积传导、又有市场波动的叠加震荡。主要表现为:原油调减带来中直投资下调,大庆油田全年计划减产105万吨,一季度产能投入同比下降48.9%、二季度预计下降16%,全年预计下降40%
1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左右、将产生100亿元的投资减量。财力趋紧压缩政府投资空间,前三个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亿元、支出达到98.6亿元,预计全年财政减收20.8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凸显、投资保障空间有限。生产不畅导致企业投资缩减,受市场需求和原料供应限制,一季度全市239户规上工业企业减产、下降面达52.9%,投资减少10亿元、同比下降29.5%,短期内难以出现根本性逆转。消费低迷加剧服务投资萎缩,旅游、餐饮等消费快速回暖迹象不明朗,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减少1.1亿元、下降11.7%,预计全市限上批零住餐单位年收入下降50%的将超半数、服务业投资扩张动力严重不足。招商质量限制项目投资转化,近3年引进800多个项目、到位资金900多亿元、平均每个仅为1亿多元,今年落地的35个项目、到位资金只有19.3亿元,项目规模小、成长性差导致投资到位率、转化率偏低。
三是全面审视宏观政策环境,稳投资面临诸多利好条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主要是: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资金,中央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定向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为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为我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扩大生产投入提供有效现金流。积极财政政策放大刺激性效应,中央安排预计1万亿元规模的预算内资金,发行预计总额2-4万亿元的特别国债,提前下达1.29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为我们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带来重大利好。定向扶持政策带来区域性红利,国家对东北振兴专门出台产业转移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重大项目专项补助政策,对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项目前期经费给予最高45%-60%的补助支持,为我们承接重点项目、扩大产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新型基建政策激发扩张性需求,国家大力布局以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仅工业企业网络化改造投资规模就达5000亿元,为我们实施城市轻轨等重大功能项目注入强劲动能。民生保障政策催生基础性潜力,国家明确以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债倾斜、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支持改造老旧小区3.9万个、比去年增加近1倍,并同步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为我们扩大民生投入规模、挖掘投资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外埠经验
2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均把扩大投资作为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减震器”和“稳压阀”,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审慎稳妥调整投资方向、内引外联释放集聚效应,探索出许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操作的有益经验。
一是招商引资带动。突出以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制定上下游“招商图谱”,创新产业链招商、定向定位招商,推动意向变合同、合同变项目、项目变投资。比如,苏州市发布由106条投资线路组成的“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绘制包含655万平方米可用空间的“平台载体导引图”,提供68.8平方公里地块的“产业用地供应图”,公开718项合作需求的“投资合作机会图”,让招商团队“门清”、让招商对象“路熟”;
盘锦市重点确定石化及精细化工、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8条产业链,由市领导担任“链长”,建立“一名链长、一个产业链、一套招商机制、一抓到底”的育成模式,加大主导产业投资落实力度。
二是金融助力驱动。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用足用好国家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信贷支持,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比如,北京市提出对普惠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较2019年再下降0.5个百分点”以及“无还本续贷占比提升20个百分点以上”等量化要求,帮助企业稳定生产、扩大投资规模;
上海市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针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出定制化金融产品和专属服务方案,提高对制造业中长期信贷不良率容忍度。
三是债务扩张牵动。借助国家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契机,聚焦园区建设、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等公益性领域,谋划、生成、储备债券项目。比如,洛阳市创新债务组合模式,实施“贷款+专项债”混搭投资,通过省级财政部门发行轨道交通专项债,获取债券资金50亿元、贷款94亿元,用于建设城市轨道项目;
江门市利用置换债券“三年置换过渡期”、政府融资利率比市场同期降低3.5个百分点的政策,扩大土地储备、市政道路、重点产业、污染防治、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战略项目投资,有效拉动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新型基建拉动。围绕“新基建”7大重点领域,结合产业方向和市场需
3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求,注重底层基础平台、中间层通用技术、上层行业应用协同发力,配套制定应用规划、吸引战略投资者。比如,上海市制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确定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重点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100家无人工厂和生产线、15万家云上平台企业、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及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总投资达到2700亿元;
重庆市与腾讯等顶级供应商合作,策划“新基建”重大项目动态库,引入中国智谷超算中心、智慧广阳岛等25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300亿元,近期已集中开工22个项目、总投资815亿元。
五是社会资本联动。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采取股权、债权多元组合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公共服务、城市功能升级,拓宽社会化投资来源。比如,北京市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住房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61个重点项目,通过ppp、合作开发等方式引入社会资金383.8亿元,占项目总投资规模的31%;
青岛市制定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23条措施,在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支持民间投资创新发展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建立20支总规模达253亿元的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长21.7%,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增长60.3%。
三、举措建议针对疫情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增动能的重中之重,着力挖掘在建存量、扩大招商增量、优化环境变量、拓展要素流量、提高民生质量,预计1-4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前三个月提高8.7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投资可完成170亿元左右、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6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日趋回暖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率已成当务之急,必须坚持短期刺激与长期效应相统筹、规模扩张与结构优化相结合、挖掘存量与提升增量相贯通、多元投入与持续产出相配套、有效投资与防范风险相衔接,积极稳妥有序引导投资流向,着力补短板、解急需、促升级。重点通过“十个一块”举措稳投资:一是计划落地保一块。大力实施“三百行动”、创新“四办”举措、优化“五制”服务,确保现有387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实投资计划、保证550亿元投资强度,
4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尽快启动实施一批储备项目、扩大投资转化规模,预计可新增落地重点项目30个左右、增资10亿元左右,按年度投资完成率90%估算、可增加产业投资9亿元。
二是协调中直稳一块。支持油田全面打好精准开发、降本节支、结构调整、市场拓展等“提质增效攻坚战”,争取中石油集团稳定产能投入、扩大维修改造投资,帮助石化、炼化公司申请新上技术改造项目,全年油田有望增加投资30亿元左右、两大石化企业增加投资6亿元,中直板块可形成近40亿元投资增量。
三是招商引资增一块。借鉴外省市“产业链链长”制度、完善“总服务员”机制,由市级领导分领12个招商专班,围绕“油头化尾”、汽车装备、食品加工、金属新材料、医药卫生等重点产业领域,采取视频洽谈、云上签约、委托代理等模式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预计全年可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达到152亿元。
四是新兴领域育一块。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重大机遇,培育5g商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运用、电子商务、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推进数字油田、数字政府、华铭大数据产业园、高新智慧园区和百个村级电商服务站项目,可拉动直接投资近6亿元,催生近10亿元的周边潜在投资市场。
五是债券增资融一块。围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领域,筛选一批公共卫生、市政设施、应急物资储备等项目,积极对接争取、最大限度集聚政策资金,全年可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投资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投资5亿元、一般债券投资4亿元。
六是转移支付争一块。借助中央应对疫情影响、扩大预算内资金支持契机,争取矿区生态恢复、城乡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改造等公共领域项目投资,谋划以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获取经营性项目资金倾斜。目前,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随着申报项目的逐步落地,新增投资总量可达21亿元。
七是民生工程拓一块。加快教育、医疗、环保、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注热点领域项目进度,支持油田、石化公司实施西区南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余热利用清洁供热二期项目,推进左思高中迁建、兰德学校扩建、交通职业学院新建,预计可新增投资近20亿元。
5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八是盘活资产挖一块。系统梳理市县两级政府非办公类资产,全面摸排“半截子”工程和企业厂房、商住楼宇等闲置资源,重点盘活市福利中心、军供站、红岗第七医院、艺校等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谋划引进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项目,未来投资潜力增量可达15亿元。
九是多元投资撬一块。推广萨尔图区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经验,以bot、ppp等方式拓宽社会资本进入城市运营通道,实施市区供水供热管网改造、垃圾焚烧发电等社会化项目,全年可产生投资增量近6亿元。同时,谋划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大型文体场馆等项目“打包”市场化运营,可拉动社会投资规模5亿元。
十是开源节流扩一块。坚持有保有压、有增有减,以强化重点企业税收挖潜、归集中小企业零散税源、试行公共停车场收费等渠道增收入,以压缩30%预算、撤并僵尸企业等方式减支出,预计全年可创造3.6亿元的可用财力空间。按长期政府投资乘数6.11估算,能够产生近22亿元的社会总投资增量。
6
推荐访问: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文 高效 疫情